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征文】最后的盲流

精品 【小说征文】最后的盲流


作者:王凤文 进士,7159.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5发表时间:2017-05-25 09:14:20
摘要:知识青年舜天行因跟当地女青年结婚生娃,没能赶上返城的列车。农村土地承包了,舜天行不愿干农活,于是决定盲目进城,当盲流。他是最后的盲流了。他离开了九连环村,回城收废品——

【小说征文】最后的盲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知识青年大返城的高峰期。在农村在边疆当了十年左右农民的各城市的知青,都以困退病退接班等等的形式,返回到了城里。
   同样是知识青年,舜天行却没能赶上这班返城车。
   一九六九年四月,舜天行从金海市随同一大批同学,到了内蒙古。他和其他三十六名同学到九连环村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时候他才十七岁。正是青春萌动的时期。来到九连环村也就五天吧,舜天行就和村里的贫农和正太的二女儿和山花搞到了一起。一个多月后,和山花跟爹妈说:“俺怀上了舜天行的孩子了,你们看让俺们咋整吧?”
   多亏了和山花的伯父和正合是九连环村的革委会主任。和正合批准了舜天行跟和山花登记结婚。他立马给两个青年人开了介绍信,两个青年人立马到公社办好了登记手续。与此同时和正合还上报了材料,把舜天行当做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典型。舜天行跟贫下中农打成了一片,跟贫农女儿结婚成家,不愧为是知识青年的榜样!一下子,舜天行便在公社里县里作报告,理所当然的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积极分子。没过多久,舜天行就成了全自治区知识青年的典范!一时间,舜天行红的发紫了啊!舜天行成了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舜天行跟和山花结婚没几年,居然生了三个孩子,三个都是闺女。一年一个,三年连生啊!大女儿起名叫舜萌,二女儿叫舜郦,三女儿叫舜艺。
   到了一九七八年,舜天行不再外出作报告了!知识青年已经有回城的先例了。到了一九八零年,九连环村的三十七名男女知识青年,三十六名都回城了,或办病退或办困退或办接班。可舜天行是什么也办不了了。政策不允许他回城,因为他跟当地村里的女人结婚了。要回城也不是绝对不行,只是一定要跟当地的女子离婚。
   不回城里,舜天行不甘心啊!离婚?他下不了这个决心。真要是离婚了,那还不如死了!到末了,舜天行还是留在了村里。他当上了村里治保委员,脱产,不下地劳动。
   到了一九八八年,村里的土地都已经承包给个人了。舜天行不会干农活啊!实际不是不会,他就是懒啊!当先进典型四处做报告,那些年啊,根本就没怎么下过地,没干过什么农活。于是他一狠心,做出了个极为大胆的决定。他跟和山花说:“我决定回城,不要户口了!山花,我跟你讲啊,你跟三个孩子都跟我回城……”
   “咋回啊?”和山花说:“一家子五口人,住哪儿?干什么?吃什么啊?”
   “车到山前必有路啊!”舜天行说:“咱们先住我姐姐家。实在不行,咱们就租间小房子住。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的!在这村子里种地,我是万万干不了的!你们娘四个,愿意跟我回城,那咱们就走!不愿意呢,那你们就留在这九连环村。等我发达了,我再把你们接进城。”
   和山花笑道:“等你发达?那得马长犄角牛打滚的年月吧?跟你说,你这样的什么也没有的进城,你就是个盲流了!”
   “盲流就盲流吧!”舜天行说:“我就当个盲流吧!我离开城市的时候,到你们村,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会儿,我什么都没有的再回城,我可不就是个盲流吗!没关系的,盲流就盲流吧!反正我是坚决的要回城了……”
   和山花很是通情达理的。她说:“还是你自己先当盲流吧!我和咱们的仨女儿,就在这村里等你!等你发达啊……”
   舜天行一个人什么也没带,回到了金海市。城里只剩下他姐姐一家亲人了。姐姐想要让他住在家里,可姐夫还有外甥外甥女们那是坚决不答应的!人家不答应,自然有着不答应的道理的!没办法了,舜天行跟其他的盲流一样,也在工地上大水泥管道里睡觉。白天便收废品。他把收破烂废品当成了自己的职业!
   舜天行不会种地不想种地不爱种地!可他倒挺善于经营的。当了两年多的盲流,他靠收废品破烂,积蓄了一笔钱,不算多可也不算少啊,一千一百二十九元三角了!他花了八百一十元,买了四间平房的一个小院。至此,他不再收废品了。他做起了水果买卖。
   一九九二年的春天,一批又一批的农民从四面八方涌进了金海市。城里人称他们为盲流。当然了,舜天行也是个盲流啊。
   没多久,一个新词被收进了汉语词典,这就是“农民工”。至此,盲流一词便退出了。盲流不再是盲流,而是特别体面的农民工了。舜天行自然也不再是盲流了。他自己说:“我是城里的最后的盲流了。”
   一九九九年十月,舜天行把妻子和山花和三个女儿接进了金海市。
   三个女儿已经不止是三个女儿了,都嫁人了,都有孩子了。三个女儿拉家带口的一股脑儿的涌进了舜天行买的小院。
   “咱们都得创业谋生啊!户口不户口的,没什么关系的!”舜天行说:“要看清楚了啊,主要是挣钱!只要能挣钱,那什么都会有的啊!”
   三个女儿女婿都干起了买卖。什么挣钱就卖什么!在舜天行的指导下,没几年,就都发了财了啊。
   没多久,平房改造!这下子可让舜天行赶上了,一个小院四间平房,换得了四套两室一厅的大偏单!自家跟三个女儿家都住上了楼房,这让舜天行做梦都笑个不停了。
   早年间从九连环村病退困退接班回到金海市的那三十六名知识青年,一时倒是都进了工厂有了工作,可没干多少年,就都下岗了,都没了铁饭碗了。只剩下一个真正的城市户口了!
   舜天行的买卖做大了,跟三个女儿女婿一道,办了个水果蔬菜批发贸易总公司。他顺理成章的成了公司总经理。
   舜天行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之一,舜天行步入了富人的行列了。
   舜天行出钱张罗着,把早年从九连环村回城的知识青年,集中到了乐天天大饭店。九连环村的知青在金海市聚会了。
   三十六名有户口的回城知青,一个个的都伸着大拇指,夸赞着一时还没有户口的舜天行:“你真棒啊!你成了大富翁了啊!”
   “嗨!”舜天行说:“有什么可棒的啊!我搭上了盲流的最后一班车罢了!我也幸运,我算是咱们国家最后的盲流了!”
   早年从九连环村回来的三十六名知识青年,举杯为舜天行这个最后的盲流祝福!
   大家都说:“舜天行是个大企业家了啊!”
   舜天行笑道:“不不不,我啊,盲流的帽子摘掉了,我应该算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工了。或者说大点,是个农民小企业家罢了。”

