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专栏作家】陨祸

编辑推荐 【专栏作家】陨祸


作者:莫任 布衣,389.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0发表时间:2017-07-28 19:16:30
摘要:这是太康失国的故事第一部。

引言
   话说舜帝传位于禹,禹欲不受其位,让于舜子商均,自避于阳城。然天下诸侯尚禹治水之功,俱朝拜于禹,不拜商均,禹这才承继帝位,国号为夏后,姓姒氏,定都安邑。
   禹承帝位,施仁政,普天同庆,天下太平,繁荣空前。然天下之大,广阔无垠,氏族诸侯纷争不断,禹遂纳皋陶之谏,分天下为九州,其为神、贺、芦、瞻、阳、罗、玄、瀛、蓬九州,分咐本族之士为州牧,前往各州一统州事,自居于神州之地,自此天下一统,盛世降临。
   禹又收九州之金,铸九鼎,集九州之山、川、地、湖、海铭其上,名曰天下之鼎,其鼎有九,一鼎重九十九万九千九百斤,形如丘,重如山。存于太庙之中,彰九州之重,显天下之势。
   禹念皋陶纳谏之功,传位于皋陶,然皋陶早猝,禹又传位于益,任政之,十年,禹东巡至会稽而崩,三年孝毕,益传位于禹子启,自避于箕山之南,禹子启贤,天下诸侯属意,于是启既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帝启继位,有扈氏不服,曰天下岂有传私家矣,遂反之,启会诸侯议其事,有扈氏不与,启曰其德尚不能服众焉,遂愤而勤政,三年而天下昌荣,诸侯共服,启再会诸侯共恰天下之事,有扈氏且不与,帝启怒,率兵击之,战于甘,灭有扈氏,自此诸侯莫敢不从。
   帝启晚年,有士名萧然,善观星象预吉凶,天文地理,无不精通,一夜萧然于星象楼观星,见诸天之外,有石往来,算其周轨,大惊,俱往帝居告知,曰:“有天外之石来袭,为陨祸,期四年,九州休矣。”启闻之失色,气衰而亡,左右急救,无力回天。
   帝启亡,三年孝毕,子太康继位,知陨祸,告知天下。
   有子云:“昔有穆里古国,胜九州十倍之强,焉毁于陨祸,以九州之力,安能避此大祸,九州休矣。”众皆默然,一时天下人人自危,陨祸未至,天下已乱,一时众诸侯驱用民力,掘地挖洞,又有诸侯百姓纵己行暴,事无忌,民不聊生,君亦无力。可谓人祸过于天祸,眼看九州既亡,不知如何自救。
  
   一、荧惑来客献法,嫦曦奔月救世
   却说帝太康视天下已乱,暗悔不已,颇有辟谣之念,然君无戏言,恐陨祸未至,天子又失信于天下,以至九州亡矣,遂心乱如麻。适时萧然见太康,曰:“陨祸未至,天下已乱,此为君之过,天下已乱,君不理世,此为君之失,末日既来,宇宙毁灭,君为九州之主,焉有不背水一搏之理。”
   太康闻之,大悟,问曰:“卿有何法?”萧然曰:“臣并无妙法!”君怒,叱曰:“汝既知陨祸将至,又无应对之法,此欲使君失信于天下焉。”欲杀然。左右听令,前而擒之,萧然曰:“臣虽无妙法,却知应对之策。”太康既令左右释之,问曰:“卿有何策。”萧然曰:“君可知穆里古国。”
   君曰:“自知,古籍有载,‘穆里古国,其势不能测,宇内宇外,无所不及,然触怒天神,降陨祸灭之。’”萧然曰:“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君曰:“愿闻其详。”
