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征文】地锅馍(外一篇)
1.地锅馍
这家地锅馍是家夫妻店,开了二十多年了。夫妻手艺好,为人好,天天人客满堂。
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地锅馍讲究的是“焦”。馍在蒸熟的过程中要贴在锅上,向锅的一面,通过合适的火候熥烤,揭出来后,黄黄的、焦焦的——观感好;吃到嘴里,脆脆的、香香的——口感好。
可是,今天的一锅馍,烧锅的丈夫由于忙别的事,一不注意,锅下的火太旺,馍的“焦”过了——有些发黑,熰了。但是不影响吃,只是品相差些,口感会差些。
妻子埋怨了一番丈夫之后,把馍从锅里起了出来,放在罩头子里,一锅馍共四块,老板娘把馍有些熰了的一面朝外,故意让顾客看着。
进来一个胖子,人还没有完全走进门,就高声喊道:“老板娘,给我来两块,一碗稀饭。”
老板娘微笑着说:“这一锅有点熰,要不等下一锅?”
胖子走到罩头子前,手在裤子上操了一操,然后捏起一块馍放下后说:“我不是嫌它熰,出锅时间太长了,软了,下一锅吧。”说着自顾去找座位了。老板娘趁他不注意,用夹子把那块馍夹起放到了一个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去了,罩头子里只剩下三块馍了。
又进来一位中年人,领着妻子,对老板娘说:“我们一人一块。”老板娘笑嘻嘻地说:“这锅有点熰,等下一锅吧?”中年人瞪着大眼睛,直望着前方,没有看老板娘,说:“熰了,还说啥,当然等下一锅。”找到了一个座位坐下了。
一位小伙子掀开门帘,身子还在外面,只探进一个头来,半边是黄的,半边是红的,晃着他的红黄头问:“有馍没有?”老板娘赶紧说:“一会儿就有,刚才一锅有点熰。”“熰了?就你这水平还开店?丢人!回家种地去吧。”他拔头走人了。
又进来一位50来岁的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干干净净夹克装,藏青色的,黑色裤子,皮鞋锃亮。头发有些斑白,整齐干净,满脸都是笑意,上半身微微有点前倾地对老板娘说:“有馍没?”老板娘嗫嚅着说:“有是有,刚才不小心,火有点过,熰了。下一锅马上就好。”“就是这吗?”他指着罩头子里的馍说:“不影响吃嘛。哪得恁好的?谁能没有失手时候?没问题,这三块都给我吧,我后边还有两个人呢。再来三碗稀饭。”
老板娘眼里明显有些潮湿,把馍切好用盘子端到知识分子模样的人面前:“先生,谢谢您!我只收您两块馍的钱!”
2.就收5块钱
“师傅,修好了吗?”
“你要求的都修好了。”师傅边回答我,边干他手中的活计。
“多少钱啊?”
“5块钱。”师傅回答我时并没有看我,只顾忙他手中的工作。
“就收5块钱啊?”我说这就话的时候,一辆卡车隆隆而过。
“5块钱你还嫌多啊?你知道你的车子我费了多大功夫吗?”师傅停住了手中的活计,眼睛瞪着我,硬硬的。
“师傅,你弄错了。我是嫌你收的太少,不是嫌你收的多。”我微笑着对师傅说。
“哦。我说我不会看错呢。说话像个人的,把别人看在眼里的,我收的就少些;说话不像人的,看不起我这个修车子的,我就得多收。想修就修,不修拉倒。上午,你送车子来的时候,我认定你是个好人,所以该收8块的,我就收你5块。”说话时,师傅的眼睛眼睛变得软软的了。
“老兄,你做得对!咱不能亏了好人便宜了那些坏人。不过,今天我还是得给你8块,你是好人,我也不能亏待你。”说着,我掏出10元钱交给他。
他拿出5元的块票找给了我:“不,说5块就5块,你不能让我心里难受。”
我也没有什么更好说的,只好接了那5元钱。
我的电瓶车的前后闸都有些松动,不大灵便了。看到路边有一个修车的师傅,就把车子推了过去。师傅是一个小矮个,60来岁,背还有些驼,光着上身,满手都是油污,脸上也有两道淡淡油污痕,显然是师傅擦汗时留下的,他正坐在地上,两腿岔开,夹着一辆电瓶车修车呢。
车子放好,走到师傅跟前,我微笑着说:“师傅,我的闸有些不太好使,能修吗?”
“能修,电瓶车什么都能修。”
“好。另外,我车的喇叭也有点接触不良,档位的按钮接触可能也有问题,请您给一起修一修,好不好?”
“我现在腾不出手来,这车子马上人家要来取。”
“没事。我把钥匙给你,你有空再修,下午我来取,行吗?”
“如果零件坏了,我得给你换。”
“没问题,您看着办。”
“你不怕我给你瞎胡换?”
“有什么好怕的?我相信师傅。”
“好!钥匙给我吧。”
我把5元钱工工整整地放在票夹子里,打算长期把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