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收获】老井(散文)

精品 【丁香收获】老井(散文) ——从日常用水感悟生活


作者:庄稼 秀才,2448.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80发表时间:2017-07-10 08:36:18
摘要:日常用水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水晶是人们取之不竭的生活源泉,从古至今一直伴随着人们生活生产,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社会的发展,水井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为人民服务,但是老式水井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更不能忘记如同水井一样曾经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民英雄,这是我们一代一代应该牢记不忘的事情!

【丁香收获】老井(散文) 接到一个微信小视频,把我带回到遥远的故乡。
   我的童年是在华北平原上度过的,现在想起来,还依稀记得。在我上幼儿园之前,母亲怕我走失,每天只可以在她眼皮底下玩耍。那时候似乎比现在热,雨水也不多,我看到母亲和一些妇女,经常挑好多水,有时候母亲走几条街,挑几口井的水。故乡的水井很深很大,探头只望见一汪闪动的光亮,每次都被母亲拉走远离井口,并受到呵斥,我的好奇心生生被扼杀在摇篮里。
   母亲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不知道发生在哪年哪月。当时,村里的井水不好,井筒经常出现沙漏,多次塌方,井水浑浊,井道堵塞了无法使用。井壁是用青石一块一块砌成的,井匠嫌弃招待不周,故意留下疏漏,导致水井不断出麻烦。村民一气之下,自己挖井,大家伙出力,由于技术不精通,在一次施工时,井坑塌方,埋压住了人,乱石松土不容易短时间抢救出人来,有人商量遇难人家属。“村里多给些照顾,乡亲们平时也不断照应着,帮扶她一家老小”,小媳妇哪里肯依,以死相逼,只求救活自己的男人。无奈之下,大家动手,七手八脚的费了半天劲,总算看到了人影。人没有受伤,只是蜷缩着蹲坐在里面动弹不得,幸亏媳妇决意救人,才得以全须全尾的回到亲人面前。当他知道是媳妇不图钱财,坚决救他,他才不致丧命,心里的感激无以言表,当即来到媳妇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就磕头,两个人重新团聚,悲喜交加。如此善良贤惠的好媳妇在当地传为佳话。
   通过大家谨慎小心,齐心协力,终于成功地完成一口水井,由于多次挖井积累了经验教训,这次作业堪称良好,不但井筒牢固,没有沙漏,而且水质不错,味道正常,竣工庆典时,村民们以水当酒,喝了个痛快,头顶炎炎烈日,那叫个爽!提着心劲儿累了这么长时间,是该好好睡一觉了。就在大家安心休息徜徉在梦乡之际,又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一声声尖利急切的呼喊,惊醒了家家户户,“各家各户注意啦!大家谁也不许出屋!外面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行偷看。”紧接着还响起一阵锣声。人们都满心的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么惊天动地的吆喝。”
   没过一袋烟的功夫,街巷里又传来了高声呐喊,准确的说,是在破口大骂。“哪家的败家娘们!不让你出来看非得偷看,你个不守妇道的东西!”出什么事了?一会儿喊一会儿骂的,把人搞糊涂了。原来,更夫发现水井冒火,告知族里大辈儿,这才鸣锣示警。上岁数人听说过这种现象,属于吉祥之兆,大火煅烧过后,整个井筒犹如完璧一般,尤其结实耐久,这火刚烧到一半儿就灭了,准是受了不洁之人的冲撞,也就顾不得为老不尊破口大骂了。现代人懂得水井冒火是有可燃气体之故,不会迷信以致怨天尤人。第二天早起,人们知道了原委,惋惜之余都在埋怨那个好奇心的女人。来到井边一看,果然令人咂舌,提上水来,只见一桶水清澈可以见底,喝一口清凉爽口微带甘甜,真是乐死人了!
