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幺公,用书籍调味生活(人生·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幺公,用书籍调味生活(人生·散文) ——故乡印象之五


作者:心静天好蓝 秀才,2716.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0发表时间:2017-07-28 13:54:15
摘要:幺婆每撕下一页纸张,我看见幺公脸上表情都十分严肃,嘴角都会微动一下。我猜想,幺公心上一定有被撕裂的疼痛吧!

我的祖辈几乎都是文盲,有一点文化的人倒成了另类,幺公便属于这“另类”;身处这样的环境,他甚至有那么一点“高处不胜寒”的滋味。
   幺公出生在地主家庭,个子不高,身材瘦削,幼时读过一些《三字经》之类的书籍,才念了一半,全国就解放了,幺公的学业停止了下来,他把那些书籍藏在一个地窖里,没多久那些书籍受了湿,全部报废了。幺公心疼之下用泥土石块把它们埋葬在了那里。
   但幺公骨子里是爱书的,家里的粮食或畜禽换成了钱,他会悄悄存一些下来,每次赶集的时候,他都要在镇上的书摊前逡巡一番,如果遇到喜欢的书籍,他就把它买下来;有时没有钱,他就站在书摊前把那书从头至尾地细细浏览,靠着自己的记忆力记下自己喜欢的章节。
   幺公有时把购买其他物品的钱用于买书,有时他在书摊前耽搁久了误了别的事情,一些村民便不能理解,背地里说他不务正业,好逸恶劳。幺公听见这些议论,只是淡淡一笑,浑没放在心上。幺婆也抱怨,他依然不理,心里说“不跟俗人一般见识”。
   幺公最喜欢演义之类的书籍,一次他在书摊上看见了好几部演义,一下子舍不得离开了。他把兜里的钱全部掏了出来,但金额还差得很远,他叮嘱摊主给他留下一套,在镇街上跑了好几个来回才借到足够的现金,把那套书全部买了下来。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才想起幺婆平时的不满,赶紧把那些书籍用外衣包起来,拿进屋藏在被窝中的稻草里,整日提心吊胆着幺婆会不会去翻他的被窝;到了夜间,他就着煤油灯光一本一本地翻阅。那一年他特地多喂了一些鸡鸭,用卖蛋换来的钱归还借款;直到借款还清,他才敢把那些书籍拿了出来,但依然少不了幺婆的抱怨。
   幺公很爱他的那些书籍,他用一个木箱把书装起来,一本一本收拾得平平整整,旁人没经他的同意,是决不能去碰那些书籍的。有一次他外出了一段时间,回来时发现一本心爱的书被孩子撕烂了,他气得把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幺婆护着孩子,问他:“在你的心里,这书比娃儿还重要吗?”幺公无话可答,只把眼睛狠狠地盯着孩子,孩子以后再也不敢私自去碰那些书籍了。
   村里的一些年轻人知道了幺公的藏书,找着幺公要求借阅,但幺公几乎都是拒绝,实在撇不下人情的时候,他也要再三叮嘱对方不要把书弄烂了,说得借书人心里都有些不痛快,有的人没借就走了,有的人拿到书翻几下就还给了他,他倒是求之不得。正是这样,他的书籍才能比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古话在幺公身上并不适用。幺公买书也看书,他在家里看书的情形我不太知道,我有印象的是,每到夏天,一群人坐在小河边的石头上乘凉,幺公来的时候就会带上一本书,捡一个僻静的角落坐下静静地翻看。我们知道他有时性情古怪,也不敢去打扰他。光线暗淡下来,幺公收起书本走近大家,一些人便要幺公说书,幺公欣然接受,被我们围坐在中间,脸上露出几分得色。
   说书是幺公最快乐的事了,为此他特意做了准备。村里人用的扇子一般都是蒲扇、篾扇,幺公特意买了一把折叠扇。他一只手把扇子“哗”地一下打开,在胸前轻微摇动几下,又“哗”地一下收拢,在另一只手的虎口上轻轻敲击几下,像是在认真思考。我们忍不住会用小手去摸那书,他随时准备敲打我们的小手,因此我们对那书都只有强忍着好奇。
