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濂山印象
如果有人问我:“东莞什么地方最美?”
我会肯定地回答:“东莞的公园最美。”
如果有人再问我:“东莞哪座山最美?”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东莞水濂山森林公园。”
应该是2005年底,也就是我们刚买车那五六年,只要是星期天或节假日,我们一定会到水濂山森林公园爬山。说起水濂山森林公园,是我最喜爱的东莞自然生态公园之一。那几年,我特别喜欢爬山,公园里每一条山路上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每个景点供游客休息的石凳子,亭子里的椅子我都坐过。公园里的景点各有特色,花草树木争奇斗艳,让人喜爱,让人流连忘返。
古庙广场
从大门牌坊处顺着宽阔的大路向上走,大约一两百米的右手边有一条小路。每当三角梅盛开的时候,这条路是登山最好的选择。台阶路的两边种植了很多三角梅,后来,这些树藤越长越大,相互交错缠绕,渐渐地变成了一个由三角梅藤搭成的自然花洞,真是佩服设计师的奇思妙想,设计出这样一条美丽别致的景观路线。走在台阶上,既能享受花开之美,又可以避免阳光的暴晒,七折八拐,到了半山亭,坐下休息,非常凉爽。再顺着路向前走不远处,有和半山亭差不多高的一个比较大的平台,有亭子和长廊,有更多的人在此玩耍。
如果不走台阶,继续走大路,可以尽情观赏大路两边的紫荆树,也可以尽情享受那些高大的紫荆树遮蔽的荫凉。紫荆花开的季节,是这条大路两边景色最漂亮的时候,青绿色的叶子把紫红色的花儿衬托得格外鲜艳,微风吹过,紫荆花瓣纷纷飘落下来,紫红的花瓣一层又一层地覆盖在道路上,仿佛铺了一层花团锦簇的地毯,细看空中飘落的花瓣,像一只只紫色的小蝴蝶在翩翩起舞。走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就来到古庙广场。
古庙广场是水濂山森林公园里最热闹的一处景观。广场的东边有座古庙,是人们烧香拜佛还愿的地方,这里的香火很旺,烧香要买票进入,旁边的商店可以请香。
古庙的前面,有一方深一点的四周用水泥砌成、上面有一米多高的花岗岩围栏围起来的小池塘,池塘中间有一石雕神龟,龟背上盘踞着一条大蛇。水池里还有十来只六七寸大的乌龟,三三两两地呆在水池里,经常是一动不动,似乎总是在睡觉。游人纷纷投掷纸币硬币到神龟身上,据说,凡是能投中神龟且不掉下来的人,今年一定会交好运。正因为这样,水池周围经常聚集着不少人,看池子里的雕塑和乌龟,看别人投钱,要是有人投中了,就凑热闹拍手叫好。因此,水池里的小面额的硬币、纸币还真是不少,硬币沉入水中,纸币飘浮在水面上。
古庙广场也是景区电瓶车的终点站。老人小孩等那些不上山的人们,上山下山路过的人们,也多在此处休息,喝水吃东西或去洗手间,还有小商店,摆小摊卖玩具如风筝、吹泡泡等,热闹非凡。更是有许多团队在这里集中,穿着统一的服装,打着旗子,几个人扛着或抬着东西,还有拿着麦克风的领队,集合自己的队伍,大声地宣讲登山的有关事宜。在广场,有讲着白话的,也有讲普通话的,还有讲着各地方言的,当然也少不了卖东西的吆喝声。
广场的中间和东边相对来说比较空旷,有不少的小叶紫薇树,这些紫薇树仿佛是古庙广场的主人,只要有游人来到,它们就会招手跳舞并且列队欢迎。这些小叶紫薇是种植在半米多高的树坛上面,树身大可合抱,加上下面的花坛,紫薇树就显得更加高大,一棵一棵的紫薇树,都像是巨大的盆景,姿态优美独特。树坛的四周用灰白色花岗岩石砌成,淡雅光洁,有许多游人坐在上面休息。
我个人认为,古庙广场最漂亮的时候是六到八月份,这个时候,广场里那些高大优美的小叶紫薇正当开花,一簇簇紫色的拳头大小的花团,在阳光下独自散发着温柔气息。微风吹过,粉色的小花瓣随风起舞,落下来仍是鲜艳而美丽的,点缀着广场的地面。远远望去,一片一片的粉红花瓣,在蓝天的衬托下越发的娇嫩、鲜艳,偌大的广场,因为有了紫薇花的装点,仿佛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整个广场也有了一种特别喜庆的气氛。此处的小叶紫薇树,与别处的不同,这里的紫薇刚开花时,树上还没有多少叶子,花团锦簇,感觉是花衬托着叶子,而别的地方的小叶紫薇是叶子衬托着花,所以,古庙广场的紫薇更像是人工所为,紫薇花开更加漂亮,更加艳丽。我总觉得这里紫薇花是完美无缺的,没有瑕疵,给人的感觉是不真实的,也许,这里的紫薇是花中仙子,超凡脱俗的。紫薇树又叫痒痒树、百日红。从百日红这个名字看,紫薇花一定是开花很久的,难怪陆游在诗中曾写道:“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常放半年花。”自夏到秋,烂漫不绝,可以盛开百日。紫薇还有另外一个特性,如果用手轻轻摸它的树干,整个树由根到顶端全身摇动,像有人怕痒,所以俗称怕痒花、怕痒树、痒痒树,正所谓“轻抚枝干全树动”。此时此刻,或坐在紫薇树下休息,或在广场信步,都会闻到阵阵清香扑鼻,神清气爽,倍感精神。
