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报告文学】老书记的移民情怀

编辑推荐 【报告文学】老书记的移民情怀 ——记冯佐村老书记焦高升


作者:石跃强 布衣,22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590发表时间:2017-07-21 08:50:18
摘要:今年是黄河移民60周年,1956年国家开始筹建三门峡黄河大坝,这是新中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苏联专家援助建设,几十万水利建设者汇集三门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会战,周总理等多位国家领导人亲临指挥,并因此诞生了一个新兴城市—三门峡市,为了支援国家大建设,黄河沿岸数百万人居家迁徙,我市4万余人或迁居敦煌,或整村迁移,或投亲靠友,做出了巨大牺牲。60年过去了,移民村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移民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我市黄河河务局发起了黄河移民60周年纪念活动,笔者接受任务深入我市大王镇的移民村冯佐村,采访了当年的老书记焦高升老人,创作了这篇文章。

【报告文学】老书记的移民情怀 破池岸是冯佐老村西北的一个小自然村,位于西寨子北寨墙外,距离黄河岸边不到两里地,因为村前曾有一大水塘(破池)而得名。在小村西不远处,好阳河与黄河交汇的二层台地,解放初考古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呈月牙状,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上遍布灰坑、文化层厚度一米,挖掘出了大量的泥质磨光灰陶盆、灰陶罐,红陶尖底瓶的陶片,器物饰纹多以绳纹、弦纹为主。考古学家据此推断,该村在上古时期(公元前2800—前2300年,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了。
   破池岸方圆十几亩大,水位很浅,井水只有一水担深。小村布局为北院、中院和后院,住着焦姓三大家共11户人家:北院五户住着弟兄五个,贫农成分,家境较穷;中院两户弟兄两个,中农成分,相对过得去;后院四户兄弟四个,下中农成分,日子也较拮据。
   焦高升家住在后院,父亲焦居向兄弟四个,排行老二,祖辈务农。高升姊妹5个,三男二女。二弟焦怀升部队转业,在灵宝市法院工作,曾任民事庭庭长,已病故。三弟焦润升曾在县政府做厨工,后来回村务农。姐姐嫁本村南寨子,妹妹嫁在黄村。焦高升排行老大,育有二子五女,大儿子焦庆九今年48岁,初中文化,在村里干瓦工,二儿子焦庆忠今年43岁,在黄金股份公司工作,与儿媳在一个工作单位,住在灵宝县城。
   焦高升出生于1937年5月,七岁在冯佐村东村上小学,在新店村上完小,灵宝一中(灵宝老县城)高中毕业。1958年3月回村,在冯佐学校任教师。当时,冯佐学校由冯佐、偏沟、李家寨、马谢四个村联办,四个年级十八个班,720余名学生,共8个教师,实行的是“四集体管理”(集体吃饭、集体住宿、集体学习、集体劳动),学生统一住校,老师们与所在班的学生一起吃饭,一起睡觉。1958年10月,21岁的焦高升升任校长。1959年3月,因为学校“四集体管理”存在诸多弊端,学校分开由四个村各自办学,他被分到偏沟学校担任校长,1960年6月转正为公办教师。
   1959年冯佐村黄河移民的时候,焦高升正在偏沟学校教书。破池岸是冯佐村地势最低凹的小村,随着三门峡大坝的拦洪蓄水,属于最先搬迁的对象。因为移民新村还在紧张建设中,黄河水马上要涨上来了。1959年麦收后,他家先搬迁到了中湾子片的李家院,住在别人家腾出的一眼窑洞里,住了一年多。1960年夏季,移民新村第一期工程建成,他家搬到了基建片的筒子房。村里是按照人口分房的,当时姐姐已经出嫁,二弟在灵宝上中学,三弟在村子上小学,妹妹正上幼儿园。包括父母亲,他、妻子和两岁的大女儿,全家共8口人,分到了三间筒子房。房屋一明两暗,高升小三口住一间,父母和弟妹住一间,中间做厅堂兼厨房。到了1962年,随着二弟结婚,家庭人口增加,筒子房住不下了。通过写申请,村里在基建片筒子房的西边划批了一座院子,他家用领到的移民安置费1810元箍了三眼窑洞,盖了三间土坯房,把筒子房交还给了集体。1982年土地下放的时候,焦高升与兄弟们分家,在冯佐村西头的王西院批了院子,箍了三眼窑洞,盖了三间瓦房,把老院子留给了兄弟们。
   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教师下放(当时发有教师下放证,承诺待国家经济好转的时候优先录用),焦高升回到了冯佐村,继续在冯佐村学校任教,两年后再次担任校长。1965年9月,由河南省文联(组长苏金伞,后来任河南省文联主席)、临汝县联合组成的“四清”工作队进驻冯佐村,全体老师被派到涧口公社娄下大队搞“四清”。当年12月,焦高升光荣入党。1966年4月,“四清”工作队调整村委班子,调他担任冯佐大队会计(校长由阳店乡的杜随让接任)。他当时想不通,苏金伞队长做他思想工作说,村大队班子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调他是组织工作的需要,他只有服从组织的决定。
