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土地与黄鹂

精品 土地与黄鹂 ——土地流转的困扰


作者:寻找姚黄 举人,4738.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5发表时间:2017-07-03 19:52:02
摘要:老点当然知道人们为什么不关心年景了。不关心年景的人当然也不关心土地。

土地与黄鹂
   老点指定的晾晒麦子的地方就是他家门前的水泥路上。他在这里把新麦子晾晒扬净,然后灌进一个个蛇皮袋,码在堂屋西间里。老点要等到来年确定年景之后再卖出去。老点要根据年景的好坏程度来决定卖掉多少。他要确保灾年来临时一家人不会饿肚子。
   “农业大学毕业就一定能种好庄稼吗?农业大学毕业种庄稼就一定认真吗?”老点突然觉得自己差一点走错了路。他自言自语地说:“我不要被人家雇去种地。我要种好自己的地,我要认真地种好自己的6亩地!” 他觉得他差一点做出了愚蠢的举动——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到他人名下。“农业大学毕业不一定会种庄稼,会种庄稼的不一定认真种庄稼。”老点这样想着,他就不打算回家拿手机充电器了。
   下午三点多,村会计来找老点,老点以为是来通知他收割小麦的,因为会计的儿子就有一台“谷神”收割机。可是,村会计不是来通知老点收割的。他是给老点送来一份土地流转合同书的。老点说:“我不会签订合同书的。我要给自己种地,认真地种好自己的地。我不会把土地交给任何人的,除非村里重新分配土地!”
   村里已经十几年没有变更土地了。按说,婚丧嫁娶,人口在不断变化着,土地当然要随着人口的变化而变动的,可是,没有人提出变更土地的要求。老点知道,土地到户初期,每5年变动一次。现在十几年了,竟然没有人提出变更土地,看来人们对土地像对待老人一样越来越冷漠了。
   老点支走村会计后,给孙女冲了一勺奶粉。孙女慢慢喝着,老点站在二楼走廊上朝外面看。外面的麦子有的枯黄,有的浅黄,有的赤黄,就像画布上的不同色调。可是,收割机却在吼叫了。老点知道,为了能插早秧,有些人不等小麦百分之百成熟就下手了。老点真有点坐立不安了。
   又过了两天,孙女再次化验时,各项指标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老点与医院结了账。住院六天,花了800块钱,新农合报销560元,他自己支付240元。村里照顾的300元,还没有花完呢。
   老点把孙女送到幼儿园后,直奔他的麦田。但是,当他看见他的麦子,差一点背过气去。在他的麦田四周,所有的麦子都已收割完毕,收割完毕的麦田都已深耕,深耕的垡子地都已灌进浅浅的浑浊的水。老点看到垡头上挂着明亮的一片片蛛丝网。他的麦秧子完全枯黄了,风和阳光在他家的麦穗上制造出细微的麦粒撑破麦壳的“噼噼啪啪”的声音。老点感觉那些浅黄的麦粒快要掉下来了。现在,老点要到自家的麦田,必须像蛇一样涉水过去。他不知道,邻居们的田地为什么都突然被抽去了狭窄的小路连成了一片,现在,他悲惨地看到自己的6亩麦田像坐在水牢里等待营救似的发出痛苦的呻吟。
   老点不是傻瓜,老点当然知道这是张书记和王总的恶作剧,他们是想逼迫他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老点鼻子里“哼”了一声,转身去找村会计的儿子张宝。张宝正在自家的棚子里放置收割机,看来他要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老点劈面就问:“大侄子,今年割麦为什么不通知我?”张宝笑道:“我今年被县里来是王总雇去收割,按小时结账,割哪块地,都是王总指挥的,我只管开收割机,别的不管。”老点说:“那你现在就去给我割麦子!”张宝说:“老点叔,你这不是开玩笑么?隔山隔水的我怎么开到你的麦田?”老点说:“那水很浅,你开不进去?”张宝说:“我这收割机是胶轮的,要焊到水田里八匹马都拉不上来!”老点问:“这附近谁有链轨收割机?”张宝说:“链轨收割机人家也不去!你那块麦田里四周都渗水,根本没法机器收割!”老点说:“你这么说我只有点火烧了?”张宝说:“可以找‘八加八’的帮工队,让他们人力收割。”
   老点听了,转身去找哑巴,但哑巴的小屋两扇门紧锁着。老点打听一下,有一个人告诉老点,哑巴的帮工队正在三组干活。老点便开着电瓶车赶到三组,远远地老点看见哑巴正在撅着屁股插秧。老点走到哑巴身边,给他比划了半天,意思是请他的帮工队割麦。哑巴一边“八加八”,一边比划着告诉老点,“手工割麦没人干。”老点就做出数钱的动作,比划要出比插秧还多的钱。哑巴也比划着:“八加八。一亩地300块!”但老点认为300块不合头。手工收割,还得扎捆,还得挑到场上,还得找手扶拖拉机来打,这么一算,一亩地要合500多块。那还不如不收了呢!哑巴说:“八加八。那你就点火烧烧沤肥算了。”
