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彭怀玉和他的健康扶贫队(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彭怀玉和他的健康扶贫队(散文)


作者:思源 童生,571.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24发表时间:2017-06-07 22:17:39
摘要:一切为了健康扶贫,为了健康扶贫的一切。两年来,彭怀玉和的他健康扶贫队在扶贫的道路上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情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健康扶贫的道路任重道远,光荣而艰巨,笔者坚信在他们会越走越远。

“彭总,雨这么大,司机小贺昨天下乡还没回来,我们今天还去陕北吗?”眼科主任刘是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问道。“彭总”是大家尊称他的同时也有调侃的味道。
   “去!我们不能失信于老百姓。”彭怀玉坚决地回答道。
   片刻之后,彭怀玉亲自驾着车,出城上高速,一路向北。车外,狂风怒吼,雨点噼噼啪啪地敲打着玻璃……
   自2015年10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和延长县、宜川县中医院建立医联体,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彭怀玉就和他的扶贫队风雨无阻,长途奔波,从未缺诊。
   建立医联体,是2015年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是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部署。无论是开展建立医联体,还是开展健康扶贫工作都有其共同特性,都要求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农村人口健康水平,为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
   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立足实际,率先垂范,立即成立了以“血管肿瘤、骨科、眼科”重点科类病种“健康扶贫队”,其中“血管肿瘤介入”扶贫治疗目前是全省首家。彭怀玉作为医院血管肿瘤科主任,自然担当重任,为健康扶贫队队长。
   工作中,他们不辞艰辛定期到联体医院开展坐诊查房、临床诊疗、医学讲座等业务活动,促进了协作,实现了资源整合,有效提高了“延、宜”两县中医院和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尤其使延、宜两县部分贫困百姓大病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救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层人民群众医药负担。
   为详细掌握实情,笔者除采访彭怀玉本人之外,还专门奔往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延长和宜川县中医院,采访了他们健康扶贫实际情况,体验了他们艰苦的工作生活,并逐渐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彭怀玉其人
   “嘣嘣。”今年五月,就在彭教授精准扶贫下乡坐诊延长中医院的前一天下午,我轻轻地叩响了延长县宾馆的房门。
   “进来。”声音温和而略带艰涩。
   “上午在宜川县连续做了几个手术,有些累。”彭教授个头不高,身体微胖略驼,方正的脸庞上泛着倦意,光洁的额头直冲云顶,稀疏微黄的头发自然地倒向两边,眉宇之间透着一种庄严而又豪放之气。见我进门,一边给我倒水一边带有歉意地对我说。这是我第一次见他。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先看看我初步对他的了解:彭怀玉,46岁,祖籍安徽,陕西西安人。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同年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介入放射科参加工作。2014年任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肿瘤血管科副主任医师,院长助理。现任国际腔内介入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
   从医多年来,他始终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作为自己的行医之道,以“精超医术、攻难解疑”作为自己医术追求的高地。曾在美国加州医学院学习深造神经介入及肿瘤介入3年,对于肿瘤、周围血管支架、颈动脉支架、腹主动脉瘤、肾动脉等支架介入治疗,具有深厚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西北地区乃至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多次攻克特殊性肿瘤治疗工作上的难题,创造了很多医学奇迹。2008年,创造治愈全国首例八个月婴儿原发性肝癌;2009年,创造了全国首例颅内支架;2010年,成功治愈了全国首例布加氏综合症;2011年,创造治愈全国首例面部血管瘤……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整个中国医学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以上简单的介绍,我想没有人不会不为之震惊、敬佩。当然,自认识彭教授到现在,我对他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彭总这个人贱,外号‘彭贱贱’。”眼科主任刘是这样打趣地对笔者说:“爱管闲事嘛,尤其是病人的闲事,只要碰见就想帮。”
   “彭总这个人热情,只要是来自延长县、宜川县贫困地区病人的电话,我就会马上被派往火车站去接。”司机贺延朝感慨地说。
   “彭总这个人很有爱心,哪怕是病人生活中有困难他都会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护士黑亚荣激动地说。
   “彭教授是我的恩人,在我没有钱做手术时,他免费做了我的手术,还资助了我2000元生活费。”四川病人周玉荣流着泪说。
   “彭教授总是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延长中医院王金富感慨说。
   “彭教授这个人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凡是认识他的人没有不这样说的。在笔者和彭教授多次接触中,不管走到那里,他总是两个手机随身带。不管是那个手机,来电声、短信声、微信声,总是不绝于耳。在笔者的印象中,只要是比较有权威的医疗专家教授,一般不会把手机号码透露给病人,但彭教授恨不得天下人皆知。
   “我白天看完了所有的病人,做完了所有的手术,晚上回到家里还要辅导女儿半个小时英语,记录当天的手术数据。”彭教授张着嘴,打着瞌睡,靠在沙发上疲惫地对我说。
   凡是笔者采访过的医院工作人员,没有人不说他是个“工作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长期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狂热的工作是少见的。
  
