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谈莫要把一手好牌打烂
最近看了一个1994级的人民大学女毕业生的报道,据说她当时考公务员失利,同时父亲过世了,自己多方找工作无果只能打些杂工。在与以前任丈夫离了婚后,导致精神有点异常,于是人生就开始变得非常不堪,再嫁只读了小学二年级的第二任丈夫,前后共生了六个孩子,目前生活状态一塌糊涂,要到寻求救济的地步。
我同情之余也有点唏嘘,姑且不谈婚变精神失常之后那无法控制的生活,这姑娘一开始抓的是多么好的一手牌啊!但是显然这个女孩在抓了这张牌之后就开始乱打,把一手好牌生生给打烂了。
那时读文科的人都知道,在90年代的时候人大的文科是多么牛掰,那年我们年级的文科第二名就是考上了人大。在我们同学当时羡慕嫉妒恨的眼里这是一张超级好的牌啊!之后人生仿佛会走向金光闪闪的通衢大道,说是无往不利也许过了,但至少可以更加畅通无阻些。
作为90年代扩招前的大学生,当时大学本科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毕业那年我记得有大企业专门开着车跨市来到我们系,带了我们专业这几个排名前几名的毕业生到他们公司参观,还派专人陪同介绍,希望能够吸引我们去他们公司工作。在那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很多公司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这时候要找一份过得去的工作,应该不是非常困难,何况是人大的毕业生。
有人也许说文凭不代表什么,情商更加重要。的确是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出来工作之后,大学学习到的很多专业的知识,并不完全能够直接使用,而是起到一种锻炼思维、开阔眼界的作用,在大学中接触的各种社团文化更是会使自己努力去塑造自己的第二人格。那么在全国排名前茅的人大学习了四年,难道还不能培养出一个与社会稍接轨的大学生吗?何至于她在人生的牌局上一输再输,一败涂地?
我不是很精通打牌,但是也知道对于很多牌局来说不是一局定输赢的,就算这局打输了,再重新叫牌就是,社会和我们身边都不乏一开始抓到一手烂牌,牌局却越打越精彩的例子。
近日,一名叫谢仁慈的西南政法大学女孩在网络上爆红,被称为是“西政的太阳”。她出生在一个并不如意的家庭里——父亲和人打架,常年坐牢,更可怕的是,在2001年的一次车祸中,这个4岁的贵州小女孩失去了右腿,她母亲失去了左腿。老天真是给这小女孩发了一把超级烂的牌。
即便这种情况下,她也没有放弃自己。高考那年,她考了627分,一年提高了200多分,如愿来到西南政法大学学习法学。这个出生起就抓了一手烂牌的女孩子,正在不断地争取换牌,她努力的昂着头、拼命的让自己变得优秀,而不至于落后于社会。
这时我还想起了我的一个中学女同学。我们非常交好,因此经常一起上学放学,我也去过她家里很多次,但是从来都没有见过她的母亲,据说是母亲早逝,只留了父亲照顾年幼的四个子女。她从来没有提起,以至于有时我都忽略了,以为她是像其他人那样父母健在的,因为根本看不出区别。她家里只是普通的工人,家境很一般,但是这个女孩子非常的阳光,外向,一直都是班里的干部,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后来考上复旦大学。这手牌本来已经不错,但是她不满足,觉得还不够好,于是再继续叫牌,又辅修了其他专业。这个女孩后来毕业应聘去了世界500强公司的总部工作,几年后又跳槽去了外企,现在已经是一家有名的大公司的老总。这个一直继续叫牌,而且在牌局中不断淘汰对手、提升自己的女孩子正在努力争取赢得人生的牌局。
人大未必比复旦差,成年失父似乎也不一定比幼年失恃对人生的影响更大。人生难免风雨,每一场风雨的来临都是这手牌局的一个关键点,去思考如何把自己手中的牌打出最好的牌局。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出色的技巧,但是相信只要坚持继续叫牌的话,在人生的这场牌局中都没有到最后结束的时候,勿论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