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深切怀念我的父亲

编辑推荐 深切怀念我的父亲


作者:马锡斌 童生,78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28发表时间:2017-06-16 19:33:29
摘要:每每听到刘和刚那悽惋悱恻的歌声,我总会潸然泪下,泣不成声。都会想到我最亲爱的父亲。那慈祥平和的笑容犹在眼前,恍若昨天。那些娇宠疼爱子女的事儿,桩桩件件,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想您呀!我最亲爱的父亲。您永远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我的父亲是个经常沉默,不喜言语的老人。太多的坎坷磨难锤炼了他坚韧内敛的性格。他面色黑瘦,眼神炯炯,是个聪明睿智的人。他习惯用眼神表达内心世界。或对你肯定和赞许,或期待和不满。稍不留神很容易被忽略。偶尔遇到特别开心的事儿,他总会面带微笑说道:嗯!短短的一个字,一个音节却蕴含了他海水一样的热情,大山一样的胸怀。
   父亲年轻时,是身体特别健硕的好后生。长相英俊帅气,衣着干净利落。换洗后的衣服都要熨烫整齐。出门时,总要刮刮胡子,梳梳头发,修好面照着镜子顾盼一番。鞋帽清爽干净,看上去特精神。
   他饭量很大,能吃一盆面的煎饼。五十多岁时,两个后生小伙也摔不倒他。记的有一次和队长打赌,用根椽子把两齐包三百六十斤玉米从场院挑回家,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我的父亲是特别能吃苦勤劳的人。共生了九个儿女。在我家那间老北房的大土炕上,挨个躺着九个儿子和姑娘。他每天都要用长满老茧的手,慈爱地摸摸这个的头发,掩掩那个的被子,把他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家人身上。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了。虽然肩负着十分沉重的生活重担,但从来没叫过苦喊过累。每天早出晚归,含辛茹苦,埋头劳作。但眼里总溢着浓浓的爱意,脸上飘着恬淡自信的笑颜。生活虽苦,他却永远阳光,乐观,开朗。
   我的父亲是特别孝顺的人。记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生活特别苦。父亲一个劳力养着九个儿女,还有奶奶共十二口人。艰难度日,拮据之甚,可想而知。但父亲孝顺的事儿总是历历在目。感动了儿孙两代人,给我们家留下了值的赞叹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从不和奶奶高声说话,五十多岁的人了,奶奶吩咐什么,他总是恭顺地答应:嗯!行嘞。有点好吃的,稀罕的,总是先给奶奶吃。就连到别人家帮工给的一盒顺风烟,他都得赶紧跑回家送给奶奶。他默默地坐在身边,神情恬淡地抽袋旱烟解解乏,脸上飘溢着痴憨开心的笑容。
   那时候,小麦特别奇缺。记的每年人均能分三十斤小麦。但奶奶常年基本都吃白面。即便吃点杂粮,也是磨面时专门截的头白面。孙子们抢着高高兴兴地给奶奶送去。有时候,难得见个梨果。我的父亲总是细细削去皮,奉送给奶奶吃。果皮分给儿女吃。此情此景看似平淡,但父亲的身影是那么的髙大,常常使我感动到流泪。
   那时候,钱特别的少,经常手里连一分钱也没有。冬天特别漫长寒冷。父亲每天都要给奶奶烧好热炕,封好火儿。早早他把被窝铺好温热,看着奶奶睡稳。他才说:妈!我走嘞。每天早上,他都早早起来到奶奶房里,打开火,等家里烘暖和了,他才说:妈!起吧。年年如此,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我的父亲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孝子。
   我的父亲是特别惜子的人。他从小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藏有很多线装书,读书很多,脑子里藏着很多神奇的故事。那时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唯一就有有线广播,还经常停电。晚饭后,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边远的小乡村十分安静,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寂寥的蛙叫声。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总是带着我们围坐在街门圪道。我们仰着小脸,支着嫩腮,兴趣很浓地听父亲讲故事。记的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平西,罗通扫北,西游记,水浒传等等,可多嘞。要说我现在有点文学底子,父亲是我启蒙老师。
   那时候,老父亲为全家两口取暖的火儿,隔三岔五骑单车到老远的北山驮煤。有一次,险些掉到沟里,身上擦破好多,奶奶看了拉着父亲的手,心疼地哭了好半天。路上买点四毛钱一斤的饼干,他总舍不得吃,常常深夜回来,把揣在怀里热热的饼干,默默地塞在每个孩子枕头边。四五十年过去了,到现在想来,我的眼睛总是湿湿的。我常常想,父亲对我们的爱是多么无私,多么深厚,多么广博。父亲的心是用金子做的。
   这就是我的父亲!