   当地人不喜欢使用辘轳,井口不砌井台,挑水时各自拎一根绳子,系在筲梁上,顺到井里,水筲一侧缀有一重物,轻轻摆动绳子,水筲自然倾倒,很容易灌满清澈的井水,只要站稳脚跟,攥紧绳子,两手一前一后的就把整筲水提到地面上来。井口大,可以几个人同时提水。有老人家挑不动,就用瓦罐来提水,一不小心,就碰碎了。怪不得有句谚语“瓦罐儿不离井沿破”,用以告诫年轻人做人要走正道。
   小时候觉多睡不够,我睡得正香的时候,父亲就推着独轮车,到菜园子上菜,装两篓子小葱和韭菜。每次上菜回来,天还不亮,母亲已经挑满缸水,专等父亲回来,收拾清洗捆捆儿称重,再装在独轮车上,趁着清晨吃早饭,走街串巷的吆喝买卖。赶到早饭过后,正时正晌去生产队上工劳动。每到队里分了蔬菜地瓜,又是母亲紧张忙碌的时候,仅管劳累,却是欢喜非常。为了做好满缸腌菜,为了把几百斤地瓜擦片晒干做口粮,为了清洗贩卖的青菜,母亲起早挑遍几口井水。遇到用水高峰,乡亲们几乎挑干了村里的水井,人们休息一个夜晚,第二天,井水依然那么充沛清澈甘甜。
   来到黑龙江,成长在青山绿水的小兴安岭。可能是秃尾巴老李的影响,我的家乡正是人杰地灵,物产丰美。我们不大不小的靠山村,环村几千亩良田,旱涝保收,全村几百口人同吃一眼水井,井水充沛清澈,刚来时喝着有点草腥味,后来习惯了也就尝到了甘甜。最令我骄傲的是,周围其他屯子里的井水,吃后长大骨头节,手指关节肿大疼痛,脚下似乎有弹簧,走路一扭一扭的,靠山村人各个秀颀魁梧,父亲就是看重这点定居在靠山村的。
   听说,靠山村的水井是李家老祖宗一锹挖出来的,创造了“一锹挖出口井”的神话,从此不再饮用村边的河水,因此,曾经出现了恶少霸井卖水的事件,后来被地下党镇压了。这里的水井跟老家的水井不同,井口小,砌了井台,安了辘轳,辘轳缠绕铁链,铁链那端用铁丝锁牢胶皮柳罐,这种装置,只有青壮年人才能操纵,老幼病弱之人望尘莫及。那时候,每天早晨就是挑水时间,往往一时间聚拢二三十人,有的坐在扁担上,有的倚着障子站着,或是漫不经心地吸烟,或是说笑侃大山,或是慢条斯理地摇着辘轳,时不时搭讪一句,家里不缺水的也挑着水桶走来,只为聚到一起说一说,听一听,哪怕是七个碟子八个碗,谁家媳妇长雀斑,屁股大的屯子,不用嚷嚷都瞒不住。无论春夏秋冬,这些人都有兴致,我认为那时候的粮食都是原生态产品,没有化肥农药,井水也是纯自然的,不用提纯净化,人们都有耐寒抗暑的免疫力,没有业余文化活动,在井边自娱自乐,消愁解闷,不亦乐乎!
   每年除夕请神供老祖宗,是农村人必须操办的大事,也有人在井台上烧几张纸钱,贴张字幅祝愿“井泉大吉”。更热闹的要数元宵节这天,水井边就是孩子们的娱乐场。北方的冬季白天最短的时候,下午三点半就擦黑儿了。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宽带的年月,过年过节就是另一种愉悦。孩子们穿戴齐整,手里挑着大人手工制作的灯笼,来到大街上。那时候孩子多,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最数女孩子乖巧,有的吃着揣在衣兜里的毛嗑(炒熟的葵花籽)糖果,有的挤在人群里看热闹,调皮的男孩子点着小洋鞭,往女孩儿灯笼里扔,随着“啪”的一声脆响,五彩小蜡烛就熄灭了,甚者炸坏了玻璃瓶子做的灯罩,就得回家央求忙于喝酒打牌的老爸再做一盏。
   每到冬天,井口就冻结厚厚的冰,需要专人用冰镩清理,便于柳罐上下提水,有时候柳罐掉到井底,就要放下三齿钩耐心捞取。这时候,除了孩子们手里的灯笼,发出恍若星空的烛光,还有人用谷糠加煤油,拌成燃料,从家门口一直通往村外,一堆一堆的撒放点燃。那长长的点点火光,路过井边,照亮了白雪皑皑的街道,烘托着享受节日快乐的人群。井边堆积的冰块像小山一样,有的孩子坐在大块儿冰上溜冰玩耍,有的孩子从冰山上向下打滚儿,这叫“滚冰”,然后捧一块冰回家,放在鸡架猪圈或者牛棚,祈求新年平安吉祥。这是孩子们多么天真无邪的祝福啊!
