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渔舟】探访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山神庙(随笔)

编辑推荐 【渔舟】探访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山神庙(随笔)


作者:曹宗国 布衣,37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9发表时间:2017-06-27 10:31:50


   今年清明时节,我曾去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特地探访了黄陵庙。黄陵庙是很悠久的名胜古迹,但是它到底是一座什么庙,人们并没有完全说清楚。一般都说它是祭祀大禹治水的神庙,其实探根溯源,它是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山神庙。
   山神庙,原本是古人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的一种祭祀场所。《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在中国,有关山神的传说源远流长,虞舜时即有“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祭制。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就已记载了有关山神的种种传说。《太平广记》里也收录了大禹囚禁商章氏、兜庐氏等山神的故事。《五藏山经》里还对诸山神的状貌作了详尽的描述。后来一些民间传说和书籍中也提到不少地方有山神庙,比如人们熟悉的《水浒传》中林冲风雪山神庙,但历史悠久而且保留至今的,我认为唯有三峡库区的这座黄陵庙。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是因为古人看到黄牛岩上有貌似黄牛的图像而祭祀的。《续修东湖县志》明确记载:“神像影现,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因而兴复大禹神庙,数千载如新。”此庙实为始建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山神庙,附会为神牛助大禹治水的传说。庙中尚存一块诸葛亮为重建黄牛庙而撰刻的《黄牛庙记》碑文云:“……古传所载,黄牛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曰黄牛庙。”
   黄牛庙历来受到人们的祭祀,而且多次修复扩建。宋代欧阳修和陆游都在诗文中都有亲历见证,明清时期特别是现代更是有过多次大规模的修复扩建。但是在历次修建中,人们只注重了纪念大禹和诸葛亮,建有禹王殿和武侯祠,忽略了关于“神牛”传说的初衷,掩盖了它作为山神庙的文化源头。
   现存的黄陵庙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古建筑,具有几千年历史,这里不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有关长江三峡特大洪水水位等重要的水文遗迹和实物资料,还保存着大量的文物遗存。它在修建大坝后没有被淹没,原地保留下来,这样的名胜古迹在库区旅游景点中是弥足珍贵的,而探索和恢复它古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驱车进入三峡坝区里的三斗坪镇,看到现在整个景区的外观比过去更加引人入胜了。黄陵庙背后的黄牛岩巍峨显赫、那岩石绝壁上的神牛图像已经难以辨认,但依然让人敬畏。而峡谷江岸的整个三斗坪镇已经修建成白壁黛瓦的仿古模样,黄陵庙山门也修葺一新,熠熠生辉。可见这几年有关部门确实加大了投入,在景区建设和景点文物维修上下了很大功夫,显得卓有成效。于是我和家人怀着兴奋的心情买票进入黄陵庙,一进门就说:我想看看你们这里最有价值的文物!一位负责解说的小姐很凑趣地应声道:好,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然而看的过程却让我有些失望。我们首先参观了禹王殿,看了看那些明代建筑留存的楠木柱特别是两根保留水文标记的原物,后来也边走边看了一面山墙上嵌有老建筑用过的灰砖,碑廊里有好多石碑;但让我参观的重点,却是两株千年铁树、一头千年(实际300年)神龟。特别是观看神龟很蹊跷,摸了龟背拈了铜钱之后,还莫名其妙地让我进里面屋里,一位非僧非道的人问了我的年龄,讲了一些似乎有关运程的话。然后他就拿出一个册子要我签名。我填写了姓名籍贯,没想到那人又指着上栏别人写有的数字说:你就写3.99吧。我感到很意外,但这时也不好拒绝,只好写了1.99,付了200元现金。
   要说,整个过程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我是散客,不是团队,人家也不知道我是个文史爱好者,导游解说又是免费的,随便一点也情有可原。就是摸神龟算命捐钱,也可以说是我自愿的。我之所以感到失望,主要是感觉作为文物价值很高的名胜古迹,没有充分发挥“正本”的优势,反而舍本求末,有些可惜。
   那么,“正本”是什么呢,就是庙里的那些文物古迹。其实,黄陵庙的“正本”是很雄厚、潜力很大的。比如关于黄陵庙的来龙去脉,涉及到黄牛岩上的神牛图案和大禹治水的传说,以及历朝历代的废兴沿革等等,应该有所说明。主体建筑禹王殿,是明代建筑的木架结构,梁枋柱础檐匾上的明清题刻,还有那两根保留有1870年历史水文记录的楠木柱,文物价值都很高,不仅要着重向游客详细解说,还可以印制图文彩册出售。碑廊里那些碑刻,特别是刻有诸葛亮《黄牛庙记》的那尊,还有刻有郦道远、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王士祯、李拔、张向陶等古代名家诗文和洪水水位记录的,也都很珍贵,可以适当修复,便于观瞻,还可以拓印出售,但现在上面都蒙着泥土。还有当年欧阳修游黄陵庙的诗《黄牛峡祠》,苏轼撰写的关于欧阳修游黄陵庙文章,陆游《入蜀记》里关于黄陵庙的记录,以及历代文献方志中大量有关黄陵庙的记载,都可以集纳成册出售。
   除了利用好现有文物之外,还可以注意开发新的文物。黄陵庙自春秋发迹,汉代成庙,唐以后至明清各代都曾多次重建,很可能还可以找到过去的遗物。比如宋代庙前曾有两匹石马,欧阳修看见其中一匹石马缺了一只耳朵,后来陆游也看见过,据说在重建中也曾发现其踪迹,如能发掘出来加以修复,那也将是重要文物。武侯祠虽说是重建的,但那棵传说是诸葛亮手植的铁树和古井还是可以突出展示的。黄陵庙东侧还有夏代文化遗址,出土有二里头文化的器物,即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也可以充实在内展出。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弥补和强调一下此庙作为山神庙的历史源头。黄陵庙纪念大禹治水和长江水文的意义固然很重要,但它在古代历史文化上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我认为,黄陵庙即便附会大禹(诸葛亮),也应是山神庙,而且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山神庙,这样才能显见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共 22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特地探访了长江三峡的黄陵庙,深入了解其来历和性质。原来,黄陵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山神庙。作者搜索了中国历年来对山神庙的记载,说明黄陵庙的历史价值。进入景区后,作者细心地观察黄陵庙每一个文物古迹。作者认为黄陵庙的“正本”是很雄厚、潜力很大的,有些文物可以适当进行修复,便于观瞻,还可以拓印出售,还可以开发新的文物,最重要的是要弥补和强调一下此庙作为山神庙的历史源头。此文可见作者热爱文史,有探索精神,善于思考。这是一篇有意义有价值的游记,值得一读!【编辑:情韵悠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7-06-27 10:34:42
  问好曹老师,佩服你的探索精神,一篇很有见地的文章,欣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