   眼科主任刘是
   刘是,46岁,祖籍河北。他高个,圆脸,寸头,大眼睛,一名知识型医生。
   古人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受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好多文人,不仅能吟诗作赋,而且精通中医,懂得养生。我不知道刘是对中医精通几何,但作为一名医生,他完全具备了中华民族这种优秀的传统。其他且不说,单从他的谈吐,就知道他是一个喜欢读书,理论水平很高的人。
   “善为本,利他,无我。”这是刘是多年来的行医准则。
   “解决问题,让他舒畅,相互感激。”这是刘是给患者看病时要达到的最简单的目标和要求。
   刘是认为,做医先做人,行医要善为本,一切为病人着想;看病时,首先想到的时如何去看好病,为患者解决痛苦,感到舒畅。那时,患者的笑脸和赞赏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看病最难办的是因为年龄、知识等原因的存在,把病的结构很难给患者说清楚。为此,刘是常常会和病人交流很长时间,直到患者明白,不住地点头为止。
   刘是一身兼多职。他现在兼任中华青少年近视防控推进会委员,陕西眼视光青少年近视防控专业委员会常委,西安医学院眼视光专业教师。他说:根据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调查报告,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全国近视率患者约4亿多,占世界近视总数的三分之一,而且每年都在递增。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他常常为此感到震惊和忧虑,他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工作力度,扩大青少年眼视光防控范围,为我国青少年防控事业,为广大眼病患者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做出更大的贡献。
  
   骨科主任祝先锋
   祝先锋,49岁,咸阳人,副主任医师,先后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他身材高大,颧骨突起,眼睛凹陷,典型的关中汉子。
   孟子曰:“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范仲淹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古人旷达的济世情怀。但我没想到这种情怀同样在祝主任身上有所体现,让我获益匪浅。
   他说,对待病人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为病人服务好,解决了病痛,医患纠纷自然就不存在了。
   曾有一个姓孙的青年,在西安一家火锅店打工时,因失恋一时想不开跳楼,经抢救,生命无忧,大腿骨折,急需手术,但小孙除了火锅店老板送来的3000元工资,再身无分文。
   时间就是生命,如不赶快进行手术,小孙完全有截肢的危险,手术室内的大夫们面面相觑。
   “马上手术,手术费我来出,我们不能让社会因此而多一个残疾人。”他毫不犹豫地对大家说。他认为我们不仅要对小孙个人负责,还要为国家和社会负责。
   现在,小孙已经娶妻生子,事业有成,和他成了朋友。
   “祝主任,你目前最大的医学成就是什么?”我问道。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处理好所有病人的病痛,病人好了,社会也就减轻了负担。”他虽然答非所问,但我想没有人不会不为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所感动。
  
