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传奇》中的张爱玲

编辑推荐 《传奇》中的张爱玲


作者:驴鸣 秀才,146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68发表时间:2017-07-12 10:38:06

《传奇》中的张爱玲
   在香港大学期间,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友——炎樱,用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懂她并无话不谈的闺蜜,炎樱几乎伴随着她此后的人生。炎樱是锡兰人,肤黑个矮丰满活泼无忧幽默。“炎樱”是张爱玲为她起的名字。精于吃道的炎樱,总是拉着张爱玲逛街寻小吃小喝。
   1940年春天,张爱玲偶然看到上海《西风》杂志上一则限于500字首奖500元的《我的……》征文,她写了一篇《我的天才梦》投了去。两个多月后,杂志社通知她获得了首奖!不久,她收到全部获奖名单,她的名字排在末尾——特别奖,25元奖金。这也许是她作品获奖生涯中最难堪的一件事。但下一期《西风》发表了首奖《我的妻》,长达3000余字!她无奈地苦笑道:“我们中国人!”
   “获奖事件”对她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从此,她把全副精力投入到课业学习中。她本来就聪慧,再加之发奋用功,每门功课都考第一。张爱玲最喜欢中国文学史教授。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文学修养,得到了文学史教授的赞赏,得到其十几年教书生涯中给她分数最高。炎樱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课余时间总是拉着张爱玲游山玩水,散步看人,谈天说地。张爱玲碍于情面,几乎每次都随之而去。同时,炎樱也是个聪灵敏言而大胆的人,如她在作文中写道:“两个头总比一个好——在枕上。”冬天微黄的月亮从云里出来了,炎樱兴奋地说:“月亮叫喊着,叫出生命的喜悦;一颗小星星是它的羞涩的回声。”张爱玲听着炎樱的表达,既羡慕又佩服,觉得像诗一样美。
   在炎樱的影响下,张爱玲对香港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审视香港,对两地都有了新的认识。在香港的广东人十有八九黝黑瘦小,印度人更黑,马来人更瘦,上海人个个肥白如瓠,让张爱玲想出两句“非礼之言”:深目削颊的粤东佳丽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是粉蒸肉。
   英国19世纪的遗风——园会也搬进了花花世界的香港。张爱玲也参加过这种渲染着浓郁地方色彩的园会。三宫六嫔的老爷,浮华的舞台似的男人,酒气熏熏的英国下级军官,无主教僧尼,人种复杂的交际花等,上演着一出出风流韵事。这些肮脏的园会令张爱玲倍感厌恶,她想:“人总是脏的,沾着人就沾着脏。”
   假期里留校学生爱聚在一起聊天,辩论,谈到男女问题,有的女生极为抱怨男女不公平,大谈在生存竞争上女子之所以占下风,全是因为机会不均等;谈恋爱固然很危险,就连结婚也危险,因为结婚是恋爱的坟墓……张爱玲听着这些如老新党女生的言论,不由想到了母亲和姑姑,她们都是独立而坚强的女性,并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路来。她庆幸自己学习成绩优异,校方已决定毕业后,免费派她去牛津大学读博士。她的蓝色英格兰梦想马上要实现了!
