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节决定成败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早就有“小中见大”和“见微知著”之说。意思是指构成事物的某些因素作为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会与事物发展结果产生重要的联系。从而提示和告诫我们:必须重视和认真抓好这些关系着事物变化发展的“细节”。比如,平时的学习中,抓住那些易错之题和易错之处,以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日常工作中,注意那些并不起眼的易误之事和易错之事,从而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道理,认识某些“细节”的重要性,请看以下所举的具体例证吧!
蒋介石躲开了一次丧命之灾。蒋介石最喜欢吃他母亲亲手做的“猪油汤团”,自他母亲病故后,妻子毛福梅做的他也爱吃。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与毛福梅已解除婚约。所以,蒋介石想吃到可口的“猪油汤团”,就比较困难了。只有当他回家一趟,虽已离婚但不离家的毛福梅便会使出最拿手的一关,精心加工蒋介石喜欢吃的“猪油汤团”。每回他吃到毛福梅做的“猪油汤团”,吃的额头冒汗,始终赞不绝口。1939年,正是抗战十分紧张的阶段,蒋介石从重庆途径南昌才潜回奉化。那天,当他出现在丰镐房时,一家人欣喜若狂。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毛福梅能看到蒋介石平安回来,自然是高兴的。此刻,毛福梅这颗久已冷漠的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她回房,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下厨,赶做“猪油汤团”,让蒋介石美餐一顿。蒋介石忙了一气,走进丰镐房餐厅坐定,厨工端上“芋艿烧鸡”、“油焖鲜笋”等他爱吃的小菜。毛福梅含着笑脸,颠着小脚,毕恭毕敬地捧上满满一碗“猪油汤团”,放在他面前。蒋介石吃了一个,说声:“呵,好吃!”吃第二个时,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要回来?汤团纷是何时磨得的?你怎么做得这样快呀?”毛福梅含着笑答道:“我两天前就已听说你要回来,连忙浸下米,磨好粉,等你回来吃的。”听毛福梅这么一说,蒋介石将含在口里的那个汤团吐了出来,说:“我的行程,像你这样的普通妇女两天前都已知道,日本侦探对我的行踪还不了如指掌?”他一丢筷子,朝身边正吃汤团的卫队长命令道:“快,赶紧走!”几人立即离开丰镐房,慌忙钻进汽车,飞也似的直向宁波方向开去。还没开出两里路,一架日本侦察机就往溪口上空飞来。不到几分钟,三架轰炸机尾随而至,在溪口上空盘旋,丢下十多颗炸弹。毛福梅死于震塌的丰镐房围墙下,蒋介石却早已安然无恙。
毛泽东决定去陕北立足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善于利用报纸资料,分析国民党的动向和意图,以便决定红军的战略和策略。红军长征后,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已经确立,但落脚点尚未选定。1935年9月21日,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毛泽东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连忙赶到邮政代办所取走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国民党报纸。毛泽东回到住处,全神贯注地翻阅这些报纸,查找消息。在当时《晋阳日报》上,他看到这样一条消息,阎锡山部队正在进攻陕北根据地刘志丹部:“陕北刘志丹赤匪部已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规红军五万余人,游击队、赤卫队和少先队二十余万人,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的危险性。”《大公报》也报道:“关于农村‘赤化’问题,陕北甚于陕南。”毛泽东见此消息报道,眼前一亮。他兴奋地站起来,一边翻阅报纸,一边把有用的消息勾画出来。正在这时,一张刊载着阎锡山正在进攻陕北刘志丹的消息的《山西日报》也送到毛泽东的手上。毛泽东等人通过对这些消息的分析,不仅了解到刘志丹部在陕北开辟了一块红色根据地,而且得知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也在当地。毛泽东认为,陕北地域辽阔,又是穷乡僻壤,还有几万红军,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的好地方。22日上午,毛泽东在驻地召开中央负责人会议。会议经过讨论,中央正式决定到陕北去,从而为以后中国革命顺利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彪凭细心夺取重要战果。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打响后,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每天深夜都要进行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个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上来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司令员林彪对战报要求很细:缴获的枪支要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和还能使用的汽车要分出大小类别。每份战报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枯燥数据。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人们已经疲惫不堪,指挥所一屋子的人中恐怕只有定下这个规矩的林彪和读电报的参谋会用心留意。我军攻克锦州后,立即挥师北上,与从沈阳出来增援锦州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廖耀湘集团十二余万人在辽西黑山相遇。在大战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无论多忙。林彪都要坚持每晚必做的“功课”。一天深夜,值班参谋正读着一份某师上报的战斗缴获报告,那是该师的下属部队偶然遇到的一次遭遇战,他们歼灭了一部分敌人,缴获了一些胜利品,敌人余部逃走。表面听起来,这份报告与其它报告并无明显差别,林彪听着听着,突然叫了一声“停”。他眼中一下子闪出光芒,接连向周围的人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那儿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他的战场略高?为什么那儿缴获和击毁的汽车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他的战场略高?为什么那儿俘获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一般歼敌略高?”人们还没来得及思索,胸有成竹的林彪已大步走向挂有军事地图的墙壁,用长竿的尖头指向地图中的一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野战指挥所就在这儿!”随后他口授命令,全力追击从胡家窝棚逃走的那股敌人。不久,敌兵团司令廖耀湘果然被俘投降。但廖耀湘对自己精心隐蔽的精悍野战司令部被迅速发现、打掉,感到实在不可思议。是啊!有谁能想到,取得这场战役胜利的一个因素,居然出于胜方前线统帅对战斗缴获的留心和善于抓住细节的能力。
受聘者巧破招聘会考题。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当今的用人单位,为了招收到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实用人才,往往是严把招聘关。那些精明的招聘考官,会挖空心思地设计出五花八门的能体现某些细节的招聘考题。或者在考场入门处倒放一把扫帚、拖布;或者临时组织应聘者卸车、运货;或者当场安排应聘者来点儿才艺表演;或者进行随机分组,听取讨论发言。甚至连招待你的庆贺晚餐,都在考察和验证你的教养。有这样一个真实事例:一位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应聘一家知名大公司。经初选过关后,接着还要参加由公司老板亲自主持的面试。到了面试的那一天,才惊讶地得知,面试的房间设在公司大楼的19层。这么高的楼层,当然要坐电梯上去了。可是,等他气喘吁吁跑到一楼的电梯口时,看到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等电梯,这么多人,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他疑虑了一下,难道要走楼梯吗?他又想了想,走楼梯虽然比较辛苦,但时间确实已经不多了。没办法,他只好走楼梯上去。真没想到,他这个选择却是正确的。因为,电梯的故障和等电梯的那么多的人,都是老板特意安排考验参加面试的应聘者的。老板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可能还有许多人还继续在电梯口苦苦等待,因为这等电梯的人太多了,他们想的又太少了,所以,才没有机会及时上来。你选择了走楼梯,就如同你放弃了人生的电梯,你已经懂得了成功其实是没有捷径的。”以上事例,充分说明:细节决定成败,古今概莫如此。因此,人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养成抓好细节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