   介入手术治疗队
   今年5月6日,陕西电视台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西北首例骼动脉球囊治疗血管闭塞手术。这个手术的成功实施,代替了传统的放裸体支架手术(头部和心脏部位除外),减少了病人体内放移植物(支架)后反复发作病情不稳定和病人术后常年服用抗宁药物的现象,以及病人的经济负担。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手术成功实施不仅是广大患者的福音,更是我国医疗技术的一大进步。
   担任这个手术治疗的就是彭怀玉教授和他的介入手术治疗队。
   “本来手术重地闲人免进的,但为了让你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工作生活,今天给你例外。”在介入手术室侧门口,彭教授身着浅绿色的手术服,一手热情地握着笔者的手,一手揩着额头上的汗水说。
   手术室一分为二——观测室和手术治疗室,即非限制区和限制区。手术治疗室灯光通明,干净整洁。观测室椅子上有几个医务人员静静地喝着水,汗水湿透了衣背,绿色的口罩挂在一只耳朵上,像一面飘扬的旗帜。电脑旁、墙角还有几个着不同颜色工作服的人在不停地忙碌着。
   “今天我们有6台手术,刚刚进行完两台,大家休息片刻。”彭教授解释说。
   在这里彭教授就介入治疗对笔者详细地作了介绍:“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介入手术室主要有心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器、移动式B超机等设备。其中心血管造影机是最主要的设备,它使人们从过去连续透视,随机点片、快速换片机、胶片电影等繁琐、复杂的成像手段中摆脱出来,逐步从单一的放射科诊断走向设备完善、管理严格的介人手术。”彭教授隔着玻璃指着手术室的设备对笔者说。
   “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有利就有弊。心血管造影机有大功率的X射线功能,对人体有很大伤害。因而选择介入的医生不多,女性更少。为防止辐射,我们全身上下都要穿戴防辐射服装,就好比穿上盔甲的武士,每次手术完大家都会汗水淋淋。”彭教授说着顺手拿起放在椅子上的防辐射服,我接过足有10多斤。
   “即便如此,由于长期从事介入手术,不被辐射是不可能的。”彭教授说着指着坐在笔者旁边椅子上身材瘦小的中年大夫说:“你看左大夫,他最开始从事介入治疗时有120斤,一直减到80斤,现在情况较好恢复到100斤了。”我仔细打量左大夫,他相视一笑,那口罩几乎遮住了他的半边脸。
   “彭教授是我们医院介入手术的开拓者,他来了之后,我们医院才开设了这个科室。”一位身着花色护士服身材苗条的护士高声赞叹道。
   “组建一个像我们这样能打硬仗的团队很不容易,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担任不同的角色,为了病人都在尽自己的所能。”彭教授笑了笑,给笔者介绍了每一个介入手术成员……
   “现在媒体上,有一些对医生很不利的负面报道,但我相信大部分医生是好的,因为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会让医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彭教授介绍完很是感慨地说。彭教授的话让曾是老师的笔者不由产生共鸣:作为老师,一旦站在讲台上,会情不自禁,毫不保留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每一堂成功的授课老师会同样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因而老师和医生有共同的特性,因而我们不能片面看待问题,更不能以点盖面。
   “下一个手术是谁?韩大夫问。
   “崔志军,延长县雷赤的。”英子高声答道。
   “贫苦地区病人手术免费,大家有问题没有?”彭教授高声喊道。
   “没问题。”大家齐声答道,立即穿上辐射服走进手术室。
   “盒饭马上就送来了,吃了再做吧!”英子接着喊。
   “做了再吃。”声音从手术室传来。
   一滴水漂不起纸片,大海上能航行轮船;一棵树不顶用,一片树林遮阳挡雨。彭怀玉、刘是、祝先锋,介入手术治疗队其他成员,都是团队的精英,有他们健康扶贫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效。
  
   让贫困地区百姓享受到最大的福利

共 78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别具一格的采访札记。文章介绍了彭怀玉和他的健康扶贫队,两年来一直默默地奉献着青春,用实际行动践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文章开头便引人入胜。虽然下着雨,但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彭怀玉就和他的扶贫队风雨无阻,长途奔波,从未缺诊。作者带着对彭怀玉的崇敬之情,走近他。从医多年来,他始终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作为自己的行医之道,从同事的嘴里,了解到彭怀玉的热心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平易近人,工作狂,令人肃然起敬。眼科主任刘是一名知识型医生。刘是一身兼多职。刘是认为,做医先做人,行医要善为本,一切为病人着想。骨科主任祝先锋具有高尚的医德,急病人所急。今年5月6日,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西北首例骼动脉球囊治疗血管闭塞手术。 担任这个手术治疗的就是彭怀玉教授和他的介入手术治疗队。“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让贫困地区百姓享受到最大的福利。文章语言朴实,脉络清晰,人物形象真实感人,歌颂了白衣天使一心为病人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散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06-07 22:20:02
  感谢思源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7-06-07 22:21:00
  文章语言朴实,脉络清晰,人物形象真实感人,歌颂了白衣天使一心为病人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真情美文,耐人寻味。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7-06-07 22:21:29
  问候思源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开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6-09 10:39:18
  感谢老师参加夏日风情征文!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