   1941年12月8日,港大大考的第一天,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了!战争使香港成了一座围城、倾城。这成为她后来《倾城之恋》的一个大背景。张爱玲和炎樱是异地学生,不得不参加守城工作——当防空团员,以解决膳宿问题。她饿着肚子在炮火下看完了《官场现形记》,字迹小光线暗,但她悲观地想:一个炸弹下来,还要眼睛做什么呢?在围城的十几天里,张爱玲看到,一对对男女在虚空与绝望里急于抓住点踏实的东西——领了结婚证书。学生中也有许多人因无聊而结了婚。被困外埠的学生去掉了一切浮文,天天买菜烧饭,调情,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样。诸子百家、诗经、圣经、莎士比亚早落满了灰。休战后,人们重新发现“吃”的喜悦。生死之事见多,人即麻木起来。张爱玲立在摊头吃滚油煎的萝卜饼时,一尺多远地上就躺着穷人的青紫的尸首。由于战争期间特殊氛围,张爱玲画了许多画,由炎樱着色。有一幅炎樱用的全是不同的蓝与绿,使张爱玲联想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诗来。她深感以后再也休想画出这样出色的画了。她从中悟出个道理:想做什么,立刻去做,都许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
   香港大学所有的学生档案都在战火中付之一炬了。张爱玲的英格兰梦想最终变成了镜花水月。生命无虞,命运多舛!正如她自己所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三、两段爱情婚姻
   1、与胡兰成的爱情婚姻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以及一纸婚书,本不欲多说,但绕不过去。我一直认为是胡兰成制造的爱情,打动了张爱玲。
   简单叙说吧。1943年11月,夹在汪精卫和日本人之间,压抑、空虚、无聊的胡兰成,读到张爱玲发表在《天地》月刊上的小说《封锁》。他一读再读三读,如遇知音,欣喜若狂。“张爱玲”这个名字,刻进了他的心中。不久,胡兰成又从新一期《天地》杂志读到张爱玲的散文《公寓生活纪趣》,地位低的普通人,平庸而世俗的人生乐趣,经张爱玲的笔发掘出超乎平常意义的超俗之处。胡兰成被尚未谋面的“张爱玲”深深折服了。直到《天地》杂志第四期上,看到登载张爱玲的散文《道路以目》,和一张她严肃、冷漠、一副拒人千里之外样子的照片,胡兰成又想到捧读《封锁》时的震撼,强烈地意识到:“莫非,这一切都是上天注定,让我今生遇到她?”
   后面的故事就相当老套了。1944年初,胡兰成回到上海的家,通过同是文学名家的苏青提供的地址,他以一个读者谦称,亲自上门去见张爱玲——所以,我一如既往地认为,胡兰成一手制造了与张爱玲的爱情。
   不过也有一点凭藉的情愫。此前,汪伪政府的周佛海与胡兰成有芥蒂,后怂恿汪精卫将胡免职,撤了他的《中华日报》主笔之职,甚至暗中运作使胡坐了牢。胡坐牢期间,苏青将胡写的打听张爱玲的信拿给她看,并向张讲了胡的大概身世。后来,张爱玲跟着苏青一起到周佛海家为胡说情。再后来在日本人的施压下,胡得以释放。也许胡在去登门见张爱玲的路上,心里一再想的是所谓“报恩”吧。谁知道呢!
   值得一提的是,胡兰成初次“见”张爱玲和回复电话。胡兰成敲门而见张的姑姑,被问时而自报曰:“想见张爱玲先生,我是从南京慕名而来的读者。”好一个风流成性的大主笔“读者”!被拒见后,胡写了张纸条留下自家电话号码和地址,签上自己大名。张爱玲看了纸条,至夜似乎有了决断,与姑姑商议回话。此夜应是胡、张皆无眠。第二天整整一天,胡在家里守着电话。张爱玲几次想拨胡家电话,但终是犹豫。许是正在写的一篇《花凋》牵着她的心,令她不能旁骛吧。她沉浸于小说中郑川嫦的世界里:她受了那么多苦,还被逼得无路可走,甚至想到自杀,而所要的死也是诗意的,动人的。张爱玲宁愿接受残酷的事实,也不要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
   又是新的一天。上午张爱玲拨通了胡兰成家电话,问明对方,只说了句“明天来看你”——这改变了她的一生!