   萧然曰:“臣知陨祸往九州而来,报之启君,怎知启君暴疾而亡,君三年孝毕而承位,此三年间天下共孝,虽陨祸而不能乱。遂让启君左右勿泄祸事,臣自戴孝,却思救世之法,费尽心力而不得其道,遂外出寻觅,于昆仑之巅偶得一飞舟,观其古文,才知穆里古国触怒天神,自知不能自保,遂瞒天过海,密遣一支独苗乘天舟去往宇外,避于荧惑,幸免于难,至今已有万载,臣知古国逃生之道,臣惶恐,乘于飞舟之上,去宇外,至荧惑,觅得穆里遗民,求助之,遗民性善,愿助臣,臣甚心急,遗民遂使臣先回九州,其不日既来,助君之九州。”
   君闻之大喜,欲设宴庆萧然之功,萧然不受,曰:“今陨祸未除,安敢居功受宴,遗民咐臣告君,尽聚金石之物。”
   君便传令天下,尽携金石之物往来神州。天下之民闻其令,拆锅融器,掘山凿地,尽取金石之物携来,按类堆于安邑之外,累积成山脉之广,绵延千里。
   数日以后,时午后,有飞舟自宇外来,降于安邑王宫之外,帝太康与众臣俱出宫相迎,万民齐聚。观飞舟,呈银白色,状做屋房,密实不透,窗、门、顶俱备,门开,自出二人,看那二人模样,与常人无异,却有一对荣角在顶,穿着奇异,一身灰白胶服,并无裙摆。
   二人下飞舟,太康急上前行礼,礼毕,曰:“拜请二位先民授吾九州救世之法!”众齐曰:“拜请二位先民救吾九州!”众皆跪,君亦单膝跪地。
   那二人急忙还礼,扶起帝,又使众人起身,一人曰:“吾名昌閖。”另一人曰:“吾名晖蕴。”昌曰:“某先祖本居于此星,奈何触怒天神,降至陨祸,以至逃亡宇外,现居于荧惑,承萧卿所托,又不忍九州众生重蹈吾祖覆辙,吾王遂遣某二人先行前来助君。”
   太康大喜,差左右制备宴席以洗尘,二人拒之,昌曰:“时日无多,王请观此图。”言中挥手指前,见其前凭空现出图纸,竖立于君前,君大惊,伸手触碰,却触之不着,图仍存,惊曰:“此乃神迹焉。”
   昌欣然,曰:“王勿惊,此为显像框,待避陨祸之后,定传于王之九州。”
   君言谢,昌曰:“王且视此图。”见那图绘有一球,自内而外各自标注,却均为穆里古文,君并不识得,遂曰:“卿可详解。”
   昌指图,曰:“此乃卫星之图,先祖毁于陨祸,反思其破解之法,历时千年观域外之小星环绕大星而得此道,君且看其图,中有核,内有浆,外有层,以核定其力,以浆护核,以层御陨,便是卫星。前使萧卿嘱王尽备金石之物,便是为造此星,吾先于飞舟之上观得金石已备,便可即日开工,还请王上命众人暂听吾二人号令,以防误工。”
   君即传令,众人诺,又召天下巫、武、士、御、法、射、道俱来助之。
   昌闻其令惑,问君曰:“王所召何人?”君曰:“均为九州之能人异士,巫善巫力、武善战、士善能、御善防、法善术、射善弓、道善修,其佼佼者有移山填海之能,射日驱魔之力。”
   昌大惊,曰:“吾观古籍有载,人之极致便有此般威能,原以为不过虚言梦语,却不想九州有此能人。”
   君闻之,暗想莫非穆里遗民已失其道,遂让随从一巫示其力,巫出,指飞舟,喝曰:“起!”见飞舟凭空而起,玄空三丈,巫又喝:“落!”但见飞舟缓缓落地,巫示毕,退入君后。
   众皆喝彩,昌、晖口呆目瞪,闻喝彩声,皆惊赞:“人竟能有此神力!”
   君曰:“常闻太古有伏羲、祝融之辈,其能通天,却不曾相见,传其已成仙成佛,不知详尽。”
   昌指巫曰:“却有比此更甚之人?”君曰:“此子成巫尚早,不尽巫之名。”昌惊叹,呼曰:“吾愿以荧惑之技换九州之法,请王成全!”
