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与鲁迅
作为逗闷的聊天节目,窦文涛最近一期《锵锵三人行》从柯洁大战以吴清源为底色的AlphaGo,说到假如鲁迅等人数据也全方位电子动态模拟化,让我这外行很开脑洞。其实鲁迅作品早已网络化,若将其人再网络复活,发表各种时事见解甚至进行“创作”,真可谓大师不死了!
我的读书时代正处于一场空前未必绝后的文化灾荒之后,鲁迅几乎是唯一可读并效法的标本,也成为我被动选择的文学之灯。我对先生既爱且恨。所恨者,唯独他伴我青春,浸染了他的黑暗、阴郁乃至绝望,甚至不招人待见地效仿他的幽默、尖刻和批判,真可谓鲁迅误我,我误此生。所爱者,历练半生,突然发觉鲁迅并不过时,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不仅是新文化运动中一道独特而重要的景观,他的民魂思想、个性张扬意识、生命主体的尊重、中西文化的吐纳扬弃、自我的批判和寻找,对于处在后现代化时期的我们今天,仍是一座有温度的精神坐标。我乃庸人,求知欲旺盛时遭遇荒芜,如今网络大盛,却失去了阅读的兴致和精力,先生的博学、杂学的暗功无法企及,先生的文学山丘也无力登临,更面对浩瀚的文学大海徒做叹息了。
偶涉网络中的鲁迅,作为一个他的文学信徒,我要向他那样的文学大师学习,不弄风花雪月的小调调,作品里要有思想,有情怀,有眼光,有情趣,有厚味,否则,宁可不写。文学是我修养身心的东西,也是我的爱好和寄托,但不是我的生活、生命的全部。鲁迅,你可以远望,却不能鄙视。
面对混杂的光怪陆离的世相,有时在现实中疲惫了,想在网络中瞭望另一个清凉世界,却被越发芜杂的商业网络轰炸得昏天黑地。不必说网络里的各种黄赌毒、各种瞒和骗、爬和撞、拆捎揩油敲竹杠,就是某些冒充正能量的标题党就令人麻木:什么“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什么“惊天军事消息”,什么朴槿惠下狱是惹我邦不爽的下场,什么小日本金三胖和特朗普螳臂当车之流……
我想说,盲目自大自欺不等同于清醒的自强自信,鲁迅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批判国人的“他信力”、“自欺力”,呼唤国人中蕴藏的真正“自信力”。他也曾对某些人沾沾自喜于“朝鲜半岛曾是我们的藩属国”指出,这是忽略了他人的自我!如果先生今天还活着,或是“复活”于以他思想为基调的计算机,他或许会说:“看透表象,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仅善待自己、家国,还需有世界、人类乃至宇宙视野和情怀,中国,才不失为新中国;人类,才不失为新人类!”
那样,我们不做闰土,不做阿Q,不做祥林嫂,也不做魏连殳和涓生。那样,我们虽有彷徨,却在呐喊,走过昨日之坟,挥去宿命的华盖,迎着时代热风,终将谱写命运的故事新编……
哦,有余暇时,我想重温鲁迅。因为,作为一个忙碌到丢失灵魂的现代人,我陷进钻营的大泽,有点空虚,有点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