   1968年3月,冯佐大队成立革委会,焦长胜担任革委会主任,焦高升任第一副主任,会计交由焦弟元接任。几个月后,他被调到大王公社乡交通管理站,买了辆自行车上下班。在交通管理站工作半年后,1969年4月,时任灵宝县委书记崔宽心同志点名指出,把焦高升同志调离冯佐大队班子是错误的。在全公社党员大会上,公社党委书记樊虎胜宣布焦高升官复原职,回到冯佐大队继续担任第一副书记。1974年,焦长胜书记抽调到大王乡七中担任贫协主任,焦高升主持村大队工作。
   1976年3月,灵宝县重点培养妇女干部,支部委员王存芳被推选为冯佐大队党支部书记,焦高升做配合工作。1979年元月,冯佐大队党支部班子重新组建,焦长胜回村担任支部书记,王存芳调到故县水库工作(后来回村任冯佐学校副校长),焦高升调任大王乡面粉厂担任厂长。1982年5月,农村土地下放后,焦高升因为兄弟分家,要另建新房,毅然辞去了大王乡面粉厂厂长职务,回到了村里,担任支部委员。
   之后一干就是十三年。焦高升先后担任过支部委员、村大队委员、村副大队长、村委副主任。在任职期间,他带领冯佐村的青壮劳力,先后参加了修建窄口水库、卫家磨水库、红旗渠、沟水坡水库等水利工程,支援了我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在村里,他先后参加了唐家岭三级抽水站建设、老公路西第一眼机井的凿造、涧沟水库建设,领导办起了集体综合加工厂、砖瓦厂。任村委副主任期间,他主要负责文教卫文生和房建工作。1984年8月,他领导修建了冯佐村舞台,次年农历2月19日,新舞台剧场落成剪彩。1987年11月,他领导了南寨子旧宅改造工程,两年后的4月份,灵宝县政府在冯佐村召开旧宅改造现场会,受到刘高增副县长的表彰。1995年5月,他领导修建了冯佐学校教学楼,建房四层76间,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为冯佐新村建设做出了贡献。1996年元月,冯佐村党支部换届,焦高升退了下来。
   2005年3月,冯佐村党支部改为党总支,大王镇黄松涛书记亲自出马,请已经68岁的焦高升重新出山,担任村党总支书记。2006年2月,焦高升为首的村两委班子,做出了编纂《冯佐村志》的重大决策,在全体村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当年7月份,30余万字的《冯佐村志》付梓完成。2006年9月12日,冯佐村划归三门峡工业园区管理。
   2007年初,国家补发黄河移民安置费,每人每年补贴600元。在发放移民费过程中,冯佐村南寨片的群众纷纷上访,理由是全冯佐村都有,唯独南寨片没有。焦高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再给群众耐心做工作:当年移民村建设,南寨片地势较高,没有搬迁,按照国家移民政策是没有补偿的。但南寨群众的理由是,当年移民村建设占用了南寨的耕地,南寨人做出了贡献,理应得到补偿,几十人围堵了他家的院子,并上访到灵宝市和三门峡市黄管局。他与村两委共同商量,并与南寨片的代表一同到灵宝市黄委会说明情况,黄委会的意见很明确:移民是1957年按照冯佐村当时搬迁的户数和人数,逐户逐人登记造册在案的,移民登记前出嫁外村的闺女、在外工作户口迁出的人员、没有搬迁的村民等情况都不在登记范围内,移民费只能按照当年登记在册的名单发放,这才逐渐平息了一场风波。
   2007年7月21日,已经71岁的焦高升申请退休,从冯佐村党总支书记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如今,80岁高龄的焦高升身体还算硬朗,大女儿已经60岁,外孙已经成人,大儿子分家出了院子,建房另住;小儿子虽说一起住,但两口子在灵宝都有工作,在县城安了家。去年9月,在三门峡工作的大孙子结了婚,前不久刚添了重孙子。这不,前两天刚参加了重孙子的满月宴,全家四世同堂,生活幸福美满。
   黄河移民将近60年了,冯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村整齐划一,巷道井然有序。焦高升也搬了几次家,家庭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参与了冯佐移民村的建设过程,见证了冯佐村的时代变迁。回忆起当年的移民历程,焦高升老书记说:感谢中央治理黄河的伟大决策,感谢国家有这么好的移民政策,感谢党的好领导!

共 31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破池岸是冯佐老村西北的一个小自然村,位于西寨子北寨墙外,距离黄河岸边不到两里地,因为村前曾有一大水塘(破池)而得名。冯佐村的支部书记焦高升一家就住在破池岸的后院。文章记录了焦高升的工作历程:当过老师、村大队支部副书记、书记职务,任村委副主任期间,他主要负责文教卫文生和房建工作。1984年8月,他领导修建了冯佐村舞台,次年农历2月19日,新舞台剧场落成剪彩。1987年11月,他领导了南寨子旧宅改造工程,两年后的4月份,灵宝县政府在冯佐村召开旧宅改造现场会,受到刘高增副县长的表彰。1995年5月,他领导修建了冯佐学校教学楼,建房四层76间,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为冯佐新村建设做出了贡献。1996年元月,冯佐村党支部换届,焦高升退了下来。2005年3月,冯佐村党支部改为党总支,焦高升重新出山,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组织编纂《冯佐村志》的当年7月份,30余万字的《冯佐村志》付梓完成。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21 10:25:22
  老书记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