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啧啧,我那女婿

编辑推荐 啧啧,我那女婿


作者:笑对夕阳 童生,74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33发表时间:2017-06-30 13:56:26

古话有:女婿当半子。坊间俚语也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可见在一个家庭中,女婿所占到的比重,尤其在孩子倍显金贵的“一胎化”年月里,更是如此。
   趁便说段题外话。
   谢天谢地,现在总算结束了悠悠三十多载的“只生一个好”的规定,可以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样的字眼,从课本或者书画上请下来,鲜活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算是让国人摆脱了“独柴难烧,独孩难教”的尴尬,有望在“家庭”前面加上个“大”的形容词了。当然,至于怎么个“大”法,“大”到个什么程度,那就取决于你的经济状况和个人意愿了。
   这自然主要是针对育龄夫妇而言,至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所生之人,差不多已受限于生理条件,纵是有心,恐怕已然无力,十之八九只好继续把“独”角戏唱到底了。除非你是男性,又有着“大款”或者“土豪”之类的名头,并且吃口好,嚼得了“嫩草”。
   鄙人算是沾了勇气加运气的光,收获了两孩。儿子外出工作单住,三月两月的与媳妇带着四岁多的孙女回来一次,被小丫头“爷爷、奶奶”的呼唤着,使唤着,倒也其乐融融。
   女儿是老大,工作生活在身边,一家三口随时在我们的视线内、生活圈子里,加浓了家庭气氛,慰藉了我与老伴的心田,使“空巢老人”这样的字眼,同我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俗话的确在理:一个女婿半个儿。遇到乖的、孝顺的女婿,简直就不亚于亲生儿子。本人就在这上面,再次受到了“运气”的眷顾,遇到的是个令亲朋好友发出“啧啧”之声的女婿。
   女婿是个来自丹寨县的农家子弟。苗族,家有一哥一妹三弟弟,算得上是个典型的“大家庭”。
   那时的农村,孩子众多,生活的艰辛不易,父母的含辛茹苦,是可想而知的,像他那样的八口之家,那就更不用说了。
   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专毕业生,学了四年的化工机械。那时节可没有“扩招”这样的好事,农村的师资力量也是弱于城头学校的。能够考上个中专,其难度大约是不亚于现今考上个“一本”罢。据说,他是他们寨子里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考进省城中专的苗家子弟。他和父母亲的名声自然响亮在他们所居寨子的四面八方,一度成为乡亲教育孩子的教材,小伙伴们效法的榜样。
   农家娃跻身进了省城,知识,眼界得到了开阔和提升。不几年,他的大弟亦步了他的后尘,争夺到了省城一所建筑学校的课桌,又一次在寨子里掀起了响声,给爸爸妈妈脸上增添了光彩。可也让两老肩上本已不轻的生活担子,又增加了份量。
   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为土中刨食,伴之以“鸡屁股银行”取款或者从猪圈里的“哼哼声”中估摸收入等等。尽管兄弟俩学习上与好的同学剽劲,生活上却从不攀比,每年的基本开销仍旧是家里的不轻负担。连带家中的孩子们也帮着出力搭手,作力所能及贡献,为在省城求学的亲人完成学业而添砖加瓦。
   我没有见过这位苗家大哥亲家翁。听说他大了我两三岁,却早在十六年前就谢世了,方才半百多年纪。那时虽说两个省城求学的儿子都相继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到底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对父母的孝敬也就有限。这使得他们提及此处,每每伤感不已。他大弟后来离开原单位后自行打拼,现定居上海。今年春节前一家三口驾车回乡,我与他哥俩去他们的老家玩了一趟。自然在这位亲家翁的坟头前不免思绪悠悠,感叹多多,唯有以三鞠躬聊表一番相见恨晚的憾意和敬意。这位为儿女奉献巨多的坚强汉子,倘使地下有知,对现今儿孙满堂的盛况,当欣慰了。
   我那身着苗家服装的亲家母,虽已七旬开外,身子骨到还差强人意。对我这位远道而来的汉家亲家,热忱、亲切、令人心暖。对她的话语虽说不完全懂,但情感之真挚却是溢于言表的。在她的安排和相帮下,她的打工归家的儿子、媳妇、女儿们,对我这个“汉族大叔”亦是热情异常满招待,末了还包送了农家礼物。
   在女婿等的陪同下,走在这苗家乡土的青山绿水间,感受着苗胞的友好氛围,住宿在冬暖据说是夏凉的木质楼房里,很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感,。似乎心灵也净化了许多。
   前年入冬,生了场不算太轻的病,竞在医院躺了半个多月。儿子闻讯,自然是来看视了一番的。到底相隔遥遥,且端的又是私企老板的饭碗,小住一晚便匆匆离去了。
   幸有身边的女儿女婿连带外孙女伺候于床前,给老伴助力不少。沉重的前三天,女婿在医院伴宿。只要半夜有什么响动,他即刻惊起,问是否不适或要喝水或者方便什么的。想到他白天工作辛劳,便尽量忍着,不得不翻身起卧时,也尽量不弄出响声,待到天亮了再说。他早早起来,将我的一应事宜弄妥帖之后,方才去上班
   女婿供职的是水晶集团公司下辖的水泥生产企业,任的机械技术员。虽说不属于一线倒班工人,而且现在的条件大有改观,粉尘噪声等方面轻了许多。到底工作性质、所产之物决定,较之好些企业,环境还是没有完全摆脱“恶劣”二字的。检修设备之时,纵是“技术员”,亦是免不了要在尘灰附着的地方钻进钻出、攀上爬下的。