   老点生气地走了。回家从墙上取下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开始在磨刀石上蘸水狠劲地磨!磨了半天,已近中午,他只得开着电瓶车去接孙女。
   下午送了孙女,老点就卷着裤筒踏着烂泥到自家田里手工割麦了。老点早些年一人一天可以干掉2亩麦子,可现在人也老了,手也生了,腰也疼了,要割完这6亩麦子至少得六七天吧?老点第一次感到他的6亩麦田宽阔得如同无边的大海。老点一把一把地割,黄漏子在柳树上一声一声地叫:“麦黄咋过?麦黄咋过?”
   割了一个钟头,老点直起腰抹汗的时候,他逆光看见他的老婆提着一把寒光闪闪的镰刀从水田之上飘逸而来,在她的头顶上有一只若即若离的黄漏子扇动着美丽的翅膀。老点揉了揉眼睛,发现来人并不是自己30年前的老婆,而是他的侄媳妇刘翠英摇摇摆摆地走来了。
   “老点叔,俺来支援你了。”刘翠英说。“你们帮工队今天没活儿?”老点问。“有活儿,谁说没活儿?”刘翠英说。“那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老点说,“割麦可比插秧累,我只给插秧一样多的工钱。”
   “麦黄咋过?麦黄咋过?”黄漏子再次清脆地鸣叫。刘翠英说:“俺不要你的工钱,俺是无偿帮你。”老点说:“侄媳妇,我不让你可怜。要工钱你就在这干,不要就请回吧!我一个人割麦割了二十多年,使用收割机才几年呀?我习惯了,你不用可怜我!”刘翠英说:“现在的人咋能跟过去的人比呢?俺不是可怜你。你是俺‘老叔公’,俺该给你干的!”
   老点不再说什么了。两个人都低着头割麦。老点毕竟不年轻了,侄媳妇比他迟来一个钟头,可她快赶上他了。老点捶了捶腰眼,看见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南边村村通水泥路上,从车里下来三个人,三个人徒步转到西边,隔着水田站定。一人喊:“爸,上来!”老点问:“侄媳妇,你看那三个都是谁?”刘翠英迎着夏天的阳光打着眼罩看了一会儿,说:“一个是张书记、一个是你儿子、一个是你媳妇。”老点说:“这孩子,怎么现在回来了?”
   “爸,上来!”儿子还在喊。“爸,回家!”儿媳也帮助喊。老点大声说:“你们先回吧,钥匙在电瓶车斗里。要看孩子就去街上蓝天幼儿园。”
   儿子说:“你上来,跟我们一起回去!”老点说:“我等一会儿再回,你们先回吧,啊!”
   儿子和媳妇跟张书记说着话,老点听不清他们说什么。一会儿,儿子和媳妇都脱掉鞋子,踩着泥泞向麦田走来,老点说:“你们别过来了!没有镰刀,来也是白来!”老点以为儿子、儿媳是来割麦的。
   说话间,儿子和儿媳就来到麦田了。儿子对刘翠英说:“嫂子,你请回吧,这麦子我们不割了。”刘翠英说:“兄弟,你们回来不是割麦的?”老点的儿子说:“我们是张书记打电话要来的。我们已经跟张书记说了,这块地流转给王总了。麦子的损失人家照价赔偿。”刘翠英说:“就是。人家都流了,你不流也不方便呀!别说人家照价赔偿,就是赔一半也划算,现在手工割麦谁受得了呀!”儿媳说:“嫂子,谢谢你帮忙,晚上请你喝啤酒好吧?”刘翠英说:“咱们谁跟谁呀!老点叔,回去吧!”
   老点早就涨红了脸,说:“你们说流就流呀?我不同意!”
   儿子说:“我把合同都签了,你不同意也没办法了。违约要陪2万,你有钱吗老爸?”说完,夺掉老点手里的镰刀,扔在麦地深处。老点叫道:“我不同意!这地是我的!我不同意!”说完,一屁股坐在田埂上。儿子向媳妇招招手,两个人一边一个架着老点的胳膊,趟过水田,来到生产路上。然后松开手,老点像孩子一样瘫坐在绿草里,“龟孙子!败家子!”老点这样狠狠地骂着他的儿子。
   张书记对老点说:“骂啥呢?这块麦子人家王总赔给你三千,水井赔五千。你还不满足呀?你要舍不得麦子沤肥料就自己割吧!但只有两天时间,王总后天派机子来犁地。你不能耽误人家插秧对吧?”儿子接过来说:“我放把火烧了它!”说着,就掏出打火机。张书记摆手制止,说:“放火烧麦是违法的,咱别干这种傻事!反正这块地是王总的了,随便他怎么处理吧!”
   儿子、儿媳最后开车去了幼儿园,不大一会儿,他们接来了女儿。他们对老点说:“我们要把女儿带去上海崇明上学,你反正不种地了,跟我们去上海看葡萄园吧!”老点不吭声,儿子大声吼道:“我们不可能让你一个人呆在这里,你不主动跟我们走,我们就要绑架你,你信不信?”
   老点最后跟儿子、儿媳一起走了,他走之前,跑到老婆的坟地里,在老柳树低矮的树丫上坐了两个多钟头。老点在柳树上叹息的时候,两只黄、绿相间的黄漏子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不知疲倦地鸣叫:“麦黄咋过?麦黄咋过?”凄厉深刻的叫声像鞭子一样抽打着老点。你在那边有伴儿了吗?老点对着头顶上的黄漏子这样问。
  
