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父亲的背影(散文)
在我的记忆眼里,父亲的背影一向很挺拔,挺拔得像一座山。
——题记
真快,今年的父亲节又到了。为了让父亲过一个愉快的节日,我提议去酒店庆贺,父母欣然同意。在去酒店的路上,我突然发现父亲一向挺拔的身体开始弯曲,内心便涌出无限的悲哀,蓦然回首,多少往事历历在目。
从我记事起,我们就被下放农村,一家人便离多聚少。那时候父亲在城里工作,每次回家不几日,又匆忙离去。当离家的那一刻,我经常用留恋的目光护送父亲的背影,到父亲如山的背影渐渐模糊。这一去,又是十天半个月,忙的时候,父亲甚至几个月都不能回家,所以父亲的背影成为我们思念他的唯一理由。
记得那时候,父亲一回到家,不是忙碌在田间地头,就是挑水劈柴,看父亲忙碌的背影,心里总是很温暖。那时,我们所在的村子是个大庄子,几十户人家只有一眼泉,所以,每天汩汩流淌的泉边便排起长队。记得七零年咋暖还寒的四月小弟出生时,早上父亲去挑水,八点出门,九点才挑着两大桶水哼着小调晃悠悠的回到家里,当他踏进家门时,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传来。原来,父亲去挑水时,母亲突然肚子不适,不想孩子出生了,家里无人,咋办?母亲便扯开嗓子大喊:“水灵他妈,水灵她妈,快点,我要生孩子了。”邻居听到了母亲的呼喊,便急急忙忙来到我家,不想孩子已经落地半个时辰,冻得全身发青。好心的邻居手脚很麻利,也有接生经验,不多时,母亲和孩子便安顿到了床上。回到家里,看到安然的母亲,粉嘟嘟的小弟,父亲喜悦地调侃:“我一挑水,挑来了一个大胖儿子。”母亲假装生气地说:“还好意思说,一早上去挑水,我以为你去城里挑水去了,害得我把孩子生在了地上。”这时候,父亲总是歉意地笑笑,开始照顾母亲,那忙碌的背影里,承担起了家庭更大的责任。别看父亲大男子气十足,但照顾母亲却体贴入微。母亲坐月子期间,父亲专门请了假照顾。那时候,虽然物资贫乏,粮食紧缺,但在农村,家家户户养鸡,我家也不列外。父亲便抓来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可惜手哆嗦不敢杀,咋办?他便抓起母鸡,闭起眼睛,一阵乱砍,那只可怜的老母鸡被父亲砍得疼痛难忍,挣脱父亲的手,痛得在院子里咕咕乱叫乱飞,只搞的鸡飞狗叫,溅的鲜血到处都是,直到邻居前来帮忙,才将老母鸡杀死。当父亲为母亲端上热乎乎的鸡汤,母亲心里暖暖的。可惜,没有过几日,单位有任务,父亲又要返回,便叫来外婆照顾母亲。临别时,父亲千嘱咐万叮咛要我照顾好弟弟,后便离开家,父亲的背影便落在我惆怅的心情里,看父亲离去的背景,竟然是那样从容坚定,义无反顾,那不争气的眼泪一滴滴落在我的脸颊。
那时候,每逢假期,父亲便带着我和弟弟到水利工地,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我们。白天,我们在离工地不远的工棚边玩耍,远远的看父亲在工地指挥施工,我们的眼帘始终随着父亲的背影晃动,只见他一会儿向工人交代施工要求,一会儿又看图纸,那一刻,我是那样自豪,因为,在他和战友们的参与下,一座座水库、发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渠像一条巨龙缠绕在乡村的沟沟坎坎,灌溉着绿莹莹的农田,每当看到父亲忙碌的背影,我的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为有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责任心很强的的父亲而骄傲。
记得一次,在裕民水利工地高架桥上,在简易吊物机的威力中,在阳光折射的剪影里,父亲嘴里含着口哨,手里拿着小红旗,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左右摇摆,在父亲的指挥下,一块块水泥预制板稳稳当当地安放到了高达十几米的空中架桥上,那一刻,工人们欢呼跳跃,父亲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满是汗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我站在远处看到父亲的背影,感觉他的背影好高大、伟岸,那一刻,父亲的背影变成了一盏闪烁着光芒的灯塔,照耀着我弱小的心灵。喜欢欣赏父亲的背影,感觉那就是我内心永不熄灭的一盏心灯。
