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季少年
(一)
大马急匆匆地赶回家,见儿子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紧闭双眼,怎么喊也没有反应。他头脑一片空白,一时不知所措。他猛然发现,床头有个空瓶子,抓起来一看,原来是安眠药的瓶子。他马上拨通了120求救,背起儿子就往楼下跑。
医生首先给小马清肠洗胃,然后挂吊针。小马醒后,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看到父亲陪在身边,第一句话就问,你为什么要救我,让我走啊!父亲看着眼神呆滞、脸上写满痛苦表情的儿子,心中一阵难过,泪水禁不住在眼眶打转,他俯下身轻声地说,你怎么这么傻啊?
儿子住院的头两天,大小便失禁,大马既当爹又当妈,给小马端茶喂饭,洗衣洗漱,日夜陪护,人也瘦了一大圈,前所未有地体验了一回做母亲的辛苦。没办法啊!因为大马早年与小马的母亲离婚,孩子他妈远嫁他乡,父亲是小马身边唯一的亲人。
儿子出院后,大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家会变成这样?儿子刚刚二十出头,为什么要走自绝之路?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二)
大马在五十年代出生在当地的农村,成年后长得十分英俊,人家都说他象费翔。八十年代初,大马在部队当了两年兵,复员后,经人介绍与邻村姑娘杨梅结了婚。杨梅姑娘皮肤较黑,表情呆板,腰板健壮,一看就知道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劳动妇女,论长相确实与大马难以相配。不久,他(她)们生下小马,还有小小马。虽然家庭有些清贫,日子有些苦,老婆有些土,但看着两只小马茁壮成长,大马多少也有一些满足感。
然而,牙齿与牙齿也要打架。日子混长了,一个家庭也少不了各种磨擦,大马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以及姑嫂之间就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三对矛盾的中心人物是杨梅,她成了这个家庭的众矢之的。其实杨梅就是为小孩、为自己考虑多点,说话有些直来直去,显得有些生硬,没有其他别的错,当然也谈不上坏。
这个时期,南方沿海地区从事个体经营蓬勃发展。大马觉得窝在家里,没有什么希望,想到外面去闯闯。这时,他认识了李枝。李枝是有夫之妇,也是个不满足现状、不安份守己的人。他们一拍即合,合作经营,进行农产品长途贩运。由于两人长期在外,一起东跑西巅,朝夕相处,杨梅对此心存疑虑,与大马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争吵成了家常便饭,两人的感情降到了最低点。
小马、小小马在妈妈眼前一天天长大,但他们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少,因为大马老是在外面跑。他们也不懂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吵架?有一天,妈妈突然找不到小小马,后来在一只闲置的水缸里找到他。水缸盛满水,小小马头朝缸底脚朝天,早已命归黄泉,小小马死时仅二岁。杨梅哭得死去活来。小马没了小弟弟,心里也很伤悲。
(三)
小小马的死,大马认为是杨梅没看好儿子,杨梅则认为大马老不在家,出去做生意又不见带钱回来,难道就没有责任?夫妻双方矛盾进一步加深。到了小马上学的年令,大马想:一位亲戚在当老师,又是班主任,如果叫亲戚看管一定能带好,再说老婆与自己关系矛盾重重,不能让儿子与其太亲密。于是,大马决定把儿子托给亲戚看管。
从此,小马便离开母亲,跟着亲戚到外地学校读书。周未,也与亲戚一起住在学校,母子相聚只在寒暑假期,离多聚少,与父亲一起生活时间更少,因为大马很少在家。不久,亲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由于孩子小,亲戚在安排吃菜、吃零食时,多少照顾了自己的孩子。小马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光阴如梭,日月如箭,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五、六年。大马夫妻由于李枝的事,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并发生了动手动脚事件,双方感情降到冰点。小马偶尔回家看到父母吵架打架,心里充满痛苦和无奈。到了小马读初中时,大马经二次起诉,终于与杨梅达成离婚。杨梅带着自己的衣服,带着伤痛,凄凄楚楚地离开了这个家,回到了娘家,过了两年后,另嫁他人。
小马一直住在亲戚家,等他知道消息时,也只有偷偷流眼而已!
