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碧玉(小说)
一
一九四九年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位于冀北山区的小路上,走来了一支解放军队伍。他们来到了一个毁坏严重的山洞前面。只见队伍前面的一位身材消瘦的女子走入洞中,来到一口熔岩泉井的前面。她敏捷地潜入水中,很快就到达水底,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取出一个被层层绸缎包裹的东西,然后就浮出水面,走出了山洞。
与她并肩而行的一名解放军士兵连忙将一件干净的衣服披在她的身上。
这名女子慢慢打开了被泉水浸泡得已经腐烂的绸缎,只见一块完好无损并且精美绝伦的绿色美玉呈现在众人面前。
“这块玉,就是‘翡翠八宝玲珑玉’,也是我的爹娘用生命保护下来的中国国宝。我要实现他们的愿望,将它无偿捐给国家。”女子说完,就将这块玉交到一位部队首长的手中。
“谢谢你,碧玉,我会把这块玉转交给地方政府的。你和你的父母,都是中国的骄傲!”首长赞许说。
这名叫做碧玉的女子看着首长手中的玉,不由得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也想起了为了保护这块玉所经历的风雨和磨难。
二
说起这块玉的来历,时间还要追溯到公元一九一一年的隆冬。
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北京城,北风呼啸,吹得人浑身刺骨的寒冷。
紫禁城外的合盛典当行内,老板柳谦在书房中来回地踱步。他的夫人高氏已经十月怀胎,今天正好是临盆的日子。柳谦请来了北京城最好的产婆,连同宅中的所有丫鬟,都在内宅中忙碌。
时钟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是孩子还是没有生出来。柳谦派人去内宅打听,得到产婆的回复,却是夫人难产。柳谦听后,不由得眉头紧皱,虽然心中焦急,但也只能耐心等待。
正在这时,前厅柜台的管家柳合进来说:“老爷,外面来了两个人,说是要典当家中祖传的一件宝贝,而且张口就要三千块银元。因为数额巨大,我不敢做主,只好请老爷亲自前去。”
柳谦听后,心中暗想:“这是什么祖传宝贝,竟然开口要这么多钱。”本想要柳合回绝,但转念一想,既然对方开价要三千块银元,应该不是普通之物,或许真是一件宝贝。想到这,柳谦于是便让柳合将那两个人请进客厅。
这两个人一老一少,都身穿貂皮袄,头戴毡帽,面部长得白白净净,说话也细声细气,一看就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柳谦和他俩寒暄几句后,那个老者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布包袱中拿出一个普普通通的朱漆锦匣,打开之后,里面是层层包裹的厚厚丝绸。那人将丝绸逐一打开后,映入柳谦眼帘的是一块雕琢精美的绿色美玉。
柳谦把这块玉拿在手里,前后左右并且仔仔细细地看了半天,凭借他在典当行做了很多年的经验,心中早已经认定出这确实是一块货真价实的上等和田美玉。柳谦深知这种玉极为稀少,绝对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于是便询问这块玉的来历和他们为什么要典当这块玉。因为柳谦开典当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来历不明的东西决不能进行典当。
那个老者于是跟柳谦介绍说,他们本来是做绸缎生意的人,这块玉是他们的祖传之宝。两个月前,他们借了一大笔款子,从广东购进了一笔粤绣绸缎,打算运到京城贩卖,在路过武昌时,恰好赶上了革命党的暴动,这些绸缎全都被抢了。他们亏了本钱,债主又来逼着还钱,不得已只好把这块玉典当了还债。
柳谦听他俩说得真切,便信以为真了,再加上他俩推说急需用钱,只需典当三千块银元。柳谦深知即使一块没有雕刻的下中等和田玉,在市场上也要值几万块银元,何况这块巧夺天工、质地纯真、绝对是上等的和田玉,简直就是无价之宝。这两个人竟然典当如此低价,真令柳谦心中暗自窃喜。柳谦想也没想,便爽快地答应了。
那两个人拿到钱之后,立刻就匆匆走了。
柳谦把这个锦匣拿到内宅,爱不释手,真是越看越欢喜,竟然连自己的夫人正在分娩也忘记了。等到一个丫鬟进来报喜说,高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女儿时,他这才如恍然大悟一般。
柳谦急忙将锦匣小心翼翼地收好后,这才急匆匆走进了内宅。
