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在路上】新竹(散文)

精品 【风恋.在路上】新竹(散文)


作者:夏如花 布衣,21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71发表时间:2017-06-08 20:46:33
摘要:竹子的四季青翠,竹子的成材,都必须经过幼年的竹笋阶段,经历过漫长的四年滞长期。人生亦是如此,只要有梦想,只要坚持,新竹早晚会成为参天大竹的。竹子的虚心和气节,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它的中通外直,宁折不屈,也是中华民族的品格。因为有了这些,所以才能成为四君子之一,才能排在“岁寒三友”之中。

【风恋.在路上】新竹(散文) 苏州有句老话:“东家种竹,西家吃笋”。源于一个古代故事,常熟有一姓金的人家,父亲死后,弟兄两人分家,哥哥分得东边一块田地,弟弟分得西边一块田地。哥哥勤劳将空地上种上竹,几年后成了竹林,不仅可以吃到新鲜的竹笋,还能砍下竹竿换钱。弟弟懒惰什么也没种成。几年后竹笋在地下有了竹鞭,向西南方面蔓延,弟弟家也长了竹笋。兄弟俩因此有了矛盾,见了官,但也没法判,因为有亲情在里面。于是苏州便有了这样的一句俗语,意思是指占人便宜。
   每年的二三月,一场春雨后,竹园里的竹笋总会破土而出。新鲜的竹笋人人都爱,可以做很多的菜肴,如今日本人在中国人的帮助下也有了竹笋的种植和烹饪,看来竹笋的普及已经是全球家喻户晓了。
   一向爱吃竹笋的我,今年春天却因身体过敏,被医生叮嘱不得食用,错过了一季,实在是可惜了。
   竹笋,是竹的芽,嫩茎,也是竹子的幼年时代,除了食用,其实留着更好。唐朝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有这样的描写“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看来也是位“食货”。
   我不但爱吃竹笋,我更爱竹。并没有那些古代名人的爱竹的嗜好,只是喜欢竹子的青青翠翠,竹杆的挺拔与修长,喜欢竹子的四季常绿,傲雪凌霜。
   夏天摘几枝竹叶,用开水煎煮,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竹叶的清新和清热及药用价值,深受欢迎。
   曾细细地看过竹子的花,并不好看,如稻穗一般,花并不鲜艳,只因不同种类的竹子,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来。此花好奇,雌雄同株,每朵花有三枝雄蕊和一枝隐藏在花朵内的雌蕊,当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就结成了种子,经繁殖就能长出新的竹子,这种自我授粉,也可以称为“风媒花”,不是娇贵的花朵,但是质朴得让人心疼。
   今日在家听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竟然听出了泪花,那柔柔的情调,那恋人间的美好愿望,是多么地让人心动。我似乎感觉自己也是那枝不起眼的竹,目前还在地下的竹鞭里,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冒出地面,慢慢地成长为竹子。喜欢文学的我,没有像其他姑娘们一样将自己打扮成花枝招展如花似玉,我的春天还没有来到,若想成为竹子,必须耐得几年。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第五年后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六周就能长到15米。而这原先的四年时间,是煎熬的。人生也是如此,需要有足够的储备,有多少人没熬那短短的三厘米。我的文学路还长,这短短的3厘米,需要用我四年的努力来滋养。多少成功的人也是从吃苦开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竹子的虚心和气节,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它的中通外直,宁折不屈,也是中华民族的品格。因为有了这些,所以才能成为四君子之一,才能排在“岁寒三友”之中。
   古代文人中,郑板桥也许是爱竹之“痴”人,他“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刻苦努力才成为人上人,他一生喜竹爱竹,痴竹迷竹,虽政绩显著,但两袖清风。“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枯竹作诗,写作入画,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是位十足的“怪人”。咏竹言志,画竹传情,成了“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将竹子画得如神如仙,不是一日两日能达到的,“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日积月累,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
   说起郑板桥的怪,其实有个故事:相传一天,他在友人家喝醉了,摇摇晃晃的,唤人研墨来,随后走到墙壁前面,用手往墨盆里一沾,往墙上抹起来,抹了几把,索性将余下的全泼到墙壁上,弄得鸦鸦一片黑,主人当然有点不痛快,但也不能吱声。过了几天,雷声震天响,闪电如火蛇,一场大雨后,雨过天晴,而这墙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麻雀,主人当然搞不懂原因,还是一位长者告诉他,原来这墙上画的是竹林,当雷电闪时,墙上的画就出现了一大片竹林,栩栩如生,那些受惊后的麻雀就会撞在墙上死了……郑板桥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的,人家将他当作仙人,自然地也有将他当成怪人。
   自古文人有太多的怪,而偏爱竹子的还有大文豪苏东坡,他对竹子的热爱,不亚于郑板桥老先生。苏东坡的《于潜僧绿筠轩》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服,士俗不可医。”我对竹子的热爱源于此首诗,而小时生长的环境里,到处都是散种的竹子,当时虽说不出为何如此喜欢,但真的就是喜欢,每当雨天,那雨滴在竹子上的声音真是太美了,那时,还不懂得有“雨打芭蕉”一说,如今想来,“雨打竹叶”,也是一种优美动听的声音。
   对于竹子的认识也归于读那《红楼梦》,林黛玉的居所“潇湘馆”,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潇湘指的就是竹,林妹妹以“潇湘妃子”为诗号。虽不是特别喜欢林妹妹的悲情,但她的高贵、自然脱俗一直影响着我,使我在懂事后的日子里,别人认为我“清冷高傲”,不随波逐流。无形中,是竹子的高洁儒雅根植于我的灵魂。潇湘竹,源于古代时的娥皇和女英的典故而命名。潇湘竹,是一种很漂亮的竹子,曾在浙江的某一个地方看到过,它的美在于竹竿布满褐色的云纹紫斑。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美的并不一定是纯的,原先的那些斑点也可以成为一种美。人生难免会有一些差错,留下一些无法抹去的斑痕,这些斑痕可以成为人生的一种教训,也是人生走向成功所受的磨难,一种警示的印记,应该说是好事吧。
   竹子的四季青翠,竹子的成材,都必须经过幼年的竹笋阶段,经历过漫长的四年滞长期。人生亦是如此,只要有梦想,只要坚持,新竹早晚会成为参天大竹的。
  

共 21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竹子的青青翠翠,竹杆的挺拔与修长,喜欢竹子的四季常绿,傲雪凌霜。唐朝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有这样的描写“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看来也是位“食货”。苏东坡的《于潜僧绿筠轩》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服,士俗不可医。”我的习作《探秘两个娘亲》的小说,竹山的人把竹子的生长用来检测年度吉凶,竹子的长势选种粮食作物,采取避灾措施,如山泉流水淙淙,山气霏霏,那一年种粮食就多灾多难;如果泉水清澈明净,水帘瀑布犹如白练横烟飞雾,当年就雨水多,虫灾严重;如果瀑布之水清绿澄澈,山中白云相绕,就会风调雨顺。作者借对竹的一片情感,总结了竹子的虚心和气节,也是要学习的地方,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它的中通外直,宁折不屈,也是中华民族的品格。的确是一篇佳作,感谢赐稿,但愿你像竹子一样,工作顺利,事业有成,遥祝夏安。【编辑:鲁励】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0610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秦戈尔        2017-06-16 17:42:07
  这篇散文很有味道,欢迎落子风恋……
回复11 楼        文友:夏如花        2017-06-26 21:13:20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谢谢,谢谢,谢谢。
   问候老师晚上好。谢谢,祝老师夏安。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