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社会需要不需要给犯错误的孩子一次宽容的机会?(随笔)
一、社会需要不需要给犯错误的孩子一次宽容的机会?
刘新吾老师说:“不要以为,自己就是正义之剑。两个女生,都是风华正茂,她们才上初中,还有高中和大学。就因为打了一次架,她们的名字和照片,被晒到了网上。你也谴责,他也谴责,让她们成了众矢之的。学校里,哪有不犯错误的学生?若犯了错误,都这样一棍子打死,学生全被开除了,学校还咋办?拜托,多点儿宽容心吧!”
这几年校园暴力案呈上涨的趋势,随着校园暴力案的频发,有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的眼前,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呢?对没有曝光的,我们无权指责。对已经发生的公众瞩目的学校暴力恶性事件,我们怎么办呢?很多学校的做法是劝退,将发生问题的孩子劝退,避免学校的名声再次受牵连。劝退无外乎两个结果,一个就是辍学在家,孩子更容易和社会上地痞流氓混在一起,进而闯出更大的祸。另一个就是转校,一个有黑历史的学生很难转到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但是转校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现在的学校师生知道该学生的前科,他们能一视同仁吗?
写到这里,问题浮出了水面,社会需不需要给犯错误的孩子一次宽容的机会吗?
支持的人肯定说,谁人不犯错,一竿子打死好汉,不可取。
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的保护的相关法律,在法律之外,我们能不能谈点人情呢?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只要有一方经常施暴,孩子看在眼里,和人发生口角的时候,不知不觉拳头就拔出了。我们不能等孩子发生问题了,再责怪孩子的不是。毕竟,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犯错误的概率大大地提升了。
一个犯错的孩子的家长的罪责远远大于一个犯错误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未成年是受法律保护的,纵使未成年人犯法,法律上对社会不公开审理的。为什么这些照片会不经意地流到网络上呢?我们是不是要对犯错误的未成年人打一个马赛克呢?再者,孩子犯错误,情节较轻的话,我们大可以批评教育,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可能走歪路,走回来就是了。
很多打人者当时只是泄愤,并没有想到事态的后果。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们。有些孩子是一不做二不休,遇到事情拳头说话。第一次我建议教育为主,提出警告。如果情节严重或者类似打人屡教不改的孩子们,这时在进行开除等处罚也不迟。
学生犯错误,我们为什么不能宽容呢?我们不能拿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但是,孩子真的可以无限制地原谅吗?我是持反对意见的。
一些未成年人抢劫、强奸等恶性事件不应当被原谅。这些事情已经危机社会的安全,而不是过失那么简单。有些人问,那如何衡量我们宽容的标准呢?我认为要看事情的影响。假如事情只是涉及两三个孩子的胡闹,不构成对他人胁迫、强奸等恶性情况的,予以适当地宽容,次数不宜过多。
社会说到底是一条大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面对犯错误的孩子,社会的宽容度考验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是宽容不代表姑息养奸,面对屡教不改的惯犯,无论他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二、未来的思考
很多人都感叹,现代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你看看当年朱自清这一代,出了多少的杰出大师,现在的大师还不如当年的讲师。如果时间可以拉回去,通过文章等著作的对比,我们会明显感觉到这一种退步。为什么时代进步了,人却在往后面停滞不前呢?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里,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为什么我们还不如先人呢?
我们的大脑在进步,但是我们的思考在不断地退化。现代的科技革命带来了信息大爆炸,很多信息不由分说地摆在那里,不明真假,我们习惯通过百度、朋友圈等分享来获取信息,忽视了主动采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更别提分辨信息真假了。我们习惯了用速度说话,而不是以思考的深度说话。
阅读习惯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模式。曾有一个试验,一个人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的对比,发现当我们在读纸质书的时候,大脑容易集中,更喜欢深入思考问题,而当我们浏览电子书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容易被其他内容影响,思考深度不深。你要承认一点,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充斥着高效,什么信息都是碎片化。举个例子,你通过读一篇文章能有多少收获呢?我们网上浏览只能说浏览文章,谈不上阅读,更说不上思考。
你能从一篇文章里读到什么呢?假如你不主动去思考问题,文章再好,你读了一遍,仅仅认为这篇文章写得不错罢了,合上页面,没有任何的作用。我们要完全理解到一点,读书和思考是很私人的事,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替你思考。鲁迅曾撰文写“拿来主义”,时代过去了,但是很多人不假思索,不考虑实际情况,对看来的文章,照搬全收,结果啼笑皆非的大有人在。
什么偏方,什么秘诀等谣言随处可见。为什么谣言可以妖言惑众?因为人们不好自我分辨,又不愿意探究里面的真伪。
除了生活里,我们看到的“拿来主义”,还有一个人们常常忽略的因素,做论文。只要你考研或者考博士,考职称,里面都要写论文,很多人的心思都放在论文上,而不去关注社会民生,他们关心的无非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名气更大,让自己的地位提升,而不是整个社会如何进步。
坦率地说,整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的思想的进步。为什么五四运动能为中国带来新的生命力呢?因为人们的思想的革新,破除了陈旧迂腐的枷锁。但是纵观现在的生活,除去寥寥几个知名的“大师”,我们现在的社会哪里还有什么有影响力的大师级的人物啊?打开电视,充斥在我们眼前的是明星和富商的新闻。
有人戏说,中国的大学讲堂已经容不下一个讲台了。
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去追逐名和利,可到头来,名和利是什么呢?旧社会富甲一方的人家,如今又去了哪里呢?多少财富可以代代相传呢?多少人的生命都在不知不觉烟消云散呢?多少人的名望都被历史的潮流淹没,一文不值呢!你所追逐的是你的梦想,但是时代不会因为你个人停滞脚步。
社会要发展,财富要上升。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的进步不能光靠财富的推动,一蹴而就。思考力的提升是一个民族屹立世界不倒的根本所在。
为什么战败的德国和日本迅速崛起呢?
关键靠教育。好的教育培养出具有思考力和创造精神的杰出人才,而不是整天忙着写论文的学术附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