共 24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盲流,在我国特指1953年到1989年30多年间,农业剩余劳动力或其他摆脱当时户籍管理自发迁徙到城市谋生的人们。和户籍管理双元制有关。户籍政策在现代社会扩大了城乡二元制的差距,给广大农民及农民工带来了身份歧视。而盲流的定义也违反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逐渐废止。舜天行是知识青年下乡,由于在农村结婚,没有返回城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啥也不会干的他只好回城里奋斗,他善于经营,带着女儿女婿买卖越做越大,成了公司总经理。小说语言流畅,人物塑造有时代特征,故事情节合情合理,结尾含蓄而有内涵。欣赏学习,推荐赏阅!【编辑:老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26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05-25 09:15:17
  问好老师,祝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老土        2017-05-26 08:49:33
  恭喜老师美文加精,企盼新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3 楼        文友:雅润        2017-05-26 13:00:10
  您好作者,恭喜征文作品获精,已收入征文精品典藏,候选纸刊及征文排名。您已达到进入优秀小说群的条件,请进群,以便候选上刊联系沟通。期待你的到来。群号码:560535959
   江山小说作者交流群 483319874
   群里定期还会讨论小说写作问题,互相学习。祝您身体健康,写作愉快!
雅润
4 楼        文友:谢尚尧        2017-05-26 18:20:45
  知青时代,一段难忘的历史,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人。可读性强,祝贺小说加精。
5 楼        文友:阳媚        2017-05-28 21:39:14
  贺喜友友小说精品!问好!期待你更多精品佳作!
6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7-05-29 12:22:19
  欣赏精品佳作,端午节快乐!
哪里天涯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