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最后的庙宇

  最后的庙宇


作者:孙志刚 布衣,30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27发表时间:2017-07-25 09:00:47


   我的家乡宣化,历史悠久人文浓厚,传说中的庙宇甚多,如相国庙、马神庙、天泰寺、玉皇庙等。想必当时这些古老的建筑巍峨挺立,各有各的神灵供奉其中。老百姓为消灾为祈福,把心中的企盼寄托于佛像身上,顶礼膜拜,真是香火旺盛佛业辉煌。然而,随着岁月的逝去,昔日的高屋阔院风光不再,或坍塌或烧毁,土崩瓦解踪迹不见,让我们好生叹息。
   一九六六年,我家搬到玉皇庙街住,邻院有一座高大的房屋,人们管它叫“大正殿”,其实它就是玉皇庙的所在地。在我印象中,从窗户外瞅大屋内黑乎乎的,屋顶上挂满了蜘蛛网,玉皇的影子全无,它当时是房管局的一个库房,放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待文革后拆除它另盖新房时,“大正殿”才算真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我清楚地记得,它的正梁竟是那样的粗,足足有五十公分,椽子每根也有十公分左右,红松木质虽经百年仍铮铮有骨,可谓货真价实。我的古老先民,他们干什么都是如此的实在、用心、投入,那一颗颗虔诚执着的心灵,让我由衷地敬佩和敬仰!
   在我家西边,路北是华冶516队,路南是地区机电供应站,再西边,路两边就是菜地了。夏日里阳光下,白菜地里绿茸茸一片,招引着许多蝴蝶上下翻飞,孩子们经常在此恋蝴蝶玩,一根小棍用线系上纸蝴蝶,随后跑动便有真蝴蝶跟随,非常有趣。再往西边,便见一处破败的院落,人们称曰“姑子庙”。庙名实际叫“普善庵”,此条街应它为普善庵街沿用至今。
   文革初期,庙里仍有一个尼姑居住。我的印象中:她有四五十岁的样子,一副羸弱的身躯,走路慢慢腾腾无精打采,从不和人说话。人们见她也像躲避瘟疫一般,儿童们则成群尾随其后,“姑子,姑子”喊个不停,如此境遇她只能仓皇离去,马上躲回庙里把门紧闭以求一丝安宁。她的身世无人知晓,她的生活无人关注。在当时那种特殊环境下,一个反动分子,一个尼姑,她究竟怎样活,有吃的吗?我至今还对此心存疑惑。“姑子”死啦。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日子。消息传来,我和小伙伴们前去观热闹:姑子庙几间房残垣断壁,尼姑卷在一包破旧的棉花套中不再醒来,没有纸糊的窗户被风煽得叮当乱碰,院中的一棵歪脖柳树呜呜哀吟,“普善庵”最后消失了。
   宗教盛行归结于人们对世界的狭隘认识,迷恋佛家崇尚神灵证明生存信仰的缺失。宣化的寺庙还尚存的已经不多,庙宇文化正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中。
   作于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

共 9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因为历史悠久人文因素厚重,宣化在传说里寺院庙宇本来众多,各种类型的庙宇道观,处处皆是,老百姓为乐祈福求年,常常到庙里进香朝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自己耳闻目睹中,寺庙已经萧条冷落;例如居家隔壁的“大正殿”的破败,姑子庙随着老尼姑的去世最终消失,这些都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25 09:02: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寺庙已经萧条冷落;例如居家隔壁的“大正殿”的破败,姑子庙随着老尼姑的去世最终消失。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