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习文小语

精品 习文小语


作者:彭怀仁 布衣,24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62发表时间:2017-07-23 07:59:51
摘要:写学习写作的甘苦,写文友交流的体味。

习文小语 意在提高
   常在网上发文章,一是让文友提提意见,二是看看编辑能否选编。有时,发了文章,网友评论说:“在这里发文章有什么意思?”
   评论者的意思很明显,有些网络发表文章,不给稿酬,他是说没钱就没意思。
   兴许,他不知道我们这些喜爱写作的人,是因喜爱而写作,写作的目的全出于爱好,不是为了挣钱。在我国,现行的稿酬不高,除了大家、名家以外,靠卖文度日是极艰难的。如果单纯为了挣钱,那么,宁可干苦力,也不去干码字的活儿。码字活比干苦力更累人。但是,世上的事,只要你喜爱,再苦也不嫌累;你不喜爱的事,不辛苦也不愿干。像我这样业余爱好文学几十年,已经成瘾成癖的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真所谓“写作不为稻粱谋”!写作故然有一定社会功利,写身边的新人新事,也揭露人性的丑恶,那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为了挣点碎银糊口。写作于自身的目的是:通过写作,陶冶情操,愉悦心情。
   兴许,他不知道我们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总想给自己找点事做,不想让光阴从身边悄悄溜过。因为,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时光老人送给我们的礼物,这份礼物稍纵即逝。因此,使用好形同生命的每一天,尤为重要。在岗那会儿,因工作、生活所累,那时光仿佛不是属你所有。怎样过去,连你自己都顾盼不及。只有到了你退休之时,既不工作,又不为儿女奔波,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闲散时日。你才可以用松散的时间,去做你工作时没时间去做的事。就说我所爱好的写作吧!晚年有了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就可以书写人生,追忆生活。而写出了文章之后,你总要通过各种渠道,让你的文章得到社会的承认。投寄报刊、网上发表,都是渠道。文章写出来,一是要有人读,二是要有人品评,你才能在读者的品评中,找到不足,从而在再度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编辑是最先阅读你文章的老师,读者也是你的老师,他们的意见,是你写作的良药。文章发表到网上,意在提高。
  
   良性刺激
   文友老李打电话告诉我,本土作家杨中兴在街头遇到他,对他说,当地电台文学节目播出了我的一篇小说,那小说写得不错。
   我问:什么时间?
   他说:今天下午。
   我说,那篇小说也一般化,不值一提。
   他说,不管咋说?杨先生是老作家了。上世纪50,《边疆文艺》上发表作品,如今虽年已古稀仍在写作,而且常常鼓励别人写作,其精神可佳。他说你写得不错,也是鼓励你!
   老李说得不错,杨先生在当地有一定名气,他对当地业余文学创作一向关注,一些作者发表作品后,见面他总对你的作品点评几句,予以肯定。见不到人,就打个电话勉励一番。对于杨先生这种精神,多年前,我曾在一篇题为《文人相亲》的短文里写了类似的意思,说文人应相互亲近,相互关心,相互鼓励;不要一个看不起一个,要相亲,不要相轻。我的《文人相亲》在当地报纸发表后,杨先生第一个打电话给我,赞同我的观点。我想,在文学的崎岖小路上攀爬的业余作者们,如不相互搀扶,是难往高处爬的。多年来,我在文学小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有文友们的搀扶和刺激。
   想到这儿,我对老李说,杨先生对我的鼓励实属难得。写到你我这种年纪,更需要友善的鼓励,如果没有杨先生一类的文友,不时给你我打强心针,恐怕我们早就没激情写下去了!
   老李说,是啊,业余文学创作,需要一种良性刺激、相互鼓励的氛围。这种刺激或者鼓励,如像发表了作品那种成就感一样,能激发人再创作的激情。
   我说,对!文友的鼓励是一种良性刺激,它让人心中产生一种愉悦,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把这种愉悦形容为健身运动之后产生的快乐素。这种快乐素,是再度创作的催生剂。所以说,写作需要良性刺激。
  