   爹!我永远想您!爱您!!!
  
   敬父篇
   一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父亲的勤劳,坚韧、开朗、乐观、仁爱、孝悌,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他的种种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儿孙两代人。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亲睦、友善、敬老、爱幼,在我们家蔚然成风。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一九八七年腊八,虽然时处寒冬,但那一天阳暖气和,轻风拂脸。儿女们相约高堂,脸上洋溢着浓浓的笑意,兴高彩烈地为老爹六十周岁庆生。街门上张帖了红楹联,院子里垒起了霸王灶。大家杀鸡儿洗鱼儿剥葱蒜。专门请了村里做饭的大师傅掌勺。冷拼热炒,油炸清炖。院子里飘逸着浓厚的香味。父亲坐在房中简易沙发上,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倾听孩子们交流。脸上洋溢着恬静平和,淡淡的笑意。
   拜寿的时候到了,儿女们从大到小,依次到父亲面前深深躬身行礼,送上真挚美好祝福。爹,您辛苦了,到了报的三春晖的时候了,您一定要保养好身体,让我们也能殷殷反哺,尽到做儿女的孝顺。
   从这一天起,每年腊八都给老爹过生日。一直过了二十六年,直到老人家去世。从未间断。
   父母亲一直住在七十年代末盖的老院子里。六间北房,五间西房,南边街门圪道还有一排放粮食,杂物的南房。清静整洁,满院散发着淡淡的农家气息。院中有个小菜池,每天春天,葱儿、韭黄,绿茵茵的,诱人口馋。还有一棵枣树,树杆曲曲弯弯伸向空中,枝繁叶茂。每年春末开花,夏初结果。颗颗青枣如碧翠珠玉,到了七月,枣儿花红,儿子们随手摘两个吃吃,汁多味甜清脆,真好吃呀!我常常想,老树干就象老爹,深深植根故乡的土壤,托着繁多的枝叶伸向四边,就象儿女在长大成人立业结婚。还把甘冽的果实,无怨无悔地留饴后人。儿子们长大了,一个个在老院结婚生子。像离窝的鸟儿,翅膀硬了,都飞走了。都在县城置业,安家。都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但儿子们都心系着安静美丽的故乡,牵挂着年纪都来越老的父母。一有空闲就赶紧回家,细心地安排好父母的衣食往行,不能有任何或缺。甚至自觉地排开日子,几乎每天都有儿子回家探望。几乎天天摆桌子,桌上冷热菜肴可口齐全。
   每到双休日、节假日,儿女,孙子、重孙不约而同地回家看望父母。街门两旁街道停着七八辆汽车,从后备箱中提出各种时令水果,稀罕的食品。都来敬奉自已的父母。记的每周回去,我都要到超市买百十元的食品,转着柜台换着样买。西瓜刚上市,每斤三元时,老两口就吃上了。儿女都是这样捧在手心去敬奉父母。
   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嗯,是从老爹伺奉奶奶时养成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儿孙们从不和老人争食。即使孙子们坐满屋子,在西瓜贵的时侯,老两口切开颗西瓜,坐在沙发上,一人吃一间西瓜。没有一个孙子过去拿西瓜吃。习惯了!我的儿子今年都三十岁了,从小到大几乎没吃过爷爷奶奶的好吃吃。
   我们家特别有爱心,老两口养只叫豆豆的小狗狗。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今年都十七岁高龄还活蹦乱跳的。平时和人吃一样的饭,有时候还专门喂点煎猪肉。我们回去了,都要买火腿喂豆豆吃。一到饭桌,夹几片熟肉喂。豆豆摇着小尾巴,开心着呢!记的有一次,豆豆生病了,几天不吃不喝。我们家老五专门开车回去带豆豆去输液。一连看了四五天,豆豆终于好了!老爹也开心笑了。它和我们家感情很深。都能听出自家人汽车的声音。我们一回去,它都在街门口汪汪叫着,表示欢迎。老爷子去世时,豆豆守在灵棚前,几天也不叫一声,不挪一下,不吃不喝地守着。眼睛里满是忧伤,漫溢着凄哀悲戚的泪花。豆豆成了我们家重要的一员。