   相见同“惊”——于张爱玲是惊异,于胡兰成是惊艳!还是胡兰成老道,大谈媚评“张小姐”(已由“张爱玲先生”改口)的文笔奇绝,浑然天成;尤其是“介绍”他们相识的《封锁》。张爱玲听得很投入,渐渐地惊诧于胡兰成对自己的懂。“从前,她是高高在上的,是别人眼中的才女;而今天,她做回了自己,她在他眼里,只是女人而已。”
   张爱玲收到胡兰成一首“五四体”的情诗,似乎每句都诉说着对她的钟情与依恋,想不到他的年纪竟还写出如此幼稚的情语。不由想起自己在《封锁》中的语句:“无休无歇的话,可是她并不嫌烦。恋爱着的男子向来是喜欢说,恋爱着的女人向来是喜欢听。”于是,她给胡兰成回了一封信,只有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此后是频繁地来往欢谈。张爱玲以《孽海花》为引,向胡兰成倾诉了她曾外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的显赫家族。
   《传奇》的第二章《留情》:胡兰成回南京第二天,被李士群害死的上海滩地痞流氓吴四宝妻子佘爱珍求见。佘爱珍与吴四宝是一丘之貉,女阿飞出身,在上海时,其身边男人不是流氓即是土匪,因而见到温文尔雅的胡兰成即钟情于他,胡兰成略展魅力,便使佘爱珍委身于他,以挑拨吴四宝与李士群的关系,以致让吴四宝丧了命。后又拉日本人毒死了李士群。不过心中装了张爱玲,这次胡兰成借口匆匆打发了佘爱珍。
   张爱玲一边,一向喜欢逛街的她,突然变得不爱出门了。她把自己的情思寄托在小说里,注入怀疑的因素,“人世间没有爱”,谁个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呢?最后心烦意乱地为正写的小说起名为《年轻的时候》。挚友闺蜜炎樱来看她,嗔怪她,她们一起在畸形繁荣的上海逛街,吃喝,谈男女关系,但张爱玲却不知如何向好友提起她和胡兰成的情感。回到家里,姑姑横心向她倒出有人骂胡兰成是汉奸,文人汉奸,不讲民族名节、国家大义,早有妻室而名声不好时,她无助地望着姑姑:“我……我什么都知道。”
   在胡兰成回到上海前,张爱玲参加了《杂志》月刊社邀请的作家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她谈到,自己最爱的就是从生活中发掘出来人性的真相。
   南方的梅雨季节到了,上海连天的阴雨。还在座谈会空袭的那个夜里,她已决定断绝与胡兰成的来往。胡兰成回到上海,她躲不了他。当晚,张爱玲又写了一张一句话的字条:“胡先生,请以后不要再来看我了。”这被有着多年追求女人经验的胡兰成狂喜地意识到:佳人爱上自己了!
   第二日,胡兰成来到张家,借着讲自己身世,说出了那段摧毁张爱玲一切精神和灵魂纠结防线的话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关系亲密后,胡兰成借口时刻难离,向张爱玲索要一张照片,张爱玲把《天地》月刊上登的那张赠给他,并在背面写上一行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此张照片被胡兰成赞为“有一种大家闺秀的冷艳,冷不是阴冷,是冷静;艳不是媚艳,是惊艳”……
   ——不想再叙说胡、张的爱情了。胡兰成第二任妻子英娣与他协议离婚后,他在张爱玲面前,从心造的对英娣的留恋之情中解脱出来,请求张嫁给他。张爱玲此时想起苏青说过,丈夫是宁缺毋滥,得到无价值的一个(整个),不如有价值的半个甚至三分之一。这坚定了她接受胡兰成的想法。她要求的不多,仅仅在谋生之外,也谋一点爱。胡兰成是她的情人,也是她的父亲。当她对他做出小女孩姿态的时候,她是在寻找从未尝过的父爱滋味。
   虽然她在《鸿鸾禧》《年轻的故事》以及《沉香屑:第一炉香》等小说中描写过各式的婚礼,而她和胡兰成的婚姻,却只是在炎樱的见证下的一纸婚约,她略加思索写道:“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胡兰成从她手中拿过笔,接写道:“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各自签名,炎樱签名为媒证……
   即使真有至情,乱世何来安稳!事实是,不久胡兰成被日本方面派去武汉了。在武汉不到一个月,他又不可遏止地“爱”上了17岁的小护士周训德,并随即有了私情。日本投降后,作为文化汉奸的胡兰成躲到温州乡下,与亡夫少妇范秀美同居。他终日反锁房门,饮食由范秀美每日偷偷送来;抽着张爱玲捎来的外国香烟,却每天3000字写他与小周——周训德之间的情事。对张爱玲来说,更为残忍的是,1947年1月,胡兰成从诸暨回温州取道上海,到张爱玲家,沉默之后开口说的竟然是他和范秀美之间事,语气中不乏得意之色;继而又追问张爱玲,上次让斯君带给她的写他与周训德情事的稿本《武汉记》读得如何……6月10日,正踌躇满志写《山河岁月》,并雄心勃勃准备复出中原的胡兰成,收到张爱玲的一封绝情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还有一次,就是婚前胡兰成返回南京前说有事不来了,张爱玲去看望文友女友苏青。