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铅山百姓七百年祭祀国之大医朱丹溪

  铅山百姓七百年祭祀国之大医朱丹溪


作者:九狮居士 童生,57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51发表时间:2017-07-06 06:32:05


   在《中国电视报》2012年10月25日出版的第41期史海钩沉栏目中刊登了《大国医之朱丹溪》一文。铅山人叫朱丹溪为朱公公。朱丹溪,名震享,字彦修,元代医学家,浙江义乌人。1281年生,1358年辞世。早年学医,师从许谦学“理学”,后又拜师杭州名医罗知悌学医,还学兼李东垣、张子和两位医学大家的学问。他“好读书史、善知天文、地理、术艺”,非常博学。朱丹溪有著作《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等传世。
   《大国医之朱丹溪》一文,全面介绍了元朝民间大医朱丹溪一生孜孜不倦苦学医术;真心拜师勇于实践;情志疗法为民治病的事迹,感人至深。700年前的朱丹溪就告诉我们,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正心、收心、养心。所谓正心,就是要用伦理道德来校正我们的行为;所谓收心,就是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的某种欲望特别强烈,就要及时克制收敛;所谓养心,就是要经常读好书,做好事,平性情,陶冶情操。1358年的夏天朱丹溪远行行医回到家乡,身感非常疲倦,躺在床上睡了三天,醒来后,他把家人叫到床前,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说完,他端坐在椅子上,溘然长逝。一代国之大医朱丹溪驾鹤西去,临终仍告诫人们:医学奥妙无穷,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当年朱丹溪在浙江,江西等地行医时。有一年,铅山县的汪二等地忽发瘟疫,肆虐无忌,人传人,村传村。被传染上后,短者七八日,长者十来天就不治身亡了。有些地方出现了绝户灭村现象,到处人心惶惶,纷纷外逃避瘟。正在玉山行医的朱丹溪得知铅山发生瘟疫后,即刻启程赶赴铅山。首先来到信江边的傍罗村为群众治病。由于朱丹溪的医术高明,深入病患者家里,详细望闻问切,很快就确定了病因,他一面精心施诊,安抚乡民。一面传授撮药煎汤服用预防。不几日就控制住疾病在傍罗村的传播蔓延。患者病情日见日好,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接着朱丹溪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发病严重的福惠、汪二等地日夜奔波诊治病人。他不顾个人被传染的安危,进村入户,检查诊治,熬汤服药,很快控制了瘟疫疾病在铅山县的扩散传播,让老百姓又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安生活。为感谢朱丹溪的救命之恩和高超的医学医德,福惠、汪二,傍罗等地乡民先后为他建起了生庙。仿照神医朱丹溪的形象,请人塑制了他的金身,筹资兴建规模宏大的庙宇,把他的涂金塑像供奉在庙内,供群众祭拜。庙堂长年灯火通明香烟,在朱丹溪的生日、逝世忌日以及民间节日均有大批群众前来祭祀,企求保佑,去病、健康、平安、长寿。人们对朱丹溪的称呼,也改成了“朱公公”或“朱老爷”。铅山农村三地的“朱公庙”直至今日七百年来未曾断过香火,是全国惟一的建有祭祀国之大医朱丹溪庙堂的地方。

共 11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叙述了元朝民间大医朱丹溪一生孜孜不倦苦学医术;真心拜师勇于实践;情志疗法为民治病的事迹,感人至深。特别是朱丹溪先生提出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正心、收心、养心,这样的观点看法,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教育启发意义。朱丹溪先生受人敬仰也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会得到人民的怀念。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06 06:32:35
  这篇文章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叙述了元朝民间大医朱丹溪一生孜孜不倦苦学医术;真心拜师勇于实践;情志疗法为民治病的事迹,感人至深。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