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征文】那年那月走亲戚

编辑推荐 【小说征文】那年那月走亲戚


作者:沙金 秀才,183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95发表时间:2017-07-25 21:55:18
摘要:年龄大儿点的人,都还记得吃不饱饭的年月。本故事就发生在那年那月,善良、勤劳的主人公为出了嫁的女儿做生日,机关算尽,却上演了一出幽默剧,而这出特殊的穷出来的幽默,背后却饱含辛酸。


   那年那月,所有农民都在生产队里参加集体劳动,身份是“粮农”,可“粮农”自己却吃不饱饭。每年大春小春两季收获后,生产队要先按国家下达的指标,选出优质粮棉油料,交了公粮,卖了统购粮以后,才能分别按人口和劳力给生产队里的社员分粮,而且红薯一类粗粮,每四斤红薯就要折算一斤干粮。一个社员每年能分到三百多斤到四百多斤口粮,队里人均耕地多的,也有一年能分五六百斤的,但那是少数,所以嫁女的都要追求口粮分配高的地方。
   那个年月,要是家里没个吃国家供应挣国家工资的,除了过年,要一两月、甚至半年才能吃上一次肉,而因只准一人养半只鸡,吃鸡肉鸡蛋就更是一种奢望了,每两人养一只鸡,自然是舍不得杀来吃,因为好不容易能凑上十个鸡蛋,那可得拿到集市上去换煤油、火柴和盐巴钱。除了坐月子的,恐怕只有乡干部能吃上鸡蛋了。于是,粮农们因肚子里缺少脂肪,粮食分得少,偏偏又饭量特大,每年正、二、三月都得熬“荒月”。“荒月”里一天之中只能中午吃顿饱饭,早晨喝稀粥,晚上就饿一顿。受不住饿了的,就在泡菜坛里抓把泡酸菜,舀一大瓢冷水,搅一搅灌下去,这才能睡着觉。
   当然,乡政府、供销社、工商税务、医院、还有公办学校,那些人每月都有二十七斤国家供应粮,体力劳动有三十五斤到四十五斤供应粮,而且每个月都有二十几元到三四十元的工资,虽不能算富裕,却已经让粮农们羡慕得要死。所以要是哪家的娃娃考上了中师中专,就算鲤鱼跳龙门了,哪家娃娃能考上大学,可得仰仗祖坟冒青烟了,但能够跳出“农坑”的,毕竟太少了。
  
