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柳永和苏轼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做为士大夫阶层子弟,词的成就多从都市生活摄取一些阳春白雪的题材。柳永本人在士大夫阶层不得志,少年时怪胆狂情,一派书生意气,终抵挡不了统治阶级的各种打击,而流落为市井小民,对民间风情文化颇有研究,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之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创作慢词,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的新形式,这种作词风格是与他一生的大起大落和飘泊不定的生活有关,从他的词风来看充满了阴柔而又不失硬骨之气,使之他的词形成的唯美风格,给人一种奶油小生的影像。不过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煮海歌》一首,这很让人失望。
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的苏轼,其实只是个由中小地主阶级转向大地主阶级的封建士大夫。他这种特殊的阶级地位,是其一系列矛盾性格的根源。他既反对新党,又不与旧党为伍,自己的仕途始终徘徊在新旧两党之间,被迫害不断;宋代第一起文字狱案“乌台诗案”,把他从政治顶峰打入了深谷,饱经苍桑,致郁闷而终。虽然他政治上不得势,但他在作词方面却豪放、旷达,豪,豪气冲天万丈高:旷,旷放天地千里远,反映出东坡无比开阔的心胸。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有着无比开阔的心胸。
我个人认为柳永的词风格调或许没有苏轼高,但是,就艺术成就而言,他们应该是不分伯仲的。柳永是被当朝皇帝列为“永不录用”之人,而苏轼是当朝处处被人打击迫害不断之人,一个流落烟花之地放荡不羁,一个被流放到无人之地默默死去。虽然他们都是当时才华出众之人,由于各自性情使然,致使终生被埋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两个人不会为人处事,终将被政治所淘汰。真是可悲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