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纳西古乐

编辑推荐 纳西古乐 ——滇中纪行 之三


作者:江雨 布衣,481.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9发表时间:2017-07-08 22:08:37

赶往丽江这天,恰逢周未;加之这期间电视又正播《木府风云》,这使丽江这座游人本已够多的古城,就仿佛成了一处巨大的“集市”,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来此赶场。
   在大理的时候,已听说丽江人多。到了丽江,果然是人山人海,车站上介绍住店的人也多,都是建议不要去古城:“住店吧,不必进城了,住不下的,去了也得回来,这里住店还便宜。”听着人家的劝告,妻总用眼光掠我,我知她是动心了。想想也是:旺季、周末,外加热播《木府风云》,古城内人满为患是可想而知的。其实,便宜,当然是老大一诱惑;但对我而言,只要条件还过得去,住哪里,我多半是无所谓,大不了少出门。此外,主要还是担心怕去古城里挤油,于挤油中走到家家写有“客房已满”的路上。“要不然,就在这儿住下?”想到这,我很有“风度”地让妻定夺,我知她已经动心。果然,就在这离古城尚有几站路的车站附近住下。其实,住这里,真正不方便的是家妻:看景、拍照、逛街、购物。
   这让妻定夺的“风度”很好,好在有个不挑肥捡瘦的态度。意外的是,这份态度,还换来一份意外好处:住下后,妻用内疚的眼神看着我,并虔诚地表达了没去古城里住的歉意。仿佛,在住店问题上,我的这个不挑肥捡瘦的“高风亮节”,仿佛使之欠了我老大一人情。能让人生一颗欠你的心,当然是件挺大的好处。本还想再说几句现成话加深下自己的“高风亮节”,但看到对方的认真与虔诚,实在不好意思了,只好一幅大喇喇憨相带过此事。因为既要做好人,究竟也别全是浪得虚名的好。
   其实,我对住店真无所谓的心理,并不是打根起就有。我记得我初去凤凰古城的时候,就曾为要住江边,不惜拖着疲惫的身体问遍沱江两岸。其实,就算住在了江边,又能有多好呢?人呀,都不过是有从众心理或赶时尚的倾向在做怪。一个事物,有人去做且又说出来,如果机缘巧合,人人皆效仿之,便成了时尚。既为时尚,总有过时之日。比如旅游,听哥姐们说,他们那会儿是往北京、上海跑:大路、大楼、大商场嘛。那会儿有谁会去凤凰、丽江这种老地方?我对古城有兴趣且至今情有独钟,无他,从众是一,因为大家都在往古城里跑;二才是觉得倘若想出去走走,还是觉得国内的山川江河更润心,还是觉得祖宗留下的玩意更养眼,比如,古城。然而,去得多了,虽然是还想多看几座,但是,却也难免大同小异。所以,在来的路上就想,此趟来丽江,除了想去听一场“纳西古乐”,致于古城,基本都大同小异:老街道、老建筑、石板路、木板门,外加一条江流穿城而过。所以,逛与不逛,并不执着;所以,住在哪里,都能随缘。
   “纳西古乐”,我最先知道这乐曲,大约有七八年了吧。古风古韵的味道,透着悠远与雅致。因为是听到而并非观赏,所以,听见有鼓乐相伴,起先就以为“纳西古乐”为“纳西鼓乐”,并且,心里还揣测这音乐多半是道佛作法事用的。实际上,还真猜得八九不离十。纳西古乐除了有道佛因素,还秉承了儒家以及古代皇家的礼乐传承。到如今,“纳西古乐”只有在丽江才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表演。对于“纳西古乐”,当然是各有各的看法,喜欢者将她当稀世诊宝也不为过,因为丽江“纳西古乐”之中有“三老”:老曲子、老乐器和老艺人。曲子和乐器还好说,重要的是老艺人们大都年逾古稀,不能想象他们驾鹤之后,“纳西古乐”将会怎样。而不喜欢的,也大可以视它为无物。但是,对于我而言,对其有好感,当然不全因为是祖宗传下的玩意,重要的是,在我听来,“纳西鼓乐”确实是一种美好甚至美妙的音乐,和昆曲、京剧一样,旋律中流淌着中国特有的古风古韵,即典雅古朴,中正明丽,于婉转、柔美中透着悠远与玄妙,于刚直、清扬中含着圣洁与庄严。
   丽江的“纳西古乐”,大概是每晚都有演出,时间是晚八点开始,地点是在一座古戏楼。因为到达丽江的当晚,在游人爆满的古城找到戏楼时,已近夜里九点多了,只好次日再来。这样也好,尤其长途奔波于初来乍到之时,疲惫!歇一晚,明日再来,似乎更加合适。
   我是差不多提前十五分钟入场的。这是一座老式戏楼,分上下两层,简陋的老式木质座位并未修缮,而是保留了原貌,落坐后仿佛有种坐进了民国时期的感觉。“纳西鼓乐”的演出很准时,八点不到,但见手持乐器的一袭袭长衫老者接连依次登台,这使人吃惊非浅,虽然知道都是些老艺人,但看到这些老人竟是如此老,还是吃惊非浅。他们差不多都在七八十岁左右,也差不多都留有满把胡须,黑的、花白的、雪白的以及连腮的,此时,皆飘洒于古老戏楼的戏台之上,冲击着人们的眼睛和内心。
   在“纳西古乐”的介绍里,说有“三老”:老乐器、老曲子和老艺人。现在,这些老艺人正手持老乐器聚于戏台之上向观众以礼致意。见此,一份敬意,油然而生。接着,是一位女子走上台侧,行礼后用汉、英两种语言报出剧目后甫一离去,就闻演凑者中一声苍老而有韵味的叫板声,悠然而起:“八——卦!”演出就此开始。
   不是说中国的就一定要比国外的好,而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能够经久历今,传下的东西必有经典之处。这之中,包括理念、处世、做人以及涵盖音乐在内的哲学、诗歌、舞蹈、饮食、建筑、雕塑、风俗、习惯;也不是说古老的就一定要比今天的好,而是古老的能够传承至今,必有传承的理由。一件物事的优劣对错,历史,往往就是一面镜子,照鉴之下,一目了然。“纳西古乐”正是如此,不然,断不会流传至今。
   “山——坡——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随着那苍老而有韵味的叫板声,节目中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唱响起来,这韵味,久久不绝。

共 22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文章,重点不是写景致,而是写作者的感悟,写出了值得我们品味的东西。文章首先写了到丽江选择住处的情况,写了作者让妻子做主的“高风亮节”,通过作者的心理,写出了经验,也写出了一种处事心态;写纳西古乐,写了作者对此的认识过程,写了作者的理解感悟,写了表演的老人们,同样写出了作者对艺术传承的思考。这篇文章表达出来的作者的观点,体现了该文的思想和哲理性,写出了值得品味的点。【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7-08 22:54:46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老道,行文风格自然随性,值得我们品味学习。在叙述活动中,阐述作者从中得到的感悟,讲述作者的人生看法,写出了文章的哲理性。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7-09 12:14:31
  欣赏老师佳作,好文字,问候,拜读学习了:一件物事的优劣对错,历史,往往就是一面镜子,照鉴之下,一目了然。“纳西古乐”正是如此,不然,断不会流传至今。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