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渐变味的网络投票
长期以来,一直喜欢平静平淡的生活,很喜欢像水面上漂浮的一茎小草,顺流而去,自由自在。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像静静漂浮在水面的小草,遇到了汹涌的漩涡,还是身不由己地迅速陷入其中。
这段日子以来,课余时间显得格外忙碌。对于过惯了平静日子,又喜欢平静日子的我来说,有几分兴奋,有几分新奇,也有些几分无奈;然而,又不得不带着满脸的微笑,眼睛和思维跟着一根根蕴含着请求的指挥棒,头晕脑胀地忙碌着。
大概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在一些交友、交流的QQ群里,便开始遇到一些真真假假、远远近近的“朋友”请求帮忙在网络上投票。这些“朋友”最先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态度自然非常谦恭。大概人人都喜欢听恭维话,心里一热,骤然间想到,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竟然还有些用处,这些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在忙碌之余竟然还想到了自己;再说了,在网络上投一票,仅仅是打开相关的网页,鼠标点一下就万事大吉。这样不费时间、不浪费丝毫钱财的事情,帮了“朋友”又不需要两肋插刀的痛苦和艰难,何乐而不为?至于这位“朋友”能不能得到奖,能不能名列前茅,不是自己关心的事情,也是自己关心不到的事情,那就“天要下雨”随他去吧。
类似的网络投票,以后应熟悉的、不熟悉的有关人员的邀请,陆续做过不少次,至于结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不过就是知道了,好像也没啥用处和必要。
最近,首先是一位同事的优质课材料在本地主管部门获奖,接着被推荐参加省部级优质课评选。这位同事工作一直勤奋认真,备课上课均很优秀。听说材料上报参加省部级评选,一种集体荣誉感在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这么多年来,我所在的农村学校的教师们还没有得到过省部级的奖励,连提名的机会都没有。这次这位同事若是能够获奖,不但是同事个人偌大的荣誉,也是学校校史上史无前例的大事。好像还没有想得这样复杂、这样全面的时候,右手已经根据要求点开了相关的网页,慎重其事地投了自己认为的神圣的一票。随后,又非常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这件事,还没有提出要求大家投票,听到消息的同事们在齐声称赞的同时,纷纷拥到电脑前,点开相关的网页,兴奋踊跃的情景,好像自己得到了评奖提名。大家在欢欢喜喜地投票的同时,潜意识里都知道这位同事认真负责,工作成绩显著,投这一票理所当然,得奖更是情在理中、众望所归。
本单位这位同事优质课投票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同时,临县一所学校一位老师参加省部级优质课评选的消息喜气洋洋地挤进了我校。对这位隔壁的同事,部分人虽然不熟悉,但是,一听是隔壁学校的,又听到精通时事的人一番精彩的演讲,众人连呼赞成,不论怎么说,毕竟原来同属于一个地区,遇到这样千载难逢的好事情,本地的同行们不帮一把,谁还帮你?再说了,都是工作在乡村的中小学教师,都属于弱势群体,自己看不起自己,谁还看得起你?再说这位隔壁学校的同事据说工作也很认真负责,投这一票,不花力气金钱,不是吃亏事,投这一票值得。
这两次投票好像是黎明时分的鸡叫,开始仅仅是一两声,随后就是此起彼伏、接二连三的一大片。
这两次投票还没有结束,包括自己在内,身边的同事们就开始不时接到电话,或者收到手机短信。内容几乎是清一色的:请你看在多年老同学的面子上,帮我一位同事投一票,他参加的是健康达人评选。请你看在交往多年的情分上,我一位朋友的妹妹参加选美大赛,请你务必帮忙。要么是,我老婆的侄儿的邻居,参评单位五星级员工,还差若干票,请你想想办法,多拉几票。顺便问一句,今晚有空吗?请你喝酒,好久没在一起聚会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为同事、朋友拉票,似乎情有可原,拉票拉到竟然为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仔细想想,实在佩服这些路子广、关系多的人。这大概也是礼仪之邦的一大特色吧。难怪有人调侃着说,亲连亲,连到北京。
拉票其实就是在求人,看到讨好谄媚的笑脸、谦恭的态度,不看僧面看佛面,听着宛如黄鹂般婉转甜美的声音,尽管有些人内心里不情愿,也会装出很自然的笑脸勉强投上一票。