(四)
寄宿在别人家里,时间长了,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马在读初中时,渐渐觉得自己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他觉得,亲戚对自己的女儿和对他完全两样。小马上学早,亲戚都是前天晚上在锅里放好冷饭,早晨叫小马自己烧泡饭吃,而亲戚的女儿经常上街吃各种花样的早点。由于长期早餐吃泡饭,营养不够,小马因此得了胃病,有一次上课时曾晕倒。亲戚经常给女儿买衣服,却很少给自己买。夏天,天气炎热,傍晚时亲戚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出去乘凉和逗风,但很少带小马去。有一次带他去时,一辆自行车只能载三个人,万般无奈只好委屈小马,亲戚一家前面骑车,小马后面一路小跑。亲戚事后回忆说,当时认为小马是小孩,不会有太多复杂的想法,但事实证明小马在逆境中生活,性格孤独,思想早熟。小马对亲戚心中有了怨气,于是常拿物品发泄,用小刀把自己睡的木床刻得伤痕累累,为此经常与亲戚发生较劲甚至冲突。最让小马难以忍受的是自己心里有事,却无人诉说。
有一年除夕,父亲没有回家,小马没地方去,只好跟亲戚一起过年。吃饭时,小马闷声不响。亲戚一家热热闹闹地吃好饭,“噼哩啪啦”地放了鞭炮,发压岁钱时,却怎么都找不到小马。亲戚喊破嗓子也没人答应。后来在黑乎乎的墙角找到他,问他为什么这样,他一言不答。亲戚见他眼睛红肿,心里也就明白了八九分,只好不再深问,以免触及伤痛。
大马离婚后,并没有与李枝结婚。他发现,李枝虽然比较谈得来,一起做生意也不错,但此人过于懒惰,而且十分泼辣,不适宜做自己的老婆。最后,慢慢远离了她。
此后,大马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管圆。管圆原来与丈夫一起经营服装,即台州前店后厂那种模式,并有了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丈夫染病走后,留下一对儿女,靠自己辛劳独撑起这个家。管圆需要一个帮手,协助做好服装生意,见大马一表人材,口才也不错,随即就应允了,用她后来的话说是:鞋子成双,好出门走路。大马觉得这个女人长相虽不怎么样,但能吃苦,能说会道,做生意是一把好手,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自己又做过服装生意,轻车熟路,协助管圆经营应该不成问题,也就答应下来。不久,他便住到女方家。一段时间共同生活后,大马提出结婚的事情。管圆不愧为生意场高手,不急不躁。她认为原来的家产为前夫所创造,执意自己先造房,后结婚。管圆倾其家产,在台州市区买下了临街地基,造了五层楼房,还把房产登记在儿子的名下。大马没办法,也只好如此,但心中很是不快。开始几年还不错,管圆在家里负责生产,大马在市场负责销售,一双儿女在校读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平平安安。
这时,小马寄宿亲戚家已读完高中,并顺利考取浙江一所警校,这很让大马、小马和亲戚高兴一阵子。与此同时,管圆的儿子也已高中毕业,但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大学。管圆让儿子帮大马卖服装,大马习惯一个人打理摊位,现在二个人一起经营觉得很别扭。特别是钱,原来拿几个作为私房钱方便得很,现在身边多了个人,看着似的,十分难受。尔后,干脆退出来,让管圆的儿子一个人单干。这样,大马就变得无所事事,每天早起锻炼,然后给一家人买菜烧饭。天天如此,却也相安无事。
(六)
光阴如梭,日月如箭。小马三年学习期满,分了个好单位,成了当地公安部门的一名交通警察。交警虽然辛苦,但收入颇丰,而且铁饭碗一口。小马是个老实人,能力也有限,加上从小寄人篱下,自卑感较强,在基层交警工作,既感辛苦,又没与领导、同事处好关系,很想调交警机关工作。后经努力,如愿调入交警大队上班,轮到值勤也安排在城关。每到周未或节假日,就到父亲的新家生活。后妈和兄妹对他也客客气气的,十分不错。
然而,大马对这个家却越来越感到失望。他觉得,自己似乎是个局外人,原因很简单:家里的服装从生产到销售全部由管圆和她儿子控制,钱完全被管圆撑控。自己除了买菜做饭外,什么都不需要他,似乎自己是他们家的保姆。开始时,管圆还把钱放在抽屉里,随便大马拿,后来就控制着放,大马感觉老婆象防贼一样防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期间,夫妻两吵架不断,战火熊熊。
终于有一天,大马离开了这个家,一个人外出打工。管圆几次上门央求,均没奏效。最后,“一对鞋子”只好分道扬镳。
这样,小马好不容易盼来的新家说没就没了。小马每到假日时,就没地方好去。他伤心至极!以前的家没了,由于年龄小,显得一些模糊,吃不准是父之故还是母原因,但看到母亲凄切切离开的样子,想起母亲泪汪汪的诉说,似乎是母亲弱者被欺。今天,又是父亲离开家庭,提出离婚。小马渐渐明白,自己似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七)