   多年以来,普普通通的水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你知道靠山村的井水为什么这么旺吗?你知道食用这口水井的人为什么没有大骨节吗?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是真是假不要去打破砂锅,听一听乐一乐吧!原来,靠山村走好几口水井,水不清澈,还不好吃,旱年头就干涸了。后街住着一个孝顺媳妇,侍候瘫痪的公爹多年,虽然家里没有富足的钱请名医治病,但是她一如既往地精心护理,从无怨言。这一天,老头子把儿子儿媳叫到床前,告诉他们自己时日不多了,临终嘱咐他们几句话,务必牢记在心,绝对听从,小两口诺诺叫声。老人说,等他死后,不要声张,浑身不要穿戴任何衣物,悄悄把他放到村东头那口枯井里,不许办丧事不许烧纸不许难过,三天后再去井边看望。
   听了老人的嘱托,小两口疑虑重重。果然,没过几天老头儿去世了,儿子依照父亲的遗言,准备把一丝不挂的父亲放到枯井里去。儿媳妇觉着不妥,倘若被人知晓,她的贤孝美名将被乡亲的唾液淹没,再说,让老人光着屁股走于心不忍,两人商量决定,采取折中办法,为父亲穿上一件短裤。经过难以忍受的痛苦煎熬,挨到了第三天,来到井边一看,大吃一惊。自己的老父亲变成了一条长着两条人腿的龙,要不是那条短裤,根本不敢确认。看到眼前的一幕,小两口后悔不迭,痛恨自己不听父亲遗言,破坏了老人家的好事。故事发展到这里,大家听一听乐一乐吧,不要死心眼的较个真假。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告诫世人,不要以自己的出发点为他人做安排,有些人往往出于好心却做了错事,令人遗憾!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变。人们生活中最关键的饮用水,也发生了变化。新官上任三把火,一连嚷嚷了两三年的自来水,终于提上日程。每家每户每年缴纳水费不算,还要缴纳五百五十元人民币的安装费,有些村民抗议,提出意见,说国家有这项补贴,让村民交安装费不合法,但是手里没有确实依据,只好拖等看,一味地消极不合作,有的人见样学样,严重拖延了自来水安装进户。村长大怒,实施釜底抽薪的办法,立即命人填埋村里仅有的一口水井,切断饮用水源。村民无计可施,只好就范。吃自来水是生活提高的一个标志,落实了村民日常用水的有利保障,竟然有人盲目抵制,真叫人哭笑不得。
   村长追求工作效率,为提升政绩,填埋可以作为消防用水的水井,为后来发生难以避免的火灾留下了隐患。就在不久前,正赶上大风停电,街边的柴草失火,火势迅速蔓延,那真是“风借火势火借风威”,顺风顺火一条街横推,火烧连营,六家民房化为灰烬。拨打“119”,镇子离着太远救急不及时,人们从田地里赶回来,近处又无法取水救火,只抢出少部分日用品,眼瞅着大火吞噬了多年积攒的财富,如此巨大的损失,令人痛心疾首,更令人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在社会生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积累的。譬如人工开凿的水井,在现代生活中起到的作用逐渐退离到次要地位,但是,在很多设施不够健全的地区,普通水井依然是辅助人们生活生产的助力,人工汲水固然陈旧老化跟不上时代需求,但是有些方面,却是有着不可放弃的作用。老式水井在不同时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不容置疑,无可否认,不能忘却,它就像百姓英雄,所有付出和功绩,永远鼓舞着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老式水井的兴衰,再次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取其长避其短,弘扬有利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助于生活、无害于个人的正能量,就足以帮助我们走向理想、达到成功,快乐健康地生活。
  

共 40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人云:“饮水思源。”虽然在当代社会,我们拥有干净的自来水,但是家乡的老井以及母亲的故事还在我们的心头。因为沙漏的缘故,家乡的水质不是很好,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水井再次加固,水质很好。乡亲们不喜欢使用辘轳,用绳子绑在水桶上吊水,那口老井为乡亲们提供了用水来源。后来,我来到黑龙江小兴安岭,不大不小的靠山村,环村几千亩良田,旱涝保收,全村几百口人同吃一眼水井,井水充沛清澈,周围其他屯子里的井水,吃后长大骨头节,手指关节肿大疼痛,脚下似乎有弹簧,走路一扭一扭的,靠山村人各个秀颀魁梧。靠山村的水井,井口小,砌了井台,安了辘轳,辘轳缠绕铁链,铁链那端用铁丝锁牢胶皮柳罐,这种装置,只有青壮年人才能操纵,老幼病弱之人望尘莫及。晨起的挑水时间,井台边是一片热闹,乡亲们七嘴八舌讨论个不停。除夕夜,供奉老祖宗的时候,也不能忘了村里的老井。时过境迁,老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衍生了很多精彩的传说故事。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变。人们生活中最关键的饮用水,也发生了变化。自来水来到人们的眼前,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在社会生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积累的。从老井到自来水,时代在进步,但是老井为我们所做的贡献依然是不可磨灭的。老井的兴衰,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都有两面性,取其长避其短,弘扬有利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助于生活、无害于个人的正能量,就足以帮助我们走向理想、达到成功,快乐健康地生活。本文忆苦思甜,回忆老井的往昔,展望未来的美好,为我们阐述做人之真谛。文章寓意浓厚,情节描写生动,部分情节采用神话传说的表达方式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阐述事件的同时,为文章增添一定的神秘色彩!好文,推荐阅读!【丁香编辑:樱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712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雪        2017-07-10 08:37:21
  家乡的老井以及母亲的故事依然回荡在我们的心头,这是不可磨灭的印记,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15:37
  下午好!感谢樱雪老师精彩的编按!您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樱雪        2017-07-10 08:38:08
  本文咏物抒情的同时,又给我们阐述生活中的真谛。好文,再次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2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17:45
  谢谢老师精美的点评!谢谢您雅赏!问好!敬茶!