   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老爹的年龄越大了,行动越来越困难。我们家兄弟几个操心越来越多,不自觉的分了工,老三回去给打扫,擦抹,下车后,穿上旧衣服,带上帽子,满院打扫,还把街门口打扫的干干净净。老爹住的屋子,擦抹的窗明几净,甚至搬开电视,把放电视的柜子也抹干净。老四回去给老爹刮胡子,剪指甲,挖耳泥。那时候,我也快五十岁了,每次回去给老爹泡脚,爬下身子,在热热的洗脚盆里,不停地按时,揉呀。每次都在四十分钟以上。然后下厨备饭。老五往往从小卖部买回好多食材,酒水。然后团聚一桌,高高兴兴他吃饭。老爹这时总是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老爹六十岁后,隔一年总要去北京住两个月,去探望老姐。姐弟俩相处甚洽!姑姑是位慈眉善目,心肠特善良的老人。六七十年代,她也家庭困难,有四个女儿都在上学。但她硬是从不多的生活费抠出点钱,买点挂面、白糖等往老家寄,每年总要寄几次邮包。记的七五年奶奶去世时,姑姑回来奔丧。临走时,除了车票钱,把仅有的九十元钱留给了弟弟。当时她月工资仅四十元,还养着三个未出阁的姑娘。多么不容易呀!七十五岁后,因身体原因,老爹一直没能到北京看望老姐。心中十分想念!八十岁那年,我和老三老四一起陪老爹驾车去北京探亲,终于实现了姐弟再团聚的梦。谁知自此,姐弟再没机会见面。姑姑现在依然健在,今年九十二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是个厚德福至的老人。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转眼到了2O12年冬天,为了便于照顾,老俩口住到县城。兄弟几个排班伺侯。这年冬天,老爹身体越来越差,精神越来越不好。常常坐着打盹。春节后,到医院检查,发现身患重病,肺癌晚期。基于已是八十六岁的耄耋之年,手术和化疗都不宜。只能输液输氧。不长时间,老爹起不了床了,兄妹们排班照顾。卧床半年,每天两次擦身换衣服。没让老爹长褥疮。每日三餐都做成软食,喂食。还加点现榨果汁。老爹虽然重症缠身,病卧在床。但没遭一点罪。农历七月初十早九时,正好我值班,在我给老爹穿衣服时,老人家却倚在我怀中悄悄走了。顿时,天旋地转,撕心裂肺,痛不自持,泪雨滂沱。呜呼!
   老爹享年八十六岁。
  
   祭父篇
   2O13年农历七月,经受了仲夏和季夏热浪灼烤的晋中平原,虽然热老虎余威尚在,但也悄无声息地渐渐退去。初秋的早晚已透出薄薄的凉意。我久卧病床的老爹终于熬过了伏天的炎热。儿女们的心里也款款地松了口气。但老爹的胸腔积液越来越多,已经住院抽取两次,积液压迫肺部,呼吸越来越困难,甚至压迫了心脏。病情不乐观起来。
   七月初九早晨,我值班。我照例把老爹假牙清洗干净,然后给老爹安好。打上满满一盆热水给老爹擦澡,每天早晚都要擦澡。发现老爹喘的厉害。虽然不间断地吸着氧,但好象喘不上气来。吃饭还行。到了下午,好了许多,我照例把老爹扶上轮骑,推着在全村大街上转一圈。老人家看上精神还好,不停地和来往的邻坊邻居打着招呼。
   到了晚上,发现老爹手抖的厉害,眼神也和平时不一样。老人家一声也没吭,只是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怎么也不愿意松开。眼睛一直盯着我看,好象有千言万语要对我说,但老人家一直没说一个字。事后,我才恍然大悟。老人家知道自己要走了,他在依恋着自己的亲人,自已的故乡。他有多少话要说,但已经不会说话了。
   七月初十早晨,一切依故。我给老爹漱口、擦澡后,给老爹喂了半碗鸡蛋拌汤。休息片刻后,我把老爹扶起来穿衣服时老爹却突然喘不上气来,他老人家就这样带着对家人无尽的爱,对生无尽的渴望走了。屋中院里顿时一片哭声,撕心裂肺的哭声。人为什么要死呢。这样生死离别都要经历吗?老天爷呀!为什么?
