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辉煌的铅山五最

编辑推荐 辉煌的铅山五最


作者:九狮居士 童生,57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12发表时间:2017-06-28 15:37:52

信江河中游之南,武夷山主峰之北,有一块地形多样,南高北低,物产富饶,昌明久远的红土地,这就是铅山人的家园。依据有关历史资料和走访健在的老人,编撰“铅山五最”举荐读者。希望人们对此有所了解。如有偏差或错误之处诚盼指正。
   一、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永平大桥。
   1950年4月,为抡修被国民党军队溃逃前夕破坏的上(饶)分(水关)公路,江西省公路局在铅山永平成立了“华东支前公路江西指挥所”。随即开始修建永平大桥。位于永平城西铅山河口的永平大桥于1951年10月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座钢筋凝土大桥。当年铅山县政府和施工部队在桥头举行了热烈隆重的通车典礼。河口小学四十多名师生专程到场打起腰鼓扭起舞以示祝贺。
   永平大桥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结构,全长157.9米,桥高10.10米,六个桥墩,二个桥台,七孔。最小跨径为16.25米,最大跨径23米,最大载重汽一20级(实际上远远超过该限载标准)。由解放军工程兵部队施工。建桥所用钢筋水泥建材从苏联进口。高标号的水泥用铁皮箱装。为保证大桥施工质量,沙、石全部经清水冲洗。卵石经人工敲打成碎石过筛使用,还最早使用振动器捣制混凝土。现在虽然有经永平的过境公路另建大桥。但60多年来,永平大桥仍然在承担起铅山南部山区几个乡镇的人员物资公路运输,在车流量大,超载严重的情况下,至今仍然坚如磐石,已经66年了在大桥任何位置还没有发生自然驳落的水泥块或者裂缝。由此可见当年部队施工管理之严,质量之高。
   二、江西赣东北第一家发电厂——河口电汽股分限公司
   创建于1927年(民国十六年)的商办河口电汽股份有限公司,是赣东地区第一家电力企业,也是江西省最早的三家发电企业之一。其他二家是南昌电厂和九江英炉水电厂。
   历史上的铅山县河口镇是江西省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八省通齑”之誉。当年河口镇工商业十分繁荣,其中以茶叶纸张产业最为发达。兴旺的年份,各类商店作坊曾多达2000余家,其中茶行、纸庄多达百余家,人口曾达10万之众。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商界有识之士于民国初年就着手筹办发电厂。1921年南昌籍商人舒有瑜,相邀几位同乡,集资兴办河口发电厂。然而由于个别股东怕当风险中撤资退股,加之没有懂电汽的内行主持办电事宜等原因,尽管厂房已经建好,还是招来了第一次兴办电业的流产。
   1926年冬(民国十五年)森昌德药店老板丁鸰和浙江兰溪商人叶恪章,再次主持兴办河口发电事业。实行股份制,筹股518股,筹集资金51800元(银圆)。参股的还有章洪楷、叶时著、叶信之,舒有瑜等10余人。电厂取名为“商办河口电汽有限公司”。1972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地址选择在桃花弄口,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
   电厂设备由二部分组成:动力设备是德国产道弛65——75马力卧式煤气机,使用木炭为燃料。发电机是荷兰产45千瓦交流发电机。筹建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设务的搬运和运输。煤气机发电机都是十分笨重的钢铁,一对煤气机飞轮直径达二米多,厚度20公分左右,估计重量在10吨上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设备从上海水运至九江,再径鄱阳湖用小船转运至河口,历经一个多月,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电厂建成后经营渐兴旺,至1939年,用电户已由初期的355户增加到520户,年收入也增至18400多元。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时局不稳,物价涨和拖欠电费等原因,经营走下坡路,艰难维持到解放。建国后,电厂员工响应人民政府号召,克服因难,坚持发电,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服务。1955年参与了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公私合营企业,真至1959年仍在发电送电为社会服务。
   三,河红茶——红茶鼻祖
   历史上的江西铅山县河口古镇有“河口茶市通天下,河邦茶师遍中国”之说。产于此地并命名的“河红茶”是我国最早出口西方的中国茶,很长一段时间风靡欧洲。其“河红茶”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詹罗九教授生前最后一次论证的我国红茶“鼻祖”。其制作技艺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企业家鄢中华已成功在“河红茶”原产地铅山天柱山乡佛寨垦复4000余亩老茶园,新的“河红茶”被评为了“江西名茶”。
