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今日重生( 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今日重生( 小说)


作者:棱镜 举人,3366.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64发表时间:2017-07-08 21:43:26

【柳岸】今日重生( 小说) (一)一份猪肉
   魏路在走在收工的队伍里,眼睛盯着田埂上那些稀稀拉拉的野生的黄豆残枝,希望在两米到三米的距离里发现它,然后当走到那里的时候,立刻用迅速的动作离开排着的队伍,扑过去弯下身子拔起那棵黄豆残枝,将上面那也许还仅存的几个豆荚捋下来,用两手一搓,干透的小黄豆就留下在手心里,急不可耐地送进嘴里。这得冒险,因为管教看见就不行,就是这样也可能收获到手的那根残枝上根本没有一粒黄豆,有时是被前面的人先看见,就没魏路的份了。
   有人在田里干活的时候,能捉到泥鳅,田鸡,就带回来,把它和咸菜放在一起,用咸菜的盐卤来腌制它,几天后就能吃了。魏路曾经被分到水泥船上去罱河呢,是个冬闲的苦活,有时河里结了冰,每一次罱子下水后都是带着冰的,竹竿上也是冰和水,很滑很难抓住,每一罱子连泥带着水至少有四五十斤重,人要站在船帮上很稳才行,两只手都冻麻了……天气好的时候还好一些,阳光下有点温暖,时常是在罱上的河泥里面有些冻了的鱼虾之类,就把他们捡出来,洗干净,放在水泥船上晒干,再多晒几个太阳,晒成了鱼干就可以直接吃了,那还算是改善伙食呢,再说罱河泥的活是个自由活,没有管教监督,等于就是自由人了,在几条河里自由来去,领些粮食自己开伙,精神上也放松了。
   可是,就是这么苦的活还是被一次错误取消了,因为那几天眼看就要下雪了,水泥船没有出去,正常地用缆绳栓在一棵老柳树上,人都回到草窝子里。没想到的是,两天后仓里积满了水,雨雪将水泥船压得倾斜了,沉在河床上,需要排干净满仓的水,才那让船浮起来。这个任务只有交给魏路他们四个罱河呢的人来完成。
   那天是个北风呼啸的天气,雪原一片空旷,程管带着魏路他们四个人来到现场,让他们先为他先搭起一个芦席的墙,作为阻挡寒风的屏障,程管穿着军大衣就坐在那里,随身带着一个军用水壶,里面装着烧酒,过一会就喝上一口,零下七、八度的天气,让他来做这样的事也是难为他了。监视着魏路他们四个人轮流地下到仓里齐大腿深的雪水里,一桶一桶地向外舀水,一个人下去只能坚持三、五分钟就全身麻木了,动作也不协调了,赶紧地让人扶着上来,避一下风,歇一口气,第二个人再接着下去……折腾了一下午,也没让水泥船浮上来,只好收工。回来的路上几个人都冻成了冰棍似的,走路腿都不能弯。
   休息了两天,又让魏路他们四个人去到南大提的河对岸去种树苗,几个人带着锹,和几捆树苗,走了四十多分钟的路,翻过南大堤,那里有一条小船,是依靠一根绳子来回拉的,四个人一上小船,就发觉不对劲,承载有点吃力,可是要是分两次渡河,又怕时间不够用。就这么一船连人带工具和树苗一起上了,拉着绳子就离开岸边了,可是刚出去不多一会,船就翻了,四个人连人带锹,还有树苗都翻到水里了,幸亏几个人都拉着绳子,没有丧生的,落汤鸡似的回到驻地,鞋子已经脱不下来了,和脚冻在一起了……看来,在这里农闲也不闲啊。
   那天是去沤苎麻,就是将收割上来的苎麻成捆地放在水塘里去沤,等到十天半月后,表面的一层表皮烂掉后,再取出来,剥出里面的一层真皮,然后劈成麻,再搓成麻绳……这活不算重,可是魏路心不在焉,整个心思都在中午的那顿改善伙食上面。今天吃猪肉,惯常是八、九片薄薄的水煮肉,连汤带水也有一小碗了,可是,魏路今天吃不到了,他有点后悔。那天因为晚上在喝水的时候,魏路拿出来早晨来不及吃的咸菜,就着水吃,也好撑肚子。一个犯人看到了,说是我那还有一份,因为他有家里的外援,这些已经看不上眼了,魏路很高兴,可是他说不能白给你,我给你两份咸菜,换你下一次的猪肉,魏路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了。这不,等到今天吃猪肉了,魏路就没有了……一整个上午,魏路都在纠结这个糊涂的决定,可是那时也确实饿得厉害啊。
   ……魏路想到了在王芳那里吃到的红烧肉,她不放水,只放少许酱油料酒、八角姜片和适量的白糖文火慢慢地烧,起锅前放些椒盐粉和葱段。烧出的红烧肉和传说中的东坡肉差不多了,鲜红光亮,入口即化。其实,魏路和王芳在那将近两年的时间里,王芳真是变着法子做了许多的菜,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做这些,再就是,论流地买回那些各色罐头,有午餐肉,凤尾鱼,红烧鲅鱼,原汁哈利,甚至还有花生米的罐头,还有用大子乌烧的汤,味道真的很鲜美,魏路都还不知道这些东西,她说是小乌贼鱼,王芳总是喜欢看魏路吃的很开心,有时就是直勾勾地托着香腮看着魏路吃饭的样子,好像就是她自己在吃一样。魏路也为了让王芳高兴,就尽量地吃,有一次已经吃到了喉咙管,再也吃不去了,就怕当面吐出来,赶紧地说有什么事情得回去一下,其实一出了大院门,就忍不住哇地一下吐了出来,魏路想幸亏没让王芳看见……
