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痴情文博研究的学者王立斌

  痴情文博研究的学者王立斌


作者:九狮居士 童生,57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61发表时间:2017-06-26 22:35:17


   在江西铅山县政协一份“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材料中,有一段介绍铅山博物馆原馆长王立斌的文字:“王立斌是一位老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特别是对中国书院文化研究颇有造诣。”已经68岁的王立斌现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江西“书院研究会副会长”。入选“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他撰写了多部关于书院文化专著,主持《新修鹅湖书院志》荣获上饶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优秀课题嘉奖。应邀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种学术文化研讨会!2013年11月王立斌编著的《鹅湖书院》一书已由湖南大学收编在《中国书院文化丛书》出版发行,此外还有文章收入多部专著。由于王立斌在文博事业上的执着,研究成果颇丰,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
   王立斌还接受了北京大学聘请,连续三年在北大举办“鹅湖儒学”讲习班,受到许多学者高度评价。国家教育部督学、书院文化研究会会长胡青先生在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论坛上评价说:“著名书院研究专家王立斌在北京大学生书院论坛上的报告得到了北京大学耕读社同学的高度肯定。”“王立斌的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他是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传承者、守护者、创造者。”
   王立斌先生退休前在河口镇新滩乡政府、城建局、文化馆、博物馆、鹅湖书院管委会工作。由于他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进入文化部门工作后使他的学习专业得到充分发挥,如鱼得水,淋漓尽致。加之铅山县历史文化丰富厚重,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他先后主持参与了发掘清理铅山多处遗址,有曹家墩商周文化遗址、铅山盏窑、华家窑、苋观蓬窑、五里峰窑、江村窑等。主持了3座宋墓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从1982年初起陆续就有研究成果在考古历史专业类报刊杂志上刊出。例如:1982年2期《江西历史文物》发《鹅湖书院》,1983年《考古》2期发《江西铅山曹家墩商周遗址考》,1984年11期《考古》发《江西铅山莲花山宋墓》,1986年4期《文物》发《江西铅山发现东汉神兽镜》,1997年3期《南方文物》发《江西铅山盏窑略考》,1999年9期《福建文博》发《漳州平和窑与铅山五里峰青花瓷窑》,2004年2期《农业考古》发《论明清河口经济发展茶叶畅销世界的历史考察》,2008年3期《南方文物》发《江西铅山连史纸调查报告》等考古论文,23篇。在《争鸣》《鹃花》《文史大观》《江西社科院学刊》《北仑文博》等30多种文艺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个人文集论文44篇之多;在台湾的《江西文献》刊物上发表文章27篇。许多考古论证的文章都是首次涉及和深入研究的文博佳作,同时研究论证的范围广泛,题材多样。有铅山的历史名人:辛弃疾、费宏、蒋士铨、笪继良、陈伯康。有铅山历史名镇的成因发展,如河口、永平、石塘、陈坊的历史风貌考证。还有铅山的《鹅湖书院》《稼轩书院》《含珠书院》以及连史纸、河红茶的历史发展轨迹。是铅山县应该存史的文献。30多年来王立斌还出版发行了五部专著:《觅古探幽》《鹅湖书院》、辛稼轩铅山瓢泉词选》《铅山县文物志》《紫阳遗墨》。