   君曰:“巫有其门,入之难矣,若卿有其能,必使倾囊相授!”昌谢之,曰:“望君应某一请。”君曰:“但说无妨。”昌曰:“避得陨祸之后,某之族人与王之九州永结情谊,成互学互助之盟。”君曰:“承贵族卫星之法以救世,吾纵万死不足以报之,避得陨祸之后,定与贵族永结盟约。”
   昌甚喜,是时天色已晚,君请昌、晖二人入宫且憩,来日开工造星,二人允,遂与君同入王宫之内,众皆面带欣容,纷自散去。
   一夜无话,已是天明,君领昌、晖二人直至城外,见众皆已聚之,君遂传令众从昌、晖二人之令,若违之,即斩,众人诺。
   昌使显像于城墙之上,像做分工,晖使众人按工分班,各行其事,众皆救世切急,纷自劳作,能人异士,尽在其列,其效惊人,聊聊五月,卫已成形,置于神州,延至贺州之地,是为球状,径长三千里,重过万万物,其底沉地数里,用尽天下铁、岩,参工人记万万之数,掘空数行山脉,凿尽万座高山。
   君观卫,惊叹曰:“此物甚巨,不知如何驱用?”昌回曰:“吾王先遣某二人前来助君造卫,今卫已成形,某已发信回荧惑,吾王即日便携器而来,便可使卫升宇外,控其轨,以御陨祸。”君释然,谢曰:“劳王亲行,不甚感激,吾必厚迎。”昌回谢。
   不日,有飞舟落于安邑外,此舟甚巨,犹如宫殿,昌、晖即往,跪于舟门两侧,舟门徐徐而开,先出百人,跪于昌、晖二人之侧,再出一人,一席华服,身材俊伟,可不正是那上古贤王模样,众皆惊呼,君前而迎之,礼毕,荧惑王曰:“孤乃荧惑之王奉蕹,此行助君御陨祸、结万世邦谊。”
   君泣,曰:“王之恩,无以为报,今唯能拜之。”言毕即单膝跪地拜叩,众皆哭,纷自跪俯,王诧异,慌忙扶起君,曰:“君之拜,孤惶恐,孤之祖亦生于此星而后外走,今祖星有难,焉有不救之理,君且安,待祸毕,与君促膝而谈,结两族永世之好。”
   君起,众即起,王曰:“祸期将至,当先使卫完工,送入宇外。”遂吩咐随行人等做工而去,见其百人与王复入飞舟,驾舟飞至卫星之顶,筑一殿,又于卫东西南北四侧建四方阵台乃回,为期不过半日,众皆赞叹。
   王回,手握权杖,大呼:“起!”只见杖出四光,纳入四方阵台,霎时地动山摇,尘埃四起,光愈盛,但见卫星缓缓离地,腾于半空之中,王又吼:“升!”却见卫星奔空而去,不时已化作碗盆大小,停留于苍穹之中。
   王收回权杖,众皆默然,唯听王喘息之声,约莫一炷香时间,王息渐稳,拭去汗珠,见众皆呆滞,一时不知所言,竟也呆立原地。这般不知时间流逝,人群中不知是谁一声欢呼,惊醒世人,顿时欢声震天,众皆泪流,数止不息。
   适时距祸五月有余,这日夜,君邀王于安邑宫内,设高台宴之,灯通明,万人欢饮,君仰头望天,见卫明亮通透,尤似一灯笼高悬苍顶,顾叹曰:“前时望空徒火荧,今朝升卫胜繁星。”众皆喝彩,有女曰:“卫挂于苍穹之上,其亮盛宇外,其形似饼,其有阴晴圆缺之规,其存太阴之力,其可引潮弄汐,可补太阴星位,可正星确形,可曰玉兔、曰圆月、曰桂魄,曰广寒,便可祭之。”
   众皆惊叹,望其人,见此女风华绝貌,倾国倾城,其额有纹。众又惊呼,君动容,问乃何人,左右报曰:“此乃芦州牧妻嫦曦也。”君谓曰:“真乃英雄配美人哉。”王居君左,闻其言,问曰:“是何等英雄。”
   君乃告之:“吾父帝启时,有树火桑,树居一乌,其性属火,乌生九子,其子属阳,性暴,常侵人世,所过之处皆焚之殆尽,帝启以为害,遂领兵伐之,不得利,乌怒,九乌乃出,翔于苍顶,居高无以制。其如十日居空,暴曝人世,湖涸植灭,民不聊生,帝启无以制,遂发缴纳士以除之。有射名羿,应帝缴文,采扶桑之木为弓,蛟龙之筋为弦,昆仑之金为箭,射之,弓满箭发,箭出有九,九乌俱落,万民拜之,帝启念其功。其居芦州,遂封赤元君、芦州牧、射日侯,赐后姓,世称后羿,又名大羿。”