   还有那次,因为王芳买了一个原汁哈利的罐头,也知道这是寒凉的东西,魏路喝了点酒以为没事,后来王芳又去煮了碗面条来,魏路就将那哈利罐头的原汁也拌在面里吃了下去,非常鲜美。回到家后,胃凉得难受,折腾了一夜没睡好,王芳知道后连声说:“都怪我不好。”魏路说:“怪我自己馋。”
   真的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等了一个星期才有一次的猪肉,魏路只好将那份打来的猪肉咽着口水送给了说好的那个人,自己一个人躲到一边去了。
  
   (二)无法忘怀
   在那些日复一日,无穷无尽的肉体折磨和精神摧残的日子里,魏路往往都是要依靠过往的那些美好的回忆来为自己支撑着,好像越是痛苦的过程,越是会让那些幸福和甜蜜来冲淡和抵消似的,这种黄连和蜂蜜勾兑出来的生活,是任何人也无法体会得到的,也许很多人走不完最后的路,就是因为没有这样来勾兑这种奇特的“毒酒”。说它是毒酒,因为它的麻痹作用远没有任何什么来比拟的。魏路坚信:自己没有错,会有一天还自己公道的。所以,一定要向往美好,趋利避害,才能给自己去战胜恐惧和无望的信念,才会在内心始终善存美好。
   有些活计你是必须全神贯注地去做,比如冬闲的时候,打草垫子,它牵涉到搓草绳,续草把,两根绳头交换收紧,然后再是下一个的重复,你不能打岔,才能将草垫子打好,厚薄均匀,整齐美观……
   有些事情你必须全力以赴地去做,比如挑河,从河里把泥挑上来然后爬上高高的大堤,整齐地堆高大堤。一个跟着一个,慢一点都不行,看不清脚下的情况,很容易就会滑倒,让你没有一分钟的思考和开小差的时间。
   还有就是秋收的时候到田里去挑稻子,就是将捆扎好的十公分一把的稻子,颠倒头码成一堆,用绳子揽好,挑回到晒场,近处的有一两里,远处的五、六里,这个活就需要精力集中,还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就是这样,魏路几乎没有完成过任务的,因为跑不过人,你就得往远处去,再说一次挑的没人多,就得往返次数多,多跑一次就得花三、四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有力气的人两趟就完成了,魏路三趟还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有一次,在路上巡回监督的李管看到魏路挑的很吃力,说:“你这是懒人挑重担”,魏路不懂,后来才听人说,你一下挑很重的担子,路上要歇好几次,不如轻一点,一脚头跑到目的地。魏路想,我本来就要比别人多跑一趟了,再轻点完不成重量,那不是要多跑两趟那。好不容易挨到晒场,上磅一称,220斤,然后再称体重,80斤,那时魏路瘦的只有80斤。而挑的担子有140斤重。这重量已经是魏路的极限了,而那些能完成任务的壮汉都是一担要挑180到200斤的。魏路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经常在别人吃过饭了自己还在往返的路上,挑着重担,苟延残喘……这种时候,你是完全无法思想开小差的。秦管的收工时间基本上是天快黑的时候,等到大半个小时走回队部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有人说秦管原来是地主家的长工,那时天不黑是不收工的。
   也许只有在农忙季节的插秧和割稻的时候,才有可能去思想开个小差。刚开始的时候,魏路没有掌握技巧,插秧的时候,整个腰弯的又酸又涨,一趟下来,腰已经直不起来了,要想上田埂换一趟,就真的上不去了,只有一尺多高的田埂也跨不上去,只好用双手双脚爬上田埂。在那田埂上有一小推山芋,是农忙时候才有的福利,在地头才能分到的每人一小堆,上来后才有时间吃上几个,得赶紧地再下去……后来慢慢掌握了一点技巧,用点活力气而不是死力气,腰也在不停地扭动着,这样才能坚持的久一点。
   割稻也是,早晨打过露水的稻子,带着尖锐的芒,坚硬锐利无比,手一抓上去不一会,几个手指就划出了血口,包上布吧,那也经不住,包上的布要么动作不灵活,影响速度,要么就半个小时,那布就全烂了。后来慢慢地掌握了一些技巧,手越是抓的轻越好,只要能管住那割下一把稻子的力道就够了,割下后,再用镰刀勾着轻轻地放下,这样才能坚持的久一些,再后来几天,手指磨出了老茧就不怕了。
