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等一只萤火虫

编辑推荐 等一只萤火虫


作者:小九九 白丁,2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33发表时间:2017-05-29 23:04:29

等一只萤火虫
   (一)
   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间穿梭,像水滴寻找河流般欢快,车内挤满了人。叶芷蕙将头伸出窗外,享受着和风的轻抚,呼吸着空气的芬芳,聆听着方言的韵味。对于艰辛地生存在城市里,早已疲惫不堪的她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可爱,仿佛所有的苦恼在跨入流萤镇的地界时,就烟消云散了。车子在清风的吹动下,舒坦地前行,叶芷蕙从容地将故乡的美一点点地拾起,细细品味。
   她提着行李,下了车,走过片片绿油油的绵延着的农田,经过嬉闹于阡陌的孩童,沿着记忆中的路线,找到了屋前有棵顶着擎天华盖的榕树,她走到榕树前,放下行李,轻轻地摩挲着苍老的褶皱的树皮,树干上依稀可见自己小时候刻的笑脸,想起了小时候很多趣事,比如捉迷藏、与小鸭子对话、下河抓鱼。她感受到了圈圈年轮和层层纹理渗透出暖意,笑了。
   推开篱笆小门,就看到奶奶在院中修剪花枝,花已经盛开了,夜里常常有缕缕花香伴着微风传入梦中,让人觉得舒适、温馨。如今,奶奶已经满头白发了,但她仍然豁达、坚韧。听到脚步声,回头看到孙女了芷蕙,便放下手上的活计,走了过去。
   “侬侬,可回来了,我等了老半天了。来,给奶奶瞧瞧,我的小宝贝儿。”奶奶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看了看。
   “侬侬,你瘦了。”奶奶皱着眉头,努着嘴说。
   “奶奶,我没有瘦,我还想再减减呢。”
   “侬侬,这可不行呐,不用减了,多补补才对,奶奶给你好多好吃的,一定要多吃,听到没?”
   “知道了,奶奶。奶奶,我可想你了,天天都想呢。”芷蕙说着还向奶奶抛了个媚眼。
   “你呀,从小就这小嘴最真甜,跟蜜似的。行李重不重,侬侬,给奶奶提吧?”
   “奶奶,不重,就几件衣物而已,再背上您,也是轻的。”芷蕙一手提着行李,一手挽着奶奶的胳膊,撒娇地说着。
   “哎呦,我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这般折腾呐。”奶奶调笑道:“侬侬,快进屋,奶奶做了一桌好菜,侬侬,多吃点啊。”
   “奶奶,您都做了什么好吃的?”
   “可多啦,都是你爱吃的,什么糖醋鱼、回锅肉、麻婆豆腐、醋溜白菜、腌黄瓜,爽口得很。”奶奶乐呵呵地说。
   “奶奶,我听着都流口水了。”
   “那,咱快进屋。”奶奶一直握住芷蕙的手,时不时温柔地拍了拍芷蕙的手背。
   祖孙俩进屋后,芷蕙和奶奶从厨房里端出热腾腾的饭菜,放在饭桌上。端菜时,奶奶问了问家里的近况。
   “对了,你的爸爸妈妈怎么样了,电话也不打个,就算打了,没说几句就挂了。”
   “奶奶,爸爸妈妈每天都很忙,早出晚归的,很少一起吃饭的。”
   “可苦了我的侬侬了,不像话,改天我一定好好说说他们。”奶奶听到芷蕙这么说,有些生气,有些怜惜。
   “奶奶,您的年纪大了,就别管那么宽了,伤神,您呀,该好好颐养天年呐。不然,我可生气啦。”
   “好,好,好,都听侬侬的,菜齐了,侬侬,试试看。”
   “好嘞。”芷蕙夹了块肉,放在嘴里。
   “怎么样?”奶奶期待着芷蕙的评价。
   “嗯,好好吃噢,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饭菜,就您啦一人,没别人了。”
   “就你贫嘴。”
   “奶奶,您也吃,来,我夹的肯定更好吃。”芷蕙往奶奶的碗里夹了口鱼肉。
   “侬侬,乖。”奶奶吃着鱼,心被填得满满的,都快要溢出了。
   “真想天天都吃呀。”
   “侬侬,你想吃,奶奶天天给你做。我盼着你来,你一来,我就高兴得很。”
  