想起母亲的凄苦和自己的委屈,他对父亲有了憎恨的感觉。他知道母亲改嫁后,依然很苦,那男人沉迷睹博,稍不顺心,母亲就要挨打。小马叹母亲命苦,怨自己无能,不能帮母亲一把。他也叹自己命运不济,没有窝,没有母爱,没有父爱,象一只小狗四处流浪。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工作,但回到家,没人和他说话,没人给他做饭、洗漱,他觉得自己好孤独,好孤独。他常常对着空空的房子,对着雪白的墙壁痴痴地发呆。
正在十分痛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小马认识了小宋姑娘。小宋长得皮肤白晰、眉清目秀、阿娜多姿,特别那双明亮的、会说话的眼睛,真的是夺人心魂。小马有了一面之交后,便被深深吸引,不能自拨。他打听到这姑娘竟是顶头上司—公安局副局长的女儿,他想如能娶上这样的美人,不仅光彩照人,出门风光,而且还能提拔一下自己,弄个一官半职什么的,也好让别人刮目相看。小宋在一家大商场当营业员,小马总是无事找事去和她见面。小宋见小伙子一米八的个头,高高大大,穿着警服,很是威风,也都有礼有节的对他。有时,小宋一个有意无意的眼神或微笑,便让小马神魂巅倒。后来,小马鼓足勇气,约她晚上出来看电影。那天,她真的来了,小马喜出望外,觉得姑娘对他有意思。这段时间,便成了小马人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
这些天,小马心情低落到冰点。原来,小马的意中人小宋不再理她,小马也搞不清到底为什么?想想,要么嫌自己来自农村,既没地位又没金钱,而且连个家也没有,要么嫌自己人太老实,既无口才又无天才,无法讨人喜欢。他又开始恨起父亲来,看人家的父亲有权有势又有钱,而自己连狗窝一样的家都没有,他又恨自己为什么这样无能,既不会巴结领导又不能讨好同事,更不会交女朋友,自己恨自己啊!唯一的梦想,唯一的追求,都烟消云散,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有时发恨时,小马一个人在房间里偷偷打自己的耳光。
此后,同事们见他眉头紧锁,一言不发,眼睛滞呆,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
(八)
大马自从离开杨梅后,在一个与小马所在县城的邻近小城打工,给一家农贸市场做管理工作。由于工作特殊,大马连周末都要上班,因此很少有与小马团聚的日子,对小马的工作、生活以及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也不知道小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思想。
有一天,大马接到小马同事打来的电话,说小马精神失常。知道这个消息,大马心理虽然有些思想准备,但多少还是有些意外。因为之前他就发现小马行为有些异常,当时还以会是心理问题,没想到真的发生这种事,而且来得这么快!
大马心急火燎地赶回家。在大街上,大马和小马的同事终于找到赤着脚在雨中奔跑、大呼小叫的小马。看到儿子成了这模样,大马心头一阵酸痛。
住进精神病医院,小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生病,说是人家害他。他对抗情绪很强,说出的理论一套又一套,把平时学到的知识都派上用场了,生病时说的话比有生以来说得话还多。在医院一点都不配合医生,拒绝打针吃药。大马劝他,他说住医院如何不好,医生如何不好,吃药要吃成胖子,吃成傻子。大马也没招,但医生有招。住院后,你不吃医生硬要你吃,小马骂人,医生就揍他,他反抗,医生就捆他,小马在医院吃了些苦头。小马病情稍有好转,就急着要出院。出院后,仍然敌视父亲,父亲叫他吃药,他就不吃。停药没多久,就再次发作,又强行送入医院。如此反复,多次住院。
2004年冬天,小马再次出院,开始去单位上班。大马也回到原来工作过的市场上班。大马人虽出门在外,但心里仍惦记着儿子,生怕出事,所以隔三差五给小马打电话。那天,打家里电话没人接,打儿子手机也无人应答。大马预感不妙,勿勿赶回家,于是就出现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幸运的是小马经医院抢救,捡回一命。
从此,大马觉得自己有愧于儿子,正式辞掉工作,认认真真在家当保姆,服侍儿子。小马出院后,情绪仍然不稳,依然与父亲情绪对立,不肯吃药。大马后来在电视和报纸上了解到做开颅手术,可以治好该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大马带小马到外省的一家部队医院做了手术。做完手术的开始几天,小马的左侧手脚失去了知觉,大小便失禁,很让大马担心和失望。后经医院的治疗,上述症状大多消除,但左侧手脚有点僵硬,走路、拿东西与正常人有所区别。小马手术后,与原来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任何欲望,包括谈婚论娶,也不再敌视他人,变得老实听话,看上去有点象木偶。我不懂医学,自然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这个故事虽然悲哀和惨痛,但值得庆幸的是大马意识觉悟,现在用心服侍儿子,虽然醒悟迟了一步。小马也不再自绝生命,开始在单位上班,所谓上班走到即可。今年,大马六十有余,小马也已三十八,均为独身,父子两人相依为命已经十多个年头。
这真是:坎坎坷坷人生路,凄凄凉凉独自走!
群里定期会讨论小说写作问题,互相学习。祝您写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