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星星的眼睛(小说)
一
刘祥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分配在乡镇任职小干部,妻子是一名普通工人,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比起农民强多了。夫妻二人住着一间四十平米的平板房,布置得特别温馨,可美中不足的是二人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在要孩子问题上,二人东跑西逛没少跑冤枉路看病,可还是没有明确的成果。
突然有一天,刘祥提出辞职下海,妻子从中阻拦也不管用,他的理由是:一个乡镇小干部一年下来就能赚两三万,还得按时按点上班,倒不如自由自在自谋职业。这个决定让家人都大力反对,妻子反对是反对,也不敢说过重的话,她觉得自己不能生育理亏。
其实,刘祥到底为什么选择辞职下海?也许他说出来的理由都是掩人耳目的,他明白放弃工作就是脱下铁布衫,捡起了一件廉价的布汗衫,但他幻想穿出时装杂志模特的效果。
他要带着妻子去外地发展,临走前几天,好朋友李刚来看他了。
“伙计,就这么丢下铁饭碗打算下海了?以后后悔了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不后悔!人嘛,不能坐享安逸,出去锻炼锻炼也是好事!”
“真心话?”李刚总觉得刘祥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就这样,他带着妻子背井离乡求生存了。从此,小镇再没有了关于刘祥的消息。
花开,花落。
又开,又落。
七年后的秋天,刘祥带着妻儿回来了。
刘祥夫妻给儿子起了一个十分土气的名字———刘柱,也就是留住的谐音。
无聊的人们为此议论纷纷,有的说刘祥发达了回来了,有的说刘祥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回来了,还有的说刘祥放弃工作去外地借腹生子。总之,什么猜测都有。
不管外人怎么猜测,刘祥夫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对儿子刘柱呵护有加,儿子就是小皇帝,宠惯到让刘柱蹲下他不敢站起的程度。特别是妻子,只要儿子张口要的东西就会一一满足,上天摘月亮的事也会答应下来。他们夫妻觉得儿子就是家庭的全部希望。
他回乡又想干什么呢?人们依然关注着刘祥。没几天时间,一车一车的铁器从外地拉回来,人们才明白了刘祥想搞发明。
回乡第一个来看他的还是好朋友李刚,二人喝上了,“伙计,回来也不告诉我一声,连个招呼也不打,够意思吗?”李刚说这话时目光瞟了瞟刘祥。刘祥举起酒杯盯着李刚,发现李刚看他的眼神从前没有过,他也说不清是什么?讥讽,嘲笑,还是幸灾乐祸?他也搞不懂。
“来,伙计,先干为敬,谢谢你来看我!”
他还是相信他们从前那种有说有笑毫无忌讳的感情,一仰头一杯酒下肚。实际上,刘祥有一种压抑感,不说别的,单看二人那穿戴就有天壤之别。他一身蓝色工作服,软底布鞋,头发乱蓬蓬的,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李刚西装革履,皮鞋擦得铮光瓦亮,一看就是官场上行走的帅男。
李刚喝得酒多话也多了,说了他这几年在官场上的顺风顺水,说得口角拉着一串唾液也顾不上擦去,仿佛说上一天一夜也说不够他在官场上的得意,这让刘祥感受到了他的每句话都是发出将来他一定飞黄腾达的信号。
“伙计啊,不是我说你,当初不要辞职,说不定现在也弄个乡长镇长当当,我还真想不通好好的工作说不干就不干了,跑外面就弄这些废铜烂铁?”李刚指着院子里堆砌的铁器说。
“想不通就不想,我都不想了,你想那些干么,都是过去的事了!”
刘祥这几句话说得很勉强,好像从脚底下发出的声音。
自卑是没有用的,只有好好把握当下,搞出个发明说不定就真成了“家”了。到时候机器卖出去把钱赚在手里,儿子老婆跟着吃香喝辣的,小日子照样过得神仙也挡不住。
可惜美好的计划没有跟着心愿去实现,更多的是失望。
一天,儿子哭哭啼啼地回家,浑身上下就像个土耗子。“儿子,谁打你了,妈妈找他家大人算账去!”妈妈一句话让刘柱委屈得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是李天龙,他天天打我,还抢我的东西。”
“妈妈给你出气,不哭,儿子!”刘柱妈妈翻着儿子的书包,那样子是检查儿子书包缺了什么,发现她给儿子买的小火车丢了,当即拉着儿子要到李刚家。
一旁干活的刘祥接过话:“看把你还火蹦蹦的,都是些孩子,至于大人出面伤了和气?孩子在一起不就是打打闹闹,你以后别在孩子面前说这些没用的话,给孩子灌输那些不学好的东西!”
“我是心疼我儿子挨打,你看孩子哭得多伤心,你不心疼我还心疼哩!”
“当妈的谁不心疼儿子,可都是些孩子,能打得疼到哪里去?”
