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孔庙前的小女孩(小说)
陆虎总是闷闷不乐。
上世纪九十年代涌起一波浩浩荡荡的下海潮,陆虎就是那时辞去公职南下深圳创业的。经过二十多年打拚,已拥有两家公司,按说,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他就是高兴不起来。是生意没有做大吗?能够做到这程度已经羡煞了同行。是流动资金不足吗?各家银行都把他列为优质客户,抢着给他贷款。是公司管理遇到瓶颈了吗?推出新的激励机制,所雇员工都很卖力,各个环节都在高效运转。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旁人不清楚,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有一个叫“苦恼”的东西,如影随形地黏着他,怎么也甩脱不掉。他吃不香,睡不好,少有笑脸。最终,他接受了心理医生以及家人的建议,把公司事务丢一边,出去旅行散心。
他把出游地选在浙江的衢州,因为他知道,衢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南宗孔氏家庙所在地。北宋末年,孔氏家庙为避战乱,从山东曲阜南迁至衢州,从此,衢州成了中国的儒学中心。孔庙每年都要举办祭孔大典,届时,海内外文化学者、社会各界名流、孔子后裔、市民和中小学生代表,汇聚一堂,齐诵《孔子赞》。那场面庄严肃默,恢宏壮观,他在电视上看过,很想去现场感受一下。
陆虎换上休闲装,登上了飞往衢州的航班。一下飞机,他就看到候机楼楼顶立着一块大幅标牌,上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个大字。他知道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句子。进入城区,在街头、在商场、在车站、在公园、在一切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随处可见精致的《论语》标牌、典雅的文化墙、孔子的雕塑、儒学的动漫,就连建筑工地的围墙,也刷上了《论语》、《礼记》中的经典句段。衢州到底是一座儒学渊源深远之城,他被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所包裹。
他又走进了孔庙。因为不是孔子诞辰日,祭孔大典自然是看不上了。大成殿里参观的人很多。在孔子木楷像前叩拜的,除了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还有很多棕头发蓝眼睛的白人,还有浑身漆黑的非洲人,可见,孔子不仅属于中国、属于华人,而且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
游览了孔庙之后,又去瞻仰了博物馆。回到下榻的宾馆,发现随身携带的绅士包不见了。绅士包里有两万元现金和三张银行卡,还有一份被他视为绝密的公司资料。丢点钱好说,要是这份资料辗转到竞争对手手里,那损失就大了。他把当天行程仔仔细细回想了一遍,记得跨出博物馆大门时候,绅士包还在手上。哦,想起来了,在博物馆前的小广场上,随手叫了辆出租车准备离去,又觉得这么神圣的地方应该拍照留念,就习惯性地将绅士包递给身旁的助理——他忘了不是在自己的公司,而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不是工作性质的出差,而是纯粹的游玩,走在他身旁的不是助理,而是陌生的路人。他拍了几张照片,手机铃声响了,就边接电话边钻进出租车,竟忘了取包。
陆虎依稀记得接走绅士包的是一位成年人,至于是男是女,长得怎么样,没有一点印象。他抱着侥幸心理,打快的返回到现场寻找。现在是中午用餐时间段,小广场上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他来回逡巡了几遍,没有看到拿着黑色绅士包的成年人。沮丧至极的他正要离开,猛然发现小广场西侧围墙根的石凳子上,坐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的怀里抱着一个黑色的皮包,那皮包与自己丢失的绅士包很有几分相像。他再次燃起希望,快步走上前去辨认。
小女孩见来了一个陌生人盯着她怀里抱着的皮包看,就嗖地一下站起来:“大伯伯,这包一定是您的啦,给!”一双小手将皮包擎到了陆虎跟前。
陆虎接过包拉开一看,里面的东西一样没少。惊喜之余,又一个问题浮现出来:“小朋友,这个包怎么会在你手上?你怎么知道是我的呢?”
“是妈妈交给我的。妈妈说一个戴金丝边眼镜的大伯伯,就在这个地方丢了包,一定很焦急,一定会找回来的,叫我哪儿也不要去,一定要等到一个戴金丝边眼镜的大伯伯。现在总算等到您了。”
“太谢谢你和你妈妈了!”又问道,“你妈妈呢?”