此时,高夫人躺在床上,浑身柔软无力的样子。新出生的婴儿就在她的枕边,小脸粉嘟嘟的惹人喜爱。
柳谦坐到床边,一边看着筋疲力尽的夫人,一边看着新出生的婴儿,心中充满了爱意。
“夫人,你辛苦了。”柳谦对夫人说。
夫人听后,欣慰地笑了笑,随后说:“老爷别这么说。自从我嫁过来,老爷一直都待我非常好,我也感谢老爷。现在,我们有自己的女儿了,老爷就给她起个名字吧。”
“好,那就叫碧玉吧。”柳谦还沉浸在刚刚获得那块绿色美玉的喜悦中,于是脱口说道。
“碧玉,这个名字好,意味着美玉无瑕,就像我们的女儿。”高夫人听后,嘴角露出了微笑。
“夫人,今天真是双喜临门。除了我们的女儿出生,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刚我得到了一块宝玉。这块玉,可真是价值连城的稀罕物啊。”柳谦说完,就把刚才那两个人典当祖传美玉的事情说了一遍。
“夫人,我现在就拿来给你看。”柳谦说完,于是亲自把那个锦匣捧来,打开后,将那块美玉拿出来,给高夫人看。
高夫人看后,也赞叹说:“这真是一块好玉呀!老爷,就把这块玉送给咱们的女儿吧。”
“嗯,我也有这个想法。”柳谦随即把这块玉收好。这时,婴儿的嘴角突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就和那块美玉一样娇美无比。
三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柳谦开始准备为孩子庆祝满月。可是,现在的时局非常动荡,辛亥革命后的南方各省纷纷独立。在北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也开始逼清帝退位。北京城内人心惶惶,不少人也开始纷纷逃离。柳谦本想大办宴席,可是留在京城的亲朋好友所剩无几,最后只好简单摆几桌酒席招待了。
宴席那天,柳谦请来的客人都来了。高夫人怀抱着小碧玉,也从内宅出来,接受众人的祝贺。只见小碧玉长得眉清目秀,一笑两个酒窝,真是可爱极了。大家全都赞不绝口,纷纷给柳谦敬酒祝贺。柳谦心中高兴,一时酒兴大发,倒也喝了不少酒。
等到宴席结束,柳谦一一送走了所有的客人,可是却留下了一个叫做郝鹏的人。郝鹏是柳谦最好要的朋友,祖上曾是专门为皇宫鉴定外藩进贡珠宝的大臣。到了他这一辈,就辞官了,现在专门在北京城经营一家珠宝玉器商行,也是一位鉴定珍奇古玩的行家。柳谦自从得到那块宝玉之后,虽然心中认定这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可是自己终究不是行家,因此早就想请郝鹏这个专家亲自鉴定一下。但是这一个月来,他一直忙于典当行和孩子的事情,也就耽搁了。
柳谦请郝鹏在书房中落座后,于是说明了意图,然后拿出了那个锦匣,打开后,小心翼翼地从中拿出那块玉,递给郝鹏,请他鉴定一下。郝鹏拿过玉,仔细看了几眼,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随后问柳谦道:“柳兄,你是从哪里得到这块玉的?”
柳谦于是就将得到这块玉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郝鹏听后,说道:“柳兄,实不相瞒,这块玉名叫‘翡翠八宝玲珑玉’,也称为‘香妃玉’,绝对是用最好的上等和田玉经过精心雕刻而成的,世间只有这么一块。我听祖上曾经说起过,它的来历颇为神奇。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派兵征服西域时,它是和大名鼎鼎的香妃一起进贡给朝廷的。乾隆皇帝宠幸香妃,这块玉也就一直跟随在香妃身边。等到香妃死后,乾隆皇帝十分悲哀,因此就将这块玉留在了香妃的寝宫,作为纪念。乾隆皇帝驾崩之后,这块玉又经过几代皇帝,一直都留在香妃的寝宫内,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其间虽然经历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等战乱,可是它却依然完璧无损。唉,可惜现在时局已经变了,清朝的气数已尽,又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我听说,最近那些皇宫里的人也开始各寻出路,全都心思不安分起来。最近,皇宫内已经发生多起太监和宫女监守自盗的情况,而且皇宫里的好多宝贝都已经被这些人偷出宫外变卖了。柳兄,你回忆一下,那两个卖玉的人是否像是宫中之人?”
柳谦听后,细细回忆了片刻,说道:“这两个人非常面生,长得倒是白白净净、嫩皮嫩肉,说话也细声细气的,不似男人说话那样洪亮,难道他俩真是宫内的太监?”
