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古韵今弹】*煮酒论诗词 李白的酒歌

精品 【古韵今弹】*煮酒论诗词 李白的酒歌 ——《将进酒》及其它


作者:风之丐 秀才,189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03发表时间:2017-06-05 13:49:02
摘要:所有真正喜欢喝酒的人都知道,喝酒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为了高兴、为了忧伤等等等等。而说到底,喝酒的终极目的却是为了逃避人永远也逃避不了的寂寞。

一次参加一个饭局,由于自己属于不能喝酒的人,所以显得有些另类,而一个特别能活跃气氛的人,不知从哪里听说我喜欢文学,就对我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喝酒不愧天。大诗人都这么说了,来喝吧!”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所以我只好喝了一杯。我的酒刚喝完,立刻有人说:“我看这是你自己编的吧?没听说哪个诗人写过这样的诗。”大家就起哄,那人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只是听别人说是大诗人的诗,觉得很好记就记下了。到底是不是大诗人的诗,我也不知道。”有人就对我说:“看看老兄,你白喝了。”我笑着说:“怎么能白喝,你们要都喝一杯,我就告诉你们到底是不是大诗人的诗。”大家都喝了后,我笑着说:“是大诗人的诗。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大诗人?”“算了,我们直接再喝一杯,你就告诉我们吧。”有人笑着说。“等等!”,那个劝我喝酒的人有些懊悔地说:“你不会告诉我们是你写的吧?”大家都笑了。我说当然不是,他们都喝光后,我告诉他们:“是李白。”“什么?”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你还不如说是自己写的呢!”大家都觉得喝了那杯酒有些怨,要我喝两杯,我只好说:“这是李白月下独酌里的一首,刚才引用的是前三句,不过,第三句后半句错了一个字,应该是: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看来还真的是李白的诗!”大家这才相信。
   李白的《月下独酌》有四首,其中的“举杯邀明月”,由于《唐诗三百首》的原因流传很广,也是我们国家文学史上一个很经典的画面:一个人邀请月亮来喝酒,并且让自己的影子来陪同,这种想象除了李白估计不会再有其他人。这四首中,有三首都是七句,只有第三首是六句,共同的特点就是说喝酒的好处,语言应该完全是当时的口语,即便是现在,只要说出来大家都能懂。“天若不爱酒”是其中的第二首,诗写的更像是玩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以反驳开始:老天要是不爱喝酒,天上怎么会有酒星?大地要是不爱喝酒,地上就不该有什么酒泉。既然天地都爱喝酒,我们喜欢喝酒才不辜负老天。已经知道酒的清淡如同圣人,也听人说酒的混浊如同贤士。圣贤们都开始喝酒,就不管他什么神仙。三杯后就你明白人生的大道理,而一斗后就和自然合而为一。不过,要是你真懂得了喝酒的趣味,就不要给那些不喝的棒槌们说了。感觉就是把玩笑写成了诗。
   李白的诗中到底有多少酒字,我没有统计过,感觉应该是很多的。王安石就曾经评论李白的诗说:“白诗近俗,人易悦故也。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是说李白的诗没有深刻的思想,用词简单、写的内容也是大家常看到的,所以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有些说李白诗是下里巴人的意思)。这种评论当然和王安石的思想有关系,他是一个热衷于做实事,要求建立事功的人,所以在文学方面他就强调文学应该要表达一种先进的思想。其实,在我看来,文学就是把一件事情说得和其他人不一样,但却能让人更加清楚、更加明确地明白那件事。从这个标准来看,李白的绝大多数诗歌应该是完成了任务。
   在李白众多关于酒的诗中,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喜欢他的《将进酒》,这也是中学课本里的课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名《将进酒》原是一个乐府古体诗名,用这个题目写过诗的诗人也不少,但真正能把题目和诗意结合起来的恐怕只有李白了吧?
   诗中:“君不见”是乐府中常用的一句套语。“岑夫子”指岑勋;“丹丘生”指元丹丘。他们二人都是李白的好友,尤其是丹丘生,在《李太白集》中有好几首寄赠给他的诗。“陈王”指曹魏时的陈思王曹植。
   本诗读起来酣畅流利,感觉是一气呵成。但为了能更加充分地理解这首诗,还是可以根据诗中表达的内容将它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会须一饮三百杯”。这部分内容是“讲道理”,是从理论的高度先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来,并且时间又过得那么快。所以要是碰上高兴的事,只要有钱就该抛开一切来喝酒;要是没钱呢,也没关系,先把财产变卖了来喝。小气什么啊,像我们这样的人,总有出头的时候,那时候要多少钱没有呢?
   剩余的为第二部分,也是具体的内容,我甚至感觉这些是李白喝到一定程度,信口而出的话:老岑、小丹丘,喝,大口喝,不要停!你们都竖起耳朵听好了,我开始给你们唱一首喝酒的歌:用高档的白玉杯或者是什么乐队伴奏着喝,好吗?不好!我给你说那不好,真不好!喝酒就图着一个醉字,一直醉着,最好就不要醒来。自古以来,那些所谓的圣人啊、贤臣啊、什么的,谁会在乎他们啊,看看历史上成名称王的哪个不是酒徒呢?哪个不是?陈留王,不?陈思王,?就那个曹植,你猜他一次招待客人要花多少钱?多少钱?一斗酒就要一万钱,一万钱怎么了?要的就是个高兴。你们请客,请我客,是吧?那么小气,真小气!说什么钱不够,钱不够重要吗?不重要,你们只管去买酒来喝,一起喝!钱重要吗?不重要,真的不重要。钱不够?是不是钱不够?我那匹宝马,我这件高档衣服,去,叫你家孩子来,让他们带上去换酒来。钱不够,重要吗?酒来了,我还要继续喝,我还想和你们一起用酒来忘掉那些伤心事呢。
   应该是主人看到李白喝大了,想劝他不要再喝了,让他好好休息,各种劝说都不起作用,所以主人就说没酒了;李白说没酒了买去啊。主人只好说没钱了,李白就说没钱了,我有东西,带去换钱买酒。
   政治家嘲笑于李白的浅薄,我却喜欢他的天真。而这种天真在《李太白集》中随处可见,有些诗甚至几乎就完全是口头语。像《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两个人在山花盛开的季节一起喝酒,当然是在自己家里请人家喝,喝了一杯一杯又是一杯,反正每次都是一杯,到底多少杯已经记不清楚。直到我喝大了已经连眼睛都不愿意睁开,“我醉了想睡觉,你先回去吧,明天要是还想喝就把你的琴带来!”
   “我醉欲眠卿且去”,多么天真的心态啊!很多年以前,我不知道这首诗,也根本没听说过这首诗。有一次恰好在我喝醉的时候,我朋友和他对象一起来找我。当时的我醉眼惺忪,短着舌头说:“我喝醉了,瞌睡,想睡觉,你们先回去吧,有机会我们再聚!”过了好多年,朋友和我都已经结婚,我们也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一次两家人聚会时,说着说着,他老婆突然说起了那件事,说:“当时我真的不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人!现在,你还那样吗?”现在的我还敢那样吗?说实话,我自己也不敢想象。而我们的诗人是在喝大之后很爽直地对自己一起喝酒的朋友这样说的,这种爽直就是天真,就是没有任何世俗观念的“天真”,就是我醉了、困了、眼睛都不想睁了,要睡觉,你回去吧,只要有一丝的功利心,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其实,所有真正喜欢喝酒的人都知道,喝酒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为了高兴、为了忧伤等等等等。而说到底,喝酒的终极目的却是为了逃避人永远也逃避不了的寂寞。李白当然属于真正喜欢喝酒的人的范畴,他喝酒的目的当然也不例外。看看他的《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应该是一个人在喝酒,并且是有花的时节,酒让诗人忘掉了时间,甚至都忘掉自己,连花落到衣服上都不知道,天也就真黑了。醉着脚步却要追随溪水中的月亮,渐渐地就走到了鸟也不愿意停留,人当然几乎就很少很少的地方……
   老兄,或许你我喝酒是为了和朋友一起热闹,为了和朋友们联络感情;而他,我们的诗仙李白,喝酒却不只是在喝酒,有时候喝的是寂寞……
  