   王称赞不已,举杯敬曦。曦出,行九拜之礼,举杯一饮而尽,众皆喝彩,王亦赞,观嫦曦额有纹,问曰:“丽人额何纹?”曦曰:“鄙族名灵,额有灵纹,可开为灵眼,其开为三目,遂又称三眼灵族,此眼能观八荒,视宇外,参真假,望虚实,破虚妄,常时不用其眼,闭之,由有此纹。”
   王闻之沉思片刻,曰:“孤之卫星小道,虽能御陨,却不全尽,常有离群之陨突破卫防,降于世间,虽不足以灭世,却也危害不小,若有丽人之眼力,合孤之卫道,必能无所纰漏,愿丽人助我登月控台,当可保世之泰若。”曦闻之甚喜,欣然而应,乃召族人前来,王遂遣昌閖授其控台之术。
   卫既已功成,又有荧惑之王相助,陨祸不足为虑,世人皆欢颂,颇有劫后余生之喜,只静待陨祸至,权当景观之,一时普天同庆,君与王每日饮宴于安邑宫内,相谈甚愉。
   不知觉三月已过,一日君与王正同游与安邑猎场,昌閖忽来,于王耳语,王忽惊忽怒,叱曰:“贼人焉敢如此!”君问其故,王曰:“劳君几月盛情待之,孤离荧惑数月,岂知贼人乘孤远行之际,竟袭孤城池,杀孤子民,孤不日既回,杀尽贼人,再来与君相会。”君曰:“竟有如此胆大包天之徒,以公之力,定手到擒来,吾愿遣兵百万,助公杀贼。”
   王闻之踌躇片刻,曰:“君之意,孤甚感激,贼虽猖獗,不足挂齿,孤乃回,数日便能杀尽贼人,复还九州。”君复言助,王拒之,君不复言,设宴与荧惑众人送行,告知天下,天下之民闻其事,均想荧惑之王有惊天神力,区区小贼,不足为虑。
   次日,王与荧惑众人同入飞舟而去,众皆送之,唯留昌閖留九州续授嫦曦御卫之法。
   君仰天而望,沉思良久才入宫去,传诏令曰:荧惑众人救九州于危难之间,扶社稷以匡正末途,授卫御之法,恩德浩瀚,无以为报,然其不思回报,吾甚惶恐,欲以九州之法易其诸般妙术,荧惑王亦同此意,诺祸后两地共进,结万世之谊,吾甚欣喜,每思涕零,今祸期将近,虽不惧矣,却不可妄自菲薄,引祸上身,当众志成城,共繁九州。
   诏令既出,众皆赞君贤能,颂荧惑之王,以伏羲、神农比之,赞其功盖先贤,当称圣主。又颂太阴之月,荧惑之星,宰畜祭之,好不乐乎。九州之地,一片欢欣。
   如此过了月余,一日午时,见一飞舟由天而降,君匆率众相迎,却见飞舟满是创伤,黑烟弥漫,但见门开,晖蕴出,见其步不稳,面目焦黑,于门摔出,君忙扶起,见晖已晕死,遂令左右救之。

共 15392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禹承继帝位,国号为夏后,姓姒氏,定都安邑。帝启晚年,善观星象之萧然,称有陨祸,九州休矣,帝启气衰而亡,三年孝毕,子太康继位,告知天下陨祸。岂知,人祸猛于陨祸。帝太康召天外古国荧惑相帮,造卫为月,嫦曦带人奔月救世,卫月截陨祸于半途,太康幸免于难。嫦曦奔月,后羿救古国皆未归,太康心忧。萧然受封,请命寻之,嫦曦无踪,荧惑落败,后羿伤重,荧惑王心力衰竭而死,传位昌閖,往回九州。吴刚伐桂,不得嫦曦音讯。后羿昆仑请见王母,得仙丹。兵戈起,有悲切。小说文字功底深厚,构思精巧,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呼之欲出,有风雨沧桑感,在史实基础上发挥想象,意蕴深厚。欣赏学习,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07-28 19:17:06
  问好老师,期待后续精彩,祝您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阳媚        2017-07-28 21:44:56
  恭贺您荣升江山系统小说【专栏作家】称号,期待您更多佳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