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河滩地五年付出情 
正月初六,家住信江河北岸姑妈的女儿来我家做客。她说过去赤岩村隔着河来往县城不方便。春节后九狮大桥就要开工了,以后就方便了。北岸的桥墩就建在我家过去开荒种菜的河滩地上。勾起了我对开荒种菜的一段对土地的眷恋,对土地一份深深的感悟。
  
文革前,父亲在商业部门做营业员,三十八块五的工资要养活七口之家,生活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是老大,目睹也参加了家里一切能够赚钱的活动。父亲在上班之余要搞搬运。跑长途拉运货物时我就去推车。有一次到抚洲拉运灯草,货物虽然不重但路途太远,几百公里地我和父亲来回足足走了一个多星期。母亲则做家属工。我还要和母亲到几公里以外的山上挖已经砍伐了的树根当柴烧,拣松树籽等。住在河对岸的姑妈看到我家生活太困难,她就介绍我家到离姑妈家不远的信江边的河滩上开块荒地种菜。姑父答应传授种菜的技术并给了菜种。父亲母亲听了很是高兴。从此我家就和这块土地结缘了五年。
  
说是菜地,实际上就是一块靠山又临水的河滩地。我和父亲母亲把滩涂地上的大块鹅卵石搬运到菜地的四周,搭成半人高的围墙,在围墙上放置带刺的藤蔓,防止野狗侵入。再一锄一锄地掘开带沙的土地,拣去小石子,做成一畦畦长约4米宽1米多一点的小块菜地。经过十多天辛苦挖掘,一块一百多平方米的大菜地就形成了。看到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可以在上面种出自己喜爱吃的蔬菜,心中感到无比的高兴,双手打出的血泡也不感到痛疼了。第一次收获蔬菜时看到父亲还流泪了。
  
菜地虽然是掘好了,接下来的播种,栽苗,锄草,施肥、浇水等管理上的各项事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母亲总是说:“人面难求,土面易求。”说服我们要种好菜。其实“土面”也难求,种菜要勤锄草勤施肥防虫害,那一样都不能马虎。还是验证了那句话:一份付出才有一份收获。几年来在这块菜地上没有少花功夫。听说种苦瓜用狗屎最肥,我就到附近村庄的村头路边检狗屎。说种茄子用菜油脚(渣)做肥料种出的茄又多又大色泽好,父亲就到榨油厂买来便宜的榨油后的菜籽饼碎渣做肥料。一块黄色的沙土地硬是在我和父亲的手中慢慢变成了松散肥沃的黑土地。
  
种菜最难的是要过一条河,要坐船摆渡到对岸才能到菜地上。俗话说“隔河隔千里”,到一次菜地上来回时间长,而且受天气影响,上半年雨水多经常涨水,无法种菜自不用说,而且洪水还多次把我家的菜地冲毁,我和父亲是又多次重新围起菜地重新整理播种,不放弃收获生活的希望。
  
那时我虽然已经读高中了,因为营养跟不上,个子矮小。那有现在的年轻人十四、五岁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我担半担尿粪上下渡船是一桶一桶的分二次小心地搬运。冬天也要打赤脚,要不然鞋和裤脚都会弄湿了。记得有一次担粪桶下渡船时不小心一脚踏空了,大粪打在了全身上臭气无比、无地自容。幸好当时是十一月份天气还不大冷,我马上就钻到信江河里洗了个澡穿着湿衣服回家。至今想起来仍然皮肤会起疙瘩。
  
五年的种菜经历是辛苦的,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快乐。吃上自己动手种出的新鲜蔬菜,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节约了一大笔生活开支。感谢土地的恩赐让我家度过了生活难关。
  
今天,我曾经洒下过汗水的土地上将建起一座宏伟的九狮大桥。使我想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土地,改善提高人们群众生活需要土地。土地是人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基础。当年我家在河滩地上开出了一块菜地,让我家度过了生活的难关。今天有少数人盲目求大求宽求阔占用土地,不顾实际发展需要,无视土地资源珍贵。公路越宽越好,没有几辆汽车在上面跑。院子越大越好,杂草丛生野兽出没。广场越阔越好,没有几个儿童在玩耍……不敢想象,有朝一日我们的土地上都盖上了房屋;都圈起了花园;都建起了国道、省道、县道、村道、专用道路还有高速公路;单线、双线铁路还高速铁路;星罗棋布的发展园区、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土地没了,我们的粮食从何而来,蔬菜到那里去种……希望这不是祀人忧天,希望十八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不会变成了绿线、蓝线甚至没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