   一次正遇了这种时候有事去厂里找他。到了我面前,打招呼喊了我,方才认出了他。可谓是全副劳保“武装”,一身灰不溜秋,无有了平时的形象。
   记得我省早年间曾经在求职者中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男不进贵钢,女不进棉纺,哈儿(傻子)才进水泥厂”。
   确实,钢铁厂基本上是苦男不苦女,奋战在高温高热前的一定是男性工人,女职工大都从事的不外是化验、检测、统计之类的。棉纺厂腰酸腿麻手起皱的,自然是来来回回走动着的挡车、缫丝女工,男儿则大多从事的是“吊儿郎当数电工”之类的辅助工种。只有水泥厂的大粉尘、高噪音对男女工人是一视同仁,所以入此环境的,没有性别区分,一律被“聪明人”讥笑为“哈儿”。
   记得曾听一位好友的父亲——老人家当年在一家水泥厂的烧成车间工作——笑谈他的领导曾经引用过“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一篇日记勉励过他和工友:
   “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查看过,这是雷锋于1960年8月20日写的一则日记
   于是,老人家便不挪窝地一直干到了退休。约在十多年前过世了,到底主要还是因为“职业病”。齁痨气喘的,登上一个坡度不算太大的路段,亦要脸青面黑的休息好一阵子。
   女婿看来倒不一定在这一行道干至退休罢,虽说他现在还被挽留着,续了聘任期。并且干得也让老板挺在乎他的,时不时招呼他搓上一顿或适时递他一个红包之类的。
   也是,小子平时工作全天候的,只要需要,正值工休还是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忙起来不乏几天与家人不照面的情况。与工友间也还相得,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乔迁升学之类的,都会站拢。入了党,提了副主任,去年还评上了个厂级劳动模范呢。你说,这样的人,老板不喜欢么?哦,忘了,公司前不久将水泥厂承包给一家私人老板了。这前后,女婿同他的若干工友紧跟国企发展形势,被“自愿”买断了工龄,由老板选择留用着。
   一纸变相的“卖身契”,十数万元,算是彻底了结了与国企二十多年的依存关系,从此互不往来。
   要他趁此干脆换个环境,他表示干习惯了,下步再说,只好由他了。老伴便叮嘱他不要嫌麻烦,一定要做好防护程序。
   用了多年的一个笔记本电脑,充不进电了,换了电池,不久,又“死火”了,只好边充电边使用,倒也不妨事,虽说失去了不择场地环境的自由。只是须不时防止充电器滑脱。有次还是不小心拉脱了,事先又没有及时点击“保存”,致使打了两页纸的内容不见了,只好重新再来。有次更气人的是,失灵不好用了,送去修理,被告知程序乱了,要重新组装。致使一篇图方便复制在“桌面”上的6000多字文稿又告“失踪”了。懊恼中自然又是重起炉灶。
   女婿见状,便要我重新换一台。表示他出钱。
   我辈“老古董”总有着“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传统情结,便总是支支吾吾没有痛快表示,仍旧“小车不倒只管推”的使用着这“老伙计”。
   一天,女婿竟兴冲冲的将“新伙计”送到了我面前,同行的还有他的一位这方面懂行的朋友。喝!《联想》型号,40公分,3500元。试用之下,自然是舒服至极。这小子竟然来了个“先斩后奏”!
   3500元,老朽一个月又十天的退休金收入,且系他的“卖身钱”中支出,高兴他的孝敬之心,亦不免有些心痛,自是免不了责怪他几句。
   使用起来快意连连的同时,也涌起“一个女婿半个儿”,不,就等于儿子的阵阵欣慰感来。他则不说其它,只是平淡的说了句:好用就好。一如他见我们要出游哪里,总会递上些钱给老伴,言不多,语不华的那种表情。让人高兴,赞叹,生出:“这孩子就是靠得住”的感喟。
   怪不得我那苗家亲家母一提起她的儿女们总是笑容满面的。而对两个在省城读过书的儿子,则似乎笑得让人觉得多少还是有点“偏心”。
   2017年6月27日晨

共 35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家有好女婿,比儿子还要亲,比儿子守在身边的时候还要多。文中,作者真切展示女婿半个儿的诸多好处,从女婿的身世学历到守候身边的点点滴滴,从品性到他的为人,从他的工作到对父母的孝敬,难得而又令人欣慰!文章字里行间流溢出浓郁的亲情,读来温暖并感动人心,欣赏,祝福幸福永远! 【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6-30 13:57:13
  家有好女婿,亦是人生一大幸福!欣赏,祝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6-30 14:08:01
  欣赏老师情感真挚动人的文字,问候,品读学习:我辈“老古董”总有着“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传统情结,便总是支支吾吾没有痛快表示,仍旧“小车不倒只管推”的使用着这“老伙计”。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笑对夕阳        2017-06-30 16:01:35
  谢谢老师的点译。
4 楼        文友:九狮居士        2017-06-30 18:06:16
  词汇新鲜,语句活泼。佳作,学习了!
喜欢文学,努力创作,力争有成!
回复4 楼        文友:笑对夕阳        2017-07-04 20:26:01
  谢谢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