   (二)
   流萤镇的夜晚是安静的,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里的人们是辛勤而可爱的。
   这几天,叶芷蕙跟着奶奶种菜、浇水、摘菜、话家常,没有太大的变化,偶尔会有近邻过来串门,在所有的邻居里,就属王嫂最热情,经常跑过来串门,讲些镇上有趣的人或事。
   “大娘,您在么,有人在家吗?”王嫂又在门外大声地喊着。
   “在的,等下哈,就开门。”奶奶在屋内应声。
   “我给您带了些刚摘的草莓,给城里的大侄女尝尝鲜。”王嫂见到奶奶和芷蕙从屋内出来,热情地将装满草莓的篮子递了过来,个个都水嫩嫩的。
   “王嫂,谢谢啊!你太费心了,不要那么客气嘛,老是拿着东西给我老婆子。留着给孩子吧,可不能亏了孩子哇。”奶奶客气地接过篮子。
   “有的,都有,今年丰收,可多哩,吃都吃不完。”她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
   “别光站着,快进屋坐坐,侬侬,泡杯茶来。”奶奶让出身子,迎王嫂进屋。
   进屋后,奶奶和王嫂坐在沙发上聊了起来,芷蕙从厨房里端出泡好的茶,放在桌上。
   “王嫂,人好又热情又大方,是镇上的‘百事通’。”芷蕙刚坐下,奶奶便向芷蕙夸赞王嫂。
   “哎呦,可不敢当呀。”王嫂谦虚地说。
   “大娘,最近天气不错,菜园里的菜都长得不错,再等个三五天就可以吃啦,到时候,我摘些过来。”
   “真的不用,我自己也有种,够吃的。”
   “是吗,够就好。”王嫂笑笑地说着。
   “哟,还真别说,大侄女,长得真标致,水灵灵的。来了多久,玩得怎样?”
   “几天吧,还不错吧。”坐在一旁的芷蕙回答了王嫂的问题。
   “大侄女,再过些天,我们村一年一度的祭祀节了,到时候可热闹了,要玩得尽兴啊。”
   “好的。”芷蕙回了,并点头示意。
   “那处对象没,我们的小伙子,个个都是不错的。”王嫂开始八卦了起来。
   “侬侬,还小。”还没等芷蕙回答,奶奶就先开口了。
   “也是,大侄女条件这么好,也该好好挑挑。”王嫂总是能把话圆回来。
   “大娘,我跟你说,镇上金铺的老张跟他婆娘分了,我也是听别人的,真是可怜了那孩子了,小小年纪的。”王嫂好像担心隔墙有耳,靠近奶奶的耳朵说。
   “真的,那也太可怜了。”
   “别说不是呢。”王嫂就着话题开始议论了:“听说是被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勾着了。”
   “好了,不说这个了。”奶奶打断了王嫂,把话题转到了柴米油盐上了。
   王嫂操起乡音继续与奶奶聊起今年的收成、农活、祭祀节、镇上的人事等等,他们从上午聊到了中午。
   “哟,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留下来,吃饭再走吧。”
   “不了,大娘,全家都靠我回去操持呢。”
   “好吧,侬侬,送送王嫂。”
   “嗯,奶奶。”
   “真不用送,我自己走就好。”
   最后,还是芷蕙把王嫂送出门。临走前,王嫂还特地叫芷蕙在祭祀节那天出来看看。
   芷蕙看着王嫂离开的背影,她觉得镇上无论发生多小的事,都当成大事来谈论,镇上很少能藏住事,是人过于寂寥制造出了事件,还是事件弥补人的空虚?是庆幸还是悲哀?
  