“那让我儿子天天去打他家孩子,看人家让不让?”
她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眼睛湿润了。刘柱不哭了,他幼小的心灵感觉妈妈是他的保护伞,受了委屈在妈妈怀抱里才能找到安全感。
刘祥听到妻子的话,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有些话他不知怎么说,说深了不是,浅了也不是。
在儿子做错事的时候,他还是耐心教育,儿子根本不听,他忍不住就动手打几下,惹得妻子和他大动干戈。一个教育一个庇护,这能管用嘛,不但不管用,而且在孩子对他这个做父亲的有了逆反心理。
在儿子教育问题上,他觉得自己欠妥,更觉得自己做父亲不合格。自己也恨自己为啥这般没有底气,任由妻子宠惯儿子,饿了做好吃的,渴了端起热水,要钱大把大把花,做了错事说都不让说。他知道这样下去不是爱儿子,而是往儿子不轨路上推,但他毫无办法。
二
就这样,儿子做错事他要管教,妻子就翻脸,为了不惹妻子生气,他就睁一眼闭一眼。有一次儿子惹祸了,学校打来电话让他们夫妻去一趟。到了学校办公室,办公室气氛特别紧张,李刚也在,李刚看到他们夫妻去了背过了脸,冷冰冰地给了一个背。儿子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夫妻,那样子是在寻求保护,他紧紧拉住妻子的手不让她在教师面前做出护犊子的举动。
“啪”一声,老师将一把锋利的锥子甩在桌子上,“真没见过你们这样的家长,上学居然给孩子带凶器!有你们这样做家长的?”
“这是怎么回事?”他一眼看见那把锥子就是自己修理机器用来锥凹度的,儿子上学带上用来和同学打架了,他气得举起千斤重的手对着儿子要打下去,妻子赶忙抱住祈求:“老公,不要打儿子,他还是个孩子,我们回去慢慢教育!”
“老伙计,不要演戏了,你儿子带凶器上学明明是你们大人早有预谋的,要不然一个孩子的心能有那么歹毒?”李刚挑起轻视的目光指着他说。
“老李,你误会我了,我的人品你还不知道,老李!”刘祥几乎是哀求的口气。
“你说啥我都不相信了,我儿子腿上豌豆大的窟窿我能不心疼?还捡好听的说。要不是看在我们多年的情分上我能放过你?”
“老李,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是我的错!”刘祥不住赔不是。
“得了吧,不用装模作样了,我也不追究你儿子的过错了,要是换了别人我能这么大度?不说了!”李刚说完,拍了拍刘祥的肩膀几下,这个动作显示了对朋友的宽宏大量。
回到家里,刘祥才明白是妻子“护犊子”给儿子带了凶器扎了李刚儿子李天龙,妻子的理由很充分:“我儿子天天回来哭哭啼啼的我心疼,李家的孩子每天都打咱儿子,没有一天放过的。属孺牛的,顶败了天天顶,搬他一下‘角角’,看他以后还敢打我儿子?”
妻子说得很得意,让刘祥哭笑不得。妻子的目的无非就是“护犊子”,想不到这样的“护犊子”就是等于毁了孩子。他在妻子面前没少费口舌,尽管他说的蛮有道理,可妻子却听不进,根本不当一回事。
出了这样的事,这所学校开除了刘柱,刘祥就到处给儿子找学校,哪知儿子的名誉找学校受到了影响,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敢要这种打架不要命的学生,刘祥决定到乡下亲戚家寄养儿子读书。
总算儿子有了读书的地方,他的心里宽慰了许些。
安排孩子到乡下上学后,他又去李家看了李天龙,说了好多好话,李刚的老婆还是当面指责了他一番,他只有陪着笑脸接受人家的责骂。也难怪,人家孩子好端端的大腿开了一个血洞,能不心疼嘛!让人家责骂一番,他反而感到减轻了心头的愧疚感。
李刚的老婆也是一个护犊子的主,一直憋着一口气,每每看见儿子大腿上好下的伤疤,就觉得全世界孩子都欺负他家孩子,调教儿子打架要手狠。李刚说也不能这样惯着孩子,孩子们打打闹闹没啥大不了,吃点夸也亏不到哪来去,老婆才不听他的,“就你当老好人,人家把你儿子捅了一锥子,你不讹诈罢了,还自己掏医药费,有你这种傻瓜?”
“我也没吃亏啊,不就是几个钱嘛!我和刘祥是朋友,看他现在的处境我不跟他较真,我已经赢了他!”
“啥话啊,我听不明白?”老婆听糊涂了。
李刚笑着补充道:“他儿子到乡下那样落后的环境读书能成了气候?刘祥和我当初平起平坐,他现在什么处境?一辈子都没有翻身的机会,我在官场上可是飞黄腾达的!”李刚说得眉飞色舞,“他那天来咱家道歉的模样,我心里想起来就有意思!”