   掌握技巧后,这种属于机械运动的枯燥性就体现出来了,周而复始地重复一种没有什么变化的运动,是会使人很容易精神萎顿疲劳的,还不如分散思想和精力,倒可以不是那么容易疲倦。魏路在这种时候,便会回到往日的回忆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那些美好的日子和甜蜜的情愫,甚至那些激情荡漾的时刻。
   ……那是一个漫天飞雪的冬天,魏路和白鹭在情侣园走了几乎一圈都没有看到一个游人,也难怪,有谁会在这样的天气去逛公园呢,然而魏路和小白不同,且不说在热恋中,就是因为那动荡的形势和相处不多的日子,两个年轻人觉得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的,他们今天就是这整个公园的唯一主人,国王和王后。可以任意的放肆和放弃约束。他们走累了,就在一株大大地几乎是覆盖着地面的雪松树下依偎在一起,都不觉得一点冷,那雪松像个天然的小窝,庇护着这一对情人。他们也不说什么话,就是依偎着,互相爱抚着,魏路渐次地将手伸进小白的外衣,内衣……当一切已经是顺理成章,两个人都急不可耐的时候,魏路脱下外衣铺在小白的身子下面……文革以后,就没有了白鹭的消息了。
   ……魏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发现,在每次外出的时候,王芳背着的那个小跨包里有一件银灰色的风衣,可能是有一次魏路想撒娇翻看她的包的时候发现了的,那是一件叠得很整齐的风衣。王芳说习惯了,这是一个秋天的日子,晴天防雨天么。
   魏路和王芳到过不少户外去透风,有远有近,只要有些时间,安排好刘楠,两个人就可以出去走走,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远离喧嚣的人群,独自享受两人世界的乐趣。
   那次从玄武湖出来,王芳看了一下她那块瑞士浪琴40微米镀金小方坤表,才九点半,想直接回去有点早,就拐到了台城墙的城墙根下,那里有一篇茂密的乔木和丛林,蔽日遮天,落叶成了一片厚厚的垫子,两个人坐下,王芳靠在魏路的身边,魏路也大着胆子拥抱着王芳,王芳没有拒绝,魏路的呼吸慢慢地急促了,同时也听到王芳的呼吸也一样急促了,魏路仿佛知道王芳的需要,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这安静的两人世界,会有谁来妨碍这蓬勃激情呢?只见这时,王芳拿出了那件银灰色的风衣,铺在了柔软的草叶垫子上面……
   往往在插秧和割稻的枯燥体力劳动的时候,分散一些注意力可以缓解过分的紧张状态,也恰恰在这种对往日的美妙回忆中,才使得魏路能比较轻松地完成那些繁重的任务,忽然有一天能完成插秧和割稻的任务时,心里有种苦涩的慰藉。魏路知道,因为昔日的那些甜蜜幸福已然驻在心里的一隅,而那些美妙无比的感官感觉也驻扎在身体的某一个角落,这种美妙和甜蜜的感觉,它不时地会探出头来向你问一声好。使你时隔多年也无法忘怀。
  
   (三)黎明前的黑暗
   魏路挑着沉重的担子,走在那又窄,又滑、又陡削的坡道上,这就是冬闲最重的体力活,完全不是魏路这样的人能够适应的,可是没有你的选择,命运在虎视眈眈地逼着你去做那些你极不情愿又无法胜任的工作,你无法扼住命运的咽喉,只有乖乖地听从它的摆布,而且不能心急,不能反抗,还得和颜悦色地应付它。十几个人一小组,站在河里挖河泥的是两个人,使用的是美人锹,20公分宽,40公分长,上方有一个脚踏子,这一锹下去是很有讲究的,一左一右先切下去,再从中间起上来,这一锹,如果是一个实在的方形,一锹就是三、四十斤,按每筐两锹算,两头共四锹,就是净土160斤。加上粘满泥土的筐就有的二、三十斤,加起来就是190斤,平地还好说,爬这样陡的滑坡,几乎是没有人能够做到的。于是每一锹就薄一些,120斤,多数人能够完成,可是魏路还是没法完成,只有将那一锹改成不是正方形而是三角形,每锹二25斤左右,这样就是100斤,其余的人就是一个挨一个的挑着担子往上送。大家要走得均匀,匀速前进,这样就不会给上锹的人带来压力,否则,大家挤在一起,上锹的人来不及,被管教看到会训斥他动作慢,消极怠工。这样,他就会给你上满筐,你们跑不动,就慢下来,管教就会叫挑担的人走快些。所以大家都得长点眼。武功里有句话叫:“不打精的,不打傻的,专打不长眼的。”这里一样能用得上。上锹的人是论换着的,魏路根本没这本事,只有永远挑担的份,换了那些一视同仁的人,魏路可就没日子过了,担子重,走得慢,别人正好跟在你后面休息,还能在水里洗洗泥筐,轻松些,魏路连洗筐子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泥筐越了越重,几乎有四,五十斤,加上那不客气的几锹泥,有时都上不了肩,上锹的人看到后只好切下去一块。