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风雨后,我的归家之夜(散文)
风,肆无忌惮地刮着。雨,倾盆而注地下着。
在这个风雨过后的夜晚,我在归家的路上行走。蜗牛式的大巴车,走走停停;马路上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停车场。与其躲在车里看街上风景,不如下车随性散步。反正雨渐小渐停,雨后的人行道干净如洗,尽管残留着一些树枝污物。
这是沈阳入夏以来的最急、最大的一场暴风雨,下的让市民措手不及,下的让天空灰暗无比,下的楼宇摇摇欲坠,下的赶路人心里没底。
我从市府路民族电影院下车,开始步行,走了一段路后,脚下的拖鞋与脚趾头相磨十分不舒服。坐车固然好,打的也不错,关健是沈阳闻名遐迩的黄河大街,车辆如雕塑般凝固,在暮色中车灯一抹红色地排列。
我走的实在太累了,途经北市场吃了一碗“重庆小面”,饭后又继续上路。我边走边欣赏雨后的交通情景,边走边阅读我手机里的微信。
蓦然,有一则消息,目前皇姑区告急:
辽宁中医药大学门前,十几辆车在水中熄火,等待救援;
鸭绿江街水深半米,走路人苦不堪言;
长江街名实相符,道路积水如长江奔腾;
昭陵的正门,行人眼看着一辆辆小车水中抛锚。
此时此刻,归家路途渺茫,坐车无望。此情此景,令我忧心忡忡,前途未卜。然而,风雨未阻征人路,积水岂断归家情。
继续前行,前面就是昆山路与长江街的交汇处。这里,车辆已将十字路口堵的严严实实。南、北的车对峙着,东、西的车顶牛着,原因积水较深的缘故,这时,交通警察也望水兴叹,面对自然灾害暂时也奈合不了。
我站在路边观察了一会儿,卷起裤管慢慢试探着向前,水淹过小腿,有些凉意,但我最担心的是马葫路井盖,这要不小心掉下去,后果太可怕了。
趟着水,小心翼翼,这时对面趟水过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见我过来,好心地说,靠右边走,靠右边安全。当快接近她时,这位陌生的中年妇女把手伸过来,让我拉她一把……
风雨灾情,让这个夜晚充满真情,充满温馨,充满希望。同时,也点燃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火种,点燃过往行人善良之星。
此时,我想了很多,人生无需拒绝平淡,无需恐惧风雨,正是在平淡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风雨中锻炼人们的坚强,正是在酸甜苦辣咸的浸泡中走向了深刻,更加富有了内涵。每个生命,总有一段不凡的旅程,谁也不例外。有些事我们必须放弃,才有精力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这时,我的情绪迅速被感染着,加快脚下的步伐,穿过横停的车辆后,进入长江街人行道。走在长江街上,看那路灯下的车如行舟,一辆白色的丰田吉普车,以高底盘的优势在水里冲击,一阵阵水波溅起波浪,在霓虹的映照下,尤为壮观。
也有的小轿车因未冲过猛,中途突然间熄火,落入水中央,紧接着前仆后继,一辆、二辆……,抛锚的车主赶紧下车找人推至路边。 面对今夜一路走来赏雨之景,赋诗一首:《归家》雨过長江街,车堵谁人解。行人匆匆过,归途情切切。
途经宁山路,我找个沿街商铺台阶休息一下,这时脚已经磨肿了,每走一步便很疼。横穿过崇山桥,不远处,便是鉴赏欧洲,那雨后欧式风格的建筑景观,蓝色霓虹的主色调,给人以一种神秘感。我无心欣赏这浪漫的欧陆风情,无心观赏沿路车如一条卧龙的风景,渐渐地靠近泰山路与长江北街的交汇处。
远观夜色中的泰山路用一片汪洋形容绝对不过份。机动车、骑车的、行人成了这里的主旋律,只不过都是静止状态。
我沿着街边商铺走,还不时提防下水井,路边骑车人将公益车扔在那里,望水发呆。积水渐渐没过大腿,亦步亦趋。
突然,一辆北京越野车,像脱彊的野马在积水里冲去,这种惯性强大的冲击力将水波一波连一波拍向路边的商铺,将过往的行人的衣裤濺湿,同时溅了一脸。前面的一位中年人险些摔倒水里,我赶紧上前一把拽住,他站稳后,投来感激的目光。
前边的积水更深了,“趴窝”的几辆车如同水中的小岛,孤单的、寂寞地存在。行至水中央,一辆236路新大巴车,些许蓄势很久,像火山喷发一样冲击水流,越过积水潭。我钦佩司机的胆识和勇气,更欣赏这种水中蛟龙车辆的质量性能。
终于,我走出令人困扰的积水处,看着脚下泡的红肿的脚面,以及周身被水浸湿的衣裤,一种胜利者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再走四站地,便可至家了,看看时间已经是22.15分。这四站地,由于地势高,少了积水患,我的步伐轻盈许多,也想到了一些问题:
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我们仅仅注意地上的建筑美观,立交桥的宏伟,可城市的下水工程谁又重视。据说德国城市的下水工程宏大,里边可以跑车,仅此一点,不令我们城市设计者、建设者汗颜吗?
二,我们可以与天斗,其乐无穷。天旱,可以人工降雨,那何不依靠科技将云层转向农田,那该多好呀。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快到家了。
万家灯火通明,我经过四小时的跋山涉水,终于在风雨过后的夜晚,走回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