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陇南的茶文化(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天地事】陇南的茶文化(征文·散文)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2发表时间:2017-05-22 15:43:11
摘要:陇南出产茶叶。陇南绿茶,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产地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文县、武都区三县区交界处,属我国江北茶区的北缘产地,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区,这里早在两宋及明清时期就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至今还保留着二十多株清道光年间种植的茶树。陇南茶园以小叶群体种为主,由于产茶区纬度高、海拔高、环境清洁度高,决定了陇南茶园休养时间长,采摘轮次少,所产绿茶芽头重实,茶多酚含量高,香高耐泡。

都知道饮酒会醉人,却很少有人知道饮茶也会醉人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礼县出差,到农民诗人刘志清家去拜望他,他正在一个小电丝炉上熬罐罐茶,将熬好的第一盅很恭敬地双手端给我。我没有喝罐罐茶的习惯,碍于初次相见,只好接住,呷了一口,觉得味道奇苦,比中药汤都难喝,但已经饮了,不好意思搁下或倒掉,只得硬着头皮,全喝了。不想就这一盅茶,醉了我一天,心跳手颤,头晕眼花。
   后来我才知道,茶叶里含有茶碱,药用名叫甲基嘌呤,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中枢经系统等作用。茶叶经过煎熬,会将大量的茶碱提炼到茶水里,使不习惯饮用罐罐茶的人出现类似于酒醉的现象。好多人喜欢饮用新茶,也就是清明节前后采摘加工的当年头茬茶叶,实际上,茶叶还是陈的好,因为储放一段时间后,一部分茶碱会挥发掉,饮用起来口感会更好,不会出现被茶碱麻醉的现象。
   陇南出产茶叶。陇南绿茶,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产地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文县、武都区三县区交界处,属我国江北茶区的北缘产地,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区,这里早在两宋及明清时期就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至今还保留着二十多株清道光年间种植的茶树。陇南茶园以小叶群体种为主,由于产茶区纬度高、海拔高、环境清洁度高,决定了陇南茶园休养时间长,采摘轮次少,所产绿茶芽头重实,茶多酚含量高,香高耐泡。
   陇南市文县的碧口镇、中庙乡、范坝乡、刘家坪乡;武都区的洛塘镇、裕河乡、枫相乡、五马乡;康县的阳坝镇、两河镇、铜钱乡、白杨乡、三河乡,共计3个县(区)13个乡镇148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1′~106°08′,北纬32°42′~33°48′,是陇南茶叶的适生区。
   截至目前,陇南茶园总面积为16.3万亩,已认证无公害茶叶基地4.6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3.93万亩,有机产品基地7948亩。全市茶叶总产量达到130.2万公斤,总产值2.26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达43.1万公斤,产值9100万元。全市已建成茶叶加工营销企业58户,茶叶专业合作社80个,拥有茶叶加工机械1880台套,注册茶叶商标62件。
   在陇南三大茶叶适生区,漫山遍野一片片茶园,四季碧绿,不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还是独具陇南特色的靓丽的观赏风景之一。陇南种植茶树历史很悠久了,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主要依靠手工土法加工,产量较低,质量不高,主要是茶农自用,少量的作为商品出售。现在,随着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茶叶加工主要着眼于高中档产品了;至于那些已经长成大叶子的,由于价格低廉,采摘成本高,茶农们就大面积的放弃了,很是可惜。目前加工的主要产品,有龙井、毛尖、翠峰、炒青、绿茶等系列。
   我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因此,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几乎与华夏文明同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陇南也和全国一样,饮茶的历史已很悠久了。由此,还诞生了从陇南到四川成都的茶马古道,给陇南茶文化的形成、传承和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内涵,增添了浓重的色彩,赋予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而陇南茶马古道与古丝绸之路的衔接,把祖国的大西南、大西北,与中亚、欧洲相连接,促进了经济贸易、思想文化的大流通大融合,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做出来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陇南,茶叶一直都是与食盐、糖、酒、水烟同等重要的礼品,订婚结婚时,给女方家里送的四色礼品中,必须有茶叶。年节走亲戚,亲朋好友互访,给老人祝寿等人情往来,也得送上二斤茶叶。招待、宴请宾客,讲究一茶、二烟、三酒,而不吸烟、不喝酒的人很多,不饮茶的人却很少,除了儿童,青年,妇女,特别是中老年人,都会以各种方式饮茶。吸烟、喝酒,被认为是不良嗜好,会受到非议和指责;而饮茶,却被视为是良好习惯。
   茶叶与陇南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在陇南,无论城乡,人们不可一日无茶,不仅自己饮茶,待客也必须用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各类酒席宴请、所有公共活动,都离不开茶。在陇南,家里来了客人,首先要给客人泡一杯清茶,无论客人是否口渴,这是最起码的礼节,不管家庭生活殷实还是困难。许许多多的陇南人,自打会饮茶开始,就每日与茶为伴,长年累月,雷打不动,习惯成自然,直到终老;甚至有的老人去世入殓时,头要枕在装有茶叶的枕头上,还在棺材里铺上几十斤茶叶,既可以起到固定遗体的作用,又可以去除异味。陇南人与茶叶,几乎到了生死不离的程度。
   陇南人的饮茶方式,既有全国通用的,也有大西北地域性的,还有陇南特有的,以至于还有陇南境内各不相同的。现根据笔者所知,简略叙述如下:
   开水泡茶。
   泡茶分为三种。一是将几撮茶叶放入陶瓷杯或玻璃杯里,用开水冲泡,先在茶杯里倒上三分之一的开水,一两分钟茶叶散开后,再将开水倒至七成,俗话说“茶七酒八”,不能将开水倒满,避免烫手、溢撒。这种饮茶方式属于大众化,为自饮、待客常见。二是用小茶壶泡茶,泡好后,倒入中等茶盅内,自饮或者待客。三是用大茶壶泡茶,倒入大茶杯或一次性水杯内,是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也叫“茶娘式”泡茶,主要用于农村红白喜事酒席宴请,招待来宾。