魏路口袋里放着一个玉米窝头,这是中午的饭,没时间吃完,每天的工分粮要到晚上收工后由记工分的算出来才分得到,这个冰冷生硬的窝头也只有在下坡的空隙中,咬上一口,魏路能清晰的感觉到那粗粗的东西在由嘴里到胃里的全过程,而且是如何在胃里立刻就变成了卡路里,仿佛就这点热量才能使他再一次挑着重担爬上那陡而滑的坡道。魏路总觉得,自己什么时候会跌下去,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因为每天绷紧的神经只要稍有疏忽,一切就不可设想。有时魏路挑到大堤顶上的时候,几次眼前发黑,目眩,甚至出现幻觉,忽然想到有人因为重担所压致使失明的情况,心里一阵战栗。生命会不会在千钧一发的时候轻松地就交代了?如果还想维护这个微不足道的生命的话,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共 78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描述了在错误的政治运动中受到迫害的一位男人——魏路,在劳改农场的坎坷经历。开篇以倒叙的方式,通过描述他在一次劳动过程中,对田野上生长的黄豆残枝的渴望,一步步引出他在农场中艰苦的生活经历,恶劣的生存环境,炼狱般的劳改经历,缺油少食的简单三餐,让他忍不住想起以往和女友王芳在一起吃红烧肉的场景,还有那些无法忘怀的美好回忆,和女友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成了他度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他在生不如死的牛棚中苦苦煎熬,生命在微弱地残喘中苟延着,尊严和人格被任意的践踏,剥夺了最起码的生的权利,他内心的挣扎也在不断地升级,他自残过,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暂时的安稳,他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等到了属于他的春天,他满怀深情地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把胜利的喜悦和母亲分享……小说通过描述一位遭受迫害的男人在狱中的坎坷经历,描述出那个年代冤假错案给人们造成的身心伤害,塑造了一位男人坚强不屈的光辉形象,弘扬出乌云遮不住太阳美好主题。小说很见功底,文笔老道,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环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写法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巧妙把人物和情节结合起来,使人物更典型,真实,丰满,血肉,故事情节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苦尽甘来,幸福圆满,令人欣慰!好小说,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7-08 21:44:33
  问候棱镜老师,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7-08 21:45:38
  老师的小说很有功底和生活底蕴,拜读,学习,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棱镜        2017-07-10 12:15:18
  本文于2017年6月23日,以笔名东方欲晓首发在中财论坛上,受到好评!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7-08 21:46:18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07-09 17:44:01
  小说再现那个特殊年代的有些人的经历
5 楼        文友:棱镜        2017-07-10 14:36:14
  谢刘社关注和鼓励,远握安好。
6 楼        文友:老百        2017-07-11 12:20:23
  这篇小说的主题好,其实经历了那个浩劫的年代之后,春天来了,这不仅是魏路的重生,更是我们全民族的重生。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