冬天,小叶紫薇的叶子全都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更显得屈曲光滑,树皮有点块状脱落,小枝似乎是四棱形。这个季节来到广场,这些巨大的紫薇盆景又别有一番韵味,整个广场给人以庄严肃穆感觉。冬天的紫薇树似乎也知道天冷,落尽叶子,让常年生活在东莞的人们也体会一下季节变化的感觉,因为在东莞,冬天落叶的树种不是很多,绝大多数树木都是四季常青,而紫薇树、鸡蛋花树、小叶榄仁树、木棉树等少数落叶乔木,可以让人更明确地感受四季的轮番更替。广场里的紫薇、木棉树的叶子都落了,也让更多的阳光洒在广场上,让广场的冬天多一份明媚,多了一份透亮,让游客能尽情地享受冬日阳光的温暖,因此,我想改一下刘禹锡的诗为:“南方足奇树,广场成佳境。”这个季节,广场有一种童话世界的宁静,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静淡雅。
古庙广场东面顺着走三五个台阶,有一道门,进去后,云蒸霞蔚亭子的旁边,有一棵古老的许愿树,树上挂着红灯笼,披着红布条,枝桠间挂满一个个小小的许愿包。据说,如果游客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包在红布内,扔在树上而掉不下来的话,愿望必定能够实现。树上还设有一个大钟,游人可以登上石凳,敲响了那大钟,钟声清脆悦耳。
广场的最东边有长廊,游人可以在长廊下面的凳子上休息聊天。
水濂洞天
古庙广场西南角有一条路,沿着这条路向上走,分出两条路,右手边的是大路,左手边的台阶路,顺着台阶走,就来到水濂洞天。
水濂洞天,也是东莞明代八景之一。水濂洞天从前叫彭峒水帘,相传是因为彭公隐居在这里。自明清以来,有许多名人雅士到此登临观赏,留下了“彭峒水帘好景致”等诗文佳句。当平缓的路走完了,开始有台阶要爬山之时,迎面而来的,是一处稍微有点弧形大约七八米高的悬崖,暗红色的石壁之上书写着“水濂洞天”四个大字,旁边还刻有陈琏陈侍郎的诗,开头两句“城外小蓬莱,天然图画开”,让人对水濂山产生神奇、美丽的遐想。这些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显示出水濂山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岩石的上方,一条飞瀑从高处飞泻而下,一路欢歌,直冲潭底,形状像水帘。潭水清澈见底,悬崖之下便是飞流直下的小小瀑布和潭水,这便是水濂洞天之景了。站在此处抬头望着天空,感觉天空陡然间变小了,犹如洞中观天,这应该是“水濂洞天”得名的缘由吧!
潭水的右边,有一石门,门楣上面刻着“梦溪探胜”四个字,跨过石门,有一座花冈石雕像,是明代礼部左侍郎陈琏先生的塑像。他身着明代官员的官服官帽,手持书卷,翘首凝思,气定神闲,俨然是水濂山的主人,欢迎游客的到来。陈琏是东莞厚街桥头人,是东莞名人之一,曾经和欧阳修一样担任过滁州知州。他在任上减轻徭役,修建学校,鼓励老百姓耕田种桑;闲暇时与朋友在醉翁亭上吟诗作对,当地百姓称他为“小欧阳”。此处有他的雕像,可见他对水濂山的特殊感情。
瀑布左右两边,各修建一亭子,行人可以在此休息。坐在亭子里的椅子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水中金鱼,能听到水流飞下的撞击岩石的声音,花香鸟语,真是人间一处胜景。也有一些游人,脱下鞋子到水里戏嬉。走过曲桥,经过小亭,登上石阶,发现溪水是从这旁边流出来。拾级顺溪流而上,两旁郁郁葱葱,藤萝交叉缠绕,形成天然通道。
天池
水濂山最神奇的景点,当然应该是天池。天池大约在距山顶三分之二处。我也曾经到过庐山,看过庐山的天池,似乎没有羽毛球场那么大,而且几乎没有水了,看了真是大失所望。如果相比的话,我更喜欢水濂山的天池。
从古庙广场的西南角向上走,有三条登山路线,中间和右手边两条路线都是台阶。如果走中间台阶,一路上有溪水相伴,登山路线较短,逆水攀登,过了一个亭子就到达天池。如果先右手边的台阶,路程稍微远一点,但中间的一段木梯。木梯是用浸过桐油的松木板做成台阶,松木外面刷了一层青漆,呈现出深褐色,与周围的树木互相映衬。踩着木梯,可以听到木头吱吱的响声,脚下有一种木质特有的柔软舒适的感觉,这也是我特别喜欢的登山路线。还有左边的一条登山路线,是大路,直线距离更短,也有人选择。如果走大路的话,大约半小时左右,就会看到右手边分出一条小路,顺着小路左转,有一小座小小的石拱桥,就是天池排水的渠道,拱桥两边的小路,即是天池的堤坝。如果顺着小路前行一二十米,有一道圆门,门楣上刻有“天池”二字,进门以后,即可看到天池了。
天池约有大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雨水多的时候,水会积得满满的。围绕天池四周有一条环形路,路两边有各种各样高大的树木,将天池环绕起来,也将天池衬托得更加秀美。
我们那一阵子去的时候,天池里还有两只黑天鹅,四只绿头鸭,还有三四只灰麻麻的鸭子,有一段时间甚至有一对鸳鸯,整个天池煞是热闹。往往是还没有走到天池,就能听到天鹅“嘎嘎——”高亢有力的叫声,还有鸭子的应和着。看着水面优雅的黑天鹅,感觉这是一处人间仙境。那两只黑天鹅形影不离,其中有一只翅膀上还有一根白色的羽毛。天鹅也许在天池生活的时间长了,以为自己是天池的主人了。游人多的时候,天鹅就特别活跃,它们会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天池里的黑天鹅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拍照,只要有人拍照,它们就会挤到人们面前,摆出各种优雅的姿势,非常配合,深得游人的喜爱。以至于后来一到周末想去水濂山时,我们就会说:“走,看看天鹅去!”