   (三)
   晨辉洒在婆娑的榕树上,树影斑驳,鸟儿时而歌唱,时而展翅,花香也到处随风飘扬,叶芷蕙荡着秋千,享受半日闲。
   当她沉浸在静谧的时光中,就被三个不速之客打断了。那是三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个穿着麻料短裤,短袖汗衫上有些许汗渍,大沿麦秆草帽置于肩后的青年。一个是小麦色的健康肤色,高挺的鼻梁,给人活力的气息,手上还提着水桶,桶内放着渔网。还有一个深邃的眼眸,棱角分明,彰显优雅气质。他们看着像是到河里捕鱼,看到芷蕙后,便向这边走来。
   戴草帽的男子上前热情地说:“芷蕙,好久不见了,我是沐宸,听说你回来了,就过来瞧瞧,有什么可以要帮忙的吗?”
   “没有,谢谢。”
   “我们小时候还到木麻黄树下一起抓过黄褐色的丽金龟呢,真是太有意思了,对吧,炘彧。”莫沐宸说着还用胳膊肘碰了碰边上提着水桶的郎炘彧,暗示他开口。
   “对呀,很有意思的夏天,我是炘彧,我们小时候一起玩过的,你还叫沐宸鼻涕虫呢。”
   “炘彧,信不信我打得你找不着北,这都多少年的事,还拿来说。”听到损友突然来这么一句,沐宸火就上来了。
   “哈哈,原来还有这回事,我都不记得了。”芷蕙听到炘彧这么说,笑了起来。
   “没有,绝对没有这种事,你好好看看我,这脸蛋,像这种人嚒。”沐宸极力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
   “好了,没有啦。对了,这是我的朋友余梓烨,他刚好有空就过来玩玩了。”他指着边上的男子。
   “你好,”芷蕙简单问候了梓烨。
   “你好,”余梓烨也回复了。简单的问候后,四人慢慢说起了话,大多是说些小时候的趣事。
   “都过去很久了,有些我都记不起来了,大概记得一起抓过蜡皮蜥吧?”芷蕙经过他们的提示,也想起了童年的回忆。
   “对啊,我们当时为了抓它,都逃学了。大夏天的,就蹲在洞口等着它送上门来呢,”炘彧回忆着。
   “你们当时是怎么抓的?”连梓烨都开始好奇了。
   “这个方法,还是别人教的呢,准备好细绳,放在它爬过的洞口前,再拿根小木棍朝洞里一捅,就等着它自投罗网吧。”沐宸边解释,边动作示范。
   “对了,还有割舌果呢,可不能小瞧了那紫黑果皮的果实,我小时候吃多了,舌头都被割伤的。现在还没到季节,梓烨,我下次摘点给你尝尝。”炘彧又想了起来。
   “谁让你贪吃,又不沾点盐水呢,”沐宸一逮到机会,就打趣炘彧。
   “芷蕙,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去捕鱼了,有空一起玩玩。”炘彧看了看时间,提醒伙伴们。
   “对,下回再聊吧。抓到鱼了,拿些给你尝尝。”沐宸调整草帽补充说:“祭祀节那天一起逛逛呗,我来做导游,给你介绍介绍。”
   “好啊。”
   这些童年的记忆,也许他们记不得每个瞬间、每个细节,但是那些刻在灵魂上的记忆,是经得起岁月的推敲与侵蚀,不管过了多少年依旧能记起。
  
