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端午情深(征文.散文)
又是一个端午到来,这个节日,除了追忆爱国诗人屈原之外,我仍有一份深深的情愫需要去描下浓浓的笔墨。
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五月初六却又是我的生日,一前一后的两个日子,对我而言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古人常言,农历五月俗称“毒”月,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为此这一天人们要喝雄黄酒、插艾草、插菖蒲……避邪驱毒等等,可是我又偏在这个时候来到这个世界,这无法选择的事情,怎么费尽心思再去权衡长短呢。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端午期间的许多迷信活动也渐渐被演变为一个有民俗趣味的日子了。
包粽子、绣香囊、赛龙舟、赏诗画等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可谓,风声水起,有声有色。然而,有时候,又总有一种越是人多的时候,越是有一种钟情于曾经往事的感觉油然而生,不得不去细细怀念。
记得,住农村的时候,每逢过端午,母亲总会紧前紧后地忙活一阵子。比如:捡红豆、簸黍米、拔艾叶、拾柴火等等。那时,我们家从来没有吃过江米,我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江米这种食材,只晓得家里有黍米,是父母春天耕种在田里,秋天又从田里收回到家里的一种谷米。
端午前一天,母亲就开始着手制作我们最爱吃的蒸米了。蒸米是我们村子里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无论谁家都能随便做出来,那个时候并不稀罕。由于经常看到母亲做来吃,慢慢的我也在心里记下一两个步骤来。大约是:第一步需要用凉水把米浸泡,最好泡一个晚上。第二步是泡好的米,淘洗后放在锅里蒸。(黍米质软,容易变糊粘锅,必须用专门的陶瓷沙锅才能制作)。第三步要把最下边的沙锅和最上边的沙锅用玉米糊糊粘起来,并且上下分开两层,中间用箅子隔开,在箅子下面放些水,水不可多,留一指空间即可。最后,用白棉布铺展,再把米一层一层摊开放平。待这些做好之后,便可以点火蒸煮了。
村里种田的大伯大婶干活回来了,正好经过我家大门口,他们经不住蒸米味的诱惑,推门进来了。母亲给他们倒几碗凉水,于是话闸就打开了。他们聊起庄稼,聊起艾叶,聊起百索子。而我总是在旁边看着,听着,很是着迷的样子。此时,母亲做的蒸米正好要出锅了。母亲盛上两碗,并端给他们品尝,他们也不推脱,几口马上见了碗底儿,碗往石头上一搁,便夸奖起母亲的手艺来。说母亲做什么饭都好吃,总是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等等,接着又夸我与弟弟是聪明听话的俩个孩子,并且大胆预测,将来必有出息。母亲不喜欢别人当面恭维,总是又把话题绕在了蒸米上来。母亲说着,又要给他们盛,他们怎么都不肯接受了。大伯大婶开玩笑说,我们若要再吃,你们家明天可就没主食吃喽。母亲说,一整缸呢!随手一指窑洞里的大缸。大伯大婶,怕母亲太热情,于是,起身便走。刚走在门外,他们又回过身来说:明儿,让小胖(弟弟的小名),来我们家里拿些糖,配着糖吃这蒸米味道才更完美,我们一句话也没回上,却相视着而笑了。
母亲时常勤俭持家,她把父亲交给她的钱,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父亲不知道她攒钱干啥,也从不去过问。母亲不买新衣,而我们的衣服也不曾多新,从来都是缝缝补补,母亲教导我们不要和同学比吃穿,衣服干净整洁就好。那时,我们竟然不知道在她心中还有一个远大的梦想。这也是在我们长大之后她才吐露真情。母亲一分一分地攒钱,是想让我们兄弟俩人,有学上,有书读;能吃饱,能穿暖,像城里的孩子那样上大学,一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
端午那一天,清晨刚刚醒来。母亲便悄悄地在我们的手上、脚上,以及脖子上戴上了百索子,这些百索子,是母亲亲手编织的,她一根一根从线砣上缠下来,再一根一根穿插在一起,分成数段,最后两头挽齐。那时候,她总是给我们戴的紧紧的,深怕我们背着她会摘掉似的。那时我们少不经事,不懂的母亲的心思,时常会拿着小剪刀偷偷地剪掉,抛进雨后的河里,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总喜欢那样去玩,幻想它会像飞鸽传书那样,能把信息带向某个地方,能有一个意外的惊喜。也许是被母亲编织的传说迷惑了吧,母亲常说,只有戴上了百梭子,那些夏天的知了才会寻着线儿飞了回来。
虽然那时的生活清贫艰苦,端午没有粽子,没有大红枣,没有各式水果可买可吃,但母亲给我们的爱,却深深地印在了岁月的时空里,印在了我们的暖暖的心窝子里,如那些彩绳一样,牢牢地挽住了时间,牢牢地挽住了母亲的一个个彩色的梦。
……
端午一过,便是我的生日了。那个年代,“洋日子”的流行风气还没被吹送到农村,所以农村的孩子并没有过多的去奢望什么,即便是母亲告诉了我,五月初六是我的生日,我也会在心里问道:生日吗?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吗?或者生日是干什么的,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它有多么珍贵吗?
后来,我们搬进了城里居住,一路求学,成长之后我方才了解:原来生日是长者对我们的一种期盼;是亲人对我们的一份祝愿;是一个轮回,是新的开始.....同时也是每个孩子对于自己母亲的一份感激。不是有言如是说吗,孩子的生日,便是母亲的受难日,以及诗经里所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想即使某一天,我们的生日被所有人遗忘,仍会有一个人记得清清楚楚,那便是我们的母亲。
虽然小时候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礼物,没有甜蜜的祝福,但那时收获到的一切,如今再去轻抚、回味,却依然会有很多很多的感慨,这些记忆就如满天的霞光一样,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沉醉与憧憬。
端午情深,不仅仅是因为去品尝一道道美食,享受一个小小的长假。更多的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会去珍惜,珍惜这个世界的和平,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且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会去感恩,学会去分享。
或许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样的节日才会永远、永远地被我们的子子孙孙传承和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