   这天晚上,向保福和往常一样,吃完“晚饭”,卷上叶子烟,栽在烟锅里,点上火,啪啪啪地用力吸起来。往常吸完一袋烟,就洗脚上床,早早地睡了,可这天晚上,他一连吸了三袋烟,还没睡的意思,等老伴洗完锅喂了猪过来,叫老伴坐下,说:“老婆子呃,你说,明天这个人夫咋个来走啊?”
   四里八乡都把串亲戚叫“走人夫”,有谁家过生日、娶媳妇或嫁女儿,常走动的亲戚都要带上礼品去“走人夫”。根据家境,礼品一般都是两个到四个干面,一封饼干,一块人情肉。这人情肉,是猪的颈脖肉,薄薄的一片,只消一斤两斤,看上去就是很大一块,走人夫给亲戚送这种肉,显得很给面子,所以都买颈脖肉走人夫,就成了“人情肉”。
   向保福的老婆娘家姓张,可邻里们都依向家姓,称她向大嫂。
   向大嫂擦净手上的水,解掉围腰,坐在老伴对面,说:“人情礼不是都准备好了吗?假也请好了,明天吃了早饭去就是了呗。”
   向保福是个凡事都要在心里多转几圈儿的人,队里人送他绰号“算盘精”。他并没说个啥理由,却反问老伴:“这可是幺女儿的生日呢,嫁到王家,头一回过生日,就拿个人情礼就够了?”
   本来一家子有好几口人的,但因老大前几年一娶了媳妇,小两口就闹着和爹妈分家,因此,向保福两口子对老大和儿媳妇不太喜欢,除了过大年在一起吃顿团年饭,老少两家平时都不来往。向保福一直心疼幺女儿,加上幺女婿又在供销社上班,吃国家供应呢,老两口因此在队里很有面子。幺女儿虽说不是满十,但刚嫁过去头一回过生日,可总得多送点东西啊!当然,向保福心里还另有算计,说:“老婆子,干脆再加只鸡母。”
   向大嫂虽然也心疼幺女儿,可还是有点心紧:“死鬼你不想想,我们就靠那只鸡下蛋呢,送给幺女儿,我倒没说的,可就没鸡下蛋了啊!”
   “莫关系,回来再去买只小点的鸡母,喂大就有下蛋鸡了。”
   “实在要送,那好嘛,明天就多送只鸡,给幺女儿做个像样儿的生日。”
   ……
   第二天,吃过早饭,喂了猪,向保福两口子就换上一年都难得穿几回的半新蓝卡叽布料机制衣服,向保福还穿上了女婿给他买的崭新军用胶鞋——这可是下雨都舍不得穿的呢!他自己用个小背篼背着鸡母,向大嫂用竹提篼装着四个干面、一封饼干和一块足有两斤半的特大人情肉,用一张新毛斤盖着提篼,老两口就朝女儿家不紧不慢地走去。
   女婿姓王,是王亲家的独儿,前年中专毕业分配到了县里供销社,在生产队里,他家可受羡慕了,家里有人挣国家工资、吃国家供应呢!
   本地做生日酒的风俗是,头天晚上上寿,吃寿面,正生日中午吃寿酒,正生日第二天早晨吃散客饭,前后需要三天。幺女儿是今天的正生日,本来该昨天就去,过了今天的正生日,明天吃了早饭回去,可只请准了两天假,就只能今天才去了。
   半中午,向保福两口子到了幺女儿家。亲家翁亡故多年了,女婿在单位上,家里就亲家母和幺女儿两人,远远地看见客来了,娘两个忙着跑出来迎接,亲家母嘴里说着客气话,手里接过礼物,十分热情地迎两亲家进堂屋里坐下。
   向保福屁股还没沾板凳,就忙着问:“我女婿回来没有哦?”
   亲家母回答说:“本来说好今天回来,这会儿都还没回来,可能没请准假吧,不过,你们来了就好了。”
   “哦,我女婿是公家的人呢,是得依公家的规矩。”向保福答应着,就习惯地掏出烟袋卷起叶子烟来。
   亲家母安顿好亲家夫妇坐下,就和儿媳妇忙着去灶房烧锅了。
   向大嫂坐不住,跟着也进灶房去帮着亲家母和幺女儿添柴烧火。
   中午庆贺正生,王家的儿子虽然没能回来,却也要炒肉烧汤蒸干饭,亲家公还要喝两杯酒。这顿生日酒,自然是劝菜又劝酒,吃得十分热闹。
   下午没那么多家常话唠嗑了,向保福想,亲家屋头没有主要劳动,没人会编蔑货,出工要用土撮箕啊,于是就砍了几根竹子,花成蔑条,抽着叶子烟,给亲家母编一担土撮箕。两亲家母就纳鞋底,幺女儿则打毛线。都是手头的活儿,也不耽误闲聊,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都看不清手里的活儿了,亲家母和幺女儿就进灶房去做晚饭。
   那个年月,煤油是配给的,一家人一个月能买半斤煤油,因而都把煤油灯芯做得小小的,点燃就一豆苗儿火,平时还舍不得点,能摸黑就摸黑。当然,家里来了客,这天晚上还是要点煤油灯的,但家里总共就一盏煤油灯,灶房里用灯时,堂屋里就黑着,倒也不耽误向保福抽叶子烟。
   一会儿,晚饭做好了,一人一斗碗面条,面条上盖了厚厚一层红油辣椒,还有个煎蛋,在那个年月,也只有来了客人,或隔上很久,才能享受到一顿煎蛋面的,平时就只能喝菜糊糊、吃菜稀饭打发肚子,冬季每顿能吃两斗碗干红薯,那才叫止饿!
   辣味很足,面特好吃,向保福边吃着面,心里边嘀咕:明天吃了早饭都要回去了,到今晚了都还没杀鸡,就吃碗鸡蛋面了事?原本可是想着,自家平常哪可能杀鸡来吃呢?这次送只鸡来,亲家母肯定会杀了招待我们,人情面子有了,幺女儿也好吃吃鸡肉,我两口子也能顺带吃一回鸡肉,周全着呢!可这会儿看来,亲家母是要把母鸡留着下蛋了。
   心里想着,向保福不觉已经吃完了碗里的面条。
   亲家母见亲家公吃完了,忙说:“亲家公,再添碗中午剩的干饭!”
   那时的人,饭量都大,一斗碗面下肚,向保福觉着才有个半饱,就说:“要得要得,我自己去舀饭。”
   “你是客人,哪有你自己动步的道理哟,快把碗递过来,我去给你舀!”亲家母坐在大方桌侧面下角上,说着就站起来,伸手来接亲家公的碗。
   向大嫂和幺女儿坐在靠近向保福的位置上,见状也抢碗添饭,三个女人都忙着抢碗,说着抢着,就见一人一手捂风一手点灯,一人手拿饭碗,进灶房添饭去了,堂屋里一下子就成了一片漆黑。
   向保福以为是亲家母和幺女儿进灶房添饭去了,压低声音对身边的老伴说:“老婆子呃,我原本以为,亲家母要杀鸡招待我们呢,今晚上都还没吃上鸡肉,亲家母肯定不会杀鸡了。”
   没有回答,片刻间,黑暗中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少倾,向保福就见自家老伴一手遮风一手点灯,幺女儿一手端着饭碗一手端着面汤钵,一前一后从灶房过来了。向保福见状,心里陡然一惊,看看坐在侧方下角的是亲家母,原来亲家母没抢到饭碗进灶房去啊?心知这下子糟糕了!黑不隆冬的,刚才都在抢碗点灯,乱糟糟的,没看清楚,还以为是亲家母进灶房去了呢,这下可好,把本来是说给老伴的话说给亲家母听了啊!咋个办嘛?
   这会儿,向大嫂和幺女儿见向保福一脸哭相,也不知是啥原因,都埋头吃饭,堂屋里就只听得见扒饭喝汤的声音。
   向保福心想,这话让亲家母听去了,肯定得罪了亲家母,以后别说两亲家难处,幺女儿没准还会受公婆的气呢!向保福心里十分难受,感觉就像吞下了一只苍蝇,要不是平时很难吃饱撑胀,这刚添的油炒干饭,可能就咽不下去了。
   好容易吃完了饭,向保福觉得,这个结不解开了,还真不行呢,幺女儿可是要在王家过一辈子啊!于是,习惯性地掏出叶子烟袋,一边卷烟,一边涨红着脸结巴着说:“亲、亲家母,实在不、不好意思啊,我这人啊,有个毛、毛病,就是,到黑夜看不见了,就会说瞎话,刚才,刚才的话你莫往心里去哟?”
   亲家母这人,平时就是个快人快语的爽性子,她刚才听亲家公这么说,心里还正后悔今晚上没把鸡杀了,炖出来招待亲家两口子呢,听了亲家公的解释,先楞了片刻,接着哈哈一笑,说:“唉哟,亲家公呢,你看你说哪里去了?你是不晓得,我这个人也有个毛病,只要没点灯,耳朵就听不见,我可不晓得你说没说啥子话呢!”
   向大嫂见状,很是莫名其妙,就问向保福:“你这老鬼,搞的啥名堂哦?”
   向保福见已经说开了,而且亲家母也回答得太巧了,就把刚才添饭那会儿的误会说了出来,引得两亲家四个人全都笑得前仰后合……
  