郝鹏点头说:“依柳兄的描述,这两个人应该确是宫内的太监无疑。柳兄,这块玉绝对称得上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你一定要收藏好。”他说完,又将这块美玉递还给柳谦。
柳谦连忙将美玉收入锦匣中,随后忧心忡忡地对郝鹏说:“既然这块玉是皇宫中的东西,那么我怎么敢私自搜藏呢?按照清朝律法,私藏皇宫中的宝贝可是死罪。将来一旦东窗事发,会不会引来麻烦?要不,我还是送回宫中去吧,毕竟这是我们的国宝。”
郝鹏连忙阻止说:“柳兄万万不可。现在时局非常动荡,革命党在南方闹得很凶,朝廷也被袁大帅和北洋军所掌控,我看袁大帅此人野心不小,大有取代大清朝的企图。在这朝代更替的时候,朝廷和皇宫中的人谁都顾不了谁了,要不然的话,皇宫中哪会有人敢偷盗国宝出来贩卖?依我看,袁大帅取代大清朝几乎已成定局。到那时,连清朝都亡了,宫中的人自然也成鸟兽散了,谁还能顾得了宫中失窃了什么东西?至于那两个偷玉之人,我猜测他俩肯定是想趁着清朝灭亡之际,偷出这块玉来换些银元,做为回老家的盘缠之用,就更不可能声张。因为如果此事被别人知道,一旦告发,他们俩人也是死罪。因此,柳兄根本就不用担心。”
柳谦听后,想了想,觉得郝鹏所言很有道理,于是也就放下心来。他收好那块玉之后,又与郝鹏闲聊了一会后,郝鹏便起身告辞。
郝鹏临走时,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柳谦说道:“柳兄,据我所知,现在那些洋人不但亡我国家之心不死,而且还非常垂涎我国的国宝,尤其是皇宫中的那些宝贝,他们恨不得把咱们的国宝都弄到他们的国家去才肯甘心。最近,这些洋人利用时局动荡之际,公开叫嚣要高价收购我们的国宝,并且我还听说最近宫中的多起偷盗事件都是受到日本人的背后蛊惑和引诱才发生的。如今,已经有很多国宝都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了。不过庆幸的是,这块翡翠八宝玲珑玉虽然被偷出了皇宫,却没有被卖给日本人,看来那两个盗窃之人还有中国人的良知。柳兄,听我一言,中国的国宝始终都是中国的,决不能让它落到外国人的手中,你一定要好好保管这块玉。”
柳谦听后,说道:“郝兄放心,我虽然是个开典当铺子的商人,但更是一个中国人,当然知道国家大义,我绝不会让这块玉落到外国人的手中。”
郝鹏听后,点了点头,于是辞别离去。
随后的时局变化,果真如同郝鹏预料的一样,清帝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布退位,袁世凯成为了大总统。清朝灭亡后,皇宫中虽然日渐萧条,但也渐渐恢复了平静,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而且,柳谦也听说了,这段时间,皇宫中的很多人因见清朝覆灭了,就如同失去了靠山一样,纷纷离开了皇宫,回了原籍。柳谦见一切都风平浪静,寻思那两个卖玉之人肯定也拿着钱回了老家,因此一颗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渐渐放了下来。
柳谦一直珍藏着这块玉,除了夫人和管家柳合知道外,其他人都没有告诉,就连家中的仆人也都不知道。
四
很快,五年过去了。就在柳谦认为那块玉的事情已经完全风平浪静的时候,没想到却突生波澜。
这一天,合盛典当行突然来了两个自称是商人的日本人。他们进来之后,柳合接待了他们,可是他们却点名要找柳谦洽谈。柳合连忙回禀了柳谦。柳谦听后,心中暗自想:“我从来都没有与日本人有过往来,这两个人来找我有什么事?”于是便让柳合回绝,可是那两个日本人再三说,非要见柳谦不可。柳谦无奈,只好让柳合把这两个人请进了客厅。
这两个日本人是一个中年人和一个青年,他们落座之后,那个中年日本人首先开口说:“柳先生,我叫中村雄一,这位是我的侄子,名叫中村次郎。我们都是在北京日本商会的人。我听说柳先生在五年前曾经收下了被人典当的一块名叫‘翡翠八宝玲珑玉’的宝玉,今天我和中村次郎就是专程为了这块玉前来的。我说话直率,不喜欢绕弯子,按照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想出价五千块银元收购这块玉,不知柳先生可否转卖给我?”
柳谦听后,心中不由得一惊,暗想:“这两个日本人的消息真是灵通,他们怎么就知道我有这块玉?不行,这块玉可是国宝,绝不能落入日本人手中。”柳谦心中想了片刻,便有了主意,便搪塞说:“中村先生,我并没有收购什么‘翡翠八宝玲珑玉’,您可能是搞错了。”
中村雄一听后,说道:“柳先生,你们中国还有句俗话,那就是‘明人不做暗事’,你既然收了这块玉,那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呢?实不相瞒,我是一个谨慎的人,如果没有得到准确的消息,又怎么会来拜访您呢。次郎,你去把人带进来。”
中村次郎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后,不久便领进来一个人。柳谦一看,心中不由得一惊,原来这个人正是当年前来典当这块玉的两个人中的那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