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梦回宋朝

  梦回宋朝


作者:李琼 童生,55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09发表时间:2017-07-13 10:34:41
摘要:其实,又何必梦回宋朝呢?


   那天,阳光,芦花般地开在铜采场。幸好,山野的风徐徐吹来,就像慢慢打开信笺,心里有一些雀跃。
   铜采场没有铁采场高,但显巍峨,险峻。我上去时,将近中午。一些矿工下山了,没下山的,也在休息室坐着,喝几口茶,去饭堂打饭。
   在采场,我遇到了一截大约有二十公分长,比铁面无私包公的脸还黑的木桩,直径也大抵有十几公分粗。出于好奇,我把它捡起来,左看看,右瞧瞧,还是不知倪端,没个底细。
   此时,一位矿哥们走上来,催促我下山,或者到休息室呆着,别出来。因是中午,趁吃饭时段,爆破。
   我如获似宝,抱着它去了休息室。那哥们泡了一杯茶给我,说:这是老窿的支柱,叫窿木。前几天挖出了几根,运到矿山公园。你这一截,拿回去,至少可以作个纪念。他喝了一口茶,看我听得认真,仔细,又接着说:在这铜采场,最早开采是南宋。当时叫岑水场,开采的铜矿,运到韶州,在那办了一个永通监铸币厂。韶铜,也就出了名气。
   在南宋,绍圣初年(大约1094年),苏东坡由赣州途经韶州到清远,夜宿月华寺,还写了一首烩炙人口的诗歌。
   隔了几天,在一个夜晚,我心血来潮,写了《从一小截窿木上回到宋朝》,文字不多,也可一读,至此摘抄如下:
  
   从一小截窿木上回到宋朝
  
   我在打磨一件瓷器。譬如洗碗,碟子
   一不小心,它会从我的手中滑走
  
   这些时光,也会从我的指缝间溜走
  
   这些时光,如果回到采场,捡一小截木桩
   它蘸饱了桐油,埋在岩层里
   岁月老了,它也变成了黑色
  
   一个矿工不容我分辨,说这是宋朝的窿木
   还有几根,给搬进了矿山公园
  
   多么地轻而易举,回到宋朝
   回到苏东坡的年代
   他要去清远,算是路过,但我没有接风
  
   他在铁龙的月华寺小住了一宿
   岑水铜采场的碧火连天
   捕获了他犀利的目光。他还是激情飞扬了
   从此,他阔绰地排出的铜钱,震天响地姓
   韶
  
   我还是把洗干净的碗,碟子放在桌上
   等苏东坡来。他要是来了
   炒一碗空心钢管,炸一碟落花生
   再斟二两梅鹿春
   但不谈诗。只说说采场的四季风景
  
   所以,我带回了那一小截窿木
   好让苏东坡一看到我,满面春风地说:
   你小子还好找呀
  
   这日记体的文字,不过是加了回车键,把那天发生的事情叙述了一遍,而今又故话重提,有些啰嗖。重要的是说三遍,真的吗?我没遇到苏轼,多少有些遗憾。可,见字如晤面,竟了却了一些心愿。两厢扺消,心境如水。
   又不知过了多少日子,去狮子岩,游马坝人博物馆,看到一些青砖、铜钱、高足碗、紫铜片、莲花碗瓷片、老孔支架木等标本。意想不到的是,馆里的一个女馆员说:这是南宋的,是从大宝山矿北采公路一座古墓采集出来的,采集的时间应该是一九七三年左右。
   悠悠岑水河,淘洗着日月精华。苍桑了的历史,不论怎么打捞,都有星汗,熠熠生辉。
   时间其实很短。在昨夜,闲来无事,读《苏轼,卷二十二》,才知他写了《郁孤台》,郁郁寡欢出了虔州,过《大庚岭》,就是南蛮之地了,夜宿月华寺,看到岑水场的繁忙景象,写了《月华寺》,气势恢宏地传阅了千年。
  
   月华寺
   寺邻岑水场,施者皆坑户也,百年间盖三焚矣。
  
   天公胡为不自怜,结土融石为铜山。
   万人采斫富媪泣,只有金帛资豪奸。
   脱身献佛意可料,一瓦坐待千金还。
   月华三火岂天意,至今拔舍依榛菅。
   僧言此地本龙象,兴废反掌曾何艰。
   高岩夜吐金碧气,晓得异石灿青斑。
   坑流窟发钱涌地,暮施百镒朝千鍰。
   此山出宝以自贼,地脉已断天应悭。
   我原铜山化南亩,烂漫禾黍苏茕鳏。
   道人修道要底物,破铛煮饭茅三间。
   通读此诗,可以发现,在宋朝,在岑水场炼铜的气势是如此地壮观。也是在前不久的一个夜晚,去一位工友家喝茶,他是搞地质的,聊起这话题,他挺有兴趣,说了很多。譬如:在矿区的老窿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形式上有圆井、方井、斜巷、平巷等。规格上有仅能单身匍匐通过的,有宽达1.5米以上的;深度上有开挖几米的,有深达数百米的。这些都可以佐证苏轼妙笔生花却不失真实。
   其实,又何必梦回宋朝呢?
   “高岩夜吐金碧气,晓得异石青灿斑。”这凝炼的句子,我一直都默念着,感悟着只有矿山人独特的情怀。

共 17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了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都与作者所在的矿有关。第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在工地上看到了一段作者并不认识的东西,经工友解读,知道它是宋朝留下的遗物;第二部分,作者去游马坝博物馆,意外了解了大宝山矿出土的南宋的文物。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引述作者自己创作的诗歌,一部分引述苏轼的诗歌。诗文结合的写法,值得我们品味研究。【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7-14 08:21:57
  文章的构思是值得品味学习的,两次发现,两次解读,两次诗歌运用。只是,文章内容略显单薄了一些。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