在当时的上海文坛女作家中,张爱玲与苏青齐名。张爱玲也是极喜欢苏青的,两人关系很好。她曾说:“如果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而此次张爱玲到苏青家里时,胡兰成正坐在苏青昏暗的客厅……苏青是胡兰成牵线认识张爱玲的“红娘”。胡兰成曾对张爱玲评说苏青“应当是高等调情的理想对象,伶俐倜傥,有经验的什么都说得出,看得开。”……张爱玲明白,她与胡兰成的爱情,有它的美丽,有它的凄凉,有它的诗意,有它的残忍,有他的欢乐,有它的痛苦。她甚至不无苦凄地对胡兰成说:“兰成,有那么多女人喜欢你,我真自豪呀。你如此有魅力,说明我的眼光也很高。”……一篇写张爱玲的文章点的极深刻:“爱情就是被对方下了蛊,永远纠葛着彼此,得不到的才是爱情,得到的就是张爱玲笔下那抹在墙上的蚊子血。”
   ——真不愿再为当年惊艳而才情的张爱玲揪疼了。快转入谈谈她沉浸于短暂的爱情婚姻之际巨大的文学成就,以及当时就荣获的高度评价吧!

共 1808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张爱玲的影响历经半个世纪而不衰。她的生平本身到底潜隐着怎样的魅力,以及她的作品到底写出了怎样的情愫,才如此打动不同时代不同时空的中国人的心?张爱玲身上辉映着三个朝代的影子。她的家族背景,使她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产生奇妙的联系,而她自己的身世,却与民国年代的战乱,社会主义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密不可分。至于她的作品,无论题材怎样变化,生活怎样变化,主题永远是“荒凉”,一种深入骨髓的“荒凉”。当然,还有她那女性化的世俗取向,那种对于政治的漠然,都可能深深打动了饱受政治动乱之苦的中国人。张爱玲让中国人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色彩——人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抓住一点永恒。驴鸣先生以五个章节1.8万余字的篇幅,品读和赏析了《张爱玲传奇》一书,公正而又客观地评价了张爱玲传奇的人生经历,应该算是赏析作品中的恢宏巨作。荐与所有读者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12 11:06:07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必将还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欣赏佳作,问候驴鸣先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驴鸣        2017-07-12 12:53:48
  谢谢湖北武戈老师大热天静心读编!本文也是有感而写,将一本书梳理并叙议一番,也实属不易啊。好在已完成,交给读者评说吧!再次谢谢武戈老师!恭祝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驴鸣        2017-07-12 12:54:09
  谢谢湖北武戈老师大热天静心读编!本文也是有感而写,将一本书梳理并叙议一番,也实属不易啊。好在已完成,交给读者评说吧!再次谢谢武戈老师!恭祝夏安!
2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7-12 11:53:03
  好文,欣赏佳作。问夏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2 楼        文友:驴鸣        2017-07-13 00:31:19
  谢千里追梦老师静读!祝夏安!一切随顺!
3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7-12 20:52:14
  欣赏杨老师大作,我也曾这个知道张爱玲作品赏析,和老师的相比,都不好意思了,我自己就是走马观花,看故事情节,敬佩老师的静心读书与思考!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3 楼        文友:驴鸣        2017-07-13 00:36:53
  谈不上大作哈!就是将全书内容按照自己认识、理解和感悟进行梳理,条理一下而已。当然,在理叙中表达点自己的看法和感悟。谢谢你的高评啦!祝旅游顺利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