3 楼        文友:樱雪        2017-07-10 08:38:43
  几则传说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很有特色,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3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19:17
  谢谢老师留玉鼓励!您的认可就是我的动力,问好!祝您天天快乐!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7-10 08:41:11
  欣赏老师佳作,正能量好文章,问候,学习:弘扬有利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助于生活、无害于个人的正能量,就足以帮助我们走向理想、达到成功,快乐健康地生活。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4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20:23
  下午好!多谢老师雅赏鼓励!敬茶!
5 楼        文友:娇娇        2017-07-10 09:09:51
  庄稼这篇老井写意及其精彩,用淳朴的语言,讲述关于老井发生的故事。我也写过老井,您这篇老井更朴实,更接地气。一口水井,是乡亲们生活的依靠,无论严寒是酷暑,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这口老井。文章描写流畅朴实,从乡村联想到过去,再到现在,人们从吃水的一个侧面了解到生活的炫美。好喜欢这篇文章,读起来特别亲切,可能是喜欢东北习俗的缘故吧,一篇佳作,敬茶庄稼!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22:20
  下午好!感谢社长雅赏留玉!敬茶!
6 楼        文友:娇娇        2017-07-10 09:12:58
  每年除夕请神供老祖宗,是农村人必须操办的大事,也有人在井台上烧几张纸钱,贴张字幅祝愿“井泉大吉”。更热闹的要数元宵节这天,水井边就是孩子们的娱乐场。北方的冬季白天最短的时候,下午三点半就擦黑儿了。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宽带的年月,过年过节就是另一种愉悦。孩子们穿戴齐整,手里挑着大人手工制作的灯笼,来到大街上。那时候孩子多,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最数女孩子乖巧,有的吃着揣在衣兜里的毛嗑(炒熟的葵花籽)糖果,有的挤在人群里看热闹,调皮的男孩子点着小洋鞭,往女孩儿灯笼里扔,随着“啪”的一声脆响,五彩小蜡烛就熄灭了,甚者炸坏了玻璃瓶子做的灯罩,就得回家央求忙于喝酒打牌的老爸再做一盏。
   嗑瓜子,毛嗑,家乡话好亲切!我们小时候也喜欢提着个罐头瓶子做的灯笼,男孩子用小洋鞭欺负女生,经常是丢一个点燃的洋鞭,还没等啪的,一声响,我们跑出老远了,嘻嘻!
娇娇
回复6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35:13
  谢谢社长临赏鼓励!问好!吃用老井水已是昨日,但还是念念不忘,比起现在那过去的时代颇显落后和粗俗,年轻人简直不屑一顾,只有心怀念旧情节的更懂得感恩的人才往往回首往事,追寻昔日的乐趣。不瞒您说,得知您也有一篇描写“老井”作品,我特意去仔细品读,感到特有的美妙和情境,为您点赞!哈,您不会找我吧。祝您万事如意,天天都有好心情!
7 楼        文友:娇娇        2017-07-10 09:13:57
  读您的文章,乡音乡情围绕,特别亲切!敬茶庄稼!期待更多精彩!问好编辑樱雪,敬茶!
娇娇
回复7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37:22
  谢谢社长加油鼓励!有您的雅赏跟评,就是动力!祝福丁香!问好社长!
8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07-10 09:16:50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问好
回复8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38:35
  谢谢老师雅赏留玉!问好!敬茶!
9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7-10 09:27:48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篇佳作,醉了读者心怀。
闻杰
回复9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40:03
  下午好!感谢老师雅赏鼓励!敬茶!
10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7-10 09:28:38
  文章描述朴实,乡音浓厚,地域文化突出,一个眼神,一句俗语,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闻杰
回复10 楼        文友:庄稼        2017-07-10 14:41:12
  谢谢老师精彩的点评鼓励!问好!敬茶!
共 28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