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犀
同事的女儿在外地读书。有一次,学校开展活动,把照片发给了家长。活动的场面非常之大,成千上百的学生聚在一起,照片上的每个人都像一只小蚂蚁。同事拿着照片,寻找自己的女儿,凭着自己的感觉,锁定了一个小小的额头,认定就是她。在其他镜头稍近的照片中,正好有一张和这张角度相同,相同的位置,恰好有一张露出了女儿的半张脸。我们惊讶于同事的第一直觉,她不无自豪地说:“我和女儿这叫心有灵犀!”
笑过以后,心情却有一些凝重,在一群同样的校服,同样的发饰中间能够寻找自己的亲人,的确是心有灵犀,但这种灵犀前面经历了多少次对孩子的深情注视,对儿女的真情抚摸,对每一个细节的深深记忆,对举止神态的日思夜想。这种灵犀其实并不奇怪,过去,经常听这位同事谈起自己女儿在一起时的每一个瞬间,目光中闪烁的是悠悠的思念,仿佛女儿就在眼前。这种日思夜想,经历了多少次夜不能寐,辗转反侧,这种心中的挂念,有甜,有酸,有痛。
想起姐姐初嫁时,每逢节假日都要回家,渐渐的,遥远的大路上传来摩托车的引擎声,母亲能准确听出哪一个是姐姐来了。想起曾经的电视游戏,让孩子蒙上眼睛去摸自己妈妈的手,孩子们笑话百出,但让妈妈去找孩子,却总是毫无差错。这些,也都是源于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如果说,动物能够通过嗅觉找出自己的同类,只是一种本能,但亲人之间的这种直觉,这种亲人之爱,就是在这种不断的细细品味,融合了多少惦念,辨别,在细细关注中融进了我们的直觉,在种种相似中辨别比较,才能体会出自己亲人细微的差别,这种直觉,就是对亲人一颦一笑的深深印记,这种印记,即使远隔千里,仍然心有灵犀。
这种心有灵犀,始终温暖着亲人之间的血液。这种心有灵犀,不是偶然发现,而是持久的爱。这种心有灵犀,始终牵动着父母之爱的敏感神经,这种心有灵犀,始终为亲人牵肠挂肚,维系着亲人的绵绵思念,凝聚着一家人不断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