共 32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完李白的酒歌,不禁让人思考,李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作者的文章中可以得出一点:李白是个一派天真的人。因为天真而不识时务,不辨脸色,其实从《将敬酒》中也可以看出端疑,不管主人处于什么心态,已经提出没有酒了,他还嚷嚷换酒来,他不会考虑到主人的难堪,也不会顾忌别人的想法,他已经沉静在自己的一套理论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人生真的可以必有用吗?谁不是苦苦追求?不过他或者到达了人所不能到达的脱俗了的境界,正如他诗中说的:“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人都醉了,露出本该有的自然状态就好了,这或许是他爱酒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个世界人人不要醉,都想用最精明的眼光与心机去蝇营狗苟,是他的悲哀还是世人的悲哀?李白的天真表现的诗歌里是真的达到最高的境界,他的作品毫无做作之感,手法近乎于白描,却表现浓郁的情感,比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一杯一杯复一杯。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境界,彼此了解,无需言语,那种默契之情油然而生。还有本文作者选取的最后一首诗,都无不说明李白的诗歌一派天真的局面。或者受李白的影响,这篇解析作者也是用一派天真的写法,从几个朋友之间劝酒的局面展开,深入简出,又结合自身对饮酒的领悟,可谓别开生面。好文推荐。【编辑:叶舞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8061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6-05 13:53:07
  其实没看作者的一篇解析都想和作者关于作品大战三百回合,一杯一杯复一杯。可惜真人不露相,害得我半瓶醋晃荡不停歇。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6-05 17:22:05
  谢谢,你的点评很精彩!总能给我以启示。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6-05 13:54:35
  作者在解析古代诗歌的时候,很多都带着复原诗歌写作时的现场一样的心情,读起来也特别亲切,这是一种领会。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6-05 17:29:57
  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想法。在写前,我是按学术性的文章做准备;可在写时,我就是按自己的方式来解读。像这里李白关于酒的诗,我就试着用喝大了后话不连贯的方式表达。知我罪我,我尽力了,也就满足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