“妈妈回乡下借钱去了。”
“你妈妈借钱是怎么回事,能告诉大伯伯吗?”
小女孩举起小手,朝不远处一座高楼楼顶上的大红“十”字指了指:“爸爸生了重病,乡下医院看不了,要来城里大医院动大手术。在这家大医院住院九天,带来的钱用完了,还要交很多的钱,妈妈就叫我留下来陪爸爸,她回乡下找亲戚借。妈妈去车站经过这里,正巧遇到您递给她的包,又看到您钻进出租车走了,妈妈就把我从爸爸身边叫过来,让我捧着包在这等,她继续赶路。”
“你就在这等了大半个小时?”
“要是等不到您,妈妈不放心的。”
陆虎马上从包里取出一千元钞票递给小女孩:“大伯伯的酬谢,拿好。”
小女孩摇了摇头。
这世道,连小屁孩都学会讨价还价了。他苦笑一下,加码到二千元递过去。
她还是摇摇头。
嗨,虽说索要酬劳是应该的,但要价也太高了吧?得,要是这对母女黑了心,这包里的钱和物全是她们的,难得她们没有昧良心;况且,她妈妈正在四处借钱,她家有难处呢,权当捐助吧。他咬了咬牙,加码到四千元再递过去。
她明显受惊了,一边后退一边将两只小手藏到背后,头更是摇得拨浪鼓一般:“大伯伯,您误会了,不能给我钱。”
“钱,可以买玩具,可以买好吃的东西,可以买学习用品,还可以给爸爸看病呀。”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伯伯,您给我钱就是骂我是‘小人’,我会难过死的,爸爸妈妈知道了也会难过死的。”
陆虎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竟能用《论语》里的句子说服别人。他早就听说,衢州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论语》、《礼记》的经典篇章进入了小学课堂,当初有些怀疑,现在看来此言不虚。想想也是误会,她和妈妈如果对钱动心,妈妈就不会让她等在这里还包了。出于报答,也出于敬重,陆虎萌生了帮助她一家度过难关的念头。他说:“这是大伯伯的名片,你把你的姓名和你爸爸的病区病床号告诉大伯伯,咱们认识一下,好吗?”话一出口又觉得未免唐突,马上声明:“大伯伯不是坏人。”
“您当然不是坏人。哦,我叫婷婷。”
这又让陆虎吃了一惊:自己在商海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尚且难以辨识好人坏人,一不留神还要上奸诈小人的当。她怎么就没有一点戒心呢?“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坏人?”
“‘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都不说谎,您比我爸爸妈妈还年长,会对我说谎吗?”
原来,在她的眼里,人都是善良的,都是不说谎的,年龄越大越善良越不会说谎,人害人是不可理喻的。
她忽闪着大眼睛继续说:“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伯伯,我觉得您就是这样的好人!”
“啊?大伯伯可没有你说的那样好。”
“您就是好人嘛!”
陆虎一直为怎样把自己的公司做大、怎样挣更多的钱而焦虑,却从未想过怎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受到婷婷的谬赞,先是脸红,继尔思索:婷婷尚且懂得舍利取义的道理,在他人眼里,自己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一个富人,如果再拥有一颗爱心,就像婷婷谬夸的那样扶老携幼,帮危济困,那还用提防他人算计吗?还有苦恼吗?还能不快乐吗?他幡然醒悟,自己之所以深陷苦恼,是因为对物质财富、对所谓的事业没有底线的追求而忽略了社会责任的的承担,是因为灵魂空虚。
“爸爸还在医院等我,我要走了,大伯伯再见。”婷婷摇了摇小手,向医院那边跑去。
“等一下,婷婷。”从沉思中醒悟过来的陆虎,看着婷婷的背影,快步追了上去。因为,他要自我救赎:包里的两万块钱先给她爸爸看病应急,回到公司后再与婷婷结对子,支助她上学;还要建立爱心基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