“人家一说好话你就啥都放下了,我们儿子受疼痛外,钱也贴上了,还有啥意思?”
“他从一个公务员的身份沦为篱笆夫,早知道他混到这一步,也许,我们当初就不该做朋友!”
老婆听了李刚的话心里亮堂了许多,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从此不再提起和刘家儿子的事。
刘祥一直捣鼓他的铁器,没赚钱,倒贴了不少。他组装了几台机器:旋耕机、收割机,却得不到国家认证,只有推荐给附近的村民使用。
春风降临人间的时候,他看到自己发明的机器在田野中发挥出了作用,心里就像吃了糖,甜丝丝的。感觉满目都是万树琼花、草长莺飞。
正当他沉浸在发明成功的喜悦中,儿子气喘吁吁跑在他面前说:“爸,我不念书了!”
“为啥?”
“没理由,就是不想念了!”
“缺你钱花了,还是咋地了,好好的不念了?”他看着十六岁的儿子,个头已经超过了他的个头。
“爸爸,别问那么多,不念就是不念了!”儿子的话很倔强。
“儿子,爸爸就你一个儿子,爸爸整天捣鼓那些废铜烂铁就是为了你将来过上好日子,过上好日子必须好好念书,念书就是你将来走上社会能够过上好日子的唯一的踏石,儿子,听爸爸的话回学校去!”
“爸爸,你为啥没有过上好日子,为啥?”
儿子的赌气话特别刺心,刘祥再无话可说了。
刘柱放弃了读书,成了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
李刚的儿子因为和同学打架用铅笔戳瞎了人家孩子一只眼,也被学校开除了。可李刚有头面的把儿子安排到别的学校就读,没多久就露出了他不服学校管教的本性,今天打架,明天逃学,到社会上拉帮结派,如此劣迹斑斑,再没有学校敢接纳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个从小打打闹闹的刘柱和李天龙成了梁山式的好朋友。
一天,刘柱无意中参加了一场群殴,他也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反正听李天龙的指挥。他们一群把对方打到逃跑为止,可有一个男生被他们打晕了,满脸都是血,他看见血就腿软,倒在那个男生身旁,其他人听到警笛声都撒腿四处逃跑,他被警方抓获了。
儿子因打架被抓,刘祥夫妻可急坏了。后来得知群殴头目是李家的公子李天龙,儿子讲“义气”在看守所一人揽下责任。刘祥夫妻特别窝心,决定去找李刚走走关系,因为群殴是他儿子挑起来的,凭啥让自己的儿子独个蹲大狱。他踏进李家豪华住宅门的时候感到自己多么的寒酸,想一想当初和人家平起平坐,现在自己住的还是四十平米的小房子,真是天壤之别。尽管心里不是个滋味,但脸上不得不装出了笑容。
“老伙计,来了?”
李刚伸出手,最初的一瞬间好想要在刘祥肩膀上来一拳,可临时改变了主意,只是伸出手跟刘祥轻描淡写地握了握手,招呼刘祥坐下。
“老李,来的不是时候,给你添麻烦了!”
刘祥明白自己的身份和李刚有了悬殊,李刚以前那个亲昵的动作也省略了,他坐在客厅沙发上心里忐忑不安的。
李刚夫妻相互交替了眼神,对刘祥的到来猜出了八九。二人很热情,上茶,上水果,上好烟,还亲自给刘祥点上。
刘祥为李刚夫妻的热情款待很是感动,来时想好的话不知道怎么说起,虽然找李刚的目的很清楚,但面对李刚夫妻的热情,他顿时乱了方寸,站起身在地上走来走去的。
“老伙计,有啥尽管说,我们之间你就甭客气了,谁跟谁啊!”
“那是,那是……”
刘祥尽量平静自己的心情,不让李刚看出自己心中的卑微,更不能让李刚看出是有求于他,可自己感觉总是没底气。
“老刘啊,我多么怀念我们过去在一起的日子啊,那时候我们穷也乐、苦也乐,现在反倒啥都有了就是乐不起来,看来我们真老了啊!”
李刚说的话是那么的温和,那么的友好,这让刘祥不觉得二人有什么身份之差。相反,比之以前的见面更亲密了。
“老李,我儿子的事你也听说了,我……”
刘祥终于说明了自己来的目的。
“当然,我也很着急,你儿子就是我儿子,你儿子的事就是我儿子的事!”
小说以小见大,可谓以“一斑见全豹”,从小众侧面反映到当代社会现实背景上。
但小说发展未必“有钱能使鬼推磨”,刘祥的儿子最终金钱挽不回犯下的罪过,走上断头台。在此不得不佩服《星星的眼睛》,构思精巧,主题挖拙开拓非凡能力!
真诚祝愿作者云瑞飞舞小说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