   盖碗式泡茶。
   使用有底盘、茶碗、碗盖三件套组合的专用茶碗,除了茶叶之外,还放入大枣、桂圆、枸杞、冰糖,与茶叶同泡,俗称“三泡台”,饮用时比较讲究,左手端起,右手揭盖,用碗盖将漂浮的茶叶、其他东西刮到一侧,饮用茶水。需要降低温度时,可以不盖碗盖,将碗盖立在底盘靠茶碗一侧就行了。此种方式,既可以用以家庭待客,也常见于茶馆、茶肆、娱乐场所。
   功夫茶。
   据说,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特定地方的泉水贮于茶铛之中,放在烘炉上面烧煮,等到水初沸,把茶叶投入专用茶壶之中,用水冲泡,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在与茶壶配套的专用小茶盅内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开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这种方式,主要是一些文化人招待朋友之举,颇具“茶道”的意味了。
   茶罐熬茶。
   用茶罐熬茶饮用,俗称“罐罐茶”,罐罐茶包括清茶和油茶两种。熬清茶很简单,在专用的小茶罐里,放上茶叶煨在火盆边,水开倒入茶盅即饮,有的人喜欢调点食盐饮用。而熬油茶就比较复杂,使用腰部突出的专用茶罐,俗称“大肚子”茶罐,根据个人喜好,用上等纯白色的猪板油或清油,熟透后,将葱根、花椒在油里炝一下,再放入茶叶炒熟,加水,加盐,煨在火盆边,煮开后倒入茶盅即饮,有暖胃、润肺、驱寒的功效。这两种方式,在陇南农村十分普遍,是农村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饮茶习惯,每天清早,边饮茶边吃些馍馍或饼子,就算是早点或者早饭了。生活困难时期,买不起或买不到茶叶时,茶瘾大的人就以苦杏仁代替,连苦杏仁也找不到时,就用柳树叶子,熬制了当茶饮。
   面茶。
   面茶不是饮品,而是食品,是盛行于康县北、中部的传统饮食,面茶是用比熬罐罐茶较大的煨罐,内加入冷水,再加入茶叶(最好是大叶茶)、食盐、爆荷、花椒、茴香、葱根等调料烧开后,掺搅面粉,慢火煮熟,倒入碗中,调以炒好的鸡蛋、豆腐丁、土豆丁、核桃仁,特别是加上油锅渣(榨去油后所余的肉渣)等混合调料,食饮相兼,以喝为主,所以当地人把食用面茶,叫作“喝面茶”,其味浓香可口,人人喜爱。有的人连喝数碗,可当一顿饭吃。无论春夏秋冬,每日清晨,农户都把面茶和馍馍同吃,作为早餐。现在已经流行遍布全陇南,小吃摊点上都有卖。
   饮用、食用茶叶,是一种大众化的生活习惯,但烹制方法、饮用方式、器皿选择、茶品或品类选择,饮用讲究、待客之道等,却是极具个性化的。茶文化不仅涵盖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消费的全部过程,最重要的还体现在人们对饮茶的主观认识、精神意识和价值取舍上,有“茶品即人品”的说法,但也不尽然。饮用茶叶档次的高低,并不是衡量人品高低优劣的标准,粗茶淡饭,是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实实在在的生活必需,也是当今健康长寿的饮食追求,所谓的“茶品即人品”,应当理解为人应当像茶一样,与人友善,清香隽永,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让人们觉得你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给人们留下无穷的回味。
   至于饮用菊花茶、苦荞茶、苦丁茶等,都是由饮茶派生或者演变而来的,也都是简单的泡水饮用,取其清凉、明目、解暑等药用功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饮茶,故不多赘述。

共 35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茶文化,向来是被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中国人都喜欢品茶,但很少人会道饮茶也是醉人的。茶叶里含有茶碱,强心,提神,茶叶越陈越好。陇南是盛产茶叶的地方,陇南绿茶是标志性产品,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陇南文化。陇南有三大茶叶产区,产品主要有:龙井毛尖绿茶等。品茶,各区城文化不同,方式也别祥,有开水泡茶,盖碗式泡茶。泡茶也很有讲究,作者详细的叙述了茶的文化起源,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讲了一堂生动的茶文化课,佳作力荐,感谢赐稿。【编辑:军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528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军杰        2017-05-22 15:44:16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2 楼        文友:军杰        2017-05-22 15:45:03
  感谢老师支持社团,期待更多精彩!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3 楼        文友:静坐闲谈        2017-05-22 16:09:27
  拜读老师佳作!陇南人有进门三句话“先敬烟,后倒茶,然后再问吃了吗?”
   我俩是老乡,我是陇南宕昌县的。老乡好!
4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5-22 22:08:09
  通过拜读老师的这篇佳作,让我们对陇南的茶文化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欣赏老娄老师精彩美文,问好老师,祝精彩佳作不断。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5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5-23 09:45:07
  欣赏老师佳作,好文章,问好老师,学习:在陇南,无论城乡,人们不可一日无茶,不仅自己饮茶,待客也必须用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各类酒席宴请、所有公共活动,都离不开茶。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6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5-28 09:45:38
  恭喜老娄老师美文成精,真棒啊!晓荷因老师而无限精彩,期待老师更多支持社团。问好老师,预祝端午节快乐。祝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7 楼        文友:你猜        2017-05-28 09:53:37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8 楼        文友:梦幻成真        2017-05-28 10:42:34
  祝贺老师又获精品!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