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我登上了长城(征文.散文)
“不到长城非好汉”,几十年来,去长城一直是我的梦想。去年五月,儿子安排我到上海、苏洲、杭州、北京这几个地方去旅游。我有了去长城的机会,心中暗暗高兴,便欣然同意了儿子的安排。
这次出去旅游,儿子工作忙不能脱身,由儿媳陈红带队,加小孙子和他的公公、婆婆一起去!儿媳把吃、住、行、游、玩,安排得很好很周到,使我们吃住有如在家的感觉,行走轻松愉快不累不紧张,游和玩都感到开心快乐、舒心满意。
到了北京以后,儿媳的安排,首先就是去游览长城。那天早晨,天空湛蓝、广阔,水冼过一样明亮,是外出游玩的好时机。我们乘坐火车到达八达岭,看到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十分壮观。目睹绵绵群山峻立,道道峡谷幽深,一种挺立天地间的威严和自豪感,在心中升起,激活我周身的细胞,敲打每一根神经,我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登上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峰。
来之前,我了解过八达岭长城,它宏伟壮观,风景秀丽,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也最具代表性的地段,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八达岭长城的优美画面,这次来了身临其境,不饱览欣赏它的风光,就枉来了这一趟。无论如何,我都决心要在这里,一一欣赏每一个景点。
上长城游玩的人中,有穿着奇装异服的少数民族,有不同肤色的外国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显得很兴奋。我们一行人,随同熙熙攘攘的游人,开始在石级上攀登,拾级而上,时而奋力攀登,时而倚栏远眺,一层一道风景,一步一分崇敬,每上一个台阶,儿媳叫我和小孙子歇脚,她用数码相机把我们拍摄下来,作为永久的留念。我感到自己的脚,在不停步地向着历史的阶梯上攀登,向着古老文明的丰碑攀登,心里没有一点累的感觉,有的是越登越高的喜悦和快乐。难怪有千千万万的国人和世界各国的人,不断地前来游览,据了解,迄今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观光游览。
这次出来旅游,我的年龄最大,儿媳的父母比我年轻,儿媳时时处处都在照顾我,深怕我出现什么意外。其实,我虽年近八旬,身体还并不差劲,在登长城的过程中,我拒绝了他们的搀扶,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登,没有一点吃力的样子。路人见我都有些吃惊,一年轻人问了我的年岁后,伸出大指拇夸我:“您能再活二百年!”听了他的夸奖,我当时还想起了几句顺口溜:“年近八旬登长城,徒步攀登有精神,步步上行不喘气,人人见我皆吃惊,伸出拇指把我赞,说我能活二百年,闻听吉言心更乐,瞬间上了长城颠。”最终,我站到了八达岭长城最高的烽火台上,极目四望,长城蜿蜒盘旋的身躯,雄伟险峻的风貌,尽入眼中,心中感叹这傲立东方的世界奇迹:八达岭长城无惭驰名中外,誉满全球。那“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一登八达岭,回视如窥井。何意塞门关,更成云外境。”的诗句顿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沉醉着、欣赏着,想到了那辽远的古代。想到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
我在沉思,多少年前,长城的建造,应是怎样的一片惨境,一定是洒满眼泪和鲜血的、布满尸首的罪恶之地。多少生动的灵魂,在这里被无声无息地埋葬。留下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悲惨故事。呼呼的山风从四周漫野涌来,仿佛还能闻到血腥气,从山凹里涌动。那凄惨的山风是那些也曾年轻的灵魂的呼唤吗?几千年过去了,他们不甘心的灵魂,还能在这里徘徊么?他们如看到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游人前来旅游,赞美他们创造的奇迹,看到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
这次我游览了长城,感到了长城的伟大,祖国的秀丽,感到了人民的力量强大无比。如今用修建长城的方式抵御外来的侵略,已成历史。今天,我们需要用修建长城的精神,用高科技搞现代化建设,用高科技增强国防力量,保卫我们的领海、领空、领土,对胆敢来犯者,定叫它粉身碎骨,灰飞烟灭!让一切试图前来的侵略知道:伟大的中国人民天下无敌,强大的中国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尽情地游览了八达岭长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快乐,当我们依依不舍要离开之时,小孙子要捡几个松果,拿回家作纪念。我说拿回去种到地里,让它发芽生长纪念意义更大。松树种子,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都可以茁壮地生长。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能够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希望你今后能像小松树一样地茁壮成长。小孙子听了立即捡了六个松果装在了旅行包里。我觉得这也是来长城的一个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