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峰子洞
“埙”是婉转而凄美,那是我一生都难忘声音!
那是大地母亲赐给我们最美音符,凡夫俗子又有几个人能读懂大地母亲留给我们音符呢?那声音,若是要用最古老的宫商角徵羽来形容洞穴里传出来的声音,那它就是“角"和“羽"混合体。既有轻风佛面的舒畅,又有宛若溪流潺潺奔向远方,那种美妙的乐符只能意会不能言说。当夜晚清风轻起的时候,那空灵、幽远,浑圆醇厚的声音,就款款地从远古飘来,那是山的幽灵与山里人的默契,大山里黑夜里的精灵。长大后,才知道那声音叫“埙”。是山音,只有山里人才懂它,和它互通灵性。
之所以叫“蜂子洞",大慨因为洞子里野蜜蜂众多,在那里安家而得名吧。洞子不大,百米方圆的洞,除了有古时人住过的痕迹外,还有蜂窝和鸟巢,找不出埙来。一直估摸着,有可能是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因风而鸣;也许是雨临前大地阵痛的呻吟,村里人管它叫送信雨。只要送信雨开始有声,第二天绝对是大雨倾盆。去“峰子洞"路十分陡峭,一般人是不敢去那里寻音的。只有那些胆大男孩子才敢去,在六十年代初,曾有人在那洞里捡到一块旧石器时代用的石具。光光滑滑,斧头模样削子状,是典型旧石器时代盛行尖削利器和刮削器。(当然是根据北京山顶洞人使用石器而断定)。
我就在想,埙的出现是在河姆渡原始部落后期,那洞穴里难道有万年的埙?其实这些想法是幼稚的,即使有,也早该风化了。这也许就是大地母亲,留给我们人类去发现与探索最佳场地。
进那洞穴必须四肢并用地攀爬,一条独路进出,旧社会时期那里是响马强盗们营地,热闹过一阵子。正是因为那洞子带有传奇,给那个洞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胆小的村里人很少有人去光顾洞子。因此,至今也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也不知道那座山在黑夜里,是不是依然还在那里牧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