   在《世事沧桑话河红》一文中,詹教授(詹罗九,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说“从现有的资料看,闽赣边际的武夷山地域,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由于集散地在河口镇,故名河红茶。河红是中国红茶的鼻祖(我过去说“闽红”是中国红茶的鼻祖。错!)。
   詹教授虽然是在2011年初参加全国茶叶标准化年会时才接触到河红茶。当他品尝了江西天鑫河红茶叶公司的河红茶时,让他为之一振。那淡淡的松烟香味,透亮的紫红色茶汤,都颇具特色,似有小种红茶的韵味。詹教授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编辑的茶书中都没有铅山河红茶的记述,他自己所参编的辞书中也没有。他只在1941年版《茶名汇考》(傅宏镇著)中见有近150字的河红茶的记述。詹教授对此深感遗憾。随后他到铅山实地考察。深入江西国家武夷山保护区的深山老林,考察了天柱山乡佛寨村的老枞古茶园与原垦殖场千亩茶园。参观了天鑫河红茶叶公司,河口古镇的“九弄十三街”等。还查阅了古“铅山县志”及铅山茶纸历史资料,听取了铅山历史研究学者关于铅山茶纸文化的讲述,清楚了明清两代河红茶师遍及全国红茶产区的史实。红茶发源于铅山县武夷山镇桐木关为中心的篁村、西坑、中村、天柱山乡高际岭和福建省武夷山市三港、星村一带。后传到江西的修水县、浮梁县及安徽的东至县、祁门县。先有“河红”,次有“宁红”,再有“浮红(又称祁红)”,是中国三大红茶。虽然武夷茶主产地是福建的崇安(今武夷山市),但制茶师大都来自河口。由此不难看出,福建武夷红茶生产技艺来自铅山河口。同样,正山小种红茶是在河红茶的影响下生产出来的。让詹教授坚定了“河红茶”是中国红茶鼻祖的信念。
   四、河口茶场——江西最早的国营茶场和最早使有机械制茶
   历史上的铅山县河口商业繁荣,与红茶的生产经营兴旺分不开。早在明代,铅山“河红茶”就是我国出口国外最早的著名茶叶品,只是到了近代战争后,“河红茶”才每况逾下,至解放前“河红茶”几近销声匿迹,解放后为重振铅山茶叶产业,于1956年初在县城西辟园建立国营河口茶场,成为我省最早的国营茶场,至1983年初已开辟茶园3700余亩,生产红茶绿茶3000多担。并且重新恢复了对日本,新加坡,美国,香港等地方的茶叶出口。河口茶场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1958年金尔镇场长光荣地出席了在京召开的千人群英会,捧回了周恩来总理亲自颁发的国务院奖状。
   1974年国家有关部门从日本引进六台先进的制造青蒸茶全套设备。在场长的争取下,江西省唯一分到的一台制茶设备分配给河口茶场。先进的制茶设备不但提高了质量,同时也增加了产量。至1980年该套设备生产精制茶叶4000余担获的很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工人们的精心操作维护,这台使用寿命定为五年了制茶设备,后来使用了8年之久。
   五、黄冈山——中国大陆华东六省一市“屋脊”
   绵亘千里的武夷山脉主峰黄冈山,位于铅山南部山区和福建武夷山市(崇安)交界处的铅山境内,海拔高程2157.7米,是中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素有“华东屋脊”之誉。
   黄冈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高山深涧,绿波浩渺。原始森林保护完好,高山草甸苍莽茂盛。山中已发现各类植物2829种,占全省种类的55.4%其中不少是珍稀濒危物种。如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铁杉、伯乐树,黄杨木等21种。列入省级保护动物72种。区内有国内第一条生物走廊带。有脊椎动416种,昆虫1329种,共中黄腹角雉,白鹇,云豹等4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5种省级保护动物。到此来考察的国内外生物专家纷纷赞誉这里是“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昆虫蝴蝶世界,生物物种基因库”。
   国家级“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设立在黄冈山脚下桐木关边。乘汽车经上饶分水关公路在紫溪向右拐弯,经39公里盘山公路即可直达山顶。登山远眺千山万壑尽收眼底,雾海云涛脚下飘涌,似有“会当浚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国家社科院原副院长许涤新有诗赞:“百纫劲松底下涧,绿草如茵盖山巅,黄岗去天有几尺?脚下群峰飘云烟”。

共 33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高质量而又年代久远的永平大桥、江西赣东北第一家发电厂、铅山县的河红茶、河口茶场、铅山南部的黄冈山,组成辉煌的铅山五最。它们在江西有着具有历史意义的代表性,使铅山人引以为荣,是铅山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的象征,代表了铅山的人文风物。全文表述详尽,对于铅山的特质、特产、独特的风蕴有着全面独到的了解与把握,真切地呈现,便于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铅山并走进铅山,欣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6-28 17:19:49
  铅山五最,令人向往,欣赏,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