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载歌载舞“花和尚”

编辑推荐 载歌载舞“花和尚”


作者:寂寞看风 秀才,117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14发表时间:2017-06-14 15:59:04

近日观看某权威电视台一档著名综艺晚会,锣鼓喧天自不必说。其中一场为京剧唱段《野竹林》。台上的鲁智深穿青挂皂,满脸怒气,唱腔、叫板无可挑剔,却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便努力去找,终于发现:这鲁智深,果然不愧为“花和尚”。你看他,貌似一本正经,可身边四位二十一世纪的时髦小姐在搔首弄姿,她们身穿“露脐装”,忽而在和尚身边原地转两全,忽而搭住和尚的肩膀嫣然一笑,忽然莫名其妙就地打一个滚。于是经典的国粹艺术便有了看点,舞台上的气氛被烘托得有声有色。
   我知道,这叫伴舞。不论那些叫不叫“舞”,反正为了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这种形势早已让电视观众司空见惯了。不论是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甚至包括山东快书、传统相声,都会有一些演员在台上走几下“猫步”,跳几圈“华尔兹”,伸伸胳膊弯弯腿,赵丽蓉的小品管这叫包装,京剧用上这种形势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要紧的是这些“绿叶”有时并没有起到衬托“红花”的作用,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嫌。不知观众是在“听歌”,还是在“看戏”。在退一步说,现代歌曲可以伴舞,但在大和尚身边安插一批妙龄少女,是不是有些不伦不类,倒人胃口,驴唇不对马嘴呢?
   我把握的看法和很多人谈论,大家都对这种做法非常反感。观众并不反对伴舞,根据现场需要和节目特点,来一点小型表演,可以帮助观众了解歌曲(戏剧)的内容。但千万要根据具体情况需要,不论什么节目都是千篇一律总不太好。照相艺术讲究焦点,它是整个画面的精华所在,伴舞也一样,过分脱离主题只能令人生厌。况且,有一些伴舞是让观众一头雾水的,不明白伴舞者的动作有什么含义,和演唱内容有什么关系。
   我不知道舞台上的鲁智深满脸怒气是不是因为甩不开伴舞者的纠缠,但我知道晚会的导演们想让民族文化出新,想让晚会热闹一些,那么,请动一下脑筋,不要照搬他人,来一点真功夫吧!

共 7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现在的综艺晚会,一般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味口,纯正的京剧怕是少有人看得懂、听得懂,所以只得以载歌载歌的形式去唱《野竹林》,再加上伴舞,使这段京剧显得不伦不类。文中,作者有感而发,所言真实在理,有一定的意味,欣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6-14 21:43:39
  问候朋友,欣赏你的文字,感谢来稿,祝福写文愉快,创作丰收!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