   由于王立斌的执着勤奋,几十年来不但研究撰写了大量文博研究论证文章在全省、全国权威性杂志刊物上发表,而且许多文章获得了大奖。例如:《江西铅山华家窑略考》获江西省98年度民俗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古币》获建国五十周年“华夏怀”文学大赛二等奖;《漳州平和窑与铅山五里峰青花瓷窑》获1999年度中国古陶瓷研究论文重点成果奖;《论县市级博物馆发展方向》获2000年度江西省文化厅优秀论文奖;《蒋士铨辞官后十年书院教育及其创作》获2003年中国西安秦俑杯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河口明清经济发展之一茶叶畅销世界的历史考察》获2004年度中国现代探索论文库书一等奖;《铅山连史纸制作技艺考》获2007年南方文物杂志优秀论文奖;《鹅湖书院办学模式及影响》获2009年度江西教育学院报优秀论文奖。2013年上饶市委、市政府发文表彰王立斌《新修鹅湖书院志》获上饶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优秀课题奖。丰硕的研究成果理所当然的为王立斌先生带来了荣誉,现在是: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国学院大学专家委员会特聘研究员;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特聘研究员;上饶市鹅湖书院风景区管委会研究员;上饶师院朱子学会兼职研究员;武夷山学院特聘研究员等
   王立斌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为河口、永平、石塘参与上报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策划准备工作,最终为上述三镇实现批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称号作出了贡献。退居二线后,王立斌先生仍然为自己喜爱的文博事业参与研讨、论证、策划、讲课等工作。2011年至2013年先后三次参与“中国书院论坛”、2011年12月参与央视十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茶叶之路”创意的策划;北京大学2011年“大学生书院文化论坛”的聘请讲课,讲授“朱子理学与书院文化”等课题内容。教育部督学、书院研究会会长胡青先生对此评价说:“著名书院研究专家王立斌在北京大学“学生书院论坛”上的报告,观点是有代表性的,是在用生命实践文化精神,也是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传承者,守护者,创新者。得到了北大“耕读社”同学的高度肯定。”
   30多年来,王立斌先生背着一个相机走遍了铅山的山山水水。铅山丰富的历史遗存,厚重的历史文化也留存在王立斌先生的胶卷中。数千张的照片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一方面我为铅山如此之多的古代建筑的宏伟精美感到十分惊叹,另一面也为已经消失仅存照片的古民居、宗祠、牌坊感到可惜与无奈。不久前他为西冷印社出版《铅山古建揽胜》提供了大部分照片供选择。我在王立斌先生处找出的百余张古建照片将翻拍发在网络上,供喜爱铅山历史文化的人士欣赏收藏。
   王立斌先生在国内文博考古界的勤奋与认真是出了名的,获得一些知名专家的肯定与赞许。例如,文博研究员文先国先生(文天祥之后代)在2001年7月22日《中国文物》报上撰文“一册清新的图卷——读《觅古探幽》有感”。2005年2月23日《中国文物》报的文博人物专访栏目中以“用诚挚与灵魂谱写铅山文物的辉煌——记江西铅山博物馆馆长王立斌”署名文章,赞扬王立斌为铅山文博事业所作的贡献。江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明史研究专家曹国庆更是高度评价了王立斌的工作:“江西有个鹅湖书院,鹅湖书院有个王立斌。”将王立斌先生与鹅湖书院在全国文博中的地位相提并论,可见省文化部门领导对王立斌先生的赏识。
   走近王立斌就走近了铅山厚重的历史。就象历史一样,王立斌就如同一块落在灰土中的璞玉,没有让更多走来走去的铅山人多看上一眼。“文博事业是我一生的喜好,所以执着。我站在这个位置上,就一定得对得起铅山这块历史文化氛围如此浓烈的土地。其他都无所谓。”王立斌这样说。是啊,只要付出了真情,付出了努力,已经结了硕果!又何必须要有人多看一眼呢?

共 27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标题用“痴情”二字,讲述王立斌先生对文博的爱。文章从两个方面行文,一是叙述王先生的研究成果,正面表现了他的文博研究的巨大贡献;一是引述业界对他的平价,间接写出了他的巨大影响力。文章没有具体讲述王先生的研究细节,但是,从正面和侧面的成就展示中,我们完全能猜到王先生废寝忘食的样子,完全能感受到王先生的精神。【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6-26 22:38:13
  正是因为这样痴情的专家,我们的历史才成了一条永远不会断的线;正是因为这样痴情的专家,我们国家的发展才会这么快。是的,我们的国家需要很多这样痴情的专家。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