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今昔河口天主堂

编辑推荐 今昔河口天主堂


作者:九狮居士 童生,57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46发表时间:2017-06-30 20:20:29

座落在铅山县河口古镇人民路的“河口天主堂(圣家堂)”是有着一百一十余年历史的古教堂。解放后,天主教堂先后改为县电影院,县百货公司仓库,住宿神职人员的官厅则由县文化部门使用。但教堂主体建筑未受到实质性损坏。2003年11月经上级批准,天主教堂归还铅山教会。2004年9月投资二十七万余元修复天主堂,当年12月24日竣工。2005年5月22日举行复堂庆典,江西教区吴仕珍主教主持了河口天主堂复堂大礼弥撒,委派潘银保神父主持圣诞弥撒,并长驻在铅山河口天主教堂主事宗教活动。
   神父潘银保系山西省人,武汉神学院结业。目前河口天主教堂有教徒六百余人。县内茶场、安洲两地也建有“天主教堂”。
   1840年鸦片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同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门户洞开,披着宗教外衣的侵略者纷纷以条约为护身符,持炮舰为后盾,以传教为借口,肆无忌惮的横行中国城乡。光绪初年,基督教中的天主教和耶稣教先后传入了铅山。光绪七年(1181)法国天主教的一个神甫窜入河口,在大航渡租房设立“天主教堂”。又称“广信总教堂”,统辖当年广信府的玉山、上饶、广丰、铅山、弋阳、贵溪、横峰七县全部教堂。
   基督教的另一派别耶稣教始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英国传教士孙安心(女)带领一批传教士来到商业重镇河口镇,租用民房成立“中华基督教江西内地会”。三年后河口信徒超千人。后筹资在河口三堡街兴建新式教堂和住房等,即“河口耶稣堂”,并在农村设立11所分堂。
   披着宗教外衣的传教士由此开始了对铅山人民的思想毒害、欺压和奴役。在清政府媚外抑内政策的压制下,人民群众只好把仇恨压抑在心头。光绪廿五年(1899),在一次“勒罚无辜”的事件引发下,埋在铅山人民心头的仇恨如火山一样爆发了。这年的8月,河口教民丁某仗势天主教势力,以极低价格强买在河口经商的弋阳藉商人的一批粮食,遭到商人老板的拒绝。丁某即脑羞成怒,在外国神甫的教唆支持下到河口分防府告状。和同知王某为虎作伥,歪曲事实,将弋阳客商拘捕到堂,施以酷刑,进行勒索。河口市民对此冤案纷纷表示不满,提出抗议。此时正好有弋阳西乡马槽五百多人前往葛仙山进香,路过河口,闻此讯息,引起弋阳同乡的公愤,大家义愤填膺,在弋阳户书陈瑞堂的带领下,结集香客,复仇的队伍涌向天主教堂问罪。倾刻之间,汇集了千余名铅山弋阳群众,高呼反帝口号,包围了河口天主教堂。未料,天主教神甫和丁某在河口地方官员的保护下逃脱停在信江河上的水师炮船上躲避。没有找到神甫的群众更加怒不可遏,遂将天主教堂烧毁了。伴随着腾空的烈焰,“打倒洋鬼子!”“洋鬼子滚出中国去!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当时闻名全国的“河口教案”事件。
   河口天主教堂被毁烧后,腐败的清政府在教会的压力下,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教案一样,被定性为“痞党纠众抢毁天主教堂事件”。以镇压群众,赔偿巨款和重建天主教堂的屈辱条件而告终。“河口教案”的“赔款之巨,为江西从来所未有。”赔偿金额高达纹银一万二千两之多。
   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外国神甫卷土重来,在河口火爆街(今复兴北路)西侧觅的新地一块,用赔款大兴土木,重建天主教堂。给教会无偿借用土地99年。新教堂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千八百四十六平方米,有大礼拜堂、三层楼房的官厅和仓间、男女圣堂、育婴室、医疗室、学校、饭堂以及执事人员、丁役人员宿舍等。天主堂礼拜堂占地面积五百六十多平方米,高十五米,可容纳四百多人同时开展宗教活动。河口天主教堂发起组建了“河口内地会”,先后有十一名中外神甫参加。河口天主教称“总本堂”,负责广信府七县天主教工作。1938年铅山名士信徒徐景贤,郑天赐在“内地会”的支持下先后创建了“崇文中学河口分校”和“河口开泰中学”。新教堂总本堂由法国藉奥地利人当任。1926年河口天主教堂由法国教区改属美国教区。1951年河口天主教堂神甫令其离境返国。官厅因霉烂失修已于2013年初倒塌。
   解放后,天主教的宗教活动仍正常进行。先后发展有教徒一千七百余人。在人民政府的引导下,教民逐渐走向了“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爱国主义健康发展的宗教道路。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党的宗教政策,天主教堂于2003年11月正式归还天主教会管理。现在修缮一新的天主教堂满足了教徒正常的信教活动。

共 17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处普通的耶稣教教堂,记载了一个地方一百一十余年的历史,见证了一个地方一百余年以来的沧桑巨变。坐落在铅山县的天主教堂就是这样的建筑。文章运用回忆的形式,叙述交代了铅山县天主教堂的建立,以及天主教在当地的发展,解放以前对当地百姓的毒害、奴役和欺压,写出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以及耻辱的往事;当今正常发展的情况。文章语言朴实清新,条理清晰。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6-30 20:20:53
  一处普通的耶稣教教堂,记载了一个地方一百一十余年的历史,见证了一个地方一百余年以来的沧桑巨变。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