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纸书里的小人(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纸书里的小人(散文)


作者:断续无痕 童生,82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2发表时间:2017-05-26 11:12:06
摘要:当把热闹统统堵在纸外,把时光挤在书页之中,安静的跨越在各个时代和国度的通道中,那些浮现眼中的文字顿时闪耀出各种颜色的光芒,或急切或缓缓地照进内心,一切都如同白纸黑字般纯粹,而心灵就如同经历一场春雨的洗礼。 那时,手里捧着纸书,便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界,富过了四海。

【流云】纸书里的小人(散文) 如果要我从这个时代中选择一类陪伴终生的东西,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纸书。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给你答案:第一,作为文字或图画的载体,它有着太多的内容。人类的进化、历史的变迁、时代思想的火花、吃喝拉撒睡的生活、黑暗里的咆哮呐喊、阳光下的诗情画意。拥有它,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以前的和现在的,甚至还有未来的。
   第二,有书里各种人生作为参考,人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人一辈子太短,而我们却不得不为找到一条合适的路而误入迷途,甚至还不得不四处碰壁。本来我们拥有四季的人生,结果因为走错了路,到死都在怪冰川怎么还不融化。
   第三,孤独和寂寞是人生的常态,文字是救赎自我的良药。世界热闹且嘈杂,有时候想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都难如登天,你会焦躁、忧虑、恐慌、无助,这时候,你需要与自己对话。你得试着了解你自己,你得清醒地知道你所做的一切,文字将打开你的内心,给予你更多的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
   第四,物质决定意识。手里捧着本书,手心立马就传来踏实的感觉;胸前抱着本书,空虚的内心顿时就被填满充实。有句话叫“握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我深以为然。大概是时代变化太大,网络化虚拟化令我感到格外的心虚,就像股票一样,钱随着指令的下达从银行转入证券账户然后进入上市公司,肉眼只看到一串数字的或增或减,心里却紧张的不行,就怕一下子被套,都没还过自己手就不见了。若是在荒郊野外一时内急,手里头有本书,至少擦屁股的纸有了,不至于太过尴尬。
   当然,以上四点前三点或许电子书也可以替代,但像第四点的满足感,是电子书永远也无法替代的。越是依赖电子产品,人越容易失去最原始的创造力。更主要的是,我从小接触的就是纸书,我所有成长的轨迹也都源自纸书。于我而言,纸书的存在意义非凡。
   从识字开始,课本都是图文并茂的纸书。依然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语文数学班级第一名,倒数的。我羞愧难当,恨自己太笨。后来是姑姑和表哥在暗淡的灯光下,对照着课本手把手的教我识字和算术。这之后的成绩才渐渐上去。小学五年级要求每天写日记,然后交老师批改,写的好的,老师课堂上会读给大家听。我表达并不好,始终中等平平,好在那段时间老师从县城带了《读书报》给我们分享学习,听老师说他儿子就有文章发表其中,让我们一阵赞叹与羡慕。我第一次骑自行车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书,看到书店玲珑满目的纸书,心里感到莫名的舒服。我内心忐忑的在里面走走停停,看到管理员没有反应才放下心来,然后找到自己要买的书,学着旁边的学生一样,迫不及待地蹲在一个角落默默地翻开阅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的表达能力也开始有了不小的进步,最明显的证明就是,我写的日记在班上被朗读了。
   初中开始后,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从老师课堂的讲解和课外自我的阅读练习中,纸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这一方面是从课程的增加,还有一方面就是从学校的图书馆的藏书排单里知道的。图书馆里的书分为历史类、科学类、文学类、艺术类等,每个大类还有各个小类,历史分中外古今,文学分小说、诗歌、散文、随笔等。从那时开始,知道中国有四大名著,于是我第一本借阅的就是从小听的最多的《西游记》,可惜没看懂就还回去了。为了提高作文水平,去书店买了本《文采训练》,越看越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作文竟然可以这么写。我连续看了几个晚上,宿舍停电了就用手电筒窝在被窝里看,再模仿学习。事实证明,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语文成绩班级第一,还奖励了一本笔记本。
   中考结束后,我去五叔的制衣厂里打杂,在那里我接触到了人生意义上的第一本小说。黑色的封面封底,两列文字,左边写《李凉谐趣小说》右边写“惊神关小刀”。纸张粗糙,大概是藏书的房间有些潮,翻页摸起来显得有些粘稠,黑色的宋体字墨迹有些散,不管是否粗制滥造,至少没有影响我阅读。内容已经忘了,但那时下班后无所事事,便是靠它度过了一个无聊的暑假。
   高中时期,我因为学习跟不上,心情一度低落,颇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不忍家里担心,只能忍耐着,煎熬着。在深夜里,开始胡思乱想,不断地问自己: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然后,黑夜没有给出答案,沉默是它一如既往的态度。我陷入森林,并在此迷失,找不到出路。某天,学校食堂外面突然来了一群人,在石板地上铺满了一排排书籍,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学校的图书馆。很多学生上前浏览,我也不例外。但我浏览了一个来回,仍然没有令我为之驻足的书。本想聊胜于无,好歹先买本,可摸了口袋,最终放弃了。不过班里倒是有不少买了的,都是各种极有特色的书:《世界十大未解之谜》、《易中天品三国》、《读者》、《青年文摘》、《中国上下五千年》,还有以老子的《道德经》等阐述事理的书。经不住诱惑,我开始从室友的枕边捡起一本本纸书,开始一本一本的轮着翻看,不知不觉间感到有趣。从朝代历史到现在都市,从鸡汤到哲学,直到某天开始爱上武术,又从李小龙回到哲学,开始读印度哲学家Krishnamurti的《最初和最终的自由》。克氏说:“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你和我才是问题,而不是世界,因为世界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而要了解世界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自己。”我开始正视自己的存在,正视自己所需要面对的一切,尽管内心仍有无尽困惑,但从这些纸书上,我增加了了解自己的勇气。
   大学第一个生日,两个朋友各自送了我一本书,一个送了我最崇敬的李小龙的人生思考——《醒思录》,另一个送了一本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随笔《行贤润身》。这是我至今觉得最有意义的礼物。那之后,我突然有种很想写作的冲动,不为名不为利,纯粹的想把自己头脑中闪现的东西记录下来,不管好坏,不管离奇。我开始写诗,在榕树下建了个文集,关于某时的念,某刻的思,某日的欣喜,某天的悲伤,我都用文字将其记录。我开始阅读小说,周末去书店,蹲一下午,走时买上一本悬疑探案类型的小说,在宿舍一个人看的津津有味。看武侠小说,从网站贴吧看电子版本,在书店看纸书。借同学看过的村上春树的《小说集》。我记得最清楚,我把这本村上春树的《小说集》在毕业那月全部看完了,最后的几章是在离开长春的火车上看完的。之后整个人处在一种似沉非沉的状态,明明有些伤感,却又仿佛看到阳光就在眼前,忍不住想往前去拥抱。我抱着书,躺在铺上,闭目睡去。脑海里还有“轰轰轰”的火车轨道摩擦声,但精神却很安宁很轻松地躺下了,一直睡到终点站。
   工作后,我依然保持纸书的阅读,床头总有几本书在侧,睡前看一会,假期看几页。我不善于藏书,但每当看到书店或者当当网上搞促销活动时,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浏览一番,遇上喜欢的,放进购物车,不管这个月的开销计划,买了再说。于是乎,我床头的书越来越多,每年回家我都不得不当搬运工,从千里之外带回家。我知道,这些纸书恐怕能看完的不到一半,可看到它们,我就仿佛看到生命里的阳光。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大到外太空,小到吃喝拉撒睡,不说面面俱到,基本也算有求必应。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就类似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无论你承不承认,科技有意无意地改变了人类很多的生活习惯。然而,当把热闹统统堵在纸外,把时光挤在书页之中,安静的跨越在各个时代和国度的通道中,那些浮现眼中的文字顿时闪耀出各种颜色的光芒,或急切或缓缓地照进内心,一切都如同白纸黑字般纯粹,而心灵就如同经历一场春雨的洗礼。
   那时,手里捧着纸书,便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界,富过了四海。

