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和冬至
百度百科里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也就是说,“对于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来说,这一天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
当然,在冬至日,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那又是另一番相反的情形了。
小时候上自然课,老师讲到南、北回归线的时候,心里就一直嘀咕: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太阳离着我们这些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也是最远,而在这一天,我们北方得到的太阳辐射也最少。按理来说,这一天天气应该最冷才是,可实际上,每个地球人都知道,冬至这天并不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而每一个中国人也都知道,冬至又俗称“数九、冬节”,从这一天开始,北方才真正进入了“数九寒天”呢。
今天上午,我请教了江山文学网的吉林老兵老师几个问题。说着,说着,我说到了我们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书免费送有没有人要。老师说:“免费肯定有要的,但不是看字。”
不是看字?那是……
眼前忽然就出现了赵本山的小品,那里面白云的《日子》正“左一层,右一层,左一层,右一层”被糊在墙上。
伏案笔耕几载,甚至几十载,结果……想想心里真是悲哀啊。
我脑子里正瞎想呢,谁知老师补充道:“有时候人们看的不是书,而是作者的名。白云的《日子(二)》肯定畅销!里面没字也一样,只要有签名。”
原来老师要说的跟我心里想的完全是两码事。
“看的不是书,而是作者的名。”这个名是“声名大噪”的“名”也好;是“我爸爸写的”、“我同学写的”、“我亲戚写的”这种“亲戚名分”的“名”也好,这时候读书的人“重视”的是人啊。又或者只是摆了一本书在案头,显摆得也只是作者,目的也只是像月亮因了太阳而亮一样。可即使是这样,那也说明了作者是值得贴在墙上的。
“白云的《日子(二)》肯定畅销……只要有签名。”老师的这句话很值得琢磨啊。他不仅告诉了我名人效应,也让我从中体味到了“厚积薄发”。
大多数作者的书一开始上传,即使写得再精彩,也未必有很多人围观。因为每天的新书太多了,一个眼错不见,很快就会被淹没在茫茫书海中。只能说,已经成名成家了的,写得好的,或者说是对了读着口味的,再或者是机缘凑巧的,这一类书的读着会越来越多,人气会越来越旺。不过,现在应该再不会出现《三都赋》一出,洛阳纸贵的事情了,现在的“左思”太多了。
只能靠积累啊。自己知识的积累,人气的积累,时间的积累。名家之所以叫名家,绝不会在家里写了几天字然后就可以叫名家了。
就像大自然教给我们的道理一样。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虽然最少,白昼时间也最短。但是,这一天才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可细思却又极有道理。“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有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地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我们可以鼓励自己说:现在我在连载,现在我刚完本,这时候看的人并不是最多的。可以肯定地说,除非写的东西是没人能看下去的,否则,人气虽然不一定越来越旺,但是,积累的点击却肯定是越来越多。
古人形容一个人有学问,常说他“学富五车”。现在全世界每天的出版物,如果不算电子版的压缩、打包,那艘刚刚下水的901型补给舰一次能装下吗?
每天都会有海量的长篇、短篇;纸质、电子版的各式各样的文章在出版,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日子浅了能行吗?如果真的写得好,即使暂时被埋进书堆,也总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吧?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之后,也带火了另一本小说——《天局》。当然,人家这个短篇写得也真是好。
《天局》的作者是山东人,是我一位老师的同学。所以,《人民的名义》一火,我的老师就好几次隆重推荐过这本小说。小说不长,据说在Word中排版一共才177行。作者矫健也真不愧是上个世纪就出名的作家。一个短篇,一场棋局,写得就像是一场恢弘的两军对垒,读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凛然难忘。
百度知道,这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矫健中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作者本人也是上个世纪就有大成的著名作家。可就是这样一位作者,这样一个短篇,在《人民的名义》未播之前,除了圈子里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矫健,知道《天局》,知道“胜天半子”?
这跟自然界是有相似性的。夏至日虽到,太阳的辐射尚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天气还未热到让人无处钻无处藏,只想待在空调房里的程度啊。
前几天,长篇群里有一位朋友说,有人拿到朋友的免费书,“只是看一眼,然后就让书睡觉。不知道哪天你问起,他连书在哪里都不知道,只是不停地说一些‘写得好,写得好……’云云。”
唉……
呵呵……
地球上得到的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任何成绩也不是一蹴而就,要在安静中吸收,在岁月中沉淀。前几天不是还有新闻说,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城市建设要为实体书店留位吗?
让更多的文字在胸中积累,让它们以更美妙的方式排列、组合成《月子(二)》或者《夏至(三)》,让我们静静地等待《XX的名义》来带火另一本《X局》……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终有一天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至于这“礼物”是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