七二年,母亲从平凉师范学校毕业回来后,被安排在华亭最西边一所乡村学校。于时,我们这个家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飘摇不定,这学期不是在这个学校,下学期就会被调到另外一所学校,我们也随着母亲不停迁途。看来,母亲就是一个家,母亲在哪里,家便在哪里,家因母亲而温暖。这一转就是六年,六年的时光里,每次搬家,父亲就是家里的搬运工,重活累活都由他扛着,直到把我们安顿好,才返回单位。一直到76年母亲调到城里,这个家才开始稳定。那时候,我们虽然进了城,但父亲依然很忙,一年回不了几趟家,见父亲的影子,遥远的仿佛是在梦里。那时候,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把全县的水利工地跑了个遍,回家的理由也因给工地办事、查阅资料,匆匆来,又匆匆去,做女儿的我,每次看到父亲回来时,头发蓬乱,满脸黝黑,疲惫不堪,内心就很痛,渐渐懂事的我,开始牵挂父亲。父亲回家,母亲最忙:卖肉,买菜,我们就像过节一样,为父亲改善伙食。那时候,由于物资贫乏,吃饭要粮票,吃肉要肉票,就连穿一件花衣裳,都需要布票,所以,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很清苦。父亲回来了,一月半暂见不到肉腥的我们,也跟着父亲改善一次生活,那时候,思念父亲,也念着母亲做的红烧肉,口里嚼着精到油腻的红烧肉,感觉好香。而今,天天美味佳肴,却吃不出那种香喷喷的味儿。
那时候,父亲的背影在一缕灯光里。夜幕降临,繁星璀璨,一片喧哗归于平静,这一刻,也是父亲最忙的时候,因为白天太喧闹了,画图、计算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分进行。伴随着缕缕灯光,茶杯里冒出的白气,缕缕清香弥漫整个房间,此时此刻,父亲也进入工作状态。进城后,全家人栖息在父亲的一间办公室里,父亲怕影响我们休息,便用白纸遮住台灯的光,但在暖暖的被窝里,我还是喜欢欣赏父亲工作时的背影,那个情景,一直伴随我从少年走向青年,至今,父亲伏案几首的背影还浮现眼前,让人难以忘怀。
父亲爱钻研,喜动手。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用炉子取暖。记得父亲出差时,不知谁给了一张烤箱的图纸,经过细细研究,在春节闲暇之际,父亲竟然买来铁皮、钢板、钢锯等材料工具,在院子里开始制做烤箱。那时候,气候比现在寒冷很多,但他还是在烈烈西风,寒气裹身的院子里制作烤箱。父亲干啥都有一股倔劲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只见他单薄的身体一会儿量尺寸,一会儿具铁皮,整个院子都是叮叮、铛铛、刺刺的交响乐。父亲做事很专注,该吃饭时,你不叫他四五次,他是不会来吃饭的,气的母亲将饭菜热了又热,经常说父亲是最没有时间观念的人,这一干活,不干个天昏地暗,夜幕降临,掌灯时分是不会罢休的。经过父亲三天的忙碌,一个亮铮铮的烤箱摆到了家里,一时间,冰冷的家里暖和了许多,烤箱里竟然烤出了黄灿灿的面包。那一刻,内心对于父亲的敬佩更加浓烈,在我心里,父亲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为此,我一直仰视着父亲。
八十年代初,父亲又因工作需要,调到到了建设局,在哪里,父亲由内行变外行,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白天忙于各中事务,只有到了晚上,父亲才开始为自己充电。我永远忘不掉父亲匍匐在桌子上学习的背影,始终在不停的做笔记。累了,就端起茶杯一边喝茶,一边在房间度步,这时候,只见他眉宇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他学习的范围很广,城市建设的各条法律法规,建管、监督、规划、拆迁、房管、设计等,尽量让自己由外行变内行,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在我的眼里,父亲爱工作,爱学习,更爱钻研,学习很有韧性。缘与刻苦钻研,也让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更让他得到了丰溢的回报,那就是满腹才华。记得七八十年代,华亭的城市格局还是很封闭,规划混乱,脏乱差几乎就是华亭人的耻辱。从那时起,父亲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开始着手城市规划,在父亲的直接参与下,在省、市相关业务单位的支持下,华亭县第一论城市规划成果展在华亭建设局展出,这次城市规划,打破了原有县城的城市格局,依托旧城向西发展,并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也为华亭以后的城市建设鉴定了基础。
规划要辅助实施,不能成为一张废纸封存起来。但落实起来,可以说困难重重。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那种自管闭首的思维里。记得在南新街拆迁建设时。父亲和建设局的领导班子顶着压力,站在拆迁第一线指挥拆迁,被拆单位的个别人,心痛自己的财物受到损失,便在墙上写着大字:”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坏分子毕树林“,有些还扯起父亲的衣服准备动武,面对这样的侮辱,父亲并没有被打败,而是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坚持了规划拆迁的正义。当一条宽阔、明亮的街道出现在大家的视野时,人们不停赞叹:“南泥湾变成了南新街。”其实,在这之前,南新街只是一条又窄又长的小巷,叫南巷子,巷子两边都是低矮的民居,一条土路坑坑洼洼。