共 30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朴实的语言,深情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与书为伴的经历。开篇以自己的阅读经验,总结了纸质书与电子书相比,有四方面优点。接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是读书学习改变了全班倒数第一的现状。说明书籍确实能启迪人的智慧,使人摆脱蒙昧的状态。这便是自己与书结缘的原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是书籍带作者走进大学的殿堂,改变了人生的命运。作者以事例说明阅读的好处,读好书心灵就如同经历一场春雨的洗礼。手里捧着纸书,便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界,富过了四海。极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5-26 11:35:4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满满正能量的好文,好赞!欣赏佳作。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2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5-26 11:37:17
  感谢赐稿流云,分享好文,问好。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3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5-26 11:40:02
  精彩美文,精彩编按,辛苦了。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4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7-05-26 16:09:41
  在这个纸质书不受宠的年代,作者能保持读书的好习惯,非常棒!把经验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喜爱阅读。期待更多佳作!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5 楼        文友:冰恋金松        2017-05-26 17:01:17
  有一张照片,叫一百年前与一百年后,一百年前,许多中国人抱着大烟枪躺在床上,皮包骨头,一个在世界历史上曾经辉煌的民族就这样被伦落成了亡国奴,一百年后,许多人抱着一部手机,尤其是年轻一代(从理论上说他们是民族的精英)斜躺在沙发上,玩弄着手机,毫无年轻人一片向上的精神状态。作者能想到这样题目,本人给予认可。现代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总是让人感觉到缺少了什么。有些年轻人上班玩手机,开车玩手机,吃饭靠手机,代步靠手机,想想没有手机,会如何?对于任何一件进步的事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度,结果是危险的。纸质书至少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如果一个民族,自己的优秀传统都会丢弃,那还要谈什么明天?希望作者能有更多的好文章让我们共享!
6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5-27 08:42:26
  欣赏老师佳作,好文,认真品读学习:人类的进化、历史的变迁、时代思想的火花、吃喝拉撒睡的生活、黑暗里的咆哮呐喊、阳光下的诗情画意。拥有它,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以前的和现在的,甚至还有未来的。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7 楼        文友:初晨        2017-05-27 09:46:43
  当把热闹统统堵在纸外,把时光挤在书页之中,安静的跨越在各个时代和国度的通道中,那些浮现眼中的文字顿时闪耀出各种颜色的光芒,或急切或缓缓地照进内心,一切都如同白纸黑字般纯粹,而心灵就如同经历一场春雨的洗礼。
   真的是特别有感触,甚至有段时间会恐慌与科技和电子产品。
   想起木心的《从前慢》 独孤的身影在街头 风吹起头发。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