拉票时,有些人不知道是脑残,还是以为自己就像太阳一样至高无上,天下万事万物都要巴结、依靠他,在微信上,甚至当着他人的面直言了当地强调,你不论怎样都得为我投一票,投票后截个屏传到网络上给我验证一下。看看,求他人办事,竟然还唯我独尊、自高自大地摆架子。这样的人不多,不过我遇到过。但是这样的话,我东耳朵进西耳朵出,一直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投票,从此之后,再也不理睬此类人物。
环顾身边,同事们每天上班时间,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大多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手机屏幕,右手食指在上面比比划划。聚精会神之余,偶尔会露出会心的一笑,眉眼间宛如喝了蜜水一般溢满了甜蜜。问之,则自豪地答曰:刚为某某朋友,或者某位朋友的某某的某某投了一票。这人的票数现在直线上升,看来稳居第一。在路上看到的行人,常有各个年龄段的人,一手握着手机,一手不时比划几下,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在公交车上,长途客车上,这样的情景几乎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甚至,少数学生在下课时,都不失时机地偷偷摸出手机,神头鬼脸地比划几下。
难怪有人在网络上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隔离。而是你就坐在我的对面,眼睛却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
有一则可靠的消息说,临县某所仅有四五十学生的小学里,某位学生参加交通安全征文大赛。数日之后,这位学生的征文得票数竟然达到了四千多。问问他们是如何争取到数千票,有关人员自豪地回答,积极发动全校学生、学生家长,家长的村里人以及能够联系到的、熟悉电脑、手机和不熟悉电脑、手机的所有的人,全部参加投票。根据摸底调查,还有部分人还没投票,近几天估计票数还会有大幅度的上升。某位同事朋友的邻居小伙子,参加某网站组织的“健康达人”评选,得票数在众人热切关注的目光里,宛如夏天的水银柱不断攀升,在投票结束前一小时已经稳居前三名。上述关于网络投票的情形,不过沧海一粟而已。单纯凭借网络上的票数决定输赢胜负,或者名次的先后;这情形不禁使我想起全国犹如一盘散沙的军阀混战年代,谁的人多枪多,谁的势力就大,谁赫然便是称霸一方的老大。
五味杂陈的同时,也实在佩服有些人拉关系的神通。若是追根究源,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拉关系作为传统的文明礼仪之一,也不是新生事物。古时科举考试时,如果是名列同一年皇榜的人,相互之间就是同年。即使一位是八十白发老翁,另一位是十余岁的弱冠少年,相互之间就亲亲热热地在一起称兄道弟。同年考中的举子、或者进士,都是主考官的门生。民间善于拉关系的也不乏其人。《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就是转弯抹角和“荣国府”贾府攀上了远亲,卑躬屈膝讨好贾府主事人王熙凤,得到了一些实惠。有则笑话说有位王姓老妪过世,家人左思右想觉得还是攀上某位大人物的职务写在灵牌上显得阔气些。负责书写灵牌的人绞尽脑汁,终于写出:某县令侄儿之友人之表弟之表兄之连襟之隔壁王婆讳某某之灵位。虽然绕了很大的弯子,总算攀上了一位大人物,全家总算有了一些所谓的面子。现在的网络投票、拉票,究其实质好像也是如此。
网络投票,评选先进人物,评出优秀作品,可以说仍然是新生事物、新现象。本来,这样的事情是一件好事。因为在网络上,大家相互之间并未谋面,平日里毫无联系,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徇私舞弊;认真细致地看了别人的先进事迹、或者佳作,选出自己认为优秀的人物、优秀的作品。网络投票往往不带成见,不带主观色彩;投票开始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公开,这样还容易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做,由大家来评选,由社会来监督,更容易使人心服口服。谁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慢慢地走了样,渐渐地变了味。
评优评先,本来是一件人人欢迎、鼓舞人心、振奋人心的好事,现在却逐渐演绎成了人与人之间拉关系的闹剧,完全失去了本来的宗旨,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原有的意义。这就如同一桌山珍海味,变了味就成了垃圾,散发着令人恶心的气味;若是继续食用,就会严重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