由于排水排污不到位,南巷子便是天晴尘土飞,下雨两脚泥,且苍蝇成群、臭气熏天。住在这里的居民吃尽了苦头,被人们称为“南泥湾”。那时候,广电局街,金华大厦街及东大街超市街都是不存在的,而今,这里道路纵横交错,已经成为繁华的商贸区。还有一次,一个单位要在华亭当时的中心地段违规盖楼,作为建设局局长的父亲,一定要建设单位按城市规划建设,尽管那个单位的领导使出了许多招数,但父亲就是坚持了他的原则,不予批建。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的父亲给前来我家想说服父亲的哪位领导苦口婆心的解释道:“既然我们已经有了城市规划,就必须按规划建设,乱建乱盖,就是对国家,对老百姓的犯罪。当领导,一定要有高瞻远瞩的思维和未雨绸缪的胸怀,要有大格局意识。”最终,那人失望的离开了我家。可惜,胳膊扭不过大腿,这个单位在一位主管领导的支持下,违规建设,而坚持正义的父亲也因此受到了诬告,一张匿名信称父亲有贪污受贿行为被停职调查两年有余,在组织没有调查出任何违纪的情况下,却给了父亲一个记大过处分,其缘由是矿务局一位名叫王怀玉的工程师给建设局搞了一个可行性报告,为了答谢此人,父亲拿公款给他150元的报酬,由于是父亲亲自送到他家的,本人未签名盖章,也未打收据,那个人格沦丧的王怀玉竟然抹了良心,面对调查组之口否认,就这样一条罪名硬强加于父亲的身上,让一向珍惜名誉的父亲背负上了一生的耻辱。虽然父亲很愤怒,但当我们要去理论时,父亲制止了我的行为说:“事已至此,别去了,也许他也有难言之隐。”就这样,他用他的大度原谅了王怀玉的不仁不义,无德无品。
那段日子,也是父亲一生最孤独、黯淡的时光,我知道,表面坚强,内心不甘的父亲,此时此刻,最需要亲人的陪伴和理解。那时候,每到闲暇之余,我经常陪着父亲,在夕阳余晖下沿着弯弯曲曲的小道,边聊边蹬上双凤山顶。记得一次他屹立山顶,神情凝重的远眺巍峨的关山,苍翠中的县城,指着还是一片荒凉的西域,喃喃自语道:“晓琴,你相信么?再过二三十年,那里将是华亭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华亭最繁华的地方。”看着父亲,在忍辱负重中还在关心华亭的建设,敬佩之心悠然而生。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老人,他多么希望,华亭能有一位胸怀谋略的领导,来完成华亭建设大业。但父亲的内心却是孤独的,因为,父亲视工作为他的生命,他一生的追求都是在奔忙中,突然没有了工作,那等于雄鹰被折断了翅膀,便失去了飞翔的本领。但父亲的脊梁没有倒下,背影更加坚定挺拔,即使在调查期间,除了以坦荡的心态积极接受组织调查外,父亲还是在不停的学习,关注华亭城市发展,常常为前来咨询城市建设的人士给予大力支持。一向坚持原则,光明磊落的父亲始终相信他的坚持是正确的。结果,黄选平书记、郭奇若县长的到来,给华亭带了一股强劲的春风。新一届领导非常重视城市建设,严格规划审批建设,并按华亭城市规划率先开拓建设了今天的西大街、仪州大道、文化街等道路,一些影响城市发展的建筑进行了拆除,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那栋违规建设的房屋也成为华亭街道最刺目的建筑,结果以商家购买被拆除而告终,如今,这里已经建有标志性商贸楼,装点着城市的繁华。
一晃三十几年过去,父亲的预言得到了证实,当年那些苍凉的荒漠沟壑、田园村落,在一届届有识之士,一代代规划师、建筑师、城建人、还有社会各界以及建筑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县城以西,已经成为华亭县城最靓丽的地方:蓝天白云下,充满神韵的雷神山,涟漪清波、垂柳依依的莲花湖人流穿梭,热闹非凡。四通八达的道路,高标准的小区,行政办公区已初具规模,成为华亭县城的中心,更成为华亭的新形象,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以它雄狮般的姿态,屹立在关山脚下,葱茏之中,成为陇东最具魅力的县城。
如今,每当陪着八十四岁高龄的父亲,漫步在高楼林立,绿树环绕,湖泊涟漪,姹紫嫣红的西城区,父亲满脸皱褶的脸上总是露出欣慰、知足的笑容,时常感叹地说:“变了,变了,华亭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呀!”这一声感叹里,折射出一位老人对华亭的深厚情感。
现在,时光无情的剪去了父亲的一切,父亲曾经挺拔的背影开始弯曲,但步履依然有力,风骨不减当年,心态依然乐观向上,耳聪目明的他每天坚持看书、读报,看新闻,每天在晨曦微露的光影下,在一曲曲悦耳的古乐中,打拳舞剑抖空竹,强身健体增体质的养生之道中徜徉,我们时时感受着父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丰溢的精神世界,乐观豁达、虚怀若谷的境界,还有那满满的正能量,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
父亲的背影,匆忙中,是光阴的故事,彰显着父亲一生的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