   (四)
   祭祀节伴着阵阵锣鼓声揭开序幕,处处张灯结彩,场面十分热闹。古朴的单孔石板桥,双层砖木楼宇,长长的备弄,特色风情美食街无一不为流萤镇增添喜庆元素,叶芷蕙与莫沐宸、郎炘彧、余梓烨三人跟着人流往锦源寺涌去。锦源寺大体分成社稷庙、药师庙、东皇太一神庙、姻缘池四大模块,庙里的神像都是泥塑的,姻缘池因凄美的爱情传说而备受后人喜爱。
   “传言,流萤镇的先祖远赴他乡,浴血奋战,留下新婚不久的娇妻在家苦等。年年月月日日,思不得、见不得,过早香消玉殒。那夜,流萤因其而聚,似繁星点点,这为流萤镇披上一层神秘色彩。”芷蕙将几日前从奶奶那听到的内容讲述出来。
   “这故事,我奶奶也跟我讲过,就是太悲了。”沐宸附和着。
   “这也太神秘化了吧,我们都是学唯物论的人,这萤火虫肯定到了交配的季节,才会大量出现的嘛。”炘彧用他惯用理性的辩证思维评论道。
   “听着都觉着美,真想看看。”梓烨已经忍不住在脑海里想象了。
   “我们走进去吧,沾沾灵气呗,”沐宸领着众人经过贩卖小玩意儿的商贩,径直往寺庙走去。哪里都是人头攒动,有的提着祭品,有的带着孩子,有的空着手,络绎不绝的朝拜者慕名而来。
   叶芷蕙看着这古朴雄伟的寺庙想起了童年,记忆里一切都是红的,流萤镇的大门寺庙的外墙是砖红的,祭祀节的装饰是大红的,奶奶箱底的喜服是正红的,人们的脸是火红的,红色似乎成了流萤镇独一无二的标识,她甚至还认为潜意识也该是红色的,红色才是正统。登上庙宇18级石阶,一股透过时空幽深之气迎面扑来,屋脊上的螭吻守护着左侧社稷神庙、右侧药王神庙、正中的东皇太一神庙,经过历史的沉淀,更显庄严肃穆。此时,各神庙前的香炉里早已插满了香烛和柱香,庙里香火鼎沸,钟声萦绕,依稀能听到潺潺水滴声。
   对于流萤镇的人们而言,祭祀是神圣的,这里是继承先人的意志,祈求来年最好的圣地,每个人都带着期盼而来,朝拜是严肃的,就连平日里喜欢逗笑的莫沐宸也收敛了。他们依照惯例祭拜,先从右侧人身牛首、龙须大唇的药王神像拜起,接着是左侧祈求五谷丰登的社稷神像,再来是登上25级石阶才到东皇太一神庙,最后再登上10级石阶的抵达姻缘池。朝拜者根据各自的需求侧重朝拜,大多数是镇里的人在祭拜。
   莫沐宸等人尾随着提着祭品的不惑之年的张大娘进入社稷神庙,张大娘的一家全靠着庄稼收成过活,她极其看重这座神庙,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影响到今日的祭祀。见她慢慢打开食篮,双手端起备好母鸡的盘子,慢慢移动到供奉桌前,便轻轻放下盘子,挪至空处,这过程盘里的鸡未有分毫的移动。接着拿出三个小酒杯,着手斟酒,先往中间的小杯斟三滴清香甘甜的米酒,依次往右边、左边,如此重复三次。然后拿出柱香和香烛敬拜神明,柱香也是依照右左中的顺序插入香炉内,做好这些之后便后退请神明敬享,估摸享用时间。张大娘便在蒲团上行三次跪拜之礼,第一步,双手合十晃动三下;第二步,跪在蒲团上叩三次头;第三步,跪在蒲团上挺直腰杆,默念家中的情况、对未来的期许,祈求神明的庇佑,祭拜是琐碎讲究的,但也是圣洁的。
   莫沐宸带着众人简单祭拜后,便往下一处神庙了。登上25级石阶,他们便从左侧进入神庙。入眼的是泥塑的东皇太一神像立于正中,手抚镶玉长剑剑柄,佩玉振鸣,肃清八方。叶芷蕙也跟众人一样怀着虔诚的心,进行着古老的仪式。当众人匍匐在神像案前,谦卑地诉求美好的愿望时,她却是中规中矩地跪在蒲团上,唯一仰头与神像直视交流的。烛光下,她似乎成了神庙里除神像外的中心点,熠熠生辉,周围的人与物都被虚化了。她,那虔诚的身影,柔和的明眸,恬静的侧颜,让余梓烨觉得这种交流变得不再神秘,也激起他一探究竟的欲望。直到叶芷蕙起身时,余梓烨才收回流连的目光。

共 1404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哪个少年不轻狂,哪有青春不激昂。青春花季,无论四季如何交替,心扉里储满的永远都是无尽的风华。叶芷蕙回故土度假,与沐宸、炘彧、梓烨不期而遇,共同度过了一个曼妙美好的夏季。青春的碰撞,不可避免的有着火焰菲芳;只是或热烈、或深沉、或青涩、或腼腆而已。离别,是一份愁肠的陈酿,彼此天涯,情牵心挂。时间,是一缕无限的思念,天堑越长,思念越深。重逢的喜悦,又似五月的杜鹃,淡然绽放芬芳而温馨;面对炘彧的表白,芷蕙尊从着内心给不了答复,而沐宸带来的两封信,终于让芷蕙一手留住了友情,一手去掬捧俏立桃枝梢头的那只莹火虫。小说构思清新,语言凝练,情感饱满,叙说细腻,情节流畅,人物生动,引人入胜。好文。推荐阅渎。【编辑:古月银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5-29 23:08:39
  感谢朋友赐稿系统短篇栏目。江山欢迎朋友莅临,系统短篇栏目期待朋友来此安营扎寨,共同分享文学创作的经验与快乐。期待您的更多精彩。问安朋友。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2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5-29 23:18:01
  朋友的文笔功底十分深厚,创作艺术精彩纷呈。但朋友似乎不太注意标点符号,例如,双引号内,一句话完毕,不能是逗号,而应用句号。一段完整的语句后应为句号。欲对话断句应是冒号。文中多处存在类似瑕疵,请朋友以后多多注意。文学的精品,都是历练出来的。很欣赏您的文彩。期盼您更多来稿。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