   老爹于一九二七年腊月初八生于祁县北马堡村一户富裕的家庭。卒于二O一三年七月初十上午十时,享年八十六岁。
   老爹逝世后,我们兄弟姐妹给老爹办了比较隆重的葬礼。十几个孝子贤孙齐跪灵前,一跪几个小时,天天如此。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纷纷前来帮忙、吊唁。鲜花簇拥,花圈摆放,花塔挽联挽障好些,我为老爹亲自题了挽联:上联:勤劳美徳子孙永继。下联:孝悌家风儿女长传。横批:寿高德望。
   出殡那天,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纷纷前来送行。几乎全村人都站在街道两边为老爷子送行。
   老爹的去世,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好长一段时间,我常常暗自哭泣。时时梦中相会,哭喊而醒。为此我曾写过一段小文:
   有时候,我常常想天上真有另外的世界吗?我的老爹过的好吗?每次上坟,都整有大额满箱的纸,还有绚丽多彩的花篮,宝马汽车,摇钱树等经过火浴,燃起冲天的火,卷起浓浓的烟。收到了吗?爹,你有钱花吗?别省着,奢侈点。因为你省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该享受。
   记得治丧期间,烧夜纸时,的确看到你的身影飘向天空。痛彻心扉的瞬间,别了老爹,从此人间天上,相隔永远。从此我们没了父亲,成了没爹的孩子,从此我们要独立撑起人生,再也没有依赖。忽然间,满头白发,您疼爱的儿子也老了。心身俱疲、憔悴。没爹的孩子难受啊!爹听见了吗?声声泣呼。看见吗?泪漫朦胧。想您,梦您,惊醒,乍起,咽声沉沉。呜呼!
   丙申国庆,惊梦乍坐,深声梦切,犹如儿时,娇声承欢。忽而今朝,你走匆匆,三载有余,我思沉沉,白发渐生。

共 64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中的父亲,年轻时有着健硕的身体,英俊帅气,干净利落,吃苦耐劳,孝顺老人,注重文化,也注重对孩子们的教育。因此,在他的努力与培养下,九个孩子都很出色,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家庭,给了孩子们,为了取暖,驮煤险些掉入山沟,令人心疼不已。文字以充满爱的语言,真切展示父亲的品性,感恩父亲的付出,讴歌深沉厚重的父爱,读来暖心,祝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6-16 19:38:53
  文字情深意重,亲情浓郁,读来暖心,问候并祝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实至名归        2017-06-21 10:30:12
  孝心可贵.表达到位.望佳作不断。
务实、求实、充实,用文字书写世间万象。
3 楼        文友:韩守江        2017-06-21 11:03:49
  习斌学会输入江山网文稿。点赞。
4 楼        文友:马锡斌        2017-07-02 13:18:08
  感谢江山文学网,感谢冰煌雪舞编辑。父文是我含泪写成。得以在贵网发表,足慰余拳拳之心,老爹在天灵。
5 楼        文友:马锡斌        2017-07-19 09:10:48
  又梦见老爹了,在晨风中飘飘而来,在鸟鸣中相亲洽欢,忽然朦朦胧胧,老爹的微笑,老爹的眷恋,风吹衣袂,款款而去。猛然惊醒。无限惆怅。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