   幺公说书最喜欢卖关子,说书前都要问大家几个问题:“二郎神、大鹏鸟和孙悟空谁最厉害?”“岳母刺字的岳母是丈母娘还是亲娘?”“佘太君一辈子生了几个娃儿?”“三国武将排名谁应该是第一?”见我们答不上来,他也不解释,说:“要想知道答案,且听本人细细道来。”
   幺公说书还有一个特点,把那些过门的话用方言拖得特别长,如:“话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休烦絮——”、“且听下回分解——”等。这些话说多了,不自觉地掺杂在了生活中,酒席间他一开口,别人就会说,幺公又要说书了,来一段吧。幺公清清嗓子,果然说上一段,给大家平添了乐趣。在模仿拦路抢劫的强盗口吻时,那个韵味更加独特,他拖长音调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有人说,有这样斯文的强盗吗?幺公脸红着答,别打岔,否则书就断了。这一说,他的思维真就断了,然后默想一下,有时还把书翻一翻,接着讲起来,从“桃园结义”讲到“三气周瑜”,从“大闹野猪林”讲到“梁山排座次”,从“大闹天宫”讲到“三打白骨精”,从“岳母刺字”讲到“风波亭”。这些神话一样的故事让村民们都着了迷,幺公在村民中也就成了神一般的人物。
   幺公收集的书籍中除了一些名著,还有一些连环画,可惜连环画借阅的人太多,有文化没文化的人都可以随便翻看一番,没多久就尸骨无存了。我探听到幺公收藏的一些好书名字,便要父亲到幺公那里去借,幺公素来欣赏我的学习成绩,对我却没有吝啬过,只是嘱咐我妥善保管,千万不能有所损坏。我从幺公那里看到了很多书籍,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说岳全传》《杨家将》等书籍烂熟于心;我不仅培养了阅读的习惯,还对“正义”、“英雄”、“国家和民族”等词汇包含的深意有了初步的认识。
   四大名著中幺公唯一缺乏的是《红楼梦》,我曾问幺公为啥没有这本书,他说那书里的人婆婆妈妈的,他不怎么喜欢。这在好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我的一个遗憾。
   “文革”期间,幺公的书成为了糟粕,但他这次悄悄把书包裹了起来,塞进阁楼上一个干燥的草堆里,一封就是十多年,期间偶尔也去摸摸那个包裹,好似如果不去摸摸,那个包裹就会跑掉一样。等到这些书籍重见天日的时候,幺公的年岁已经大了,但他对书籍的喜欢并没有减少,眼里依然闪动着爱惜的光芒。
   现代教育的普及让村里的读书人多了起来,我们学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幺公的藏书,幺公有时看着我们的课本,在感到新鲜的同时也有一份迷茫,他困惑于新的时代和新的知识了,他的“图书馆”不再有新书进入。字体和图案逐日变得斑驳模糊,他对那些藏书的兴趣陡然下降了;藏书如同他本人一样渐渐老去,终于被当做了引火的材料。
   幺婆每撕下一页纸张,我看见幺公脸上表情都十分严肃,嘴角都会微动一下。我猜想,幺公心上一定有被撕裂的疼痛吧!

共 24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公公,用书籍调味生活》用平淡的语言诉说了一位幺公与书的故事,幺公这个爱书爱的看似“神经”的“文化人”,带给村里了一股文化之风,不管是文革的冲击,亦或是现代教育的疑惑,最后引火的纸张也灭不去来了的幺公的心头爱,同时展现的也是笔者对故乡的恋,那都是一种永恒之爱。和文共赏,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韩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琳        2017-07-28 13:56:24
  幺公的一生引人思索,好文。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