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了一回“四合院”
本人兴趣匮乏,却偏爱寻访那一处处古迹。不论是有名的无名的,还是在城里的在野的外,只要见到那红椽碧瓦,定会“静街信步访仙居”,于灰檐下、古木间,听取时光流逝。阳春三月去远游,忽见一道观,虽似后人翻建,倒也看似胜境,便走上前来。
没有惯常的门票,只见一黄纸,上书“以香代票”。室内一桌、一椅,墙上一奖状:“文化管理先进单位”。花上十元钱,请得檀香一束,象模象样的插在殿外一巨型缸上,便入得大殿。大殿为三层,一层为三清殿,三位道家先祖捻须微笑,膝下有桔子,有苹果,还破戒有白酒。泥塑金身倒也肃穆,像前一地毡,我跪将下去,叩首四次,“当、当、当、当”,钟声响起,身临其境,美!
拾步上楼,二楼为瑶池圣母,慈航道人:瑶池圣母即王母娘娘,慈航道人为佛家观音大士。本人才疏学浅,无知之处请勿见笑,久已不见的南海菩萨,却原来在此“走穴”,不知出场价是多少。又有横幅曰:“南无阿弥陀佛”,原来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各教派口令也开始相互借鉴,可喜可贺。同样毡垫,钟声,不须赘述,来在三楼。
三楼为国人所称玉皇大帝寓所,果然气派。头戴珠冠身披蟒袍,却好象不如下属们香火旺盛。一转身,看见财神在此伴驾,虽然“提成”了不少供品,毕竟使得天地之父不再寂寞,功不可没。驻立片刻,兴尽回转。观整个大殿,灰砖青瓦在外,黄帛红绫交织,气势辉宏。走至楼梯拐角,众人往一沙堆上看,据说有仙人足迹,观看良久,也没看出门道,只好走人。
主殿两侧各有一列厢房,很多人都往西厢而去,便随之而入。进门见一菩萨眉开眼笑,怀抱一塑料娃娃,下有牌位“送子观音”;里侧一老者模样,长须长袍,手持竹简,细看,原来是儒家祖师孔夫子。二位同居一室,倒也邻里和睦。看完学子、妇人屈膝下拜,出门直奔东厢。东厢为一水泥深池,内有水,内侧为一长桌,上有牌位若干,包括胡(狐)大、二、三仙姑三姐妹、蛇仙、蟒仙、黄仙,均为比人更聪明的生灵。虽然没有原身塑像,却香火极盛。看来果然县官不如现管,玉皇大帝三楼有知,不知作何感慨。另有一牌位上书“灵仙”,不知为何方神圣,听人窃窃私语,为当地一“仙”,上能惩恶扬善,下能治病救人,无所不能,却不现原形。听人称颂其先进事迹,一脸虔诚,忽觉头皮发麻,惶然退出。
院内有碑,为修缮道观之功德榜,有个人,有单位,或成百,或上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各位神灵深表谢意。院角有摊,有长须长者太公钓鱼状,咨询群众生活疑难。走出大门,感慨万千,此地道家宽宏大量,有福同享,组成一个和和睦睦的大家庭,既便于群众各取所需,又繁荣了文化市场,盘活了地方经济,这个“四合院”,设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