   感激文学
   偶尔在网上见到一位文友的博客,进去走了走,写了一条留言,他回复道:您是我的启蒙老师。言语之中充满感激之情。我看过后,回道:我不是你的老师,我们应该算是文友,不该感激我。
   这位文友之所以说我是他的启蒙老师,是因为20年前,他在大理师专中文系读书时,我在《大理市报》文学副刊当编辑,时常编用他的文章。我一向以为:编辑与作者,是一种特殊的朋友,再好的编辑,没有作者给你投稿,就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喜欢与作者交朋友,并十分尊重作者,我本身也搞业余创作,我把阅读作者的作品,当作一种学习的机会,并从他们带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中,吸取一些营养,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从来就不认为编辑是作者的老师,从学习的角度而言,作者也是我的老师。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相长,相互学习的关系。至今,我和许多像他一样、不同年龄段的文友保持着联系。
   可他又在回帖中说,没有你当年给我发表作品,就没有我后来那些作品,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您绝对是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
   我在回复中告诉他我的想法,并说,我们的确是相互学习的文友。你是靠自己的作品一路走来,用你的作品,不断地敲开一家家报纸、杂志的门,没有你长期的辛勤练笔,就没有你的今天!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他读书时,是大学中文系洱海文学社的头儿,读书时,就发表了一些作品。毕业时,他靠着发表的那些作品,进了县里的机关,之后,又调到州里,如今,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务员,升到副处,不算拔尖,也比一些同学显赫。所有这些,说来说去,是得益于文学营养的滋补。
   于是,我最后告诉他,多年以来,作为文友,我们曾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搀扶着,在文学小路上慢慢行走、慢慢攀爬,走到今天,全靠我们对文学的喜爱,全靠文学对我们的支撑。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多年前报社的一位同事,因为牙齿疼,去找医生治疗之后,引起警觉,加强了保健意识,于是,他写了一篇题为《感谢牙疼》的文章,登到报纸上。我觉得,我和众多文友,一直以来,在文学的滋养下,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水平,改变了命运,没有文学,哪有我们的今天?我的同事,感谢牙疼:我和文友们应该感激文学了!
   于是,我便写下以上文字,算是给我们喜爱一生的文学作个揖,表示感激!
  
   相互交流
   三年前的一天,有家企业小报举办通讯员培训班,邀我去讲写作基础知识。尽管我作了认真准备,从材料、语言、结构、主题等等方向作了简要的介绍,但我觉得,写作这玩艺,一两节课,是讲不出多少名堂来的。因此,那天讲完课后,我说,我讲了4个多小时,对大家不会有多少帮助,只能说会有点启发。关键是以后,我们可以进行交流,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与我一起探讨。下课后,想联络我的,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电话。
   下课后,有一位女作者走到我身边,拿出笔记本,让我给她留下电话号码,我写了电话号码,又写了我的电子邮箱。
   后来,那位女作者陆续从邮箱给我发来好几篇文章。我一一看过后,给她提了修改意见。我觉得她有一定写作基础,并且很能消化我给她提的意见,她的文章,一篇比一篇写得顺畅。我鼓励她试着往报刊投稿,且要坚持练笔。不久,她的散文《悠悠乡情》和小说《奶奶的风花雪月》,经杨义龙老师帮助、指点、修改后,先后发表在《大理文化》上。
   我以为,写作这行道,不是学学写作理论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不然的话,所有中文系毕业生都能成为作家了。写作一是要靠扎实的生活,没有生活,无从写作;二是要善于从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金属”来;三是要反复练习,不间断地写;四是要认真读书,不断吸收营养,以提高自身“加工厂”的加工能力。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写过这样的话:不少行道,投师学艺,三年五载可以出师,写作出师无尽期。五是要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对于初学写作者而言,交流更显重要。哪怕是相互在一起讲讲生活见闻,写作甘苦,都会有收获。我曾在文章中写过类似的话:写作切忌孤单作战,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剌激。时至今日,我常与几位谈得来的文友在一起切磋文字,互相交流,互相出主意,力图把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文章中表达出来。有时,你觉得写不下去,深感困惑,你给文友一讲,人家一个点子,一句话,就能成就你一篇文章。因此,交流于写作者来说,太重要了。我们有必要营造一种相互交流的写作氛围。交流,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不断。我就有几位长期不间断交流的文友。我们之间,没有鱼肉,常常是以文字下酒。我们之中,任何人的一丁点进步,都源于相互交流。写作,需要相互交流。
  
   互为读者
   2013年12月30日,在《大理日报》洱海副刊上,读到刚结识不久的文友赵继梅写的一篇题为《母亲》的文章,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心目中母亲的高大形象。她母亲是一位十分关爱儿女和村民的善良人,她母亲不仅养育了自己的儿女,还呵护、帮助有困难的乡邻,在村中,口碑很好。
   读完《母亲》,我想起了头一年11月初,偶遇小赵的情景。那天下午,在漾濞城里,与文友相聚,小赵也在场。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交谈中,她说的一件小事,让我深深铭在心里。
   她说,彭先生,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了。我还在读书时,就读过你的文章。早年,我父亲喜欢文学,他常把你和其他几位先生的文章,从报刊上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我就是在剪报本上读到你的文章。我父亲也不时写点小文章,但发表的不多。我看过你们的文章后,也爱上了文学。慢慢学着写一点,想不到我发表的文章,比父亲发表的还多,我父亲感到很莫测。后来,我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一直坚持练笔。
   我听后,觉得自己突然屁股上夹扫帚——尾(伟)大起来,公然有人读了我的文章后,爱上写作。
   欣喜片时之后,我蓦然想起,年轻时节,我不也是读了当地作家的文章后,才爱上写作的吗?当年,我不也剪贴过前辈们的作品吗?就是自己能够发表作品之后,我也照样剪贴作家们的美文,慢慢阅读、消化,吸取养料,给自己的头脑充电!在大理这个文化名城,舞文弄墨的人不少,读书、读报,早成大理人的好习惯。我们每天最先读的报纸,就是《大理日报》;最先翻看的杂志,就是《大理文化》;你在当地报刊上发表文章,家乡人最先看到,这是情理中事。而我这个土包子,发表文章最多的报刊,就是家乡一报一刊,难免会给家乡人留点印象。其实,这没有什么可高兴的?真对人有点影响,那也是前辈作家先影响了我,我才走上文学创作的崎岖小路;攀爬多年之后,才学会写点短文。要说我的短文,也能勾起别人习作的兴趣的话,那么,我也是在传递前辈作家手中的火把。文学和其他事业一样,永无止境,需要一代、一代人的接力,时光无限,生命有限,前人跑完一段,后人紧紧跟上,一代接一代往下传,一页接一页往下写,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想着,我说,你们是后起之秀,未来属于你们,好好练笔,多读多写,如今,我已年迈,弄不出什么动静了。但是,可以当你们的读者,读你们的文章,跟着感受一下年轻人对文学的钟爱之情。
   她说,还请你们多多指教哩!我说,互相学习吧!
   时隔两月之后,我便读到她充满温情的《母亲》,读着,我仿佛看到小赵在崎岖的文学创作小路上攀爬的矫健身影。想着,我由不住笑了:斗转星移,当年,小赵是我的读者;今天,我是小赵的读者,可谓互为读者!
  