那几只鸭子呢,也不甘示弱,喜欢凑热闹,人多的时候,它们也挤到人们跟前,吱吱嘎嘎地叫着,在水中摇头摆尾,洋洋得意,只是为了讨点吃的。如果人们不给它喂食,鸭子甚至会跑到岸上,叼住人们的裤脚大声讨要,胆子特别大。在天池边,可以与鸭子嬉戏,也有小朋友戏水抓虾捞鱼。坐在天池岸边的石头上,鹅卵石光洁如新,池水清澈,看着一群孩子玩耍,看着水池中鱼虾,是一件开心无比的事。更为美妙的是,天池边的大树会遮住强烈的阳光,而且在水边,竟然没有蚊子来骚扰,很是清静悠闲。也可以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想,静静地坐在天池边发呆,也是人生一种难得的享受,难得的清闲。我以为,天池岸边是一处最适合闲坐聊天的地方,更是一处特别适合“神游万里,思接千载”的地方。
天池岸旁是西山寺和白衣庙,庙门紧闭,庙前可以休息。顺着白衣庙向上走不远,有一面平缓的岩石大坡,冬天天气寒冷的日子,坐在那面大坡上晒太阳,是非常舒服的。暧暧的阳光照着,带点瓜子嗑着,进入了一种温馨美好的世界,一个星期以来工作的疲劳、烦恼、压力都一扫而空,浑身感到轻松自如。
山顶水濂阁
水濂阁是水濂山的顶峰,在此人们都要四处眺望一下,感受一下“山高我为峰”的英雄豪迈之气。
距离水濂阁有一百米的样子,就能听到水濂阁上人们喧闹的声音,也有人在水濂阁上大声呼喊的、唱歌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从北边登上了山顶,是水濂阁的第一层,有卖茶叶蛋、火腿、煮玉米、矿泉水饮料等,价钱自然是比山下的贵一点,这也是应该的。这么高的山,运货物到山顶,成本都要高一些。登上山顶的,人人都是大汗淋漓,但人人脸上都显出快乐和轻松,许多年轻人用手机播放着流行歌曲,也有中老年人包里背着小型播放器,放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还有听戏曲、评书的,不一而足。小孩和青年人,脸上一律是红朴朴的,透着青春的风采与光芒;中年人和老年人也不示弱,他们一般是神清气闲,淡定从容,看着他们登上山顶也似乎不怎么累,似乎也没有过份的激动和骄傲。洒在登山路上的汗水,似乎带走了人们多日来工作上的疲劳和压力,也带走了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郁闷。
水濂阁是水濂山顶峰,如果登山要到山顶的话,水濂阁是一定要去的,在山顶修建的水濂阁,共五层,大理石地面,琉璃瓦屋顶,屋檐飞角,金碧辉煌,显得大气庄严。在水濂阁的第二层,是游客最多、最拥挤的地方,有人站着向下眺望,有人靠在廊柱上休息,也有人席地而坐,此外还有照相的、打牌的、聊天的、吃零食的、喝水的、唱歌的……五花八门的都有,大家出门游玩,要的就是随心所欲和无拘无束。从二层走上五层,每一层都是摩肩接踵,要想转身都比较困难,常常得停下来让对方先通过。有时上面有人呼喊,山下有人在应和;也有人在唱歌,大声吼一曲,似乎要展示一下自己歌喉,或是宣泄一下工作中的压力。在这里,少了平时的拘束,少了平时陌生人之间的防范心理。在山顶上,可以俯视水濂山全景,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特别是看到山下许许多多的人们正在努力地向上爬,挥汗如雨的时候,不由得生出一种自豪感,刚才爬山时的劳累汗水,也渐渐地随风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