共 37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饶有风趣的小说。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饿着肚子交公粮,不少地方一天只吃两顿,家里能有个“吃公粮”的,生活就会好些,也被人高看一眼。那时走亲戚,送礼一般都是两到四个干面、一封饼干、一块人情肉。一日,向保福已出嫁的幺女生日,因女婿是吃公粮的,所以送礼时忍病将唯一下母蛋鸡加上了。第二天晚饭时,向保福见只吃面,还没鸡肉,便向老伴悄悄埋怨。本想自己不舍杀鸡吃,这次送只鸡,可借机饱下口福,谁料明日就要回家了还不见亲家母杀鸡,心中很是不悦。哪料想,黑灯瞎火中刚才竞把怨言说给亲家母听了,因而十分尴尬。幸亏亲家母机智,才得以化解。小说文字清新流畅,情节轻松有趣,生活气息浓郁,故事真实生动,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真实片断,令人回味,推荐赏阅。【编辑:醉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童        2017-07-25 21:57:47
  作者你好,小说很有趣,小文章反映了大社会。欢迎继续赐稿短篇栏目。
回复1 楼        文友:沙金        2017-07-26 11:21:53
  谢谢老师抬爱!我把手头已写了几章的长篇都暂停了,打算把进行着的和计划写的短篇先完成,最近能够陆续发表一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