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公交车上的风景(征文.随笔)
“老年卡、老年卡”。
每到一站,公交车上的智能打卡机就会报出这样的语音提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挤上了公交车,俨然成了一道风景,这也许是中国的又一特色吧。
近几年来,总感觉公交车上的老年人逐渐多了起来,起初并不在意,只是遇到了身边有老年人让让座而已。也曾发现年轻人上车后都往后面的座位上坐,而不愿坐在前面。这些现象也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直到有一天看到因让座引起纠纷的报道后,这才有所顿悟,年轻人往后坐原来是回避让与不让座带来的尴尬。现在看来这道风景随着公交车的移动,弥漫在整个车厢内,确实挤压了公交车的许多空间,存在着潜在的纠纷引线,也考验着人们对该不该让座这个所谓道德层面问题的思考。
那么,形成这道风景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拙见,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逐步加强,人均寿命显著延长。据资料记载,2015年中国人平均寿命达到了75.99岁。
二、政府为保障老年人的权益,照顾60岁及以上老年人出行方便,规定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以办理公交优惠卡。
三、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
四、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框架在拉大,乘坐公交车出行仍是老年人首选的交通工具。
基于以上四点,笔者以为这道风景的形成与城市的发展扩张和规范化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在增长,规范化管理城市也迫在眉睫。为提升城市品味,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保证市容市貌整洁,保持环境优美。一些农贸市场、小摊小贩被改造取缔,大型超市取代了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升级改造,人们已经习惯了超市购物,乘坐公交车经济实惠,又很便捷。其次,老年人大多生活无忧无虑,身体健康,闲暇之余喜欢到广场、公园健身,有的市内旅游等。其三,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据资料介绍,截止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6.15%。其四,公交优惠卡更是调动了老年人出行的积极性,甚至,有些老年人认为如不乘坐公交车出行,政府照顾的福利待遇就浪费了,似乎感觉吃了亏,有事没事坐公交车兜上一圈。据报道,有一个老年人从早到晚坐公交,终点到终点,司机问他原因,他说,“没事儿”,弄得司机哭笑不得。
笔者没有统计过,各个城市的公交卡优惠规定可能各不相同,但对每个年龄段是有区分的。比如60至65岁,66至70岁及以上年龄等。年龄越大优惠就越大,到了一定年龄的组别可能免费乘车,这也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再说谁都会有老的那天,这无可厚非。但问题是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道风景会越来越浓烈,公交车上也会越来越堵心,有关让不让座引起的纠纷还会持续。有句道德范畴的话说:让座是礼貌,不让是本分。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老者不能自持,年少不能轻狂。缓解这个已经发生过,并且今后可能还会发生的矛盾纠纷,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上海市于2016年6月取消了老年公交优惠卡,65岁以上老人按不同年龄段发放综合补贴(其中含交通补贴)。让真金白银,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待遇惠及了老年人,温暖了老年人的心,这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既缓解了公交车的压力,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发生,这道风景也温和了许多。
上海市的做法是不是可以仿效,笔者不得而知,但自从实行现金补贴后,上海市公交车上的老年人确实减少了很多,想必老年人都能算清这笔账。
在结束本文之前,洛阳市王城公园又发生了篮球场和广场舞的纠纷。简单说,年轻人想在篮球场打球,大爷大妈想在篮球场上跳舞,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终以大打出手收场。
此事件经中央电视台新闻1+1白岩松主持播出后,很快传播到了全国,引起了自媒体的广泛关心争论,再次把老年人推向了风口浪尖。
老年人究竟怎么了?成了众矢之的,我很担心这会不会又将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呢?
老年人是一道风景,应该像晚霞那样矜持,壮美,绚丽多彩。
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