  
  
  

共 1373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土地是农民的根。可是在时代的发展中,农村留守的只是那些老弱病残,老点就是其中的一位,也是成千上万留守人员中,最普遍、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舍不得土地的人,他的坚守在时代的变迁中,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最终变得苍白无力。小说用现实手法,将现实中的农村,农村的真实现状,一一的表述出来,将老一辈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依恋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用黄漏子(黄鹂)凄惨的叫声:“麦黄咋过?麦黄咋过?”贯穿全文,将农民种地、抢收的辛苦呈现出来,通篇读完,热泪盈眶,为三十年前,老点的“老婆与那个小媳妇一样,都是死于麦收时节,死于没日没夜地抢收抢种的所谓“三夏”时节”;为老点对土地的坚守,为农村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农村人的思想变化等等而感动,更为作者富有生活气息的、深厚的文学修养感动。拜读佳作,倾力推荐共赏!【编辑:清纯芳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704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7-03 19:55:21
  感谢赐稿江山!遥祝夏安!期待更多精彩!
清纯芳心
2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7-03 20:01:40
  很感人的小说,问候作者!
清纯芳心
回复2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3 20:45:09
  感谢编辑的正确解读和深刻按语!
3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3 20:47:01
  今天无网,才看到,谢谢编辑的深刻解读!
寻找姚黄
4 楼        文友:老土        2017-07-04 07:22:58
  老点的形象,是很多坚守农村的老一辈农民的代表,内容深刻,有社会意义。恭喜老师美文加精!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4 12:52:25
  谢谢老土先生!俺写的也是老土!
5 楼        文友:樱雪        2017-07-04 08:47:04
  麦黄咋过,麦黄咋过?土地都没了,何来麦黄呢?老点最终架不过儿子,去了上海看葡萄园。小说将当下农村之现状表达得淋漓尽致,种了一辈子地的老点便是当下亿万农民的代表,如今没人再愿意耕耘在脚下的黄土里,那些黄土地的价值在哪里?虽然土地政策五年一个变化,但是时隔十五年,也没人提起,即使没地的人也不吭不响。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问好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5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4 12:53:31
  谢谢跨界阅读和评论!
6 楼        文友:雅润        2017-07-04 09:34:39
  恭喜精品,精彩无限!祝福写作愉快,夏安吉祥!
雅润
回复6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4 12:54:08
  谢谢编辑朋友!
回复6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4 20:27:12
  谢谢编辑老师。
7 楼        文友:醉童        2017-07-04 13:07:13
  恭喜作者获评精品,祝佳作不断!
回复7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4 20:27:55
  谢谢您!
8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7-04 17:03:15
  拜读老师精彩美文,欣赏学习,祝贺精品,遥祝夏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8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4 20:26:35
  谢谢追梦。
9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7-04 19:03:19
  恭喜获得精品!
清纯芳心
回复9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4 20:25:22
  谢谢编辑人!
回复9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4 20:26:05
  谢谢编辑老师!
10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7-07-06 22:02:27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并祝贺。
哪里天涯
回复10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07 05:12:53
  谢谢您!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