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征文】模范村
“怪病”袭来,谣言四起,全民关注。
2009年3月,在当地农村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的“怪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怪病”发高烧、头疼、呕吐、四肢口腔起水泡,发病急、快、凶,患病的多是5岁以下小孩子,重点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农村,农村患病的孩子占了九成多,让人心生恐惧,揪心伤神。
紧张不安的情绪荒草般在乡村扩散漫延,蒙在人们心头上的阴影挥之不去。
因“怪病”死亡的孩子每天都有增加,谣言野火般迅速蔓延……
“唉!都是可怜的小孩子呀。”
“西村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得‘怪病’没三天,说没就没了,你说疼人不?”
“咱乡里都已经死了20多个小孩啦!”
快言快语的二婶叹口气,接过话茬:“听说医院都住不下了,连走廊里都挤满了得‘怪病’的小孩,你说俺孙女天天关在屋里也不是办法呀,咋整?”
“熊娘们,嗒嗒啥?还嫌不够乱?再瞎胡咧咧传谣言,看我敢不敢扇你的脸!”村主任倒背着手走过来,气的脸都变了形,吐着唾沫跺着脚。
“不是我一个,大家都在说,是真是假谁知道?还老大伯哥呢?给你扇,给你扇!”
“别再管不住你这张破嘴四处瞎咧咧,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啥‘怪病’?医生说了是手足口病,老老实实听喇叭去。”
此时,乡里绑着大喇叭的宣传防疫车行走在街头巷尾,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吆喝着:“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村民们不要造谣、信谣,传谣。预防千万要认真,必须大家都操心。褥被衣物要勤晒,街道碎柴垃圾清除净,院内消毒别马虎,茅坑里撒上石灰消毒快……”
乡里宣传防疫的车刚刚离开村,村委会的广播又开始轮番播报:“各家各户注意啦!家里有七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注意啦,连续三天时间里,中午11:20和晚上7:40,都要好好在家呆着,注意收听收看防治‘怪病’……啊,是手足口病防治专家访谈节目,谁家听不好、记不牢、防不好,到时吃亏的可是自己家的孩子啊!重要的事重复三遍,我再讲第二遍……”
“消毒水够不够用?”村主任参加乡里的调度会回来,和村头正消毒的二黑打着招呼。
“啊,是主任开会回来啦,咱村消毒水足着那!镇政府刚给配置的生石灰、优乳、84消毒液、弥雾机,已经免费发放给各户村民了,已经安排让他们每天必须按时进行全面消毒、灭菌。”二黑答道。
这二黑和村里几个年轻人每天主要负责早晚在村子的角角落落各喷洒一遍消毒水,还要对得病的娃娃家用石灰水消毒,村主任心里明白这是个不轻松的活。
走进村卫生室,村主任关切问村医:“体温测量啥情况?体温计都发到户了吗?”
村医回答:“在要求对各儿童户配备体温计的基础上,我每天都指导儿童家长一天两次对孩子进行晨检、午检,并随时作好了详细记录,一旦发现有发烧等症状的孩子,我会立即报告并迅速送医院救治。出院患儿及其家庭,我每户都发放了一张明白纸,并由我负责监督,消毒隔离一周时间,放心吧,出不了差错。”
这时,妇联主任跑过来向村主任汇报,说:“督查组刚才来过了,分别到了有7岁以下孩子的村民家里进行督促检查,还不停地夸咱村消毒及时,隔离严格,宣传到位呢?嘿嘿。”
“好,一定要严防死守,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是啊,都是自己村里的娃,能不上心动真吗?”
“那好,咱立马就召集开个会,安排清除‘四堆’(柴堆、土堆、垃圾堆、粪堆)问题,要彻底消除脏、乱、差。同时,一定要控制好7岁以下的儿童外出和看护幼儿的家长带着孩子串门,以防相互感染。”
“好,我这就去下通知。”村妇联主任撂下话,一路小跑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迅速拧开大喇叭的扩音器……
当天村委会召开的一刻钟不到的短会一结束,村里轰轰烈烈的清除“四堆”活动有效展开了。按照划片分工,全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出动参加大清除活动。一时间,人声鼎沸,热火朝天。村里的污水池、垃圾坑边,村民家中的厕所、猪圈、羊圈里,都喷洒上了消毒液和石灰粉,要求主街道、背街小巷、角角落落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不能留下一处死角。
“哎呀,不好了!俺孙女头疼、发高烧,这是得上‘怪病’了。”
指挥干活的村主任先一愣,说:“一听就知道是孩他二婶的咋咋呼呼喊叫声,大家别紧张,你们继续干,我得赶快叫村医。”
经村医认真仔细诊断,最后排除了手足口病疫情,二婶的外孙女只是患了普通感冒,虚惊一场。从那天起,村医决定为村里的孩子每天一次的体温测量增加为每天两次,以防万一,避免出现纰漏。
由于村里干群一条心,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强大合力,“堵、防、查、管、促”多措并举,切断了病源传播途径,直到全市手足口病防治取得重大胜利,这个村没发生一例手足口病疫情。
当年12月8日,市里隆重召开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市长几次点名表扬了这个受省重点表彰的模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