   找回感觉
   今年初,大理古城文友霜君,给我打电话,祝新年好。许久没读到她的文章了。我给她拜年之后,问她:还写文章吗?
   她说,好长一段时间,为一些家事,心静不下来。写文学作品,得心静,心不静,咋写?
   这位文友,已退休几年,一般而言,不会缺时间。于是,我说,静不下心来写,是你对文学没有感情,找不到感觉了吧?
   她说,谁说我没有感情?我爱文学的心,一点也没有变;丢掉文学,我心不甘。只是如今,想要写好一篇作品,得花好长时间,如果心静不下来,根本写不出文章来!不像你们那么容易!
   我说,我也一样为家事所跘,买菜、做饭、洗衣、管孙女,此外,还要在文友间走动,动的时候比静的时候多。但并非一定要等心静的时候,才坐下来写作。如果要等心静才写作,那么,人有心静的时候吗?人就是睡着了,还会做梦,心也静不下来!写作,同样在心不静的时候,只是你心想的是写作的事!真要等心静下来,那就什么也弄不成了。
   她说,心里有事,烦乱,根本无法去想写东西的事。
   我说,写作这玩意,最要紧的是钻进去,把想要写的东西,在心里想好,一旦想好之后,你就有想写的冲动,很快就想把它写下来。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心静不静,而是你长时间不写,以前的那种创作冲动消失了,进入不了写作的佳境;抑或是,你压根就没有情趣写作,想也没想,就动手,肚里还没腹稿,坐下来,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样,当然写不出文章来。眼下,最紧要的是,尽快寻找以前写作的那种感觉,唤醒你热爱写作的那几根神经,不要让它们再沉睡了。

共 69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谈写作的文章很朴实,也很实用,同为写作者,能够在我的心中产生共鸣。认真拜读之后,我总结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有四个方面:一是写作的目的,旨在提升自己的文学品位,旨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不能单纯地为了稿费而写作,更不能为了功利而写作。二是文友要相亲,不能相轻,要互相搀扶着往前走,互相为对方鼓劲儿,不要你看不起我,我又看不起你,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多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是要互相交流,努力营造出一种相互交流的文学氛围。因为,一个人的智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开阔我们的创作视野和思路。四是要咬牙坚持。写作如长跑,无论你跑得快与慢,能不能占到名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咬牙跑完全程。另外,编者还想借着这个编者按表达一点个人的观点,写作要远离铜臭,不能让铜臭蒙蔽了你的智慧,一旦被铜臭蒙蔽了智慧,即使你的写作潜力再好,也会陷入提笔忘字江郎才尽的窘境。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724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23 09:47:41
  写作犹如长跑,能够坚持到最后,即便不辉煌,也会很光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彭怀仁        2017-07-23 10:22:23
  谢谢武戈老师。请多指教。
2 楼        文友:彭怀仁        2017-07-23 10:25:24
  谢谢武戈老师的共识,请多指教。
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7-24 07:30:35
  读完文章,一是祝贺文章精品,二是感谢老师这篇文章带给我的启迪。期待下一篇!
语文教师
回复3 楼        文友:彭怀仁        2017-07-24 08:18:11
  谢谢文友。
4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24 07:51:06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4 楼        文友:彭怀仁        2017-07-24 08:18:52
  谢谢平淡如水老师!
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24 08:05:53
  为文的目的,旨在抒发个人情感;交流的目的,旨在提高写作水平。恭喜获精,继续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5 楼        文友:彭怀仁        2017-07-24 08:19:39
  谢谢武戈老师。
6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7-24 09:25:09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老师,精品美文,学习了:眼下,最紧要的是,尽快寻找以前写作的那种感觉,唤醒你热爱写作的那几根神经,不要让它们再沉睡了。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6 楼        文友:彭怀仁        2017-07-24 09:45:21
  谢谢你的关注,文学是可以相爱一生的事业,它会滋润我们的心灵,不要远离它。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